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因为他是平辽总兵官,不是平辽大商贩。
但是,他偏偏跑去做生意去了,而且做的红红火火。
他利用皮岛也的地理优势,不断的派人来往于朝鲜和大明山东沿海,贩卖布匹、贩卖人参、贩卖粮食、甚至贩卖马匹,卖的不亦乐乎。
就这,他还嫌不够嗨,竟然玩起了诈降的把戏。
当然,他这个诈降不是率军去定辽中左卫又或是沈阳,玩面对面的真人诈降。
而是通过书信,诱使皇太极派重要人物来招抚他,然后他再把来使逮住,小角色直接宰了当首功,大角色则派人押送到京城领功!
这样做的确有点无聊,不过,他还真逮住个大家伙,这家伙就是皇太极的亲信,镶黄旗仅次于旗主多铎的统帅固山额真可可。
后面,他派人把可可押解到京城,交给皇上处置,就这样轻轻松松的立了一大功。
如果没人揪他小辫子,用这种方式来立功,也算是立功了,但是,一旦有人要揪他小辫子,那就完了,因为,他与皇太极来往的书信那可是通敌叛国的铁证!
当然,这会儿他还没意识到后面袁崇焕会来揪他小辫子,他正不断的给皇太极写信,解释可可的事情,希望皇太极能派个正宗的旗主过来,让他再立奇功。
皇太极自然不可能再傻乎乎上他恶当了,所以,他等了个把月也没等来后金之主皇太极的回信,反而等来了大明皇帝陛下的圣旨。
这个圣旨很奇怪,竟然是让他亲自前往登州卫,谒见福建巡抚张斌!
福建巡抚跟他又没直属关系,再说了,福建巡抚为什么跑到山东登州卫去呢,那里又不是他的地盘,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要不是传旨的是个正正经经的太监,陪同传旨的兵部官员他也认识,他都会以为有人假传圣旨,想把他诓去登州卫给做了呢!
既然是真圣旨,他自然不敢违抗,领了旨第二天,他便带着上百亲卫,驾着他手里最为阔气的五艘苍山船,从皮岛出发,直奔登州卫。
这条海路他手下的水军倒是十分熟悉,因为皮岛甚至整个辽东都是归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而他的顶头上司正是登莱巡抚,这会儿辽东大部都被后金给占领了,他的粮饷都是经过山东由海路运送过来的,他更是经常派人来往于登莱和皮岛之间,运送货物,做生意,他们对这条航线不熟才怪。
从皮岛到登州卫大概有五百余里,由于他们熟门熟路,驾驶的又是帆桨船型的苍山船,急赶了一天半,他便抵达了登州卫。
话说张斌为什么要在登州卫与毛文龙会面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想顺路拉戚继光的后人入伙。
戚继光虽然风光了几十年,但是,他的晚年并不风光,甚至可以说有
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进东盛堂
毛文龙和张斌谈的极为投机,再加上登州卫地处后方,没什么危险,他不知不觉就喝多了,等他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他暗道一声糟糕,连忙跑去找张斌辞行。
他可是东江镇的主将,不能离开驻地太长时间,如果在他离开期间后金突然发神经打到皮岛又或进攻朝鲜那可就麻烦了。
这路上一来一去最少得三天,他又在这里耽误了差不多半天,一下离开将近四天,他还真有点担心出事。
没想到,他找到张斌,想告辞回去,张斌却不让他走!
