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大明朝廷也从来没有组织过这么多军队来围剿贼寇,二十六万大军,就算是所有贼寇全部集结到一起,也会被打的屁滚尿流。

    现在,单单围剿一个张献忠,而且,他手下虾兵蟹将加起来还没朝




第八卷 第八章 讨价还价
    张献忠的担心不无道理,他当初可是攻占了中都凤阳府,刨了老朱家的祖坟,这会儿他如果投降,崇祯能饶了他吗

    不过,这事跟马祥麟并没有多大关系,他又不是张献忠的手下,更不是张献忠的亲戚,操这心干嘛,他想了想,干脆直接了当道:“这事谁敢跟皇上提啊,你就说你的条件吧,如果皇上同意,就证明你没事了,你想这么多也没用。”

    张献忠估摸着,崇祯同意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也有可能这会儿同意了,过段时间又玩什么秋后算账,把自己逮去京城千刀万剐,总之,他要真投降了,最后绝对是个凌迟处死的结果,所以,他压根就没想过真投降。

    他假装犹豫了一下,然后有点不好意思的道:“你也知道,这事换谁心里都会没底,所以,我的条件听起来可能会有点过分,还望马将军不要生气,我这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

    马祥麟这个郁闷啊,我生什么气啊,你这磨磨唧唧的,我才生气呢,能不能爽快点啊,他催促道:“张将军,你就说吧,我就是个传话的,怎么可能生气呢。”

    张献忠闻言,咬牙道:“好,那我就说了啊,马将军,你记好了,我的条件很简单,我不接受整编,不接受朝廷的官职,不会交出手里的兵权,也不接受兵部的调遣,朝廷只要给我每个月发放二十万大军的粮饷,我就老老实实的待这里,帮朝廷守住襄阳。”

    卧槽,你这叫投降吗,你这叫当山大王好不,还要朝廷给你提供粮饷,这也忒无耻了吧,马祥麟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确认道:“我没听错吧,你的意思,你还要领着手下人马占着襄阳城,朝廷还要负担你手下二十万大军的粮饷,而且你还不接受朝廷的调派”

    张献忠有些不好意思的讪笑道:“呵呵,呵呵,马将军,你也知道,我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我真怕皇上找我秋后算账,所以,只能这样。”

    马祥麟无奈的摇头道:“好吧,我回去跟熊大人说,这事熊大人肯定要请示皇上,你先等几天吧。”

    说罢,他便起身开始批盔甲了,这会儿他只想赶紧回去换身干衣服。

    张献忠连忙起身亲手给他帮忙,并低声求道:“马将军,还望你在熊大人面前帮忙多多美言几句,我是真想归顺朝廷,但又怕小命不保,才提出这种不合理的条件,如果熊大人甚或是皇上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保证我的安全,我也不是不能接受,凡事好商量,是吧。“

    马祥麟胡乱将盔甲披上,这才拱手道:“张将军,你说的我记住了,告辞。”

    说罢,他便疾步走到刚刚上来的地方,拿起地上的绳索,往下面一丢,然后顺着绳索几荡几荡便掠下了城墙。

    张献忠看到他这身手,不由暗自咋舌,这家伙,好厉害啊。

    不过,马祥麟再厉害也做不到水上漂,他还是得游过护城河。

    这家伙,这趟来回真是把他冻惨了,回到军营,他并没有马上去帅帐汇报,而是先跑到自己的营帐换了身干衣服,又让亲卫找来几块生姜胡乱嚼了几下,吞入腹中,这才疾步往帅帐走去。

    熊文灿这会儿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消息呢,因为他没想到张献忠这么快就愿意降了,所以,招降张献忠的事他还没向崇祯和杨嗣昌汇报呢,这会儿张献忠既然已经有了投降的意思,他自然想尽快将此事汇报上去,不过,在此之前,他必须搞清楚张献忠有什么条件。

    他不能先上份奏折说,张献忠投降了,然后,又上份奏折说张献忠提出了什么什么条件,这样搞,皇上非发飙不可。

    哦,你刚说人家投降了,然后又说人家提出了一堆条件,不答应,人家就不投降,你这不是耍人吗,耍别人或许还没事,耍皇上,那不找死吗!

