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张斌倒是没张成德那么大的瘾头,这取名的重任他也没跟自己父亲抢,扬威海外就扬威海外把,就是自己小儿子张外这名字有点别扭,不过总比他三哥好,勇冠三军,他三哥得了个张三的名字,张三李四,这名字取得,简直让人无语。
太子殿下随行,张成德和黄氏那叫一个重视啊,他们早早就让人叫醒了所有媳妇,把所有孙子孙女全叫起床,陪太子殿下玩耍,很快,甲板上就变得热闹非凡,一堆小孩又笑又闹,再加上一堆年轻美妇的欢笑声,整个场面顿时变得温馨无比。
朱慈烺很喜欢这种气氛,师傅的家人并没有把他当外人,他也没把师傅的家人当外人,一家人在一起总是充满了欢笑,与皇宫中诡异的气氛完全不同,他更喜欢更师傅一家人待在一起。
船队日夜不停,一路向南行驶,不到五天便进入东番海域,张斌这次也是豁出去了,他竟然带着太子朱慈烺来到了东番中前卫,也就是大员城!
这可是他经营的势力核心所在,有很多东西如果被崇祯知道了,他就完蛋了。
当然,他也不会什么都让小太子看到,有些东西,他还是让人隐藏了起来,像恐怖的舰队,他早就让人开到东番前卫高雄城去了,还有东番中前卫一万多战兵他也让人隐藏了大半,只留下五千余人。
就算他隐藏了大部分实力,朱慈烺还是被眼前的一切震撼到无以复加。
他最先看到的自然是台江内海入口处的热兰遮城堡,这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堡远远看着本就颇为壮观,再到近处一看,那钢铁丛林般的火炮更是让人望而生畏,这种堡垒,如此恐怖,到底是用来防御什么的啊!
他用望远镜扫视了一圈便忍不住惊奇道:“师傅,这堡垒上面怎么这么多火炮,这是用来防御什么东西的啊”
张斌全面的解释道:“这种堡垒,名叫棱堡,是欧陆诸国根据火枪和火炮的特点设计出来的,时代在发展,武器也在发展,老式的城墙在火枪和火炮面前其实没有多大防御力,只有这种多层棱堡才能发挥火枪和火炮的特长,同时避免遭受全面打击。”
朱慈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追问道:“这棱堡是红毛番建的吗”
张斌点头道:“是的,这是欧陆的荷兰人设计建造的。”
朱慈烺有点难以置信道:“这么多的火炮,又建在孤岛上,师傅当初是怎么攻克的”
这热兰遮城堡如果建成了,自然是难以攻克,好在它还没建成张斌就来了。
张斌得意的道:“为师过来的时候这热兰遮城堡并没有完全建成,上面的火炮并不是很多,要不然,不知道要填进去多少将士呢。”
原来是没完全建成的时候师傅就率军来进攻了,还好还好,朱慈烺还没从棱堡带来的震撼中回复过来,舰队已然驶入台江内海,大员城、东番中前卫驻地,还有硕大的港口慢慢呈现在朱慈烺的面前,他举起望远镜飞快的扫视了一圈,随即便目瞪口呆道:“这,这港口怎么这么大”
张斌当然不会告诉朱慈烺这是为了舰队停靠方便,他撒谎道:“欧陆的荷兰是现今海上第一强国,他们远洋战船足有上万艘,这港口就能停靠数百艘船而已,算不得什么。”
上万艘战船,那是什么概念
第八卷 第二十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次东番之行在朱慈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已经暗自下定决心,一旦自己继位登基,一定要重用张斌,将首辅的位置交给他,让他帮自己治理大明。
如果大明两京十三省都能治理的如同大员城一般富庶,何愁大明不繁荣,如果大明所有都司卫所都能如同东番中前卫一般兵容强盛,何愁大明不强大!
