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之所以大声吆喝,其实并不是为了吓那几个谢陛的亲信,而是告诉四周的百姓,这几个家伙鬼鬼祟祟的拉着一车银子,问他们又不开口,肯定有问题,他必须带回去审问。
四周的老百姓不明所以,甚至还有人在那里赞叹:“啧啧,这位大人可真厉害啊,一眼就看出这几个人不正常,围上去一问,果然有问题,要是我,直接就过去了,根本就看不出来。”
这里戏也演得差不多了,夏允彝指挥着京营屯卫把撒落在地上的银子一收拾,便连人带车,押着他们回东城兵马司衙门去了。
谢陛这会儿还蒙在鼓里呢,他压根就想不到,在天子脚下,皇城附近的东长安街,他运银子的马车竟然会被人给“劫”了!
他并没有想着把银子藏多远,也就是想运到内城东南角明时坊一处隐蔽的宅院藏起来,这一路基本是大街,谁能想到银子会被劫,所以,他就派了三个亲信相互监督,其他,就没派任何人了,因为知道的人越多,他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下他可被坑惨了,夏允彝将人押到东城兵马司衙门之后,便找了个小房间,摆了个条桌,就那么把这三个人轮流审讯开了,其实,他也没问什么,就是你们老爷是谁,你们这银子是不是脏银这类问题。
这三个人是谢陛的亲信,自然知道这些都不能招供,他们什么都没招,什么都没说,就在那里装哑巴。
但是,过了大约一刻钟,一个屯卫打扮的人在夏允彝身边耳语几句之后,夏允彝问的问题就变了,他直接喝问道:“说,你们的老爷是不是工部尚书谢陛,这些银子是不是他贪腐所得,你们是不是奉命把这些脏银转移到明时坊苏州胡同藏起来”
三人闻言,皆是目瞪口呆,尼玛,你什么都知道了还问个屁啊,吃多了是吧!
夏允彝见这三人一个个都不吭气,死硬的很,干脆命人把刑具摆上来。
刑具很简单,就一个小锤子,一把奇形怪状的小刀。
小锤子就是普通的锤子,但是,夏允彝介绍的时候却称其为“牙锤”,简单来说,这锤子是用来敲牙齿的,你不招,满嘴牙给你全敲了!
那奇形怪状的小刀就恐怖了,名曰“割舌刀”,你不想说话是吧,一刀下去,舌头给你割了,你从今往后再也不用说话了!
这下,三个人全吓坏了,他们可不是什么死士,只是普通人而已,这刑罚谁受得了啊,于是乎,夏允彝问什么他们说什么,
第七卷 第八十五章 齐党尽去
谢陛栽了,比王应熊和张四知栽的都快,都察院才刚开始查他,还什么证据都没有,皇上便突然下旨,抄了他的家。
这一夜,对京城大多数官员来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对阉党余孽尤其是齐党来说更是度日如年。
说实话,谢陛在阉党余孽中算是比较清廉的了,他并没有跑地方上横征暴敛,更没有夺人家产,只是利用职务之便捞了“一点钱”,就这,他都因为贪腐被皇上收拾了,按这标准,阉党余孽,没一个能幸免!
很明显,皇上已经发现他们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了,浙党和其他阉党余孽有没有暴露还不好说,齐党肯定是暴露了,张四知和谢陛接连落马足以说明,皇上这是对齐党动手了。
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其他人说了都不算,只有温体仁说了才算,温体仁考虑了一夜,最终决定,跟齐党划清界线!
他越来越怀疑,黄承昊背后站着的就是皇上了,如果是其他朝臣,他还能想办法联合所有阉党余孽斗上一斗,如果是皇上,你越斗死的越快!
他相当清楚,崇祯这个皇上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你敢跟他来硬的,他就敢把你拖出去,让你看看是你的脖子硬还是刀硬,脖子自然没有刀硬,一刀下去,什么都完了。
所以,跟皇上,只能来软的,使劲忽悠,或许还有希望。
这次,该怎么忽悠皇上他还没想好,但是,齐党是决计不能再支持了,皇上现在摆明了要收拾齐党,你敢站在后面支持,他绝对连你一起收拾!
