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湘信有鬼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庆十三郎

    听大家说一边人凤的不是,一边说这堂客的心太狠了。有好舌的人便隐隐透露出一个消息,为什么这么多领导来了。

    那时候我认为自己和一些伙伴有些不一样,我对大人聊的事情还是有些好奇的。看到小伙伴在一旁打着游板,我却听到大人们神神秘秘的低声说话。

    其中居然说人凤的堂客喝药是有原因的,提到了和乡里驻点村里的一个领导有些关系。说是因为那人来到我们村里,一双眼睛看人凤的时候,便带着几分风景。

    大家自然便稀罕了起来,八卦这种事情不分古今,人一旦好奇了起来什么都挡不住。说这人乃是别的村里领导,她跟着乡里的领导一起来我们村子驻点。

    人凤作为村里的青年骨干,自然便负责接待和引导。其中具体的原因,这些八卦也就只是揣测了。但是中国人对这种揣测很上瘾,大家一边揣测一边添油加醋,最后只是没有说到上床了。

    其实就是事后追究,大家也不过是了解到,当时驻点的干部有一个女领导,在工作的过程中和人凤多说了几句话,一来二去的大家便熟悉了。

    其实也就是和乡里人邻居一般,你说哪个人不要和熟人开玩笑,多说几句话呢!

    但是人凤的堂客偏偏就计较了,这天领导在人凤家里吃饭,而且是驻点的领导都在。她显然看出来人家的眼神,当时便负气没有给好脸色看。

    年轻气盛的人凤自然便以为堂客给自己丢了面子,几个领导走后,夫妻两事后便吵架了。人凤自然便责怪堂客不识大体,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堂客便讽刺人凤心里有鬼,两个人越说越僵。

    最后结局自然可想而知,但是细节和原有谁也无法再来说清。

    大家因为人凤家堂客娘家人说要来打人愍,便有些人说他堂客的不是,说她心眼太小了。但是也有老人替她惋惜,说人凤这是应酬,何况还有个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就这么狠心就去了。

    也有女人嘴快便数落人凤的不是,说他接待领导就是接待,干嘛和别的女人眉来眼去的。这是不明所以,纯粹起哄为了让人感觉她聪明的,看到有些人鄙视自己,她僵着脖子数落人凤。

    我眼巴巴看着大家闹哄哄的没啥意思,何况大人的想法也太复杂了,便拉了小华一起回去。我看小华对那游板有些兴趣,可能是他运




第十七章 那个夏天
    大学生在那个时代的稀罕,和我后来成年之后的博士后差不多,一个村子里往往难得有一个。就是像他们两这种高中生,那也是寥寥无几的时代,他们简直就是一个村子里的骄傲。

    即使到了后来的时代,大学生多到回家养猪,稀罕的程度,也远远赶不上这个时候的高中生。

    在很多人小学没有上完就弃学了,在当时并不稀奇。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时期,而许多人已经处于彷徨当中。吃饭都吃不饱的时期,有几个人会去想到读书

    刚刚开始的转型,虽然对乡下的影响还很小,但是因为有了电视这个神器,大家对外面的世界多了许多的了解。对于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改变,有些企业的职工已经有了一些意识。

    我为什么知道这些事情,那是因为隐隐听父亲回来,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提到过,他大概在那时候也有了想法。是国企职工在那个时代太吃香,如果要跳出来自己做事,肯定要遭受到巨大的压力。

    父亲在那个时候便有了想法,不过可能还不坚决。但是就今天的我看来,在当时的时代,尤其是在乡下的人家,这已经算是惊世骇俗的一阵行为了。

    我想当时在国有企业里,应该是有一部分人的心里已经活络了,他们后来陆续成了那个时代首批下海者。

    好像和故事没有丝毫关联的事情,其实已经在影响者大家的生活。虽然还没有人主动的行动起来,但是明显大家已经逐渐在追求走出去。牛永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有知识的人,在这个时候肯定是吃香的。当时在农村里的现状就是缺少领路人,大家都还在羡慕国有企业的职工,他们的待遇和方式吸引者无数的老百姓。

