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的确不像那种出尔反尔的人,邵捷春不由叹息道:“首辅大人,您这,唉,下官真不知道怎么说了,您的事迹下官也听说了一些,您可是大明的擎天玉柱,不能因为下官这点小事而落人口实,栽了跟斗啊!”
我会栽跟斗吗,现在谁能让我栽跟斗!
张斌自信的道:“邵大人,你就放心吧,这事本官还兜的下,你先起来说话,本官还有好多事要跟你商量呢。”
邵捷春倒没有坚持趴着不起来,他依言缓缓站起来,但仍旧忍不住摇头叹息道:“首辅大人,您这份恩情下官记下了,下官感激不尽,但是,您真没必要为了下官涉险,蜀王可是大明皇室亲王中最为历代皇帝推崇的贤王,这事不管谁当了皇上,都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这家伙,想得也太多了。
张斌只能隐晦的道:“邵大人,你应该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老百姓是希望有人趴他们身上吸血,还是希望像你这样的好官为他们谋福利呢”
这个道理邵捷春当然懂,但他还是摇头叹息道:“首辅大人,这话很多时候都只是说说而已,皇室的尊严是不容亵渎的。”
你这个死脑筋,忠诚是忠诚,但不能愚忠知道吗
张斌忍不住反驳道:“这天下为什么大乱,这反贼为什么四起,尊严重要还是国家重要,如果这个道理都想不明白,迟早被人掀下来。”
邵捷春闻言,不由目瞪口呆,这位首辅大人,竟然连这么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出来!
张斌也不想跟他继续深入讨论这个大逆不道的话题了,他直接问道:“邵大人,现在德阳城中有多少老百姓,他们都有饭吃吗”
邵捷春也不想聊这个啊,张斌一扯开话题,他连忙顺势拱手道:“回大人,现在德阳城中大概有老百姓二十一万余,反贼围困这一年多来,他们的存粮早就吃光了,一直都是下官组织乡绅和富户捐献粮食他们才能勉强以白粥度日,唉,让这么多老百姓跟着下官受苦,下官惭愧啊。”
二十多万,有点多,但也不
第八卷 第二一七章 异想天开
李自成死了,张献忠死了,大明最有可能称王的两个反贼都已经伏诛,其他的基本上掀不起什么风浪了,为了尽快让大明天下太平,张斌命人八百里加急传令,让南直隶负责剿贼的总兵黄得功去招抚革左五营,争取早点结束大明的内乱。
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朗,造反已经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张斌相信,革左五营应该会接受朝廷的招抚,偃旗息鼓,不然,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榜样!
革左五营真会像张斌想的这么明智,乖乖接受招抚吗
黄得功倒不是什么军阀,他也没有拥兵自重的想法,革左五营之所以一直没被剿灭主要是他手里的兵力太少了。
金陵附近的屯卫本就流失的厉害,南都兵部扣扣索索到处扣,扣了将近一年才给他扣出堪堪三万大军,而这三万大军还担负着守卫中都凤阳府和南都应天府的重责,所以,黄得功虽然勇猛却不敢全力去围剿革左五营,因为他怕自己被一股贼寇缠住之后另几股贼寇去凤阳府又或者应天府打秋风,如果这两处被贼寇侵袭,那他可就完蛋了。
这会儿革左五营也不得了,声势比历史上还要浩大,马守应、贺一龙等每人手下都差不多有五六万人马,加起来足有将近三十万,也就是说,他们任何一股都可以缠住自己手下的三万屯卫军,黄得功又怎么敢全力以赴。
他收到张斌的八百里加急传书之后,可以说是大大的松了口气,这下好了,自己总算不用提心吊胆了,要知道中都和南都都有皇陵,凤阳府和应天府任何一处受到侵袭,他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现在,反贼李自成和张献忠都被灭了,他也相信革左五营应该不敢再蹦跶了,因为这会儿朝廷大军足有几十万,随便调个十万过来他们都会被打的找不着北。
他按照张斌的意思,亲手写了封信,让人送去庐州府,劝革左五营接受朝廷的招抚,将杂七杂八的军队全部集结起来,等候整编。
这会儿的革左五营在各个方面都比以前有所进步,他们吸取了上次被张斌收拾的教训,并没有将主力大军集结在庐州府,而是集结在山里面,轮流出来“筹集”粮草。
凑巧,这次正好轮到老革左马应守了,他接到黄得功的劝降信,着实吓了一跳,闯王李自成和八大王张献忠竟然被朝廷一锅端了,真的假的!