所以,必须赶紧跟齐党划清界线,撇清关系。
第二天一早,丑时三刻,张斌如同往常一样带着个亲随,走出府邸,慢慢悠悠的走向长安左门,他心情很好,脚步也相当轻快,甚至,他还跟陪他一起走向长安左门的张差开起了玩笑,问他当小偷的感觉怎么样。
皇上终于下旨抄了谢陛的家,谢陛是完蛋了,谢升也不远了,齐党一除他在朝中的力量就将超过温体仁,到时候就是这个奸贼的末日。
张斌心里这个爽啊,要不是必须保持形象,他真想哼几句小调乐呵乐呵。
他府邸离皇城也就百来步的样子,很快,长安左门便到了,张差拱了拱手,疾步退了回去,而他则负手慢慢向排在城门外的队伍后面走去。
这时候,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从来不搭理他的朝臣很多竟然主动跟他打起了招呼,那表情,明显带着献媚的成分在里面。
这些人都是人精,邹维琏意外夺取刑部尚书之位代表着什么,他们很清楚,这是张斌重新获得皇上恩宠的信号,因为邹维琏原本就是张斌手下的干将,皇上能让他手下的干将出任刑部尚书,他这位主帅掌权的日子还远吗,趁他还没有上台,赶紧巴结啊!
张斌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过也没有太过热情,他只是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一一跟他打招呼的人点头示意,甚至,负在后面的双手他都不曾放下。
这倒不是他自负,或者说得志便猖狂,别看他这会儿没掌握什么实权,他的品级可不低,当朝太子太师,从一品文职,这在整个朝堂已经是职位最高的了,因为三公并非常设,太师、太傅、太保到了明朝中后期基本都是功勋卓越的大臣死后追赠的,除了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那个奇葩,大明已经有很久没有过活着的三公了,从一品的文官已经是所有文官中职位最高的了。
至于武将,正一品那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大明这会儿重文轻武,正一品的武将还没一个正三品的文官职位高。
这会儿,他已经算的上是整个朝堂上职位最高的官员了,能让他放下架子,拱手问好的最少也得是正三品以上的侍郎或者六部尚书一级的朝廷重臣,然而,这会儿六部尚书甚至是六部侍郎大多都是阉党余孽,他们是不大可能跟张斌打招呼的,剩下的虽然大多是张斌的亲信,他们为了避嫌也不会对张斌过于热情,所以,他压根就不用放下背后的双手,点头意思一下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果然,所有跟他打招呼的朝臣并没有因为他背负双手而觉得他在装逼,反而因为他微笑着点头而觉得他平易近人。
他刚走进皇城便发现,今天这午门外的情况有点不对劲,很多阉党余孽竟然早早就已经来了,当然,他们并不是来巴结张斌的,而是来传达温体仁命令的,温大人说要跟齐党划清界限,他们是来通知其他阉党余孽的。
于是午门的气氛逐渐变得诡异起来,原本亲如兄弟的阉党余孽很多竟然就如同不认识一般,有的抬首望着天,有的低头看着地,就是不跟人打招呼,搞得很多人都脸色铁青,尴尬异常。
张斌见此情景,心中暗笑,划清界限就没事了吗你们想太多了,这次,爷要将你们一网打尽!
早朝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开始了,按道理,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之后,皇上抬手让大家平身,鸿胪寺礼官便会出来高唱,有事奏报,无事退朝了,但是,今天这早朝,就连鸿胪寺礼官甚至是皇上都变得诡异无比,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之后,皇上竟然没有竟然没有抬手,也没有开口,就让群臣那么跪着,鸿胪寺的礼官也没有任何动静,整个皇极殿外竟然一点声响都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崇祯才缓缓站起来,朗声道:“你们都很不错啊,一个内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贪腐上百万两,一个刑部尚书贪腐数十万两,一个工部尚书又贪腐数十万两,你们很会捞钱啊!朕可比你们差远了,数十万边关将士还在受冻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数万为国捐躯的英烈,连抚恤金都发不出来,朕比你们差太远了!“
说到后面,他几乎是用吼出来的,这些阉党余孽真的把他气到了,一个个在他面前装出为国为民的样子,其实都是些贪赃枉法的无耻之徒,他自己省吃俭用,连新衣服都舍不得添置一件,省出来的钱还不到一个贪官贪腐之万一,让这些人把持着朝政,就算他累死,有用吗就算他天天喝稀饭,有用吗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怒吼道:“朕让你们好好反省,你们谁反省了”
其实,他也知道,这些人已经不可能反省了,因为他们坏事干太多,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反省就是死,谁会反省!
