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传闻李时珍七十高龄还不顾年老体衰,日夜兼程,奔赴疫区,为老百姓治病,正是因为那次太过劳累,一代药圣积劳成疾,不能自医,最后与世长辞。
李建木才五十多岁,自然不会惜身,一听说福广有数千人上吐下泻,病情严重,他甚至连马车都不愿意坐,就那么直接跟张差他们打马奔行,日夜兼程,奔赴建宁府。
急病患之所急,正是医德的直接体现,李家世代行医,医德传世,遇到这种事,他们压根不需人催促,能赶多快,他们就会赶多快。
张斌此时的心情也是相当焦急的,因为东番后卫和东番中后卫那边都传来消息,后面抵达的两批三万多人同样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犯病的已经超过万人!
这天,他正焦虑不安的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外面突然传来赵如激动的声音:“大人,张差回来了,他带着文林郎的后人回来了。”
张斌闻言一愣,张差好像才出发六天吧,有这么快吗
他有点难以置信的道:“真的啊,快请文林郎后人进来一叙。”
很快,张差便带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白胡子老头匆匆走进来,张斌不由大吃一惊,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能跟他们一起快马加鞭赶过来
如果是坐马车,绝对没有这么快,建宁府到黄州府可有千余里,马车一天最多也就能赶一百多里,六天时间,他们能从黄州府赶到建宁府就不错了,张差过去可还需要时间,他不可能不用一天就赶到黄州府了。
李建木此时也相当的惊奇,他真没想到船有这么快的,车轮舸顺流而下,那速度本来就已经相当惊人了,两岸景物飞逝,那速度绝对比奔马还快,没想到,到了海上,车轮舸速度依然不减,还是那么快。
这一路,以他的经验判断,河道最少有四百余里,海路最少有六百余里,加起来最少有千里以上,坐船竟然不到一天就赶到了,这到底是什么船!
张斌吃惊归吃惊,却没有失态,很快他便回过神来,这个时候的医者并没有什么地位,不过他对药圣的后人还是相当尊崇的,李建木一进来,他便热情的起身道:“老先生一路辛苦,来来,先坐下来喝口茶。”
说罢,他便走到书桌前的茶几旁,想让人奉上香茗,和这老者好好聊一聊。
没想到,李建木却是坚决的摇头道:“总督大人,要不先去看看病患吧,上吐下泻之症虽不足以致命,对病患来说也是一种煎熬,能早点帮他们治愈就早点帮他们治愈吧,听闻此地有数千病患,小人实在是无心休息,还望总督大人见谅。”
果然是名医之后,如此医德昭昭,张斌不由肃然起敬,他稍微询问了一下,得知这位李建木老先生打马奔行完全没有问题,便立马命人备马,就带了一队亲卫还有白文选、冯双礼两个亲随,直奔安定赵老汉家里。
还是不到两刻钟,众人便赶到了先前来的百户所,也不用那百户指引,一行人直接打马来到赵老汉家门外。
老赵家闺女一听见马蹄声,飞快的从屋里跑出来,一看是张斌等人,她一点也不认生,因为张斌上次来并没有摆什么官架子,平易近人的很,他还以为张斌并不是什么大官呢。
倒是几个小家伙没来,让她略微有点失望,她边招呼人进屋,边问道:“文选,双礼,定国他们呢,怎么没过来啊”
白文选和冯双礼尴尬的互望了一眼,他们也不知道总督大人为什么没有召集李定国等人就这么过来了啊,最后还是冯双礼憨笑着回答道:“定国他们都读书去了,我们俩今天正当值,所以就我们俩来了。”
老赵家闺女闻言,欣慰的点头道:“读书好啊,读书好啊,读完书出来都能当大官,定国一看就是当大官的料。”
白文选闻言,不由委屈道:“赵婶,还有我们呢,难道你看我们就不像当大官的料吗”
老赵家闺女闻言,连忙摸了摸他的头,尴尬的道:“你们都是,你和双礼也是当大官的料。”
白文选闻言,这才露出憨厚的笑容,众人一路闲聊,很快便来到屋里。
这个时候赵老汉和他女婿都拉的有点消瘦了,看见众人进来,甚至连起身的力气都没了,只能坐在那里虚弱的和众人打着招呼。
张斌见状,不由暗暗担忧,谁说拉肚子拉不死人啊,这么拉下去,铁打的金刚也扛不住啊!
