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于是乎,杀到了萨菲王朝边上的鞑靼人,没有停下他们的掠夺步伐,而是稍微准备了几个月后,就是直接继续向东的萨菲王朝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他们甚至都没有向大唐帝国提出什么补贴之类的请求!
之前的奥斯曼战争,如果说是他们为了完成和大唐的交易。
那么这一次打萨菲王朝,纯粹就是为了掠夺而去的!
对鞑靼人的大胆行为,大唐帝国官方一如既往的保持了对不干涉土著事务的原则,面对大唐金国使者以及萨菲王朝的使者,大唐的外交官们都懒得和他们说客套话,随便来了句这是你们之间的事,我们大唐不干涉。
这话再加上那态度,意思就是:你们爱打不打,关我们屁事!
于是乎,大唐金国和萨菲王朝也爆发战争了!
面对土著的战争,大唐的商业公司一向来都是嗅觉很灵敏的。
大唐武器贸易公司及时,甚至是提前找到了大唐金国和萨菲王朝推销各种武器,量大管饱,价格优惠,送货到港。
大唐的几个航运公司,也是找到了大唐金国,主动提出帮他们承运战利品的提议,走波斯湾再到苏伊士运河,然后直接给你们运送到法兰西地区和,运价优惠!
一些大唐贸易公司也是找上门,说要收购大唐金国的战利品。
实际上在奥斯曼战争里,鞑靼人的很多战利品那都是直接运输到沿海各港口后,直接出售给大唐人,或者是让大唐人的船只运回法兰西等地区,他们自己可没能力把这么多东西运回来,而且很多东西他们其实也不需要。
怎么说呢,在奥斯曼战争里,不少大唐商人是因此狠狠的赚了一大笔,这一次他们同样是找上门去想要赚钱。
不得不说,鞑靼人能够迅速下定决心继续东进打萨菲王朝,也和背后的一群大唐商人的鼓动有极大的关系,人家大唐的商人都说了,作战所需的粮草什么的,你们可以就食于敌,武器弹药我们运过来直接给你运到波斯湾港口。
而且你们的战利品我们也可以收购,这换了钱就能抵扣武器弹药的花费,这一来一回你们还能赚不少呢。
这很符合大唐商人们在海外地区一贯德行:到处搞事然后从两边获利。
面对鞑靼人张开利齿想要从自己身上狠狠咬一口,萨菲王朝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开始以举国之力进行对抗,势要把鞑靼人给挡下来。
面对鞑靼人来势汹汹,他们一口气找大唐人采购了十多万条滑膛枪以及数百门滑膛炮,开始全面升级武装,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组织大军抵抗。
面对萨菲王朝地区的战争,大唐帝国金陵方面也是得到了消息,内阁的大佬们很是难得的在御书房值班会议里,针对这一场战场进行了大约三十分钟的专题讨论。
说实话,这已经是很难得了,最近这些年来的土著事务,能够在御书房值班会议里被讨论这么长时间的,也就只有之前的奥斯曼战争了。
而这二十分钟的专题讨论里,超过半数时间还是外务部的人向内阁大佬们介绍相关的情况,要不然的话,估计这些内阁大佬们都不了解相关的情况。
听过介绍后,内阁几个大佬们又是各自简单说了几句,最后定下了基调:先让他们打着,等他们打完了就效仿奥斯曼地区的前例,找萨菲王朝把他们的领土都给买下来,再给他们一片非洲的地方迁移过去。
买下来的萨菲王朝纳入西亚事务衙门管辖范围。
西亚事务衙门挂着这么大一个名头,但是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有点名不副实,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萨菲王朝地区也纳入进来。
至于鞑靼人获胜后会不会卖,废话,人家又不要土地,他们只是为了赚钱来的,肯定会卖的。
而萨菲王朝如果挡住了鞑靼人,这不可能的事,大唐帝国的高层大佬不认为萨菲王朝能够挡住鞑靼人的进攻。
鞑靼人一定会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是大唐帝国高层的统一看法!
而大唐帝国的内阁大佬们的统一看法,那么就是事实!