    这会儿马祥麟终于来了,匆匆一番见礼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贼酋张献忠怎么说”

    马祥麟这个尴尬啊,如果直接说出来,熊大人怕是会拍桌子骂娘,他想了想,还是先提醒道:“熊大人,贼酋张献忠曾率军攻占中都凤阳,并且破坏了凤阳皇陵。”

    这是刨了皇上祖坟的委婉说法,熊文灿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色便变得难看无比。

    他怎么把这事给忘了,人家可是刨了皇上的祖坟,皇上能饶了他吗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有很多明明装在脑海里,别人不提醒就记不起来,其实,并不是不记得,而是没有刻意去回想,这只能说是忽略了,而不是忘记了。

    中都凤阳被贼寇攻占过熊文灿知道,皇上的祖坟被人刨了他也知道,这个人就是张献忠他还是知道,但是,他就是没记起这件事情来。

    他这会儿正围攻襄阳呢,去想中都凤阳府的事情干嘛。

    但是,马祥麟一提醒,熊文灿立马就记起来了。

    糟糕,张献忠这家伙刨了皇上的祖坟,皇上能饶了他才怪,他心里肯定也很清楚,自己竟然想逼这家伙投降,这不有毛病吗!

    问题,现在张献忠竟然说他想投降,可能吗

    熊文灿想了想,实在想不明白张献忠这家伙怎么会想着投降,他干脆直接问道:“张献忠到底有什么条件”

    马祥麟尴尬的拱手道:“张献忠说,他不接受整编,不接受朝廷的官职,不会交出手里的兵权,也不接受兵部的调遣,朝廷只要给他每个月发放二十万大军的粮饷,他就老老实实的待这里,帮朝廷守住襄阳。”

    这家伙有毛病啊!

    他这能叫投降吗,这不逼自己动手攻城吗,皇上能答应他这要求才怪。

    熊文灿无奈的摇头叹息道:“唉,看样子,这襄阳城,我们必须得攻了,你刚上城墙注意看了没有,上面的防御怎么样”

    马祥麟回想起城墙上的情形,脸色难看道:“末将刚注意看了,城墙上有火炮,而且西南这面城墙很宽,足有四五丈宽,上面的贼寇最少有两三万,还有,他们滚石、檑木、大锅、柴火也准备了很多。”

    还有火炮,这不要命吗,光是填平那恐怖的护城河都不知道要搭多少人命进去,而且城墙还那么高,那么宽,上面还有那么多人驻守,自己根本就不可能一次性让两三万人同时爬上城墙啊,两三千人都不可能,这城池,怎么攻的下来!

    熊文灿皱眉沉思了一阵,又回到了原先的想法,招抚张献忠!

    不然,就算把二十多万大军全耗在这里恐怕都攻不下襄阳城。

    他试探着问道:“张献忠是真想投降吗”

    马祥麟点头道:“是的,大人,看他那样子是真想投降,他还说了,他之所以提出这些条件,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如果大人甚或是皇上有更好的办法能保证他的安全,他都可以接受,凡事好商量。”

    熊文灿闻言,不由眼



第八卷 第九章 建奴又来了
    欧陆中世纪流行着一个桥段,每当公主落难的时候都会有王子骑白马前来相救。

    在遥远的东方,明末的时候同样流行着一个桥段,每当农民起义军落难的时候皇太极都会骑着战马前来相救。

    正当崇祯和张献忠讨价还价,谈的不亦乐乎的时候,皇太极也来凑热闹了,他派人送了封密信通过辽东巡抚方一藻转交给崇祯,密信的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

    为了双方和睦共处,他希望明军能退回关宁锦防线,将海州、盖州、复州、金州、辽河一线和三台子河一线归还给他们!