李建木倒是没感觉有什么异常,比这拉的更狠的他都见过,最严重的,能拉的趴床上起不来,只能拿个盆子在后面接着,这两人好歹还能坐稳,还不算很严重。
他上前仔细看了看两人的脸色,又让他张嘴看了看舌苔,随即便让赵家闺女带着他去厨房看看。
来到厨房一看,没有水壶,也没有茶壶,他立马皱眉道:“你们平
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推广中成药
满天红霞,残阳如血,张斌和李建木一行人回到大员城之时已临近傍晚,眼看着这一天就要过去了,李建木连忙匆匆写了个方子给张斌,请张斌马上派人去抓药,他貌似想连夜熬药来着。
这会儿并非家家户户都有药罐,尤其是刚迁移过来的西北灾民,药罐那东西更是一个都没有,再说熬药对火候和加水量等也有要求,所以,李建木想亲自动手熬好了再分发下去,这点张斌倒是很赞同。
但是,他这可是上万人几天的药量,每种药材都是几千斤,大员城的药铺根本就不可能备这么多药,甚至整个东番都不可能逮着这几味药备上几千斤,没办法,张斌只得命人连夜去福建和广州采购,晚上熬药的事情是不用指望了,不过张斌保证,明天一早,绝对给他把药备齐了。
如此一来,晚上就没什么事了,张斌干脆在府中摆了一桌酒席,盛意邀请李建木赴宴,李建木倒是不扭捏,爽朗的应了,结果,张斌的父母一听闻神医之后前来赴宴,竟然也跑来凑热闹了,而且还邀了戚芳华和洪蓉儿的父母,搞的张斌不得不命人置办了一大桌酒席。
这老年人一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所以对大夫很是看重,特别是名医,经常被大富大贵之家奉为座上宾就是这个原因,像药圣李时珍,就曾经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正,管着整个王府的医药。
张斌这下反倒有点担心李建木会不高兴了,因为一般在某些方面能力特别出众的人都会有点怪癖,或者说有点高傲,不好打交道,像这个李建木,来了之后基本上没有说过与看病不相干的话,一门心思就是给人看病,就连他这个总督大人,人家都没怎么搭理。
原本说好的自己一个人请他,结果却来了一大桌人,人家万一生气了,自己可就下不了台了。
没想到,李建木进来之后一点都没生气,反而热情的跟所有人打了个招呼,还稍微露了一手。
他先是仔细看了一眼张斌的父亲张成德,随即便拱手道:“张大人,您这人中穴附近略带乌青,是否一受点凉就感觉腰酸背痛啊”
张成德闻言,目瞪口呆,他像看神仙一样看着李建木道:“老先生简直神了,我晚上哪怕被子没盖好都会感觉腰酸背痛,敢问老先生这是何故啊”
李建木摸着胡须摇头晃脑道:“此乃寒气入体所致,你年轻的时候寒风吹的多吧”
张成德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那时候做点小生意,起早贪黑的,不论寒暑都在海上飘,经常吹的浑身直打哆嗦。原来是这个缘故所致,不知老先生可有良方啊”
他所谓的起早贪黑其实就是走私的时候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不是晚上天将擦黑出发,就是早上天还没亮出发,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特别到了冬天,海上更是寒风刺骨,所以他风寒入体,浑身疼痛。
李建木自然是有办法治才说出来的,他不假思索的道:“家父曾精研了一种腰痛丸,能怯风除湿,对风寒入体引起的腰酸背痛有奇效,有空的话,我给你炼几瓶,吃几个月就差不多了。”
张成德连连拱手道:“多谢神医,多谢神医。”
李建木摆了摆手,又仔细看了看洪先春,随即笑眯眯的道:“洪大人眼袋黑肿,头发稀疏,恐怕有点夜尿频繁,力不从心吧”
他说的其实是肾虚的表象,对肾虚的人,你当然不能对着人家直接说,我看你有点肾虚啊,如果那样说,就有点打人脸了,很容易引起误会,所以,一般大夫都会委婉的说。
洪先春闻言,果然没有生气,反而惊奇的道:“先生真神了,鄙人的确夜尿频繁,力不从心,不知先生可有良方”
他老婆杨氏闻言,立马啐了他一口,嘟囔道:“叫你不要老跟那几个小妖精腻歪,现在好了吧!”