他以为大员城已经够富庶了,却不曾想,他的认知很快又被颠覆了。
第二天一早卯时,张斌便带着他坐船出发,赶往月港,准备组织各大商帮纳捐助饷,毕竟他们这次来并不是来参观的,而是来纳捐助饷,招募新兵,准备清剿反贼的。
不过,这次张斌并没有带着家人随行,毕竟他们都不是来公干的,而是来走亲访友,看望大员城里的亲朋的,甚至这次他连郑成功都没带,就带着詹事府右中允陈子龙,陪着朱慈烺一起赶往月港。
太子殿下大驾光临,月港的官员本来是要组织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的,他们甚至准备让月港关闭几天,将城中的闲杂人等清理出去,好保证太子殿下的安全,没想到,张斌却下了个奇怪的命令,让他们一切照常,就镇海卫指挥使带着卫所各级军官在军港迎接一下,其他人就当不知道太子殿下来了就行了。
这么奇怪的命令,着实让人难以理解,不过,这里没人会违抗张斌的意思,月港和珠海这两处重要的地方张斌把控还是相当严的,他为此甚至想办法把这两地变成了军管,谁敢不听他的。
他这样做自然是有原因的,月港的官员是想表示对太子的尊敬,他却想朱慈烺看到月港的繁华,如果月港关闭,朱慈烺能看到个屁啊。
这次张斌并没有带朱慈烺乘坐镇海巡洋舰,因为月港位于九龙江畔,大型战舰进去了也靠不上港口,反而不如车轮舸来的方便,再说,这里已经是他的地盘,安全上绝对不存在问题,所以,他只是点了数十艘车轮舸,带着锦衣卫、东厂番子和随行亲卫一同出发,这样速度上也能快不少。
由于整个船队都是车轮舸,行进速度非常快,还不到午时一行人便进入了料罗湾,不过,这个时候,船队的速度却变得奇慢无比。
因为这里的商船实在是太多了,不但有福船那样的远洋商船还有像苍山船那样的货运快船,在张斌的主持下,福广海禁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一般商船,除了不能远洋去其他国家做生意,整个福广沿海,他们都可以自由来往。
海运比陆运方便的多,一艘船不知道能顶多少辆马车,所以,福广两地的商贩甚至是南直隶和浙江两地的商贩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海运,福建等地的造船厂的生意也因此变得红火的不得了,就算全力开工,生产的商船都供不应求。
现在穿梭于东南沿海的商船已经达到了恐怖的数千艘,月港和珠海两地更是挤满了商船,甚至进港装卸货物都要排队。
朱慈烺看着满眼的商船,不由再次目瞪口呆,这数量,怕不有数百艘吧,这些船都不要钱的吗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这里怎么这么多船,这些船都很便宜吗”
张斌微笑着解释道:“是有便宜的,也有贵的,像那种八桨蜈蚣船就只要数十两,像那种大的苍山船,没有数百两是买不到的,还有那种大型福船,最少也要上千两。”
这些船只里面,蜈蚣船还不是很多,最多的就是苍山船,那家伙,一百艘就是好几万两,数百辆就是数十万两,光是这些船价值都不下百万两,这福广还真是富庶啊。
朱慈烺真被这满眼的商船给震撼到了,当船队靠近月港的时候,他更是被眼前的场景震撼的无以复加。
整个月港城外密密麻麻全是码头,那伸出江面的码头就如同一把把梳子般一般,旁边停满了整整齐齐的商船,码头上的货物更是堆积如山,不知道有多少商贩和苦力在码头上忙碌着,就如同蚂蚁搬家一般。
看到这场景,他不由想起了饭都吃不饱的京城百姓和荒无人烟的京畿地区,这差别也太大了。
这个时候,他心里竟然隐隐怀疑起自己父皇崇祯的能力来,温体仁这样的大奸臣,自己的父皇竟然信任了六七年,杨嗣昌这样不知所谓的人,自己的父皇竟然引为知己!
