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末代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疯人疯雨
想法只在一瞬间,这前前后后孙承宗立马就想通了,当即下跪辞谢:“皇上,使不得,臣寸功未立,怎能如此俗话说赏罚分明,但就算是臣有大功,也当不得如此,有违礼制啊,皇上。”
刘建看着孙承宗,很满意效果,他接着说道:“你曾是帝师,当的起,都说天地君亲师,可我皇家为君,也是要有老师的,这礼法就有些缺失了,今天我补足这个,也是开创,况且我大明未来江山社稷,全仰仗孙首辅了,如此礼节,当得起。”
看孙承宗还要推辞,刘建脸色一沉说道:“孙首辅,在拒绝朕的好意,可是当以抗旨论。”
孙承宗虽然害怕坐了了黄轿子以后被人攻讦,但新皇帝脾气如何自己也不清楚,在推辞说不定惹火了这个小皇帝,那真说不定就是抗旨之罪,而且,朱家的皇帝向来都不是正常人,朱元璋好杀,朱棣也是,然后就会宠信宦官王振的北狩的,娶比自己大十六岁的,然后就是炼丹的,贪财的,好木匠的,总之就是没有正常人,难伺候,新上来的这个,真说不定就是个极品啊。
打定主意,孙承宗不在推辞,乖乖的上了轿子。
上来了,孙承宗就后悔了。
正用孙承宗,就是抗旨,也就是论罪的事情,但上了轿子孙承宗发现抬轿子的有个
第29章 癣疥之疾 下
看着杯中的黄酒,孙承宗无奈的一口咽了下去,一阵苦涩传来,这比下了砒霜的毒酒还要难喝。
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孙承宗坐了皇帝抬的轿子,喝了皇帝亲手斟的一杯酒,这条老命是要卖在这里了。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刘建,十几年后他会在家里为抗击清军全家皆亡。
刘建也不说什么别的话,就是吃菜,喝酒,喝酒吃菜,不停的劝着孙承宗。
“这个黄酒还真的好喝,喝多了也不上头,解法,孙首辅再喝一杯。”
“这个烤乳猪是我让御膳房专门烤的,赶紧吃,凉了味道就不好了,这种猪就城西一家铺子有的卖,喂猪用的都是好料,比那些吃泔水的猪不知道好吃多少。”
“这个羊肉是从蒙古那边运来的,都是吃草的好羊,咱大明养的羊没有那边的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还有这个青菜,新鲜,外面不知道吃不吃的到,我反正是吃着挺好,又脆又有嚼劲,孙首辅尝尝。”
一直的吃了半个小时的样子,孙承宗已经喝了七八杯酒,脸上微微泛了红。
孙承宗打断了刘建的劝酒:“皇上,你召臣来,不是为了请臣吃饭喝酒的把”
刘建听了,放下酒壶,冷笑一声:“孙首辅以为如何我就是请孙首辅来吃饭喝酒的。”
孙承宗也是有傲气的,皇帝他不是见过一个,文人的那点脾气还是有的,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脾气变得大了起来,正色道:“皇上,臣不是酒囊饭袋,若皇上召臣来为国效力,臣虽万死而不悔,但若皇上只是缺个酒友,还请皇上放臣回乡,家中老妻做的饭菜臣吃的更可口!”
刘建看着有些发火的孙承宗,说道:“孙首辅严重了,不要着急动气,哪里只能让孙首辅只是吃饭喝酒呢,我都称呼你为首辅了,当然是让你帮朕掌管朝政了。”
孙承宗回道:“若有任命,臣自当竭心尽力,不过皇上就没有对臣说的我在家已经听闻皇上雷厉风行,登基三月就已经铲除阉党,驱逐魏监,有此能力,皇上就没有什么要交代臣的”
“孙首辅严重了,如今朝中没什么大事,就请孙首辅帮我把朝政料理好就行了,对于朝政,朕实在是懂的不多,有个放心的人帮我照管,我也就放心了。”
“皇上,恕臣直言,如今大明飘摇,辽东鞑子虎视眈眈,几十万大军都败了,蒙古每年犯边,河套一代百姓每年都要遭劫掠,臣还听说陕西大旱,过了今年奏折就该上来,前一年的粮食吃完,陕西几百万百姓生活就无着落了,必有民变!一旦放任,恐怕会席卷天下,社稷不稳啊。皇上为何说朝中无大事”
“孙首辅,你过于激动了,你说的那些都是癣疥之疾,不足挂齿,真的都是癣疥之疾,不必太担忧。若为这些事,用不到孙首辅,随便找些人就能应付。”
孙承宗看着刘建,脸上出现讥讽之意:“皇上,臣曾游学大同,虽没上过战场,但和蒙古骑兵数次大战,臣都是看了的,后来臣受命督师辽东,跟辽东鞑子也打交道,有些话不当讲,但臣以为,辽东鞑子当为天下强兵!不可轻视。每年的水旱灾荒,就是处理的好,没有民变,也是每年有十数万人饿死,这些都是大明的子民,皇上就不为这些子民们办些事情如何就说都是癣疥之疾,臣以为,此为大患!”