你们不反省,就等着朕来给你们好好反省反省吧,崇祯吸了口气,一屁股坐龙椅上,随即冷冷的道:“都起来吧。”
早朝终于正式开始了,不过,这天的奏对环节,大家都有点心不在焉,有的人甚至被吓得魂不守舍,别说是议事了,说话都有点舌头打结,崇祯也懒得跟他们啰嗦,奏对环节之后,他没再说什么,直接让鸿胪寺礼官宣布,退朝。
这天的早朝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不过,崇祯开始的那番话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有人终于开始反省自己了,这个人就是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谢升。
他是不得不反省,温体仁冰冷的态度告诉他,浙党甚至是所有阉党余孽已经跟理他们划清界线了,齐党已经被抛弃了!
这个时候被抛弃的结果显而易见,他们完了,就算他们不肯退出朝堂,最后也会被皇上无情的清洗掉,被清
第七卷 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
温体仁这会儿是严重的想多了,他还以为崇祯这次只是收拾齐党而已,他还妄图将齐党留下的空缺全部霸占,好一家独大,掌控整个朝堂。
殊不知,崇祯这次是想连他们一起收拾!
崇祯冷冷的看着这些人,一言不发,他已然对这些阉党余孽反感至极,要不是害怕朝局动荡,他早把这帮家伙全收拾了。
这时候,内阁大学士徐光启颤巍巍的走出班列,趴在御道上,朗声道:“微臣推举太子太师,詹事府詹事张斌张大人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承昊黄大人入阁辅政,此二人皆朝廷重臣,且忠君为国,勤勉任仕,大公无私,功勋卓越,实乃阁臣最合适之人选。”
他的话音刚落,都察院和詹事府班列里面都走出几个大臣,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
这声势自然不用比,浙党那边是一百多号人,而支持徐光启的总共才十来个人,要光看声势,徐光启这简直是丢人现眼。
不过徐光启却一点丢人现眼的觉悟都没有,反而淡定的跪在那里,仿佛胸有成竹一般。
他当然胸有成竹,因为张斌和黄承昊是崇祯让他推举的!
崇祯一直认为徐光启是一个只知道一心做学问,从不干预政事的书呆子,所以,他每次有心目中合适的人选,都会跟徐光启打招呼,让徐光启出面推举一下,他哪里知道,徐光启早就加入了张斌的阵容,只是张斌一直被压制,他没机会表现而已。
这次,崇祯让他推举张斌和黄承昊,可谓正中下怀。
崇祯自然不知道这些,他这会儿只想收拾阉党余孽,重振大明河山,所以,他压根就不看那趴了一地的阉党余孽,直接点头道:“嗯,既然大家极力推举,那就擢太子太师,詹事府詹事张斌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承昊入阁辅政吧。”
又睁眼说瞎话,一众浙党官员和阉党余孽闻言皆是一愣,我们极力推举的是吏部尚书薛国观和兵部尚书张凤翼好不!
温体仁此时也愣住了,他眼中并没有多少吃惊之色,而是隐隐带着惶恐之色,皇上这样子,应该是什么都知道了,也就是说,皇上接下来很有可能会对他动手,对浙党动手,他完全想错了,这会儿他应该考虑的不是怎么掌控朝堂,而是怎么保住官位!