    即使有着这种本能的羡慕,老百姓却没有办法进入,只有通过上学来改变。牛永祯没有考上大学,而且据说还咬牙复读了一年,这对于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按照老师的说法,如果再去复读的话,还是会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但是牛永祯自己放弃了。因为他的复读,他弟弟妹妹都弃学了。虽然我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但是他还真是放弃了再次复读。

    按照乡里人的规矩,没有上学的他,托关系拜了一个师傅学开车。那时候学开的还是拖拉机,但是对于乡里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很神气的事情了。

    因为拖拉机是那个时代最牛的交通工具,而且一个村里难得有一台两台的,都不可能是私人的财产。老百姓有些潜移默化的改变,可是眼见着有些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而大多数百姓对这种改变无所适从。

    我第一次见到柴油火把,就是因为牛永祯拿回来的废弃油,和久园一起晚上去抓青蛙。对于大多数家庭还用煤油灯来说,牛永祯的这种任性还是令人很羡慕的。

    看着他们几个低声的议论着,可能感觉我比较小,他们没有在意我的在场。因为听说看电影的事情,久园啜使牛永祯去隔壁村遥巨。因为牛永祯有个堂舅舅在那里,重点便是他舅舅有两个女儿。

    我是见过那两个女孩子的,大的叫牡丹,年纪和牛永祯的弟弟牛永杉一般,小的叫玫瑰,比我大两三岁的模样。两姐妹都长得漂亮,我想这应该是久园的最大目的。

    他们最终说什么,我不敢在那边一直听,因为久园没有给我好眼色。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在一旁搀和什么我虽然没有那个意识,但是我还是走开了。

    因为是牛永祯的小妹牛永蕙的原因,我走到了她们这一堆来。她性格比较温柔,比我小堂叔还大着一点点。虽然在那个年代里,可能因为营养的问题,大家都发育的比较慢,但是她已经逐渐有了少女的形象。

    她和久园的妹妹华园,还有就是小伙伴惠江的姐姐惠雨了,她们三个在一起跳绳子。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守在她们身边,看着她们一遍一遍的相互比赛,而我却乐此不疲的。

    很多年以后,我的脑海里还是会,时不时出现当年的情形。那间古老的大宅子,那株大大的柚子树,还有那群欢乐的孩子和少年。虽然后来房子不在了,可是站在那处遗址上,心里还是会无限感慨。

    时代变化的太快,或者说大家心里潜意识感觉到,但是祖祖辈辈靠田土吃饭的百姓,哪里知道怎么去迎合这时代的变化。大家一直认为现有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地还是这块土地,山还是那座山。

    乡里人没有看到的是,神州大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此后不久的一切变化,都将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目不暇接。

    大家心中的幻想依然还是梦想,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梦想,很快会被人摧毁。大家心里依然还有一块净土,却架不住新鲜事物的疯狂进入。

    这些少年和青年,显然已经感受到了时代的不同。他们唱着最流行的歌曲,听着外面最新奇的事物。不管是什么人,逐渐都会被这股潮流所同化。

    依然记得即使在我临近小学毕业时,许多人突然不上学,这在乡下也很正常。因为在我们这一辈出生的孩子比较少了,乡下的未来将要出现劳动力短缺。

    老百姓的想法很朴实,自己的日子过的一般,那是因为家里的劳力不够,所以很早就需要孩子干活,替家里分担一些责任和任务。于是这些上学的孩子都被召回来,成为了家里的半个劳力。