刘建看着孙承宗,知道这个人确实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那个忠心为国的大臣,朝中的事交托给他绝对放心。
刘建接着端杯,缓缓喝了一杯
第30章 我要去辽东
刘建放下酒杯,走了几步绕到孙承宗身边,拉着孙承宗的接着说:“我不但要收复辽东,我还要收复蒙古,我要让这世上百姓都有口饭吃,有条活路。你会是我最得力的帮手。孙首辅,请随我去书房,咱们详谈。”
孙承宗也是激动了,是不是明君不知道,但眼前这个人是个想做事情的,这就够了。
孙承宗也表态:“臣遵旨,皇上但有差遣,万死不辞。”
两人来到御书房,此处距离御膳堂不远,几步路,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整个御书房都点上了灯,而且明显看出御书房比平时点的灯更多,整个大殿都灯火通明。
孙承宗进来了发现御书房中间摆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是一副巨大的地图,是整个大明的地图。
刘建指着地图说:“这是我让兵部弄的,英国公管兵部以后,他们也还算干点正事,这幅地图还是永乐朝的地图,我让他们重新画了一张,现在好多地方都不是咱们大明的了,我都标出来了。”
“孙首辅你看,以前咱们大明疆域竟然如此广大,蒙古草原竟然都有一半是咱们的,可现在出了大同宣府,已经都不是大明的疆土了。你看这河套,都是蒙古人的地盘了,从这块地方,晋陕甚至中原腹地,蒙古人可以直接过来劫掠,我大明百姓都是砧板上的肉啊。”
挥手一指,刘建又指向了东北那一块,印象里这里的老大一片,在这老大一张桌子上也只有巴掌大一块了。
刘建指着辽东,手按在了东北那伸出来的一点,说道:“孙首辅,这几年你收复的辽东,只有这巴掌之地了,除了宁锦,在难无寸进,可是你看,这辽阳、沈阳、铁岭,还有这一片六堡,全都是鞑子的地盘了,我们得把这些地方全都收回来才行。大明,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孙承宗看着那块地方,那块他下了无数心血的辽东,心中想起了那时的每一天,筑城、练兵、打探消息,准备钱粮,一个个不眠之夜,还要和朝中的魏忠贤斗智斗勇,现在这里又可以归于他的治下了,这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被人抢走又找回来的感觉一样。
孙承宗虽然激动,虽然酒精让他热血澎湃,但他还是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于是深鞠一躬,缓缓道来:“皇上勇猛精进,臣甚是欣慰,不过大明现在是外强中干啊,其实是积弱已久,只是大明以往的荣光让大明发不下这脸面啊,如今万事皆难,说仁义道德的多,真可以办事的人少。”
“臣在辽东经营八年,恕臣直言,辽东女真确为天下强军,比我大明开国之出自是相差甚远,但现在我大明真的没有可以与之一战的必胜之师。”
“臣在辽东,只能筑城坚守,靠着他们不善攻城,又无大炮相助,所以才成了均势,若要平定辽东,非一日之功,如今大患已成,必须徐徐图之了,实在是无奈之策啊。”
“皇上若要收复辽东,切不可急躁,稳扎稳打才是正题,靠着坚城固守,抓住时机收复失地,则辽东鞑子不战自败。”
刘建听完这个老人真切的说法,知道这个老人并没有夸大,一般的臣子说起辽东都是皇上英明神武,必能做出不世之奇功,匡扶大明,重现辉煌等等,像孙承宗这样明白的说出大
第31章 计划
皇帝不可轻离京城,就跟脑子不能离开脑袋一样,出去经常是会出事的。刘建说出自己要去辽东的话来,着实把孙承宗吓了一跳。
明朝不是没有出京的皇上,可是除了开国时候的几个皇帝,出京的都让地方鸡飞狗跳,甚至出了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大事,半壁江山差点易手,所以明朝后来几代,皇帝一般都不准出去,内阁也好,言官也罢,就算是要撞死几个人也不会罢休,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孙承宗害怕他出去在出乱子,上前抓住刘建的手:“皇上,不可!如今朝廷内外交困,你在离京,有个闪失,大明社稷有损啊!”
