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铁路
    因为铁路修起来,随随便便都是几千公里长的,而且需要连接铁路的地方实在太多,这导致铁路线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

    大唐铁路总公司每年都是得宣布庞大无比的新建铁路计划,但是依旧难以满足帝国的庞大需求。

    而且很关键点是,别看大唐帝国地方大了,但是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或者是人口稀少的地方。

    比如说尤其是东北、北部、西北等地区,其实没几个人,因为往北大片都是北冰原地区,还有大片的隔壁、沙漠、草原等等。

    这些地方修铁路成本高不说,而且还无法回本。

    要不然的话,之前的西北铁路以及中亚铁路也不会作为战备铁路去修了。

    要知道,当年修这些铁路的时候,军方可是出钱出力帮忙修的,只靠大唐铁路总公司自己,可修不出来。

    即便是修起来了,现在这些铁路的运营还是属于亏本运营……

    毕竟沿途人口少,货物运输也比较少,每年最大的客户就是陆军……

    这种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铁路运营亏本也很正常。

    也好在大唐铁路总公司并不是纯粹的企业,虽然挂名国企部之下,但实际上就和大唐粮食总公司、大唐盐业总公司这两家特殊企业一样,拥有庞大无比的资产,也挂着公司的名头,大多情况下也采用商业化运营。

    但实际上还是属于半官方机构,这三大企业的总经理,一个个都是从二品高官呢。

    这种情况是国企部的其他企业所没有的,哪怕是极为重要的三大武器公司以及几家石油公司、矿务公司、机械公司等核心企业,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但是也只有这样的大唐铁路总公司,才能够不考虑盈利亏本与否的情况下修建这些偏僻地区的铁路并保持运营。

    也正是因为大唐铁路总公司这样的公司,也才能够每年都建设规模庞大的新铁路,因为他们可以利用在中东部地区的庞大铁路运营利润来补贴西部、北部以及其他偏僻地区的铁路建设、运营。

    甚至也只有大唐铁路总公司这样的公司,才能够获得皇家银行、帝国银行等帝国内的大银行提供的巨额低息贷款支持。

    话说目前大唐铁路总公司,总资产达到四亿六千多万唐元,基本上和大唐帝国本年度的中央财政收入相当。

    当然了负债也惊人的很,直接超过三亿唐元,但是哪怕扣除负债也有一亿多唐元呢。

    净资产一亿多唐元,而每年的运营利润也不低,去年的时候大唐铁路总公司运营收入是五千多万呢,放眼整个帝国……

    好吧,其实也不算啥,前十都进不去……

    说到赚钱的话,大唐最牛逼的企业是大唐盐业总公司,说资产什么的就没趣了,人家都不屑统计什么净资产之类的,反正整个食盐行业都是他们公司的,包括盐场、加工厂、运输渠道以及批发渠道,具体有多少钱,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

    人家统计的数据是每年上缴的利税。

    每年向各级财政贡献的盐税以及附带子公司的正常商业税,至少两千多万……

    另外每年还会向中央财政上缴至少两千多万的利润。

    加起来那就是四千万往上!

    所以,人家都不和你比什么营业额,比什么公司净资产,人家就和你比利税,四千万,吓都吓死你!

    还有大唐粮食总公司也挺牛逼的,人家在帝国各地的粮仓内,储存着足够几亿人吃上最少半年的粮食,这些粮食的价值你都没办法用金钱去衡量,就算真衡量了。

    还有新崛起的几家石油公司,比如说南洋石油、皇家石油、帝国石油这三家最大型的石油企业,一个个也是富得流油,年营业额随随便便都是几千万,净利润过千万的。

    说到赚钱,其实大唐铁路总公司是可以很赚钱的,随便铁路的运输价格涨一点,瞬间就能多出来几千万的运营收入。

    随便减少几个偏僻地区的铁路建设项目、运营,那么就能节省一大堆的成本,净利润每年几千万那都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正是因为大唐铁路总公司不涨价,并且持续亏本投资建设部分铁路、运营部分铁路,才能够看的出来大唐铁路总公司的重要性。

    没有大唐铁路总公司的话,换成了一水的纯资本企业来玩铁路,那些企业可不会去修什么偏僻地方的铁路。

    大唐铁路总公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计划里更加重要。

    南洋发展计划里,就有着相关的南洋铁路网计划,该计划有多个线路。

    其一就是沿海铁路方案,计划以已经运营的广交铁路为源头,继续向南方的沿海地区延伸,一路绕着南洋半岛修筑到曼谷,在曼谷进行分线,一路南下连接马六甲港,一路西进连接仰光。