甚至不少内阁大佬想着,这鞑靼人打仗还是挺厉害的嘛,回头让问问他们愿不愿意继续东征,再把残存的莫卧儿王国也给灭了,彻底解决中亚南部偷渡客层出不穷的问题。
中亚那么大一片的本土,一天到晚都要防备土著偷渡客,已经是让大唐帝国的高层们有些烦躁了。
后续兴许还能让鞑靼人杀入印度,鞑靼人不是喜欢钱嘛,印度那边的王公们都挺有钱的!
有了这个心思后,后续几天里,御书房值班会议里又提起了这事,然后决定这事也不能光等着鞑靼人,其他人也可以找一找。
给他们来一个土地换钱或者是换取武器弹药的政策。
印度当地那边就有几家不错的王国有点实力,但是穷的叮当响,找他们买土地应该问题不大。
而在这个问题上,陈立夫表现的非常积极甚至是有些急迫,知道帝国高层动向的人自然是知道,陈立夫成为内阁里资格最老的值班大臣已经有好几年了,这几年里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还远远不够。
这几年陈立夫一直都是叫嚷着什么帝国全球化。
这不是早些年提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是帝国全球化!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急迫的陈立夫
根据陈立夫的主张,帝国应该统一全球,把圣天子的皇恩雨露洒遍全球,当然了为了彰显帝国之仁义,非洲那地方可以暂时赏给各土著蛮夷们生活居住。
基于这个政策,实际上帝国在非洲的扩张是有限度的,只控制部分北非、南非以及沿海地区,而广阔的非洲中部以及内陆地区则是没有涉足。
这些地方已经是被大唐帝国早就确定下来了,就是为了体现皇恩浩荡,圣天子赏赐给异族的土地,也可以简称为恩赐地。
所以帝国全球化,是不包括广阔非洲内陆地区的。
而陈立夫急着搞帝国全球化,绝对不是因为帝国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供应地或者工业产品倾销地,也不是说什么帝国民众需求更多的土地。
甚至帝国内部都有一部分声音说,现在就挺好的了,没必要继续大规模扩张。
毕竟现在都进入工业时代了,土地什么的够用就行了,没必要非得把所有地盘都占领了。
还有一句话很多人不敢明面说,那就是占领了有个屁用,过个几十百多年还不是一样会造反独立出去,现在帝国为了维持美洲的局势都已经是撒费苦心,这美洲驻军数量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帝国高层是一年比一年更担心美洲独立。
这以后把欧洲什么地方也给占领了,大概率也是会出现同样情况的。
所以很多人并不乐意搞什么全球统一,留着这些土著国家充当产品倾销地,时不时割一波韭菜也是挺好的嘛,没必要大费周章搞什么统一全球。
不过有这些想法的人是有,但并不是主流,主流其实还是和陈立夫这样的:统一全球这种事可遇不可求你,现在遇上了不干一票,那简直是上对不住祖宗,下对不住自己。
而且,最关键的是,自从帝国确定了‘打不如买’,‘买不如要’的政策后,统一全球的成本极低!
早期要占领某个地方,那是要开动大军,花费动不动就几千万上亿唐元的!
中期的时候,大唐人学聪明了,直接砸钱,这花了几千万唐元就把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美洲买到手了,找奥斯曼人买埃及和西奈半岛地区也就花了几百万而已。
后期,也就是前几年,大唐人和鞑靼人做交易的时候,更是连钱都省下了。大唐人只是承诺了给他们以后一个安身之地,再廉价卖给他们一批武器,再签订了一批商贸协议后,鞑靼人自己就把大片的东欧土地直接送给了大唐人。
之前打奥斯曼人,人家鞑靼人也不是为了自己占领这些土地,发动战争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打下这一片地方,然后交给大唐人换取各种好处。
这个过程里,大唐帝国直接付出的成本其实很小,撑死了也就几百万唐元。
不过人家鞑靼人也不亏,在奥斯曼战争里缴获了大量战利品狠狠赚了一笔。
至于奥斯曼人迁国的花费,这可和大唐人没啥关系,只是正常的借贷而已,奥斯曼人是要连本带息还回来的。
综合起来,自从和鞑靼人合作一样,大唐帝国统一大片领土基本没啥成本,至于风险就更不用说了。
除非地球爆炸或者外星人入侵,不然对大唐帝国就没啥风险可言!