反观张斌那边,他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心里却已经激动的不行了,终于入阁为相了,看似崇祯简单的一句话,他背后却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这盘棋,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收官阶段了。
他淡淡的漂了温体仁一眼,心中鄙夷道:“哼,死到临头还不自知,还妄图掌控朝堂,你真当崇祯是傻子吗,你真当这世上就你一个人聪明吗!”
温体仁似乎有所感应,慢慢转头向张斌望来,两人的眼神终于撞到了一起,没有想象中的天雷地火,也没有想象中的电闪雷鸣,两人只是淡淡的互望了一眼,随即便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眼观鼻,鼻观心,装起菩萨来。
接下来的廷推证实了温体仁的想法,他命人推举的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和礼部左侍郎人选,崇祯一个都没采纳,反倒是黄承昊等人推举的官员,崇祯都毫不犹豫的提拔了上来,而这些,都是张斌的“党羽”。
这次廷推张斌可谓大获全胜,不但他自己和新纳的干将黄承昊顺利入阁为相,其他职位也全部被他夺取。
礼部尚书蔡善继,工部尚书毕懋康,礼部左侍郎陈子壮这些都是他在福广总督任上提拔起来的官员,至此,他已经隐隐超越温体仁,成为整个朝堂之上最有权势的人。
内阁五个大学士,明里暗里,他已经占了三个;
六部尚书,包括曹珖在内,他明里暗里已经独占四席;
还有都察院这个最重要的衙门也在他的“死党”黄承昊掌控之中,形势一片大好,貌似他收拾浙党和其他阉党余孽,掌控整个朝堂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
温体仁怎么可能乖乖放下手中的权力,他还想保住自己的位置,甚至重新获取崇祯的信任,翻盘,再次掌控朝堂!
所以,这段时间,浙党和其他阉党官员都表现的极为清廉,极为勤勉,就如同变性了一般,崇祯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些人都是清廉正直,勤勉任仕的官员,让他们留在朝堂之上,貌似没什么问题啊!
这下,又轮到黄承昊趴窝了,他抓人贪腐其实只是个引子,除了像王应熊那么肆无忌惮的派自己的弟弟在家乡疯狂敛财,其他人要抓到贪腐的真凭实据其实很难,很多时候,他其实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只能靠忽悠崇祯,崇祯点头了,他就可以收拾人家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真凭实据。
而这个时候,崇祯一犹豫,他就拿人没什么办法了,他弹劾了几个浙党官员贪腐,崇祯也找温体仁和钱象坤谈话了,问题温体仁和钱象坤竟然无耻的装起大公无私来,他们对手下人毫不偏袒,甚至还鼓励崇祯去查,只要查到真凭实据就罢官削籍,不用讲一点客气。
不过,他们又一再暗示崇祯,现在朝堂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在勠力同心,勤勉任仕,如果因为一点风言风语就把人革职查办,整的人心惶惶,朝堂岂不是又要大乱了。
这也正是崇祯犹豫的原因,结党营私不就是要联合起来欺瞒他吗,现在人家摆明态度,不偏袒任何人,随便他怎么查,只要查到真凭实据,绝不姑息,这压根就不像是在结党营私啊。
所以,崇祯犹豫了,现在朝堂形势一片大好,有必要这么瞎折腾吗
温体仁这是在玩拖延战术,他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翻盘,只能隐忍待机,如果手下人真被人查到了真凭实据,他真不会姑息,撸了就撸了,死一些小喽喽总比全军覆没要好,只要他还在,浙党就有希望,阉党余孽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这个时候,张斌也没有全力以赴向温体仁发动攻击,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他进入内阁是一件好事,证明他开始重新掌权了,但是,掌权也是有代价的,他从此以后就要彻底告别以往的悠闲生活了。
以前,他只要教太子读读书,习习字,甚至带着太子玩一玩,这一天就过去了;现在,他却不得不跑去内阁值房坐班,写票拟。
写票拟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明两京十三省一百多个州府,一千多个县,一天事情可不少,每天呈上来的奏折少说也有四百多份,而且,每份奏折上面写的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要事情简单,地方上或者各衙门自己就办了,还上什么奏折,正因为他们自己处理不了,才会上奏折,请皇上定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