    这还只是当时普通的家庭,还有那些为了生一个儿子,进行所谓的传宗接代。而努力的逃避着当时的政策,偷偷进行造人的家庭,更是往往为了口粮的问题而发愁。

    父母为



第十八章 小花
    等我回过神来,是被小华推醒的。

    看到永蕙几个人女孩子已经不跳绳了,叽叽喳喳的和华园的姐姐梧园在一起凑合。

    梧园拿着一叠鞋样,也坐在那边木方上,显然是要做鞋子。

    那时候大家穿的鞋子,大部分还是自己做的,像皮鞋、高跟鞋都没有见人穿过。哪怕是解放鞋都难得一见,孩子们夏天干脆光脚的居多。哪怕是像梧园这种少女,都很难买一双凉鞋穿。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的女性,可能最早会的手艺,就是纳鞋底了。她们虽然也坐在木方上,不过是坐在右边她家阶前的那条。木方足有丈余长,而且是一整根巨大的木方。已经被人坐的光溜,不知道其年月。

    我们虽然都住在同一个大宅里,不过我住大宅堂屋左边,是厢房的第一间。而她们家住在堂屋右边,也是右边厢房第一间。这样我们家门口实际上是对着的,算是真正的邻居。

    堂屋门口为界,阶前都差不多,也都摆着木方,用两块很大的石墩架着,给大家平时坐。

    梧园的年龄,按照乡里人的习惯,马上可以说对象了。之所以还没有说,那是因为她哥哥久园还没有找对象。但是纳鞋底这种事是不能断的,不然出嫁的时候哪有鞋来压箱底。

    不过这种情形不会维持太久了,因为听说她们家计划在大槐树那边的山脚,是要动手修新房子了。

    那边的山脚有条大土路,就是顺着山脚蜿蜒而下,经过粮食仓库,路过十九爷家和人凤家,最后和国道汇合。所以这条土路算是一条主要的大道。

    她家计划在路边起宅,修三间砖瓦房子。脱离了这栋古老的大宅子之后,算是村里新兴独立的院子,别人自然会刮目相看。

    据说是为了给久园以后娶堂客用,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乡里人的规矩和愿望。不但因为有了砖瓦房,久园找对象更好,就是她家几个姐妹也会让人刮目相看。

    那个时候看脸的人比较少,一般需要身体健康的,而且必须是好生养的才行。像梧园这种女子,到时候找个好人家不是问题。那是因为她家有了余粮,是大宅里生活比较好的一家了。

    梧园圆圆的脸蛋,身材高度不足一米六,在那个时代里不算很矮的了。虽然称不上是好看,但是也算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她也早早的就不上学了,平时在家帮着农活,闲时便做些鞋底和打些毛衣。

    看着她们面前摆着一大堆的鞋样,想必一定是一家人,到冬天的鞋子都考虑好了。她们家人口那么多,真正要做鞋的话,还真不是个轻松活。

    按照本家的辈分来说,梧园姐妹比我大一辈的,她们和牛爷唐八天是一房的。但是大家平时都住在一起,还是按照辈分来称呼的。她们平时也很亲和,可是今天我没有凑过去。

    看着她们窃窃私语,我心里不知道为什么还在迷迷糊糊地。看着她们手里拿着的鞋样,我心里可还是知道,光是纳鞋底的话,就要很久的时间。

    我平时很难理解,但是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这样认为。因为还很少有人去买鞋穿,虽然街市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鞋子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买鞋除非是有各种大事,才会去考虑的了。

    被小华推醒了过来,我心里其实有些懊恼,但是却没有出声,却也坐在木方上不敢动弹。想着刚刚自己做的那个怪异的白日梦,忍不住看向右边永蕙那边。

    永蕙正好看了过来,她只是看了我一眼,看到我愣愣的样子,眼神里居然有些笑意。她奶奶曾经是我奶奶的丫鬟,虽然现代的社会早已经没有了这种观念和想法,但是我们两家走得很近。

    脑海里还浮现着她跃动的身影,白色的的确良上衣,裹着那满含青春的身影。她身材极为较小,却因为劳动的缘故,发育的还是极为正常。

    按照如今时代的说法,就是这个少女发育正常,已经是一个前凸后翘的美少女。她外表很是温柔,也在人前不会有太多的话语,所以这些小伙伴平时都喜欢跟在她的后面。

    看着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了前几天看的那个《卞卡》。那是一部国外超长的电视剧,因为牛爷家里买了电视机,晚上大家必然是要去看的。