这也是很多大唐人支持帝国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而帝国高层层面,具体来说陈立夫,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并且是急速推动。
那是因为他年纪不小了,而且担任御书房值班大臣也有些年头了,如果是按照常规情况来看,他几年前就应该致仕了。
实际上他每一年都会上一道常规的乞骸骨折子,圣天子每一次都批驳了!
这是他身为御书房值班大臣领班的特殊待遇!
在他之前,柳八苟、贾文柏以及其他几任御书房领班大臣都获得过这种特殊待遇,但是即便如此,他的任职时间也是有限制的,不可能一直干下去!
他需要在致仕之前,干出大成绩来,这样他才能够彻底压倒前面的几任御书房领班大臣,乃至彻底压倒柳八苟,让自己成为宣平朝的第一名臣!
数百千年以后,后世人说起大唐宣平盛世的时候,兴许都已经忘记了其他人,但是必须记得圣天子李轩和他陈立夫。
为此,他心里是非常急迫的,而这种急迫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是越来越加剧。
最近一两年,陈立夫才是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早几年的时候,贾文柏这个前任会如此急迫。
宣平四十年开始,当时御书房里资格最老的贾文柏开始迫切的推进国内经济发展,而且随着时间过夜是越来越急迫。
之前的陈立夫还有些鄙视贾文柏,认为他过于急躁。
但是现在他陈立夫也是能够理解当年的贾文柏了,不是他急躁,而是时不待我。
这熬了这么多年,才在御书房熬出头,成为了大唐帝国里资格最老,实际权势最显赫的大臣,但是吧,这熬出头后就会发现压力更大。
这稍微干得不好,就会被迫乞骸骨,就算是干的再好,那么也没剩下几年时间了。
除了早年的柳八苟外,历任御书房里资格最老的值班大臣,也就是实际上的御书房领班大臣。
熬出头后的任职时间依旧只有短则三年,长不过五年,甭管你年纪多大,身体咋样,都得来一个乞骸骨!
这是因为大唐帝国政坛里,官员担任领导型职务那都是有年限限制的,一般来说担任某个领导型职务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一般就会调职,个别特殊情况也会适当延长,但是顶多也就延长一年两年左右。
是不可能让你在某个领导型职务上一直干下去的。
御书房领班大臣同样如此!
帝国的政坛要保持健康发展,就需要官员的流动性,进而确保官员的向上通道,同时避免官员长期把持某一机构,形成独立王国。
所以,帝国才会有明文规定,领导型官员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就要进行调整,同时搭配了官员致仕年龄等相关制度。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君臣典范:李轩和陈立夫
御书房作为帝国权力核心,九名御书房值班大臣的任期倒是稍微长一些,也更灵活一些,但是也得遵照帝国的官员流动规则。
通常来说,内阁官员担任御书房值班大臣后,普通情况下,也就是中规中矩任职,不犯错,也没有太特殊的表现,一般只有五年任职期限。
极少数人因为政绩出色,会被额外留任一年或两年,这少数几个人往往就是下一任的御书房领班大臣的候选人。
陈立夫就是如此,宣平四十一年他实际就已经任职满五年,但是两年上书乞骸骨都被批驳,让他成为了御书房领班大臣的候选人。
等到第八年的时候,也就是宣平四十三年的时候,随着贾文柏这个前任御书房领班大臣致仕,他顺利成为御书房内资格最老的值班大臣,进而成为实际上的御书房领班大臣。
成为实际上的御书房领班大臣后,按照常规他的任期还是五年左右,少一两年或多个一两年都有可能。
而今年,陈立夫已经担任御书房领班大臣足足五年之久了,按照常规来说就应该致仕了,虽然圣天子对他表态过,让他再干一两年。
但是也只剩下一两年了,他没有足够时间了!