张斌自然知道崇祯元年辽东不会出什么事,因为皇太极正在整合后金和蒙元的势力,准备突袭大明京城呢。
他拉着毛文龙留下了,倒不是为了继续拉拢感情,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
毛文龙在张斌的劝说下,提心吊胆的留了下来,张斌让他回房继续休息,他躺床上却怎么都睡不着。
临近午时,张斌终于派人来叫他了。
他匆匆洗漱了一番便跟这戚府的家丁来到戚府大门外。
此时大门外已经聚集了一大堆人,不过他光认识张斌、俞成龙、戚元功,其他人看样子都是些亲卫随从什么的。
张斌也不啰嗦,一见他出来,立马便挥手道:“走,去码头。”
说罢,率先大步往登州卫码头走去。
这登州卫就是个卫所驻地,自然大不到哪里去,很快众人便来到了码头。
张斌也不吭气,直接就带着众人登上了停靠在码头上的一艘大福船。
毛文龙这个奇怪啊,他还以为张斌是来给他送行呢,搞半天压根就没往他那五艘苍山船方向走。
等他莫名其妙的跟着众人登上了大福船,张斌还是一声不吭,直接领着他们就往船舱里走。
到了船舱外,张斌先是停下来,让谢正刚带着张差等亲卫将船舱四周守个严严实实,这才带着毛文龙等人往船舱里走去。
船舱里面光线有点暗,不过大致还能看清楚里面的情况,这里面的摆设很简单,就一个大条桌和一圈椅子,不过这时候,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
张斌安排毛文龙在左右两边坐下来,随即便走到主位,直接站那里朗声道:“今天请大家过来,主要是想商讨一下东盛堂今后的发展大计。”
众人闻言,无不恍然,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在东盛堂占有股份的,剩下的张斌也都曾跟他们说过入股东盛堂的事情。
紧接着,张斌便挥手向着对面介绍道:“这位是东盛堂的东家黄老爷子,也是我的外公。”
黄老爷子闻言,立马站起身来拱手作了一圈揖,向大家问了声好,众人连忙站起来拱手还礼。
张斌见状,直接抬手道:“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不用这么客气,坐着说话就行了。”
说罢,他又挥手向着左边第一位介绍道:“这位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骆大人。”
众人闻言,惊的差点又从椅子上站起来,好家伙,竟然是锦衣卫指挥使,这可是皇上的亲信啊,手下那帮人更是杀人不偿命的货,要论起真正的权位来,他仅次于皇上的大伴曹公公。
骆养性倒是没什么架子,他直接按张斌的交待,坐在那里拱手作了一圈揖,向大家问了声好,然后便坐那里不吭气了。
众人回礼完毕,张斌紧接着又挥手向右边第一位介绍道:“这位是曹化淳曹公公的大哥,曹化春。”
众人闻言,又吓了一跳,好家伙,刚想起曹化淳呢,他大哥竟然就坐在这里!
剩下的人虽然没前面两位身份吓人,但也不是什么小角色,他们分别是:
福建左布政使毕懋康;
东江镇总兵毛文龙;
福建水师参将郑芝龙;
福建水师参将俞成龙;
福建步足参将戚元功;
当然,参股东盛堂的并不止这么点人,只是有很多人没法过来而已。
介绍完众人的身份,张斌径直坐下来,喝了口水,又继续道:“首先,我要说一下东盛堂股权分配的问题,原来是我外公代表的黄家占三成,郑芝龙郑将军代表的郑家占三成,还有我张家也占三成,剩下的,则是一成则均分给了大金所的十位百户。现在,有这么多新人加入,股权自然不能这么分了,我代表张家自愿让出两成,外公还有芝龙,你们怎么说”
黄老爷子毫不犹豫的道:“我也代表黄家让出两成。”
郑芝龙这个郁闷啊,这两位一位他叔外公,一位他表哥,等于都是他长辈,长辈都发话了,他这个做小辈的不跟就不像话了,他只得无奈的道:“我代表郑家让出两成。”
张斌欣慰的点头道:“好,现在多出了六成,我的意见,给骆家、曹家、毕家、戚家、俞家、毛家各分半成,剩下的三成,分成三十份,以后但凡有加入我们东盛堂的,一人分一份,至于邀请谁加入,大家都可以提,只要大家都觉得对东盛堂的壮大有帮助就行,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大家能有什么意见,除了郑芝龙和黄老爷子,大家还都不清楚东盛堂有多大的资产,又有多大的收益呢。
见大家都默认了,张斌又继续道:“现在东盛堂主要的分号就是黄家在福广的十余家和郑家在南洋的十余家,另外还有我们张家和曹家在南直隶的两家,一年收益才五百余万两,这点银子自然不够,毕竟分的人多了,一摊薄就没多少了。”
五百多万两,半成那也是二十多万两啊,这还不够,在坐的其他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张斌紧接着道:“要想多赚银子,就要多开分号,多开创新业务,这点,就要靠在坐各位一起想办法了。我先说说我的想法,比如多开分号的问题,毛文龙毛将军完全可以把分号暗地里开遍山东和朝鲜是吧,还有曹家和毕家也可以把分号开遍整个南直隶是吧。还有多开创新业务,比如,我们可以发行银票,支持在整个大明甚至是南洋、朝鲜所有东盛堂分号兑换,分号多了,兑换的人多了,这其中的利润也是相当惊人的。又比如,毕大人可以拉王徵和宋应星的人加入东盛堂,让他们研制蒸汽织布机,这蒸汽织布比人可快了十倍都不止,这又是个惊人的利润
第三卷 第八十三章 从车轮舸到轮船(上)
晴空万里,碧波荡漾,大明南直隶以东,离海岸大约十余里,一支颇为庞大的船队正缓缓前行。
这船队大小船只足有五十余艘,其中高大如楼的福船就有二十余艘,此刻,二十余艘大福船排的是箭矢之阵,其四周尚有二十余艘各类辅船护翼,看上去壮观无比。
当先那艘大福船上,张斌看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海面,眉头中间都快皱成一个川字型了。
这几天的海风也太小了,而且风向还不对,整个船队简直就像一群乌龟在海上爬行!