这事如果是真的,那可就麻烦了,没有闯王和八大王在前面顶着,他们怎么干的过朝廷主力大军。
他连忙令人快马加鞭,召集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前来庐州府城议事,商讨要不要接受朝廷招抚。
这么大的事贺一龙和贺锦等人自然不敢怠慢,不要两天时间,他们便相继赶到了庐州府城,当天下午,马应守便将他们召集到一起,然后拿出黄得功的亲笔信,让他们传看了一遍。
众人看完劝降信后脸色都不怎么好看,不过,他们倒没有惊慌失措,因为他们已经在大别山里建立了很多山寨,朝廷主力大军来了,大不了躲到各自的山寨里去,安全上倒没有多大的问题,就是粮草不知道能坚持多久,闯王李自成和八大王张献忠都被灭了,要朝廷主力大军呆山外面不走,他们又怎么“筹集”粮草呢
马应守见大家都不吭气,只能提起话题道:“你们都说话啊,到底同不同意接受朝廷招抚。”
他倒是有点想接受朝廷招抚,因为他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这会儿他已经没什么雄心壮志了,只想找个好地方颐养天年。
其他人又是什么想法呢
他将目光慢慢转向革里眼贺一龙。
贺一龙见他看过来,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道:“这个,闯王和八大王是不是真被朝廷给灭了还未可知呢,别是黄得功这小子诈唬我们的吧,我们如果被他诈唬的降了,那就闹笑话了。”
很显然,他有点不想接
第八卷 第二一八章 天下太平
张斌收到黄得功的回报不由哭笑不得,这几个家伙,脑袋被门夹了还是怎么了,就凭他们手下那帮乌合之众还想威胁朝廷给他们封侯进爵,给他们封地,做梦啊!
如果革左五营真窜进山里躲起来的确有点麻烦,因为山里不适合大军推进,而且想要将虎蹲炮运进山里都难,自己这边除了火枪就没什么优势了,要想将他们剿灭,肯定得大费周章。
但是,就算再麻烦也不能用封侯封地来招抚革左五营啊,他们敢如此自不量力,提出这等荒唐的要求,那是找死!
自己手握数十万朝廷精锐大军,还能让一帮连屯卫都比不上的乌合之众给要挟了吗,张斌决定,亲率大军去南直隶,收拾他们。
巴蜀这边,贼寇虽然还没有完全荡平,但张献忠已死,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潼川府和顺庆府等地的贼寇主力也已经清剿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些外围的小喽喽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他直接命秦拱明率三万陕西军协助四川巡抚邵捷春清剿,又让秦良玉各安排一万白杆兵镇守成都和重庆,随即便带着福广军、关宁铁骑和三万川军白杆兵直奔汉中。
他如果率大军走陆路从汉中到南直隶怕不得两三个月时间,不过,这会儿长江水系水量还是很充沛的,福建水师的轻型铁甲舰和车轮舸完全可以顺其支流汉江抵达汉中的兴安州,其主干自武昌段开始更是行驶镇远巡洋舰都没有问题,所以,张斌走的是水路。
他直接命快船通知郑芝龙和俞成龙,派轻型铁甲舰和车轮舸将手下大军分批运送到武昌,又命他们将所有镇远巡洋舰开到武昌等候,然后大船小船一起上,搭载着十多万大军直奔南直隶,最后在和州登岸,汇合黄得功手下的三万屯卫。
这么远的距离,张斌率领十多万大军竟然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赶到了,黄得功着实吓了一跳,而在旁边庐州府等候消息的马应守和贺一龙等人更是吓得屁滚尿流,他们知道,朝廷这是拒绝了他的要求,并派大军来围剿他们了。
他们哪里还敢在庐江府停留,张斌这边还在集结休整呢,他们就带领手下人马一溜烟跑进了大别山中,只留下一些斥候在外面打探官兵动向。
