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甚至连销售煤油的企业,也基本都是各大石油公司控股的,而这些石油公司,也都是清一色的皇资或者国资、

    大唐官方掌控了这些基础行业,才是避免了过渡的市场化,进而造成市场波动,甚至哄抬物价等现象。

    这就和很多年前的粮食产业一样。,大唐粮食总公司成立之前,粮食价格完全由那些民间的粮商说了算,但是自从大唐粮食总公司成立以后,粮食的价格是官方说了算。

    大唐粮食总公司在各地制定的粮食指导价,对稳定帝国的粮食价格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甚至基于此,在宣平二十六年的时候,大唐帝国正式成立了物价司,对各项关系民生的产品,重点就是各类粮食产品进行物价管控,对于某些民生物资的价格非正常波动进行监管。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大唐的各类基础物资的价格一直都是保持比较平稳的根本原因,不会因为天灾等因素导致粮食价格暴涨,也不会因为粮食丰收就导致价格暴跌。

    大唐的各类粮食价格,一直都是非常平稳的,偶尔有涨跌,也是在可控范围之内。

    因此民众对大唐官府的掌控力度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毕竟这是过去三十多年来所奠定的施政基础,人们信任大唐官府的掌控力度。

    而对关乎民生的行业进行管控,这也是陈立夫提出的经济一体化政策里的核心政策。

    尤其是在海外领地的各项民生产业,必须官方直接插足管控,避免海外领地出现依托民生产业的权贵富豪。

    这种人,不能出现!

    一旦出现了,危害实在太大。

    之前的美洲矿务公司就是一个教训!

    区区一个小小的矿务公司,竟然敢插手帝国战略,暗地里推动北美本土化,这种事就算是文武百官能忍,李轩都不能忍。

    帝国就算是好搞北美本土化,也绝对不会是因为某一家矿务公司的缘故,而是出于帝国整体战略的需求。

    不过,现在的北美矿务公司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陈立夫所提出来的一连串经济发展计划,是彻底的造成了全天下的轰动。

    上海和广州两地的股票交易市场里的股票飙涨,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不仅仅是轰动,更加证明了天下的权贵士绅乃至普通民众们对这个经济发展计划的看好。

    尤其是放宽进出口管制,允许在海外领地建设铁路,仅仅是这些,对帝国经济的巨大刺激作用,就是难以想象的。

    大唐朝报针对此时进行报道的时候,用上了这样的词汇:“该经济发展计划,是圣天子为普天降下的雨露,皇恩浩荡啊!”

    如此大规模经济发展计划,尤其是准备放开对海外领地的部分禁令,这不仅仅是能够让国内的大一票企业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还能进一步的拉低海外领地的各类农产品以及矿产等基础类产品的成本,确保这些产品运输到本土之后,价格依旧能够让帝国本土的民众所接受,以满足本土民众数亿张嘴的粮食需求。

    同时也是准备在本土的中亚地区,东北地区等大片地广人稀的地区,广泛的推动机械种植,以确保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加。

    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把帝国的食物指数从现在的百分之五十八左右降低到百分四十,乃至更低的水准。

    而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战略目标,几年甚至十年内肯定做不到,所以李轩准备花费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时间去推动这个战略。

    一旦完成,那么大唐帝国将会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富裕国家!

    这个富裕,不是说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民富裕!

    到时候哪怕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只要有工作能力也能不用为吃饱饭这个问题而担忧!

    哪怕是因为残疾或其他因素失去工作能力,但是在这种富裕社会里也足以得到各项福利的补贴以维持最低生活。

    李轩要让吃不上饭这种事,彻底从大唐人的世界里消失!




