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现在,崇祯竟然主动提及这个兵力问题,那再好不过了。
张斌连忙顺势道:“皇上,微臣有个想法,那就是在福广招募一批新兵,福广这些年并未遭灾,老百姓日子过的也不错,兵员素质比起西北五省来要好上不少,招个十万青壮应该没有问题。”
果然又要招兵,招就招吧,崇祯咬牙道:“也行,不过,这样一来,这剿饷和练饷都要增加,你说增加多少合适”
没想到,张斌却是摇头道:“皇上,这些私募兵的粮饷并不需要朝廷负担,微臣在福广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大商户,当初剿灭海盗的时候粮饷就是找他们募集的,现在国家有难,微臣想他们应该不会坐实的。微臣撇下这张脸不要,去求他们,相信勉强能把这十万大军三年的粮饷凑出来。”
不需要朝廷负担粮饷!
崇祯闻言不由一愣,不过,很快他便反应过来了,的确,张斌在福广追剿海盗的时候从来就没有问他要过粮饷,他的粮饷都是找人募集的。
能不掏钱白得十万大军自然最好,但有一点办法,崇祯也不想加征税赋,他不由欣慰道:“很好,双全,你去跟他们说,这次他们捐献的钱都按纳捐计算,他们捐多少银子,朕就给他们封多大的官!”
张斌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朝廷的确有纳捐的制度,也就是说平民百姓可以捐钱买官,不过这钱可不是一点点,一般捐献的白银要超过万两才能买的到官,而且买来的官也是散官,基本上没有任何职权,只是挂个官职而已。
这感情好,如果捐钱能买到官,他兴许真能募捐到十万大军三年的粮饷,这个时候,想当官的大商户多着呢,只是他们不敢胡乱捐钱而已。
纳捐可以买到官,这个谁都知道,但是,财不露白也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你如果傻不拉几的乱捐钱,被贪官污吏盯上了,那可就完蛋了。
天启朝的黄山吴养春案就是典范,他们吴家前后捐献了五十万两白银,买了八个官,可惜,却被魏忠贤给盯上了,结果家产全被魏忠贤夺去不说,还安上个东林幕后金主的罪名,差点被魏忠贤灭了族!
所以,明末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贪官污吏有钱,却不肯拿出来给朝廷应急,很多大商户有钱,却不敢捐献给朝廷,他们不是不愿意,而是怕被这些贪官污吏盯上,最后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不过,张斌相信,如果有自己担保,这些人肯定会踊跃买官,因为他是内阁次辅,不说权倾朝野,保护几个富商还是没问题的,而且他在商户中的信誉相当好,从来都是说一不二,说出来的话,没人会怀疑。
或许,该给他们争取高一点的职位,毕竟,这些人虽然没有实权好歹也是官员,也可以参加早朝,也可以参与奏对,如果他们职位够高,兴许能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助力。
想到这里,他假假意思激动道:“皇上英明,如果能这样,那些大商户肯定会踊跃捐款,微臣斗胆,请皇上定下个具体的标准,如果职位够高,微臣相信,十万大军三年的粮饷募集起来肯定没有问题。”
崇祯当然不知道张斌打的什么鬼主意,有人肯捐钱,那感情好,官职什么的,他有的是,他也从来不吝啬官职,只要你敢要,他就敢给!