张斌也没想到这帮家伙会这么机灵,他还想故技重施,派关宁铁骑去堵住进山的大路呢,没想到他这边才刚下船,还没整顿好,人家就溜了。
这一下,智取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唯有强攻了,他一面率军从和州进入庐江府,一路接收被革左五营占领的城池,一面派出手下精锐斥候,进入大别山区查探贼寇的情况。
这些精锐斥候可不是从各路明军中选拔出来的,而是他从东番九卫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这些人都经过了地狱般的操练,在山地中刺探情报在他们看来简直比平地还要简单,不到十天,一个大别山区的整体沙模便出现在张斌的眼前。
张斌一看沙模便发现一个对他很有用的信息,原来,这大别山中也是有官道的,只是官道没外面的宽敞平坦而已,而且革左五营修筑的山寨都在官道附近,最远的都不超过五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因为从侦查到的情况来看,每个山寨最少都有上万贼寇,多的甚至有两三万,这么多人,粮食消耗就比较恐怖了,一个月少说也得消耗上万石粮食,而一石粮足有百多斤,要背着这么多粮食爬山,爬几里就是极限了,如果是十多里甚至几十里非得活活把人累死不可。
这是个相当有用的信息,因为千斤佛朗机炮的射程差不多就是五里,如果山中的官道能够通过千斤佛郎机炮的炮车,那贼寇就完蛋了。
那么,大别山中的官道到底能不能通过千斤佛朗机炮
第八卷 第二一九章 内禅
革左五营既灭,两京十三省再无大股反贼,肆虐了将近二十年的义军算是被剿灭了,大明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太平。
张斌匆匆安排好善后事宜,便带着福广军、关宁铁骑和川军乘船北上,直赴京城,那浩浩荡荡的阵势简直就像要率军回去清君侧一样。
他为什么要带着十多万大军回京呢,京城的一切不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吗
他之所以带着这么多人,自然不是为了去清君侧,而是为了造势,因为太子朱慈烺要继位登基了!
太子即将登基,盛世即将开启,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坚定不移的实施各种改革,将大明存在的弊端全部革掉,大明必定中兴,而且还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盛世靠什么来开启呢
当然是太平,所谓太平盛世,只有天下太平才能迎来盛世,如果到处是战乱,又怎么可能会成为盛世,而天下的太平正是靠强有力的军队来保证,张斌带着福广军、关宁铁骑和川军回京就是要让老百姓看看,大明有无敌天下的精锐,能保这天下的太平,同时也让大明藩属、蒙元诸部,甚至是东瀛、欧陆列强等都见识见识明军的实力。
太子登基这事,可大可小,可以从简,可以按规矩操办,也可以办的隆重无比,如果要按老套路来,张斌直接把所有事丢给礼部就行了,他什么都不用管,但是,他却不想躲这个懒,因为太子不但是未来的皇帝,还是他的弟子,他的女婿,他这个做师傅,做岳丈的怎么能不上心呢。
他回京以后,命福广军、关宁铁骑和川军在城外一扎,随即便开始安排太子登基的事宜了。
这登基典礼要办的隆重,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比如,让各国使节前来观礼,大明周边所有国家,不管是不是大明藩属,张斌都派人前去通知了,欧陆列强,甚至是建奴张斌也派人去通知了。
至于他们派不派人前来观礼,张斌隐隐在国书中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最好派使节团隆重前来,不然,后果会很严重!