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环球海底电缆通讯工程
    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御前会议里,为了持续发展帝国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圣天子正式批准了内阁提交的‘全球经济发展计划’战略。

    为了配合该全球经济发展计划,圣天子随后又是正式批准了内阁提交的升级若干海外领地为省的方案。

    该方案主要是针对已经完成人口本土化,当地民众都是帝国子民,同时不存在其他问题的地区,其实说白了也就是针对北美洲地区。

    因此北美洲将会被划分为七个省。

    同时,废除本土、海外本土、海外领地、海外殖民地之类带有明确区分的称呼。

    改为省道、内阁直辖州府等称呼。

    这也就是在政治上,把美洲七省等同于本土大陆的若干省份。

    进出口委员会虽然还在,但是却直接规定,该进出口委员会的管理范围只局限于帝国和土著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行为,无权干涉帝国内部贸易行为。

    但是,帝国悄然成立了一家全新的独立机构,称之为‘国防管制委员会,该机构的职责就是针对影响帝国国防安全的人员、技术、设备、原料等进行管制。

    同时规定,任何涉及枪炮乃至冷兵器的研究和生产或其他对国防有重要影响的行业,都必须获得国防管制委员会的批准,才能够获得国防牌照,并从事国防工业。

    这都是明面上的,而实际上的大杀招就是,在大唐帝国,开办任何类型的企业,其实你都需要专门的牌照。

    你想要采矿,就需要采矿的牌照,想要办钢铁厂,同样需要从事冶炼钢铁的牌照,其他很多行业大多也都是如此。

    但是商部很多年开始对部分战略性产业的牌照发放是非常严格的,现在基本上除了国资或皇资企业外,民营企业是不可能获得战略产业的牌照的。

    就算是农部也是来凑热闹,说什么为了帝国民众的粮食安全,开矿采油以及工业生产,不得侵占农田,不得造成污染,所有生产制造类企业都必须获得该机构的环境许可才能够办理。

    总之现在大唐帝国是承认了美洲七省也是本土的一部分,也会开放铁路、部分工业产品的限制,甚至都是会允许一部分轻工业工厂的开设,但是帝国的经济发展计划里明确把美洲等地区定位为战略粮仓。

    核心将会以发展机械化农业为主,而不是筹建工厂。

    就算你要筹建,官方也不批准。

    此外美洲设七省,同时把美洲事务衙门直接撤销后,也就意味着今后的美洲将不会成为一个整体。

    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往人们一说什么美洲本土化,说的都是整个美洲,现在嘛,李轩直接把美洲事务衙门都给撤销了,美洲这个词将会成为历史。

    上述所有的限制,核心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杜绝海外地区的工业化!

    海外领地可以用上火车、汽车以及其他所有的工业时代的产品!

    但是绝对不能拥有制造火车、汽车以及各类机械产品的能力。

    经济一体化里,最为重要的就是生产分工!

    本土地区的分工就是工业生产基地,而海外领地就是农业生产基地和资源生产基地。

    上述的诸多大政策,其实和普通人也没啥关系,很多人甚至都不是不怎么关心那些内阁大佬们天天担心的很的海外本土化。

    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

    尤其是美洲地区的上千万移民,他们在乎的是什么?

    他们可不在乎美洲有没有钢铁厂、机械厂、造船厂、兵工厂之类的。

    他们在乎的是今年的粮食能买什么价,自己日常消费的产品,比如纺织品以及其他东西是便宜了还是贵了。

    说白了,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生活!

    对于这些海外领地普通移民的需求,李轩才是做到了真正的满足。

    物价问题,现在更多的是受到运费的影响,所以海外可以建设铁路,并且扩大煤炭产量降低煤炭价格。

    并且鼓励本土从海外地区进口各类农产品和矿产品等等。

    本土民生能享受到的生活水平,李轩就要让海外移民也享受到。

    而当解决了海外普通移民的需求,剩下的一小撮移民到海外的权贵、商人之类的,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实在不行还有翰统呢。

    大唐帝国,立国数十载,从来都不是依靠什么权贵、商人,而是广大的民众,尤其是最底层的农民阶层!

    当然了,上述的很多措施也都是属于临时性措施,因为李轩知道,其他重臣们也都知道,是不可能一直这么限制下去的。

    海外地区发展工业乃至重工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会因为人力的扭转就改变的。

    现在帝国能够做的就是拖延这个进度,等待经济一体化成功后,再来搞这些。

    实在不行,就先用国企部投资开办几家钢铁厂之类的。

    总之民营资本就别指望了。

    怎么说呢,针对海外地区潜在的背叛,帝国高层是煞费苦心,一开始采取的是强行压制。

    现在发现有点压不住了,就变为经济绑架,然后重点限制。

    如果以后还是压不住,那就一点一点的放开。

    帝国高层寄望的最好结局就是,等彻底放开的时候,这些海外领地也就和本土彻底融为一体。

    只是想要让把本土和海外领地彻底融为一体,可不容易。

    距离是硬伤!