他稍微沉吟了一下便点头道:“这样吧,纳捐白银一万两,赠太仆寺监副;纳捐白银五万两,赠中书舍人;纳捐白银十万两,赠太仆寺寺臣。“
崇祯想着,能捐个一万两已经不错了,能捐个五万两已经相当不错了,能捐个十万两那就了不得了。
张斌却是知道,你如果敢给更大的官,甚至捐一百万两的都有,这不是开玩笑的,像他都可以拿出上百万两给他舅舅买个官,反正东盛堂“补贴”福广那十多万私募兵粮饷都不知道几个一百万两了,这官职不要白不要。
不过崇祯提出的这什么太仆寺监副,中书舍人,太仆寺寺臣肯定不行。
比如太仆寺监副和太仆寺寺臣,听起来好像蛮牛批的样子,其实都是闲得不能再闲的闲职,太仆寺原本是管理朝廷所有马匹的,大明光是战马怕就有十万匹以上,这太仆寺官员本来还是挺有权力的,但是,这会儿太仆寺已经废了,因为太仆寺的草场都被魏忠贤打包给卖掉了,朝廷根本就没有牧草养马,太仆寺还有个屁的职权。
中书舍人就更不用说了,内阁中书舍人还有点职权,因为内阁有诰敕房,专门负责写圣旨诏书的,而且,平时内阁大学士还会让中书舍人帮忙办点杂事,这些中书舍人那的确是香饽饽,但是,纳捐来的中书舍人肯定不会进内阁,一般都会安排到其他地方去篆写册宝、图书、册页什么的,说白了就是个抄书的,你爱抄不抄,字写的不好,人家还不让你抄呢!
张斌想了想,假装随口道:“皇上,要是纳捐超过十万两怎么办”
崇祯闻言不由一愣,十万两那真是了不得了,外面是什么行情他不是很清楚,反正皇宫数千太监宫女和嫔妃,包括他这个皇帝还有皇后,太子,皇子,皇女,整个皇宫人全加起来,一年的吃穿用度也只有十万两左右!
&nb
第八卷 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
五月是劳作的季节,是播种希望的时候,田野里绿荫如海,山头上繁花似锦,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盎然。
这天一早,辰时许,一个车队从京城朝阳门涌出来,直奔通州而去。
这个车队规模并不是很大,但阵容却相当的骇人。
车队前面,是上百锦衣卫开道,他们一个个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骑着高头大马,举着各色大旗,威风无比,而最前方带队的竟然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戚盘宗;
车队后面,是上百东厂番子断后,他们衣着虽然没有锦衣卫光鲜,气势却一点都不输于锦衣卫,而带队的竟然是皇上跟前的红人,新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
车队中间,马车只有十余辆,两边护卫的人却也有不少,也是足足上百人,这帮人也不知是哪路明军精锐,一个个看上去竟然比锦衣卫和东厂番子还彪悍。
这规模,这架势,都快赶的上皇上出巡了,当然,这个时候崇祯是不可能离开京城的,西北五省吃紧,他正忙的焦头烂额呢。
那么,到底是谁呢,竟然能让崇祯调动这么多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保护
这位,自然就是小太子朱慈烺了,这会儿叫他小太子或许有点不合适了,因为他已经十岁了,正正经经的太子一枚,这个“小”字貌似可以去掉了。
不过,他此刻仍然兴奋的跟个小孩子一样,坐在马上,手舞足蹈,要不是张斌和郑成功在左右夹着他,他估计会忍不住打马狂奔起来。
他这次出巡真的来之不易,为了能跟张斌一起去福广募捐,他又是哭,又是闹,又是出动皇姑母,弄的崇祯没了办法,这才同意的。
明朝的太子,并不是不能出巡,也不是不能远行,成祖永乐年间,太子朱高炽就曾几次在南都监国,只是这会儿太子朱慈烺的年纪太小,崇祯不放心他远行而已。
这自然是张斌的主意,他就是想趁此机会让太子出去走走看看,看看现在的大明是什么样子的,看看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不要跟天启和崇祯一样,一辈子都窝在京城里面,就跟个乡巴佬一样没见识。
当然,他并没有去找崇祯说,他只是跟太子朱慈烺说了一句,他要回福广一趟,郑成功、张香、张洋、陈秀秀都要跟他一起回福广,估计几个月时间都回不来。
朱慈烺立马就上套了,哭着喊着要跟他一起去,他舍不得张斌和郑成功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更想出去看看啊,这半年多以来,张斌一直带着他在京城到处逛,他早就逛上瘾了,能有机会到京城外面去看看,甚至是去遥远的南方,对他的诱惑简直太大了。
要他哭着喊着去西北,崇祯自然怎么都不会同意,不过,去福广倒没那么夸张,这会儿福广还是很安全的,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崇祯还是准了。
这一行人几乎全是骑马,就算没骑马的也坐在马车上,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不出一个时辰,一行人便进入通州县境。
这个时候,官道两旁的景色慢慢变了,路两边再也看不到忙碌的农民,田野上也不再是绿荫如海,而是一片荒芜!