李建木却是摸着胡须洒笑道:“无妨无妨,家祖曾精研了一种补肾丸,能健脾益气,补肾养血,有空的话,我给你炼几瓶,吃个一两年就好了。”
洪先春连连拱手道:“多谢神医,多谢神医。”
李建木摆了摆手,又仔细看了看戚银,随即满脸郑重道:“老人家这脸色,气血亏损严重,是不是受过什么重伤啊”
戚银点头叹息道:“唉,是啊,当初年少轻狂,不听大伯号令,立功心切,险些犯下大错,老夫为了弥补过失,拼命追击倭寇,结果重伤濒死,命都差点丢了。”
李建木闻言,满脸崇敬道:“原来是抗击倭寇的英雄,着实令人钦佩,您这身子骨亏损的厉害,我蕲州倒有祖传的十全大补丸可供补益,只是这身体能补,阳寿却无法补啊!”
戚银闻言,满含期待的问道:“如果吃了先生的十全大补丸身体能回复普通的的强健吗”
李建木郑重的点头道:“能,但是......。”
戚银闻言,挥手道:“生死有命,这个老夫不强求,能跟正常人一样痛痛快快活几年就好,每天病恹恹的,这日子老夫都过腻歪了。”
李建木连连点头道:“那好,我有空给老英雄炼几瓶十全大补丸。”
他们说话这功夫,菜都上齐了,张斌虽然被晾在一边,却一直在认真听李建木介绍那些药丸,他脑海里面已经有了一个构思,那就是全力推广中成药,将李建木所说的药丸好好包装一下,销往全球,到那时候,东盛堂光凭卖药丸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要知道,这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药卖,不管是谁病了都要请大夫看过之后开药,然后再抓药熬药,麻烦的很,就连这时候医药技术最发达的大明都是如此,其他各国甚至连大明都不如。
如果自己能把这块做起来,那利润不知道有多少,更重要的,还能带动福广两地的医药产业,要知道,整个福建西北部和广东北部全部是山区,耕地少的很,适宜种植中草药的地方却不知道有多少,一旦中成药这块做起来,福广两地的平民百姓都能富的流油!