这帆船航速受风力和风向影响相当明显,如果是顺风,而且风力较大,像大福船这样的两桅帆船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一百里每个时辰。
如果风向不对,就算风力较大,船速也很难超过五十里每个时辰。
如果逆风,那就完了,不倒退就不错了。
像现在,风力小,风向又不对,福船速度恐怕就一个时辰十余里的样子,登州卫到东番鸡笼港可有三千多里,来的时候正好顺风,风力又大,五天就到了,但是,回去就有点麻烦了,按这速度,最少得一个月!
一个月啊,就这么耽误在海上,福建主要的文臣武将又差不多都被自己带在身边了,月港、东番甚至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没有,这么重要的时候,会不会出问题呢,真是让人心焦啊!
正当张斌焦灼不已的时候,一艘车轮舸突然出现在他眼前的海面上。
看着在海面上灵活游走的车轮舸,他猛然想起了后世的轮船,要是有轮船就好了,一个时辰上百里,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压根就不用管风向和风力!
轮船、轮船不就是带轮子的船吗,一开始的轮船好像就是带着与车轮舸类似的轮子,那图片,张斌好像还在哪里见过。
现在的车轮舸是靠人力驱动的,也就是人在船上踩动车轮轴上的踏脚,类似于车轮的划轮就会慢慢转起来,在划轮的推动下车轮舸就能在海面上灵活的行驶,根本就不需要风力。
如果用蒸汽活塞代替人的脚,去驱动划轮,那不就是最原始的轮船吗!
想到这里,张斌立马兴奋的道:“快,招一艘车轮舸过来。”
这两天张斌的心情都不是很好,谢正刚都因此而忧心忡忡,这会儿一见张斌露出笑容,他顿时感觉整个人都有劲了,张斌话音一落他立马对着桅杆上的传令旗手大喊道:“快招一艘车轮舸过来。”
令旗挥舞,很快,一艘车轮舸便靠上了张斌所在的大福船。
张斌立马跑到船舷边大喊道:“快,搬梯子过来,我要过去看看。”
谢正刚一挥手,张差和赵如立马抬着一架楼梯跑过来,很快,两人便合力将楼梯伸出船舷,搭在下面的车轮舸甲板上,两边各两个人,紧紧扶住楼梯,随即同时做出一切妥当的手势。
张斌见状,立马顺着楼梯下到车轮舸上,谢正刚连忙跟着爬了下去,连正坐福船甲板上晒太阳的毕懋康都忍不住好奇,一溜烟跑过来,也跟着爬了下去。
巡抚大人这是要干什么呢
张斌并没有解释,而是直接走进船舱。
这时,船舱里面就两个水兵,他们正慢慢踏着脚踏板,让车轮舸与福船速度保持着一致。
张斌仔细看了一阵,竟然走上前去,对着其中的一个水兵道:“你下来,让本官试试。”
巡抚大人有令,一个小兵自然不敢违抗,他的话刚落音,那小兵便嗖的一下从踏板上跳下来,恭敬的站在一旁。
张斌学着他的样子,扶住两边的横杠,抬脚踏上脚踏板,使劲往下一踩。
竟然没踩动!
那小兵见状,连忙小心的解说道:“大人,站上去,用身体的重量往下压,不用多大力气的。”
张斌闻言,立马将另一只脚悬空,并将手上支撑的力道缓缓松掉,果然,脚踏板动了。
自己可有一百多斤,整个身体往下一压,等于就是百多斤的力,这脚踏板怎么这么紧呢
他退下来,对那小兵道:“你继续,本官再看看。”
那小兵连忙踩上去,熟练的晃动着身体,慢慢的踩动着脚踏板。
这可是两组划轮合力,水的阻力不应该这么大啊,张斌沿着转动的轮轴,向旁边看去,很快,他就找到问题所在了。
原来,轮轴固定的地方就是两个比轮轴稍大的铁箍,这等于是在硬磨啊,连轴承都没有,阻力自然大!
要输出上百斤的力,还要推动轮轴快速转动,那得多大个蒸汽活塞。
这样肯定不行,不但阻力大,磨损也相当的严重,光人慢慢踩,估计磨几个月这中间的轮轴就得换,不然就磨断了,如果是蒸汽活塞驱动高速旋转,估计几天就磨坏了,必须把轴承做出来才行。
轴承结构其实并不复杂,要在月港的铸炮厂车间,恐怕一天就能做出个样品来,但是,这会儿是在船上啊,怎么办呢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先做个木模型出来,省的到时候还要盯车间指导一天。
张斌记得,这船队一般都有熟练的木匠随行,因为船队在海上航行,不能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哪艘船突然出了点小问题,需要小修一下,结果没木匠,那可就麻烦了,很有可能,那艘船都得扔下,所以,大点的船队都会配木匠。
他直接对问身边的谢正刚道:“小六叔,木匠在哪艘船上,你知道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