或许是过了刚一开始的兴奋劲,又或许是被四周的景色所影响,朱慈烺不再手舞足蹈,甚至他脸上激动的表情都没了,他好奇的看了看四周,忍不住问道:“师傅,这四周怎么没人了,这里的地为什么会没人种呢”
张斌看了看四周,叹息道:“唉,建奴入侵,生灵涂炭,这里的老百姓不是被建奴抓去了,就是被建奴杀了,根本就没人了,从这里到天津卫基本都是如此,整个顺天府,除了京城周边十多里范围内的老百姓及时躲进了京城,其他地方,除了城池里面,外面的乡村基本上都荒芜人烟,整个顺天府就跟一个大坟场一样。“
朱慈烺闻言,脸色一变,他左右扫视了一番,有些疑惑道:“坟场没看到坟墓啊。”
张斌郑重的问道:“想看吗”
朱慈烺并没有说话,只是脸色复杂的点了点头。
张斌见状,左右扫视了一圈,随即指着离官道不远处的一处村庄道:“赵如,带人去检查一下。”
赵如道了声遵命,直接带着手下小队打马狂奔而去,不一会儿,他便带着人跑回来拱手道:“大人,那边没人,很安全。”
张斌随即下令,让整个车队停下来,随即便让戚盘宗带着五十余名锦衣卫开路,又点了两队亲卫,护着朱慈烺往那个村庄奔去。
远远看着这村庄貌似还很正常,但是,走进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会儿整个村庄一片狼藉,到处都是野草,每户人家的门窗都破烂不堪,有很多都被人踹地上了,不难想象,当时建奴在这里是怎么破门而入的。
朱慈烺看到这些被破坏的门窗脸色已经变得难看无比,当他看到村子后面,一排又一排的坟墓时,终于忍不住愤然道:“建奴为什么这么凶残,老百姓又没有武器。”
张斌摇头叹息一声,解释道:“建奴是凶残,不过,入侵者大抵都会这么做,他们入侵大明是为了什么,无外乎为了土地、粮食、金钱、美色、货物等等,面对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老百姓,他们自然毫无顾忌,肆意欺凌。”
朱慈烺仍然有些不解道:“他们为什么要入侵大明,大明又没得罪他们。”
这个还真有点说不清,大明有没有得罪他们其实并不是重点,张斌剖析道:“建奴原本居于辽东苦寒之地,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而大明坐拥万里河山,丰衣足食,江山如画,是个人都会眼红。当大明本身足够强大,他们无机可乘时,自然不会入侵,一旦大明内部出了问题,国力衰弱,贪腐盛行,军队战力严重下降,不足以保护自己,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故事你应该听过,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同样如此,当你没有能力保护手中的好东西,别人就会来抢夺。“
朱慈烺似懂非懂的道:“师傅,你的意思是说,如果大明内部没出什么问题,建奴就不敢来入侵大明吗”
张斌点头道:“那是当然,如果大明内部没出什么问题,光是屯卫就有两百多万,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四五十万大军,而那时候建奴总共还不到四五十万人口,他们怎么敢来入侵大明。”
看过这个被建奴变成坟场的村庄之后,朱慈烺的心情明显低落不少,一路上他在也没露出过笑容,直到晚上赶到武清驿之后,张香和张洋下了马车,陪他玩耍,他心情才好了一些。
通过这件事,张斌让他深刻理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自然不想挨打,但是大明现在却一直在挨打,自他记事开始,大明就在挨打,一直被建奴打到现在!