    这明显就是讹诈,崇祯就是蠢的跟猪一样也不可能答应他。

    开什么玩笑,整个辽东本来就是大明的好不好,为了双方和睦共处,你们怎么不退回建州,将辽阳、沈阳和定辽右卫等地归还给大明。

    皇太极收到崇祯的回复,立马怒了,没过几天就率十万满蒙骑兵从蓟州镇以北的长城突入关内,在顺天府和永平府境内疯狂劫掠起来!

    这明显就是有预谋的行动,他就知道崇祯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无理要求,而且他早已在漠南蒙古草原集合了所有满蒙骑兵,就等着崇祯拒绝,然后以此为借口冲进关内疯狂劫掠。

    这下可把崇祯给吓坏了,因为明军主力不是在辽东就是在湖广,这会儿蓟州镇总共才两万边兵,昌平也才两万驻军,而宣府镇和大同镇的边兵都被杨嗣昌抽调一空,也就是说,京畿附近这会儿总共才四万明军,而顺天、永平两府的城池就有二十多座,如果这四万人全部调到京城驻守,那整个京畿所有城池都有可能被皇太极攻占!

    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崇祯展现出一个帝王的担当,他并不是那种弃老百姓于不顾的无道昏君,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他并没有将蓟州镇和昌平的守军调往京城,反而下旨让他们守住顺天府和永平府所有城池,至于京城的守卫,他自己想办法。

    京城虽然没有常规军队,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武装力量还是有不少的,有锦衣卫下属十七个卫所两万多人,有东厂下属的内卫一万多人,还有五城兵马司下属的屯卫两万多人,这些人装备其实并不比一般的边兵差,也就是说,京城其实自带了将近六万余守军,勉强还是能顶上一阵的,而且,在京官员和士绅家里还有不少家丁护院,这些人都可以组织起来守城。

    崇祯虽然吓了一跳,但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一面下旨宣布京城全城戒严,关闭所有城门,一面令锦衣卫,东厂内卫,五城兵马司屯卫取消休假,取消轮值,全部上外城、内城和皇城的城墙驻守,一面又发动在京官员和士绅,组织自己府邸的家丁护院,上城墙协助守城。

    不过,这次,守城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人选他都换了,总督京营戎政的不再是军方一系的英国公,而是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曹化淳,协理京营戎政也不再是能臣张斌,而是他自己的亲信大臣,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

    当然,张斌并没有被他弃之不用,这个时候,必须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全力防守京城,不管他怎么猜忌提防,张斌这样的能臣干吏他都不会丢一边,所以,他给张斌派了个协理阜成门守卫大臣的职位,主持内城西面阜成门的防守,指挥附近所有锦衣卫、西城兵马司人马和各在京官员士绅家里的家丁护院,防守阜成门和两侧的城墙。

    这个职位听起来有点怪,其实就相当于阜成门的临时守将,不过手底下全是杂牌军。

    安排好京城的守卫,崇祯又将杨嗣昌招到御书房开始商议怎么把建奴赶走了,

    杨嗣昌这个时候还不知省,竟然建议派人去找皇太极谈判,请求他遵守双方定下的秘密协议,和谐相处,即刻撤兵!

    还好,这个时候崇祯罕有英明了一把,他并没有完全听杨嗣昌的,毕竟他跟皇太极对手十余年,对这个人还是有点了解的,他知道,派人去跟皇太极谈估计是谈不出个结果来的,最终还是要组织大军将其赶走。

    那么,到底抽调哪里的大军来讲皇太极赶走呢

    调辽东军吗

    不行,辽东这会儿还有建奴步足十余万,而且辽东军已经分散到各个城池驻守,集结起来进京勤王有点不现实。

    建奴这会儿可有十余万精骑,如果辽东军来的太少,纯属给人家送菜,如果抽调的太多,辽东就空了,那么大的地盘,怎么守得住。

    这有可能是皇太极的奸计,他率骑兵入寇可能就是为了搞得自己惊慌失措,把辽东驻守的军队全部调过来勤王,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轻松拿下辽东大部分城池和堡垒了。