    整条铁路线基本上就是围着南洋半岛的沿海地区绕一圈,这是因为上述沿海地区也是目前大唐帝国新移民聚集的地方。

    大唐帝国在南洋半岛地区的移民定局,暂时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会集中在沿海地区或者是几条规模比较大的河流沿岸,因为沿海沿河地区的交通比较方便,同时地形也会比较平坦,开发比较容易。

    同时该铁路也能够连接安南省省府交州宋平城、暹罗省城曼谷、以及马六甲州州城马六甲、缅甸省城仰光。

    除了作为核心的南洋沿海铁路网外,还有其他几条铁路线也很重要。

    一条就是已经在建的宋昆铁路,这一开始其实是为了给云南等西南地区一个更加便捷的出海铁路,到了现在的话,则是更加重要了。

    此外还有一条正在规划的铁路线就是昆明到仰光的铁路线。

    这一条铁路嘛,也是带有一定的战备铁路的目的,因为该铁路南下的时候,将会贯穿整个缅甸省,可以让帝国驻防在云贵地区的部队迅速进入缅甸。

    同时,围绕着这条铁路干线,还会在西边建设若干的小规模支线铁路,最后一直延伸到孟加拉州。

    这些支线铁路将会让大唐帝国能够更好的完成战略封锁任务。

    如今缅甸省在大唐帝国的本土里,就是用来充当封锁隔离带的。

    哪怕是西边已经有了一个孟加拉州,哪怕是搞出来了一个宽度达到数百公里的无人区,但是大唐人还是天天担心着印度那边的土著闯过来。

    所以大唐一直都是在缅甸省和孟加拉州地区部署重兵,为的就是封锁该地区,避免土著大规模流窜进入帝国本土范围。



第二千三十三章 南洋大开发
    为了彻底封锁印度地区的土著进入,专门修一条铁路干线,修几条铁路支线也不算什么,反正陆军很大方的说了,到时候陆军会派遣工程兵部队帮忙一起修,建成以后陆军运输,价格也给你高一点。

    话说陆军的工程兵部队修铁路那也是专业的,而且手段干净利索,修铁路的速度快得很。

    但是大唐铁路总公司却是拒绝了,这要是让陆军的工程兵部队帮忙修铁路,就算是免费的,但是成本会高到让他们吐血,更关键的是,陆军工程兵修出来的铁路没法用……

    因为陆军工程兵部队修铁路那都是一切从速,遇到障碍直接一路炸过去,炸不过去直接绕路,人家才不跟你挖隧道之类的事呢。

    遇上需要架桥的地方,都是随便搞个铁架桥甚至浮桥凑合着用……

    哪怕是现在让他们修商用铁路了,但是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的。

    毕竟,他们平日里研究的施工的都是紧急军用铁路,一般都是用来运输列车炮,紧急后勤运输的,要求是快速、能用!

    他们能短短几天内,直接在荒山野林里修出来一条好几公里的军用铁路。

    但是你让他们进行施工的成本控制,提高使用寿命之类乃至安全性之类的,那真不是他们的专业。

    所以除非是在西亚、东欧那边地方,不然的话大唐铁路总公司是不会和陆军的工程兵打交道的,有和他们打交道的功夫,还不如自己老老实实修呢。

    南洋半岛地区的铁路计划,旨在把南洋半岛地区彻底和本土的其他省份融为一体,加速地方交流往来,彻底扭转目前南洋地区的尴尬局面。

    什么尴尬局面!

    虽然南洋地区的迁国行动已经过去了很久,帝国在南洋半岛地区设省州也有些年了,但是在广泛的大唐人心中,南海半岛地区依旧是属于海外地区,唯一比较得到大唐人认可的,也就只有交州了。

    因为这地方是直接划归了广西管辖,并且和广东相连接,而且很多年前大唐就占据了广宁县,为了开发广宁煤矿,老早也修建了廉州到广宁的铁路。

    交州就在隔壁,后续铁路也是贯通的很快。

    所以在广大的大唐人心中,交州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本土范围。

    但是交州以南地区的安南省都是属于海外领地了,更别说暹罗省以及缅甸省了。

    但是,在大唐帝国的整体规划里,南洋地区,尤其是南洋半岛地区那可是未来本土的腹地区域,未来的本土粮仓。

    陈立夫等帝国高层,可是想要把南洋半岛地区打造为帝国的第二个江南,使其成为帝国本土的超级粮仓的。

    其中是程度,远远超过中亚等地区。

    至于海外领地就更别说了。

    这也是体现到了铁路建设当中来。

    大唐铁路总公司公布了南洋沿海铁路计划后,其他各机构也是迅速跟上。

    很快工部就是宣布,将会对马六甲港口进行大规模扩建,要让这个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港口,从一个军用港口和中转港口,转变为真正的商贸港口,进而带动马六甲州乃至整个南洋地区的发展。