怎么才能不挨打呢,这个问题,他想了一个晚上都没想出个头绪来。
第二天一早,车队继续出发,一路仍然是荒野处处,漫无人烟,朱慈烺的心情非常沉重,一路就那么闷头赶路,甚至连说话的兴趣都没了。
直到傍晚,赶到大沽港时,他看到大海,看到停泊在港口的镇远巡洋舰,才再次变得激动无比。
 
第八卷 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将强大无比
蔚蓝的大海上,一支舰队正在缓缓前行,这支舰队战舰数量并不是很多,就三艘镇远巡洋舰和五艘威远战列舰,但是,朱慈烺的心里却是震撼无比。
他是昨天傍晚时分上船的,那时候他就看到一艘镇远巡洋舰和十余艘车轮舸,没想到一觉醒来,整个舰队规模大了一倍还不止,彷如海上宫殿般的战舰多了七艘,那种带着轮子的小船更是多了好几十艘。
晨曦中,他拿着望远镜不停的扫视着,海上虽然平静无波,他心中却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
他原本以为,整个世界就是皇宫,就是京城,就是那一片城墙围起来的空间和只存在于文字描述中的两京十三省,就是一片比京城大了十余倍又或者几十倍的土地四周全是海。
现在,他明白了,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有远隔数千里的南洋,有远隔上万里的欧陆,有这么多大陆,有这么多国家。
他的心胸不知不觉的变得开阔起来,反贼和建奴仿佛也不再那么可怕,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强大的国家,反贼和建奴跟他们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比如,围在四周那浑身都是火炮的战舰,建奴就没有,他们要有如此多的火炮,大明早就完了,因为,在他印象中,大明整个京城的火炮都没有一艘战舰多。
正当他看的入神的时候,一只粉嫩的小手伸过来,一把夺过他手中的望远镜,连声招呼都不打,全当他这个太子是假的一般。
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兴奋的表情,飞快的转过头来。
这扑鼻的馨香他简直太熟悉了,不用问,肯定是师傅的女儿张香。
这会儿张香还是一副女将军打扮,粉红的戎装,粉红的披风,不过,配上她那张粉嫩的小脸怎么看都看不出威风来,怎么看都是可爱无比。
她拿着望远镜兴致勃勃的扫视着,嘴里却是天真烂漫的道:“太子哥哥,你每天都起这么早的吗”
朱慈烺点了点头,自豪的道:“是啊,以后我当了皇上,每天都要早朝,不习惯早起不行。”
张香放下望远镜,用粉嫩的小手捂着嘴打了个哈欠,翻白眼道:“你们怎么这么无聊,天还没亮就起来早朝,多睡会儿不行吗”
“这个,这个......。”
这个问题朱慈烺还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早起来早朝呢
一旁的张斌见状,蹲下来,轻轻的将张香搂在怀里,宠溺道:“香香,这个不叫无聊,叫勤勉,当皇上要以身作则,带领朝臣勤勉治国。”
朱慈烺闻言,不由满脸崇拜的看着张斌,师傅真厉害,就没有他不懂的,原来早朝是为了以身作则,带领朝臣勤勉治国。
张香却是瞥嘴道:“无聊,害我这么早就被母亲叫起来陪你们玩,我又不用治国。”
朱慈烺尴尬的和张斌互望了一眼,满脸无奈,好吧,这小姑奶奶太可爱了,惹不起啊,惹不起。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卯时了,若要早朝,还得起得更早,张斌和朱慈烺倒是习惯了,张香和张洋这些小朋友却是极不习惯。
在京城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张斌的后代又多了几个,小云、小凤仙和陈盈盈都生了,而且生的都是男孩,张成德这起名字的瘾头又犯了,直接给他们起名张威、张海、张外。
扬威海外,这个扬字取的是谐音,还好是谐音,要不然,取洋洋自得什么的,两个张洋,那就麻烦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