过去五年里,陈立夫也算是干了不少事,尤其是经济发展计划(包含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大政策持续稳定的推行效果显著。
但是吧,这个政绩在陈立夫看来还是不够,而且被贾文柏那王八蛋分润了不少。
这个政策虽然是他在四十年的时候首次提出来并具体负责的,但是这项政策施行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宣平四十年到四十三年期间,贾文柏才是大唐帝国首屈一指的文官第一人,人家才是御书房领班大臣。
当时的陈立夫搞经济发展计划,严格来说,只是在他手底分管经济工作而已,干出成绩来了,人家贾文柏就得拿走一大半的政绩。
怎么说呢,经济发展计划包括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内,固然有他陈立夫的功劳的,但是也少不了贾文柏的功劳。
甚至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贾文柏主持御书房期间提出来的施政方案,所以很多人都是把这一项政策,当成了贾文柏的政策,他陈立夫,只不过是个分管负责人而已。
说实话,这让陈立夫很受伤!
这经济发展计划可是他陈立夫提出来并规划,圣天子亲自首肯推动,他陈立夫具体施行的,那贾文柏在这里头干了啥?
用陈立夫的话来说就是,贾文柏在这一项政策里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没有瞎折腾搞事,阻挠经济发展计划!
但是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相反,很多人认为这是贾文柏的政治智慧,因为有了贾文柏的充分放权以及支持这才有了陈立夫的发挥。
就算是贾文柏退下去之后,陈立夫主持经济发展计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外界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延续贾文柏时期的政策而已。
所以贾文柏致仕后,不管是帝国高层里的舆论,还是普通的民间舆论,对贾文柏的赞誉都是非常高的。
然而这让陈立夫憋屈的很!
明明都是自己干的事,怎么就莫名其妙就被其他人给抢走了大部分的功劳。
自己只剩下了那么一点点的苦功。
陈立夫憋屈,不甘心!
所以除了经济发展计划外,他才是想要着找一个新的政绩爆点,足以让自己彻底踩死贾文柏,拍死柳八苟的伟大政绩。
而帝国全球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他的目标!
去年开始陈立夫就开始搞帝国全球化了,这一年时间过去后,效果显著。
拿下了东欧地区,现在更是连奥斯曼帝国也算是初步拿下来了。
虽然奥斯曼人迁移要好几年的时间,鞑靼人也还在那里呆着,这一片地方要完整的移交给帝国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但是,毫无疑问,这地方已经算是拿下来了,后续不过是稳步就班的迁移土著、移民帝国子民过去而已。
效果显著之下,陈立夫自然是要继续推动了。
萨菲王朝以及莫卧儿王朝乃至部分印度地区就是下一步的目标。
同时中欧以及西欧,北欧地区也要同步进行。
他希望未来几个月内就得到萨菲王朝地区的好消息,半年内得到莫卧儿王朝残存地区以及印度西北部地区的好消息。
后续一两年的话,则是要把着手中欧、北欧、西欧地区事务、以及印度中南部地区的处理,
陈立夫当然也没奢望过在短短一两年内就把上述地区彻底的纳入帝国的统治,甚至变成本土,那不现实。
按照正常情况进行的话,哪怕一切顺利的话,整个过程也将会持续五年以上。
但是陈立夫希望的却是,在两年内奠定大局,先把名分定下来,把功劳揽上身,至于后续迁移土著和移民工作,留给后任头痛去吧!
到时候过个五年十年,彻底完成迁移之后,这功劳还是自己的。
让后任也体验一把自己在经济发展计划里的憋屈感受!
等两年后,名义上搞成了帝国全球化后,他还要再推动干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
立像!
立庞大无比的雕像!
他要同时找几个地质稳定,同时又显眼无比的地方,最好是沿海岸边。
分别建造一座几百米高的圣天子像,
采取纯石实心雕刻,让这雕像能够熬过漫长岁月的侵蚀,哪怕是几千甚至上万年以后,也能够让人一眼就从遥远的海面上,看见海岸线上的巨大圣天子雕像!
以确保圣天子统一全球的丰功伟绩不至于因为时间的过去而被遗忘!
同时为了不至于让圣天子雕像孤零零的,这边上还得有一些规模小一些群臣雕像!