还有太子的婚事,还有登基后的国号,还有大典的细节等等等等,千头万绪,要全准备好,最少得几个月。
登基大典需要筹备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个东西尤其重要,可以说,没这东西,登基大典就办不成,那么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什么呢
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诏书,继位的诏书,没有诏书就名不正言不顺,这个诏书一般都是先帝的遗诏,不过,这会儿崇祯还没死,那么该准备什么样的诏书呢
张斌回京的第二天便带着一份诏书来到了乾清宫,他名义上是来找崇祯签字的,其实是想来看看崇祯的精神状态,因为太子登基必定入住乾清宫,崇祯必须搬走,至于要不要让皇后及所有嫔妃都去陪他,那就要看他现在脑子正不正常了。
崇祯的脑子到底正不正常呢
这段时间他真的要疯了,他一个人被软禁在这乾清宫中,没有大臣来奏事,没有嫔妃来侍寝,没有儿女来请安,什么都没有,陪着他的就是一堆冒牌锦衣卫和已经背叛他的曹化淳!
这简直是要他命啊,他可是当朝皇帝,竟然被人如此对待,一开始的时候,他着实很疯狂,又是叫又是闹,又是威胁又是谩骂,甚至还动手打人!
但是,没一点效果,没人害怕他,没人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几乎所有人都是沉默以对,唯有曹化淳会时不时劝解他一番。
他闹够了也疯够了,终于消停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他每天都不到寅时便起来了,然后阴沉着脸,坐在御书房发呆,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他才会回寝宫去就寝,天天如此,就如同个随时可能爆发的神经病一般,吓人的很。
这天,他正坐御书房发呆呢,曹化淳突然在外面朗声高唱道:“太子太师,内阁首辅张斌求见。”
多么熟悉的声音啊,刚听到曹化淳高唱的时候,崇祯的脸上甚至露出了罕见的欣喜之色,但是,一听到张斌的名字,他的脸立马就拉下去了。
他也不吭气,就那么阴沉着脸盯着门口,眼神中满含这屈辱、怒火,甚至是杀意。
&nb
第八卷 第二二〇章 张香出嫁
太子要登基了,这太子的婚事也要开始筹备了,张斌的意思,年前办婚事,年后办登基典礼,这样就不会显得太仓促,要是过完年又是婚礼大典又是登基大典非得把人忙死不可。
他才把这想法跟戚芳华一说,可闯大祸了,因为戚芳华舍不得女儿啊,不但她舍不得,张府所有人几乎都舍不得,戚芳华一哭,好多人跟着哭啊!
闻讯赶来的黄氏哭了,跟着一起来的张成德也哭了,还有其他的儿女都哭了,甚至洪蓉儿和几个妾室也哭了,整个张府简直哀鸿遍野,跟遭了天灾一样!
这场面,顿时把张斌整的手足无措,他都不知道怎么安慰家人了,因为他也舍不得宝贝女儿啊,他也想哭啊!
最后,张斌被整的没办法了,只能借口去宫里找太子商议婚事,然后便红着眼,灰溜溜的逃了。
太子朱慈烺着实被他这副模样吓了一跳,一看到张斌,他便跑上来拉着张斌的胳膊,焦急的问道:“师傅,你这是怎么了,眼睛这么红”
还不是你小子干的好事,张斌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香儿都要被关进皇宫了,我这做父亲的能高兴吗”
朱慈烺闻言顿时大喜,不过,他一看张斌的表情,赶紧把笑脸收回,尴尬的道:“这个,这个,师傅,没这么严重吧,我哪敢不让她出宫啊。”
张斌忍不住摇头叹息道:“唉,这不是你让不让的问题,香儿一旦当了皇后就必须母仪天下,怎么能成天往娘家跑,这不让人看笑话吗。”
朱慈烺尴尬的愣了一下,随即又安慰道:“这个,香香不方便出宫的话,你们可以进宫来看她啊,你们哪怕全搬皇宫里来住都没关系啊,要不,我登基之后这慈庆宫就改成张府,你们全搬进来,师傅,你看怎么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