    如今电视机也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我想他们聊得最多的,还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外国人的生活里,有太多的东西足以惊世骇俗。

    开始大人们还不约束孩子们去看,毕竟是稀奇的新事物,后来因为一些情节,许多孩子们被家人骂的狗血淋头。因为在电视剧里面,居然可以看到,国外的人就在街上相互拥抱接吻。

    这显然是不适合封闭的山村,也不容于国人的传统文化。不但对成年人是个很大的刺激,就是我们年小的也耳濡目染的惊讶。哪里见到过老太太穿花衣服的,还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

    可是,可能因为我经常去看的原因,我居然比小伙伴们显得要懂事一些。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电视剧里面的情形,我既是好奇惊讶,又有些兴奋和激动。

    虽然对我这个还没有太大知觉的小孩子来说,提不起什么格外刺激。但是那些情节已经足以影响我的求知欲,因为听说我们这一年级里,居然有男女同学传纸条了。

    虽然还只限于同学之间知道,可是他们之间的那种态度,让我们这些小小的同学很震撼。以前也没有观察过女同学,如今都会忍不住去偷偷看看她们,看看她们逐渐改变的体型。

    所以



第十九章 湘民
    小华果然早早的就来约我,我和妈妈打了个招呼,有大人的允许才能出去,这是一般家庭的原则。我们两个人便沿着小路走,飞快的跑到电影院这边来了。

    本来平时这种行动,肯定少不了小伙伴惠江的,可是上次小华的父亲出殡,他把手炸伤了还没有好,他妈妈肯定不会让他出来。所以我们都没有叫他,省的挨他妈妈说一顿。

    电影院挨着在国道边,就建在村里支部这里。

    这是一栋很庞大的房子,说它庞大那是因为就是放到后来的时代里,也很少有建这么大电影院的。不但电影院本身很大,而且它还和周边的房子连成了一体。

    本来两层高的房子,因为门脸修建成欧式风格,却可以赶上平常房子三层的高度。前门到后墙荧幕,最起码有超过100米的距离。

    电影院和有名的供销社,就在村委支部这个大院前门,一左一右的坐落在那里。电影院是新式的红砖建成,供销社是一半青砖一半土砖的老房子,成了村里乃至周边村子,一大有名的风景去处。

    在那个靠物资分配生活的年代刚过不久,粮票都还可以用的时代里。一个村子里不但有一个几个乡集中,作为储备的粮食仓库;还有便是这不亚于乡里那般规模的供销社了,实在是极为难得。

    粮食仓库、供销合作社、电影院,成了村里的三大骄傲。

    电影院后面就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和供销社形成一个左右包围的格局。我记得当时已经属于村委支部,也是村委办公的地方。

    这个院子十分庞大,我记得光是中间那个空坪,就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很多。院子里四周用红砖建了两米高的围墙,把电影院、供销社都连接了起来。

    因为这里面不但有当时村里的支部,而且村里的一些重要现代化的工具,如大小型拖拉机等都停在这里。当然像那些冰棍厂、柴油发电机、磨碎机这些,都在这个大院子里面。

    电影院和供销社之间的位置,便是进大院的大门所在。这里是两扇巨大的铁栅门,虽然中间开有扇小门,一般人也不是轻易可以混进去的。

    乡里人比较朴实,但是也不泛一些想占小便宜的人。把大院加上大铁门锁上,不但是因为这里面的财物公共,还因为这里是村委办公的地方,和拖拉机的储备油都放在这里。

    据说这里是村里最早建成的,属于村里的物业。有着两层联排的红砖房,满满当当的上下足有十多间房。如今分别罗列成了村里的重地,不但安放了现代化的一些设施,也成了干部们平时集中学习、开会,甚至决策的去处。
1...34567...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