那么,药圣李家会不会同意把方子拿出来,配合自己推广呢
他已经细细观察很久了,看李建木左右逢源的样子,应该不是很难说话的人,看样子,这位老先生之前之所以那么认真,并不是有什么怪癖,而是出于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不想分心说其他的,这会儿一旦放松下来,他还是很好说话一个人。
张斌借着菜上齐的机会,小心翼翼的问道:“李老先生,要不要来点酒。”
在他看来,大夫都注重养生,是不大可能喝酒的,他这样说只是提醒大家,该吃饭了,大家边吃边聊。
没想到,李建木却饶有兴致的道:“好啊,今天承蒙总督大人热情款待,当然要喝点酒助兴。”
大夫还喝酒,真有点稀奇啊,张斌立马招手道:“上四壶好酒。”
四壶酒可是四斤,在座总共才五个能喝酒的,这一下上四壶,想干嘛呢,黄氏不由轻斥道:“臭小子,上这
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蕲州李氏
户部郎中怎么升职呢
直接升户部左右侍郎肯定不行,因为郎中才正五品,而侍郎是正三品,连升四级还没这个升法,所以,一般郎中都是外放到地方历练几年再回来当侍郎。
李树初都连续当了两回郎中了,这都第三回了,难怪李建木会急,因为他儿子李树初是三十来岁才高中进士的,也就是说他最多也就能在官场上待个二十多年,李树初从主事到员外郎再到郎中已经花了六年时间,再当三回郎中,又是九年,总共加起来十五年都过去了,再没起色,估计就得告老还乡了。
张斌要安排李树初的升迁之路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福广有的是职位,跟毕自严要个郎中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他开口,李树初要当个正四品的知府,又或者是从三品的左右参政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不过,他并没有这么说,反而假装为难道:“嗯,郎中要升迁必须外放,这事有点麻烦,我得好好疏通一下关系,这事怕是一时半会儿办不好啊!”
李建木闻言,连忙恳求道:“总督大人,还请您一定帮忙啊,我们蕲州李氏一脉就出了树初这么一个进士,光宗耀祖全靠他了。”
张斌闻言,不禁哑然,李树初算什么啊,药圣李时珍才是流传千古的大名人好不,这会儿的人啊,总以为只有当官才能青史留名,其实真正在青史上留名的官员又有几个呢。
他正在考虑怎么拿捏呢,张成德却借着酒劲,摆出当爹的架势,教训道:“老五,你犹豫什么,李神医给我们帮了这么大的忙,你怎么也的帮他儿子这一回,要我说,直接提他当个布政使得了。”
“噗”,张斌正夹菜吃呢,闻言不禁把刚塞嘴里的菜给喷了出来,布政使那可是正二品,从正五品直接擢升到正二品,崇祯知道了估计都得发飙,没这么乱来的啊!
黄氏见状,使劲掐了张成德一下,娇叱道:“你添什么乱啊,五姑娘又没说不帮忙,左右布政使是正二品好不,亏你说的出口,你看把五姑娘为难的。”
黄氏自从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之后,对大明官制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研究的,她一听张成德的话就来气了,让五姑娘直接把个正五品的郎中提为正二品的布政使,这不为难自己的宝贝儿子吗,要不是有外人在场,她非得揪住张成德的耳朵,好好教训他一番不可。
张成德被这一掐,立马就怂了,他低声嘟囔道:“我就随口一说嘛,人家李神医帮我们这么大忙,老五总要意思一下不是。”
李建木之所以一开始就用各种家传秘方笼络张斌的长辈,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为自己说话,这会儿张成德都说话了,总督大人会不会听他爹的呢
他不由满怀希冀的看向张斌,当然,他并不是指望张斌直接将他儿子提拔为布政使,能给个知府当当就不错了。
张斌只得继续假装为难道:“老先生请放心,这个我会想办法的,只是这事一两天肯定是成不了的,还请老先生耐心等一段时间。”
李建木连连点头道:“有劳总督大人费心了,我省得,我省得。”
这事就算是吊在这里了,张斌又假装试探道:“对了,老先生,这次的诊费怎么算啊。”
李建木连连摇手道:“总督大人帮这么大忙还收什么诊费啊,不用了,不用了。”
张斌却是不依不饶道:“那怎么行,劳你跑这么远,这几天还得帮老百姓熬药,不给诊费怎么说的过去。”
李建木坚决摇头道:“总督大人,真不用了。”
这会儿张成德和洪先春他们都开始帮腔了,一个劲的让李建木开价,因为他们还指望着腰疼丸和补肾丸呢。
李建木却是一个劲的推脱,死活不肯收钱。
张斌顺势道:“老先生,我倒是有个法子,能让老先生受益匪浅,我们也能跟着沾点光,就是不知道老先生愿不愿意帮忙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