而作为辅助圣天子统一了全球的大唐第一名臣,他陈立夫的雕像到时候比其他人的雕像距离圣天子最近,群臣雕像里最大,那是一件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
最后用巨大的,能够经历数万年而不毁的巨大石碑,记录圣天子统一全球的丰功伟绩,而他陈立夫作为辅助圣天子统一全球的首席值班大臣,这名字自然也是要重点强调,多出现几次。
而且应该也没人会反对了!
毕竟等自己辅助圣天子统一了其全球,贾文柏就该被自己彻底踩在脚下了。
柳八苟麻烦一点,但是到时候估计柳八苟都已经入土了,也不可能从坟墓里爬出来和自己争夺。
御医已经是暗示过了,三个月,这是柳八苟的极限了。
等立雕像的时候,柳八苟已死,贾文柏等不过尔尔,谁也不能压着他陈立夫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一名臣!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顺利帝国全球化,至少要在自己致仕之前完成帝国全球化,哪怕只是确认名分。
就和现在的奥斯曼地区一样,只是确认了名分,后头还得持续好几年的迁移以及移民工作。
就有在自己致仕之前确认了帝国全球化的名分,那么自己才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唐第一名臣。
深感时间紧迫的陈立夫,才会不遗余力的加速推动了帝国全球化策略!
而陈立夫的策略之所以能够获得圣天子的支持,其实也是因为圣天子李轩也是觉得自己年纪逐渐大了。
这生老病死很正常,谁也不说不准自己还能活多少年,这运气不好了,李轩这一两年内死翘翘也是有可能的。
由于未来的这种不确定性,让李轩有了加速推动统一全球的想法。
统一全球这种能够闪耀人类历史,大概率直到人类灭亡之前,都能被人类永久铭记的伟大功绩,李轩觉得这种事只能自己干,不能把这个重担留给太子。
太子还是太年轻,承担不起这样的重担!
李轩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完成统一全球的伟业,这才会支持陈立夫加速帝国全球化进程。
同时陈立夫找了机会,对李轩暗示了下,说等过几年,完成帝国全球化后,说要搞几座超级的雕像以为纪念的时候,李轩都是心动了。
当然了,李轩没有任何的明确表示,顶多只是默认而已。
要不然陈立夫怎么敢推动这事。
怎么说呢,帝国全球化乃至立像立碑这种事,和利益无关,纯粹是李轩和陈立夫这一君一臣都想要名留青史,或者说更直白一些,就是他们两个人都想要装逼!
而能够同时有这种想法,还真打算去干的这一对君臣,那也算是君臣典范了。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鞑靼人殖民非洲
等自己辅助圣天子统一了其全球,贾文柏就该被自己彻底踩在脚下了。
柳八苟麻烦一点,但是到时候估计柳八苟都已经入土了,也不可能从坟墓里爬出来和自己争夺。
御医已经是暗示过了,三个月,这是柳八苟的极限了。
等立雕像的时候,柳八苟已死,贾文柏等不过尔尔,谁也不能压着他陈立夫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一名臣!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顺利帝国全球化,至少要在自己致仕之前完成帝国全球化,哪怕只是确认名分。
就和现在的奥斯曼地区一样,只是确认了名分,后头还得持续好几年的迁移以及移民工作。
就有在自己致仕之前确认了帝国全球化的名分,那么自己才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唐第一名臣。
深感时间紧迫的陈立夫,才会不遗余力的加速推动了帝国全球化策略!
而陈立夫的策略之所以能够获得圣天子的支持,其实也是因为圣天子李轩也是觉得自己年纪逐渐大了。
这生老病死很正常,谁也不说不准自己还能活多少年,这运气不好了,李轩这一两年内死翘翘也是有可能的。
由于未来的这种不确定性,让李轩有了加速推动统一全球的想法。
统一全球这种能够闪耀人类历史,大概率直到人类灭亡之前,都能被人类永久铭记的伟大功绩,李轩觉得这种事只能自己干,不能把这个重担留给太子。
太子还是太年轻,承担不起这样的重担!
1...10591060106110621063...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