    隔着一个太平洋,就算用再多的办法,也很难彻底的消除这种距离所带来的隔阂。

    为此,李轩所希望的就是各种新技术了。

    比如说继续发展航运业,进一步提高航运速度,降低航运成本。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通讯!

    促使帝国搞经济一体化,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就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唐帝国已经完成了太平洋电缆的铺设。

    其中的核心战略工程太平洋电缆工程,是在今年上半年正式铺设完工,再之前就已经完工的南洋海底电缆系统。

    目前正在施工当中的印度洋电缆工程、地中海电缆工程以及即将展开的大西洋电缆工程。

    保守估计,顶多两年,大唐的环球海底通讯网络就会成型!

    (天津)



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这太子当的真累
    大唐搞电报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大唐电报公司早就成立并运营了。

    电报刚发明出来不久,大唐电报公司就已经是沿着铁路线构架了完善的本土有线电报系统,并逐步降低成本。

    到现在,电报已经成为了大唐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门远行给家里报平安都是用的电报了。

    而一些上流社会的人,他们的人际交往更多,所以很多人每天早上起来后,除了看当天的报纸外,还会看电报和信件。

    不过那个时候,大唐电报公司的电报网络,虽然号称做到了每一个县都有电报局的程度,但依旧只局限于陆地上。

    海底电缆的铺设,比大唐电报公司想象中的还要更加的困难。

    投资大,风险大不说,最关键的是技术不过关。

    但是就算投资大,风险大,技术难度大也得搞啊,大唐电报公司资助皇家理工学院进行研究,一眼就出来点成果就跑去试验。

    大员岛和大陆之间的海底电缆,可是先后铺设了三次!

    第一次铺设到一半,电缆就断了……

    第二次铺设成功,没能用几天,然后就莫名其妙不用能了。

    直到第三次铺设,才算是成功了。

    随后大唐电报公司又是尝试铺设了上海到江户的海底电缆,获得成功后。

    又铺设了南洋海底电缆网。

    主要是连接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澳洲四个地区。

    在获得成功之后,大唐电报公司才是小心翼翼的搞太平洋海底电缆以及印度洋海底电缆。

    这太平洋电缆第一次铺设的时候也是倒霉的很,没能成功,第二次铺设才成功了。

    今年太平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后,正式意味着金陵方面能够和美洲方面获得实时的通讯。

    以后北美洲那边一有风吹草动,金陵方面就能够知道了。

    而不用和以前那样,哪怕动用快速通讯舰,都得等大半个月才能知道消息,有是距离远一些,甚至都要一个月才能知道消息。

    只是即便是这样,其实李轩也不满意,有线电报还是有着比较大的缺陷,尤其是这样距离漫长无比的有线电报,随便遇到点什么,这电缆就得报废。

    要想获得真正的全球通讯,还得依靠无线电通讯系统。

    而研究多年的无线电,近期也是看到了曙光。

    李轩已经是看到了皇家理工学院电磁项目组的报告。

    他们已经是在实验中成功的发送并接受了电磁信号,现在他们正在根据试验打造原型机,用于真正的测试。

    对此李轩非常的重视,甚至比对海军最新型号的战列舰下水都更加重视。

    海军的战列舰除了用来显摆,对目前的帝国而言可没啥卵用,但是无线电这东西却不一样。

    这个才是大唐建立全球帝国的利器!

    只要有了这玩意,甭管是美洲还是欧洲什么地方,一发生什么事金陵方面立马就能知道,而且还不用担心通讯线路被切断。

    一旦遇上什么事了,金陵方面立即就可以同样通过无线电调遣部队,哪怕这支部队在万里之外的大洋深处,都能够通过无线电直接联系并派遣过去。
1...983984985986987...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