刘建挣开孙承宗的手不耐烦的说道:“孙首辅,我是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你说辽东不能急,我依你,但有人说辽东不可放任,要立即出兵,死了这么多人也要出兵,还有朝廷的这些人,都在说这个那个,成天的争吵个不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需要去下面看看,这个大明朝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刘建挥手坐上了一边的椅子,说道:“孙首辅,我离京后,封锁一切消息,到时候京城的一切都由你来定夺,除军国大事,你都可以自己做决断,司礼监李云掌印,王永义主持宫中事物,我会让他们听你调遣,另外,锦衣卫和东厂各出一部分人随我出京,一路传递消息,我也不会随便乱窜,肯定会让你知道我在哪里。”
刘建想了想,接着说道:“锦衣卫和东厂在我离京的时候,直接跟你报告,张越是张维贤的儿子,你也应该比较熟悉了,最近有言官上折子,说张维贤既是国公,又掌兵部,还有两个儿子掌兵权,要让张老头回家养老,张老头也是这个意思,我也准了,以后兵部归你管。内阁你想招谁就招谁,听你安排就行。”
“我在想想,哦对了,我走之后,陕西会有大旱,你提前把这个事情做好,赈灾刻不容缓,春天过完,事情就要安排好,到时候别晚了,现在内阁是顾秉谦,这个老东西想告老还乡,想的挺美,明天上朝我要办了他,给魏忠贤当儿子,他也能干的出来!哦对了,孙首辅对剩下的阉党怎么看”
孙承宗路上想了很多召对,阉党这个事情是绕不过去的,所以谈到阉党这个事情,他并没有思索:“皇上交代的事情,我会安排,不过若有可能,还是请皇上收回成命,至于阉党么。”
“阉党牵连甚广,朝中官员要是不在魏忠贤那里投巧,大都要被人陷害,做官之人,又没那么多圣贤,真心勾连,没有底线的官员是有的,五虎五彪这些,皇上抓的对,但其他官员皇上不宜追究太甚,俗话说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即是这个道理。否则的话,朝堂震动,于大局有损。”
刘建很满意这个回答,他听过康熙办了鳌拜之后,鳌拜手下的很多党羽,把他们的罪证都销毁了,让他们好好办事,不在追究,那些人对康熙也是忠心耿耿,做了阉党,干了坏事,也是被逼的,跟阉党势不两立的,基本都被干掉了,大部分都是中间派,一棍子打死确实牵扯太广。
而孙承宗对刘建说得也是实情,朱元璋开国之出,大案要案办了无数,杀的朝堂上人头滚滚,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作用,该贪的还是贪,杀头也要贪,海瑞那样的官,有归有,但有几个就行了,都是海瑞,这官也没人做了。
&n
第32章 又一次交锋
早朝对于明朝,实在是可有可无,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也没耽误什么事,但崇祯皇帝一直上朝,突然又不上了,这就又捅了马蜂窝,言官们消停了几天,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乱说话会被收拾,可不说话,这群言官都要憋死。好在朝会的通知下来了。
天刚亮,大臣们三三两两的都来了。一直称病的顾秉谦也来了。
顾秉谦身为首辅,此时却是孤身一人,等候上朝的朝房里,没有人靠近他,都知道他是魏忠贤的人,现在魏忠贤倒了,下面五虎五彪跟司礼监的几个太监都被抓了,上次刑部尚书跟左都御史都被干掉,明摆着皇帝要收拾阉党,这时候在跟顾秉谦站一起就是闲自己命长。
顾秉谦不在意,他也知道这时候对他现在有多危险,这时候也后悔起来,自己都已经七十了,当初就是为了进内阁,结果上了魏忠贤的贼船,不过才几年的功夫,魏忠贤倒台,自己小心翼翼的一辈子,结果善终都不知道能不能了。本来已经说自己抱病了,但还是怕皇帝收拾自己,索性就直接来,让皇帝同意自己请辞,安安稳稳的回家。