    南洋石油公司以及帝国石油公司、皇家石油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也是陆续宣布将会在南洋地区,主要是若干石油产地就地设立大规模的炼油厂,以就近供应南洋地区以及印度等地区的煤油以及其他石油化工产品的供应。

    而大唐帝国目前最大的橡胶供应商吕宋万岛橡胶公司,也是宣布将会投入大量资金,自建至少三个大规模橡胶种植园,除此之外将会和广大的橡胶种植户进行合作,扶持南洋地区的中小橡胶种植园的发展。

    而帝国内大名鼎鼎的海产品供应商、罐头类食品供应商临高二九公司,也是宣布将会在马六甲州建设一家大型的海产品加工厂,并在吕宋、曼谷分别投资建设一家水果罐头加工厂。

    这些,只是少数的一部分而已。

    在帝国的南洋经济发展计划的带动下,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南洋地区。

    这去的不仅仅有资本,还有各类人才以及更多的普通人。

    不过,工商业的投资,虽然能发展当地经济,吸引一定数量的自由移民,但是想要真正的大规模开发南洋,还是需要移民屯垦司的大动作。

    为了增加南洋地区的人口,移民屯垦司一直都是和各机构进行磋商会谈,以确保南洋地区对移民的吸引力。

    同时呢,移民屯垦司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那些人多地少,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大规模的招募官方移民。

    并给出了移民大量的补贴。

    免费给土地、粮种子,基本的农具那都是基本操作,额外的一次性补贴还有路费补贴、修建房屋补贴、口粮补贴、医疗补贴等等。

    移民屯垦司为了达成他们机构的移民目标,那可是不遗余力的为移民们争取各种福利。

    至于说为什么是争取。

    那啥,这钱他们是肯定不会出的,是其他机构出的。

    就算想要让他们出,他们也没钱……

    比如医疗补贴,这虽然不是直接给钱,但是承诺新移民到南洋后,如果是部分疾病,主要是针对特有的热带疾病,一定时期内将会享受免费的官方医疗。

    这钱哪来的?

    名义上卫生部给!

    但实际上卫生部也没钱,最后还是其他机构凑的钱。

    其他很多移民福利,也都是采用类似的方式。

    就算是礼部宣传司,也是配合进行宣传,喊出来了‘南洋大开发’的口号,通过大唐朝报以及其他报纸进行大规模的舆论宣传。

    而上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舆论宣传,那已经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了。

    当年帝国为了开发辽河平原地区,也是喊出来了辽河大开发的口号,短短几年内就是让辽河平原地区的人口数增加到数百万。

    要知道当年可没有火车,也没有蒸汽轮船,交通问题就麻烦无比,由此导致的移民也是更加麻烦。

    大唐帝国的国内移民以及海外移民,虽然三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但是前面的十几年其实规模都不大,主要就是受限于交通问题,运输移民的时间长,成本高。

    真正的移民大爆发时期,还是火车、船出现,并大规模普及之后。

    等到宣平三十年左右,才是形成了大规模移民潮。

    那个时候开始,每年从本土各地乘坐火车,轮船到沿海港口,然后坐蒸汽远洋轮船前往海外的移民,达到了两三百万。

    并且一直高居不下。

    美洲地区的千万人口,其中很多实际上都是最近十几年才移民过去的。

    交通的发展,让移民成本变的低廉,时间上也更快速。

    而卫生医疗的发展,让部分热带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得到一定的控制。

    工商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收入。

    这些加在一起,才是奠定如今南洋大开发的基础。

    严格上来说,南洋大开发计划的移民难度,要比之前的美洲移民难度大多了。

    美洲移民也就是距离远一点而已,但是美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人们很乐意过去。

    以前十个官方移民里,九个都是想要去美洲的,搞的移民屯垦司都不得不采取取消船票补贴等一系列的方式进行移民分流。

    而南洋地区,大家都不乐意去。

    现在情况好一些,但是也好的有限。
1...10031004100510061007...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