他依稀记得,自己的父皇不止一次在自己面前夸奖杨嗣昌的才能是多么的出众,才能出众到搞的西北反贼无法收拾吗,才能出众到搞的京畿地区变成坟场吗
他不明白自己的父皇到底怎么回事,宁可重用那些奸佞小人,也不重用他师傅这样的贤能,要换做是他,绝对不会这样。
船队缓缓在商船中穿梭,前行了两刻钟,终于来到九龙江入海口最外延的码头,这个码头倒是没什么商船,因为这里是军港,码头上只是停靠了几艘车轮舸。
镇海卫的驻地已经迁移到了这里,月港城的南端已经改造成一座简易的双层2棱堡,上面林立的火炮足以让人望而生畏,来往的商贩却因此安全感倍增,有这样的堡垒在,别说是海盗了,就算是红毛番,怕也不敢来了吧。
此时码头附近已经排满屯卫,镇海卫指挥使郑兴正带着一众军官和数十名各大商帮的富商在那里等候,这些富商都是响应张斌的号召前来捐银助饷的,他们这个时候还不知道纳捐助饷能获得大官,但是,他们感念张斌的恩情,所以,他们都来了,来了很多很多,四大商帮的头头脑脑全来了,很多人还带来了后辈,为的竟然是来认识一下张斌!
在码头上举行了一场简单的欢迎太子的仪式之后郑兴便带着张斌和朱慈烺等人还有一众富商进入镇海卫驻地,来到了二层的大校场上,这里已经摆满了桌椅,甚至,校场北边还搭起了一个五尺来高的小平台,上面同样摆了一套桌椅。
很显然,太子殿下和太子太师张斌要陪大家共进午餐,劝大家捐助粮饷。
这刚到月港就劝大家捐银子,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呢
一众商贩倒没觉着人家想钱想疯了,他们既然来了,自然是打算捐出一些粮饷的,就凭张斌的面子,让他们每个人掏几万两,他们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郑兴直接带着张斌、朱慈烺、陈子龙、戚盘宗和王承恩上平台做好,一众富商这才恭敬的坐了下来。
紧接着,张斌并没有开口劝大家捐助粮饷,反而让郑兴直接安排人上菜,这意思,不知道是想吃完再说呢,还是想边吃边说。
很快,各色菜式便流水般的端上来,花样倒是很多,但是,众人很快就发现,这些菜不是豆腐就是青菜,间或能看到那么一点肉,别说是海鲜了,就连鱼都没有,酒倒是上好的贡酒,不过,贡酒也就是人家进贡给皇上的,对于太子殿下来说,那也是不用花钱的。
这,难道是要装节俭吗,没有这个必要吧
张斌脸上并没有任何异样的表情,连太子殿下一副很正常的样子,大家自然不好说什么,只是脸上都带着怪异的表情。
 
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买官卖官
纳捐得官,光宗耀祖,隆庆开海之后这种方式是比较流行的,因为大家赚取巨额的利润之后都希望得到相应的地位,而商户的地位很低,官绅的地位却是最高的。
这种方式在万历朝达到了巅峰,很多商户都踊跃纳捐,出个十余万两甚至几十万两,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变成官绅籍的大有人在。
但是,到了天启朝,特别是魏公公掌权之后却没人敢纳捐了,因为魏公公带领的那帮贪官污吏实在是太可怕了,一旦让他们知道你家资巨万,他们就会明目张胆的来强取豪夺!
一个黄山吴养春案,几乎将徽商的发源地徽州变成了人间地狱,贪官污吏蹲点徽州,强取豪夺,大兴冤狱,肆意欺凌徽州商户,不断搜刮民脂民膏,大有不将徽州所有商户的钱抢光不收手的架势,吓的大量徽商出逃,背井离乡,连家都不敢回,吴家更是被安上东林幕后金主的罪名,差点被灭了族!
出了这种事情,谁还敢纳捐,你敢纳捐,不是摆明了告诉朝中的贪官污吏,你很有钱,引诱他们来强取豪夺嘛,自己被害死还是小事,别牵连家人,牵连族人,牵连父老乡亲啊!