其他各部目前没有什么具体事务,最近人心惶惶,有事也不干了,都在互相的寒暄,聊些不疼不痒的话题,言官则是聚在一起,讨论皇上上朝之后上什么折子,
总之是各怀心事。
等到又一次鱼贯而入朝堂的时候,众臣发现大殿中已经有一个人先到了。上朝进太和殿,前门从朝房进去,后门从乾清宫进去,这个人早到了,就不是从前门进的,大臣们来的早的有几个,到了以后朝房的门才打开,不存在提前进去的可能,那就只剩下从后门进了。
从后门进就不寻常了,后门是皇帝走的,陪着皇帝的太监宫女,锦衣卫的人从后面走,这些人职责所在,但不会到殿里,而这个人跟皇帝一起进来,更隐隐说明了一件事:晚上他就是住在乾清宫的。
各部的官员都用眼神交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孙承宗背对大臣,也不转身,认识他的人不少,但从背影就能看出来的还是不多,所以各部官员都很有些惴惴不安。毕竟能跟皇帝同寝的人,说明皇帝已经不信任大臣了,这个是很重要的信号。
山呼万岁之后,刘建走上宝座,随侍太监宣旨平身,朝会正式开始。
还是以前的套路,不等大臣说话,就是一篇圣旨下来。大意就是已经传召孙承宗来了,马上就任内阁首辅一职,在此宣布,有不同意见的赶紧说话,晚了就表示默认,再不听话就要挨打了。
孙承宗叩头谢恩,说了几句客套话,表示我才疏学浅,但皇帝委任,只好勉为其难,必定鞠躬尽瘁,死了都得把血放干了和泥,把北京城墙在修一修等等。然后接旨,在叩头谢恩,转身,回到群臣行列。
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心里都在想,原来是孙大学士啊,他干首辅没问题,可别是个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官,要不以后活都没法干了。
有不少认识孙承宗的官员,就是不认识的也都知道孙承宗:原兵部尚书,太极殿大学士,辽东督师,帝师,榜眼。
论出身,榜眼出身,正统的科举出来的,干了几年庶吉士,又给皇帝干过几年老师,没问题。
论能力,孙承宗管了辽东几年,修了宁锦防线,还是东林党仅存的大佬,能在阉党打击下全身而退,干活的能力和混朝廷的能力都没问题。
其他方面也没问题,兵部尚书,官至极品,而且本身也是内阁的
第33章 英明皇帝
此时朝堂已经没什么声音了,好歹也是同僚一场,就算顾秉谦要被拉出去杀头,也不该忘了老头还没去职,这个失误确实太大了。
刘建看向表达不满的顾秉谦,看着满朝心怀歉意的臣子们,笑着说道:“顾首辅,朕没说要把你首辅之位革去,你还是首辅。”此时朝堂已经没什么声音了,好歹也是同僚一场,就算顾秉谦要被拉出去杀头,也不该忘了老头还没去职,这个失误确实太大了。
刘建看向表达不满的顾秉谦,看着满朝心怀歉意的臣子们,笑着说道:“顾首辅,朕没说要把你首辅之位革去,你还是首辅。你还年富力强,怎么能轻易致仕呢”
顾秉谦下跪辩解:“皇上,老臣已经过了七十,人道七十古来稀,我怎么还是年富力强呢再说皇上已经任命首辅,臣还居首辅之职,这辅助谁呢”
众臣在下窃窃私语,确实有些不明白刘建说话的用意。
刘建看着,然后给他们解惑:“顾秉谦,你不是魏忠贤的大儿子么魏忠贤据我所知也才六十岁,你是他儿子,四十五岁足矣,还敢说自己是七十岁我没说你有欺君之罪就很宽容了,你还敢说你年老体衰朕让魏忠贤去凤阳守坟,他不愿意去,还是贪恋朝廷,已经上吊了,你这个首辅是魏忠贤的首辅,接着给他当去把。”
刘建挥挥手,有太监又上来,接着念了一份圣旨,念了一通,这是刘建让王永义写的,略略的夸了魏忠贤几句,然后说顾秉谦当儿子的,大明朝得尊崇孝道,古时候圣贤都是爹死了会哭死,所以让顾秉谦也哭死算了,重点是必须要哭死,至于首辅之位,等顾秉谦哭死了,皇上会写一个大明首辅的任命书,跟着顾秉谦一块烧了,也就是说让顾秉谦去下面接着当首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