    这种蠢事崇祯还是不会做的,想来想去,现在唯一能调动的就是湖广剿贼的二十余万大军了。

    在崇祯看来,剿贼其实已经接近尾声了,刘国能和李万庆已经接受招抚,李自成也已经全军覆没,反贼里面还有点实力的就剩下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了,革左五营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在崇祯眼里就是小喽喽,而张献忠这会儿已经同意接受招抚了,只是双方的条件还没谈妥。

    这个时候双方唯一的分歧就是粮饷问题了,张献忠已经将粮饷降到了八万人马,离崇祯心目中的五万其实相差已经不是很大了。

    这越到后面张献忠就越磨叽,他已经开始五千五千的降了,而且还有变成两千甚至一千的趋势,要达到五万这个共识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崇祯一咬牙,干脆答应了他的要求,八万就八万,皇太极都打到京城来了,他也顾不得这点粮饷了,让熊文灿赶紧率军回援才是正经。

    他一面派人去湖广通知熊文灿,应了张献忠的要求,即刻率军回援京城,一面令在京官员严防死守,不得有一丝懈怠,还一面跟杨嗣昌商议,怎么让建奴撤军。

    杨嗣昌还是热衷于跟皇太极和谈,他认为皇太极这次带来的全是骑兵,明显不是来攻城的,只是耀武扬威一番,增加自己筹码的。

    这谈判有时候就跟赌博差不多,双方都拿着筹码选择时间下注以博取最大的利益,皇太极下注并不奇怪,跟他谈谈,让出点利益,他肯定会撤军。

    崇祯对杨嗣昌还是一如既往的言听计从,既然杨嗣昌坚持和谈,他干脆让杨嗣昌全权负责跟皇太极谈,如果耍耍嘴皮子就能让皇太极撤军,自然是最好的。

    皇太极会撤军吗

    别开玩笑了,这会儿他抢的正爽呢,他这次的确不是来攻城的,他纯粹就是来劫掠的!

    张斌率军收复了辽东将近三成的疆域使得他收入锐减,现在,他维持十八万大军都有点困难了,不来大明境内劫掠一番,他都有点无以为继了。

    这时机选的那叫一个好啊,大明的军队除了在辽东驻守的,其他几乎全部调去围剿反贼了,他在京畿地区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只要他不去进攻城池,压根就没人搭理他!

    &nb



第八卷 第十章 陷害忠良
    熊文灿这时候心情很复杂,皇上终于同意了张献忠的条件,他终于不用去攻打那令人看着都绝望的襄阳城了,但是,皇上又急令他挥军进入北直隶,去对付更加令人绝望的建奴骑兵。

    他并不是什么身经百战的无敌统帅,面对十余万建奴骑兵,他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十面张网吗,别开玩笑了,建奴骑兵那就是一把尖刀,你敢张网去兜他,他分分钟把你的网捅个稀巴烂。

    围追堵截吗,也行不通,他手里就二十多万大军,而且大多是新兵和新收服的反贼,根本就没多少战斗力,分开去堵反贼还勉强可以,因为反贼同样没有多少战斗力,分开去堵建奴骑兵,那是寻死!

    建奴骑兵那可是天下有数的精锐,二十多万人马集结在一起与十万建奴骑兵打野战他都没把握能打赢,还分成数股,那绝对会被建奴各个击破。

    他是真想不出怎么对付十万建奴骑兵,或许,实在不行了就实话实说,跟皇上坦言自己不行,哪怕因此丢了官也比害得二十多万大军被建奴击败要强啊。

    他就这么一路苦思,带着二十多万大军疯狂的赶往京城,每天都是急行军,最少赶百里以上。

    可惜,就算他拼命的赶,也不是几天时间能赶到京城的,因为襄阳离京城足有两千多里,而且中间还隔着黄河这样的天堑,就算调集再多的船只,二十多万大军,加上粮草辎重一天都渡不完。

    熊文灿在疯赶,皇太极却在疯抢,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小皇帝肯定会调在南边围剿反贼的大军赶过来勤王,拯救即将被剿灭的反贼也是他这次挥军入关的主要目的之一。
1...182183184185186...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