所以,天启朝出了个黄山吴养春案之后,大明的商户与朝廷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他们哪怕再有钱,哪怕让银子放家里发霉,都不会捐赠一两银子给朝廷,崇祯哪怕穷的尿血,都没有一个商户会搭理他。
说的不好听一点,他们宁可资助建奴,与虎谋皮,也不愿意跟朝中这帮贪官污吏打交道,因为这帮人比建奴凶残多了!
当然,张斌来了之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在福广,商户愿意出钱资助原来的福建巡抚,福广总督张斌,因为张斌不是贪官污吏,而是为国为民的好官,而且他信誉相当好,你捐了银子,他就能让你获得好处,他还能保护大家不被贪官污吏盘剥陷害,甚至,他离开福广之后,大家还能在地方官员和屯卫驻军那里获得帮助,这点,他做的相当好,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在福广赚钱,压根就不用担心贪官污吏会来强取豪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发出号召,四大商帮的大商户基本全来了,不为别的,就为了报恩,做人不能忘本,是张斌让他们赚了这么多银子,现在他组织大家捐献粮饷,这钱,得出。
不过,这次募捐还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先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太师张斌一起设宴款待大家,给足了大家面子;
然后张斌又说出个一千多万两的天价粮饷,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最后张斌又抛出个《纳捐助饷法》,告诉大家,只要你出钱,连正五品甚至是正四品的朝廷大员都买的到!
这话,如果是其他官员说出来的,大家绝对会嗤之以鼻,想骗大家的钱,做梦!
但是,这话是张斌让人当众宣布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大家都相信,这绝对是真的。
一时之间,下面所有大商户都激动的面红耳赤,银子,他们有,甚至,一个大商帮凑出一千多万两银子都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这银子花的值不值。
如果白出钱,大家可以给张斌面子,每人拿出几万两来,权当时报恩了,想让他们每人掏出十多万甚至几十万两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纳捐助饷法》一抛出来就不一样了,花钱竟然能买到大官真的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五十万两买个正五品的朝廷大员,值不值
一百万两买个正四品的朝廷大员,值不值
值啊,简直太值了!
商户,在大明是一个最畸形的社会阶层,他们有钱,却没有地位,他们不能穿绫罗绸缎,不能住豪宅大院,不能坐轿子出行,甚至连教司坊官办女支院他们都没资格出入。
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这种限制已经有所松动,商户只要不到处炫耀,你穿绫罗绸缎,住豪宅大院,坐轿子出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些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人家不跟你较真,一旦碰到贪官污吏要跟你较真,就凭这些事都能整得你倾家荡产!
他们急需获得社会地位,培养后代去考科举获取功名甚至是纳捐买官盛极一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算是以前,他们纳捐最多能买到个七品以下的散官,也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因为有了官职在身,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不一样了。
想穿绫罗绸缎,随便穿;
想住豪宅大院,随便住;
想坐轿子出行,随便坐;
想去教司坊官办女支院,随便去;
不说县太爷在自己面前要低头,至少那些什么九品芝麻官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吏是不敢在自己面前张狂了。
还有,能在族谱上记一笔,某人某年出任中书舍人或者光禄寺大使什么的,这本族谱的含金量就不一样了,那真叫一个光宗耀祖啊。
现在,张斌竟然告诉他们,连正五品、正四品的朝廷大员都能买的到,这是什么概念,连县太爷都要跪在他们面前叫大人,连知府大人都要以礼相待,跟他们平起平坐!
还有,在族谱里面记上一笔,某人某年出任光禄寺少卿又或是太仆寺少卿,这还得了,这已经不是光宗耀祖的问题了,这是要光耀后世,被自己的子孙后代传颂啊,我某某老祖宗是光禄寺少卿,我某某老祖宗是太仆寺少卿,这话说出去,多有面子。
因此,陈子龙刚把《纳捐助饷法》念完,整个场面都有点失控了,下面的大商户都不顾礼仪,激动的讨论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