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断灯灭之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楚梦梦寻
大约在二十多年以后,物是人非,沙马俄里机缘巧合被当时一个檀虫寨的苗族修士眷顾,收为弟子,加入了百中教,这个修士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儿子,叫苗一雄,也就是现在的教主。但是玉家姐妹却过的不好,当时统一南疆的还是大理国,她们家不知道为了什么得罪了段氏家族,虽然不至于问斩,但家被抄了,族人也被流放了,姐妹俩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往日的家族荣光,按照道理,她们毕竟是百中教的门人,就算家没了也可以回到教内,可她们也是大理国钦定的待罪之人,百中教当时还不能与国家相抗衡,所以又不能收留她们。于是玉鑫走了,玉珠改头换姓的被教内收留了下来。又过了很多年,苗一雄在教内连立大功,在修行、宗教、文化、赈灾等方面立了不少功劳,备受期待,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炎鹰寨的十寨佬,并且娶了玉珠作为妻子,而沙马俄里见过她们是在几十年
第八百三十二章 群雄逐鹿(十三)
碧鱼寨内蔓延着冰冷的杀意,似乎这就是刀玉鑫对沙马俄里那一番推翻教主言论的回答,沙马俄里面上虽然淡笑如故,但心中已经戒备到了极点,于是立刻把当年这段往事抖落出来,然后劝刀玉鑫,倘若答应日落计划,苗一雄是全身而退,该干嘛还干嘛,回家修行比什么都好;若是真要撕破脸皮,那么苗一雄不光教主当不成还要受刑,教主还罪加一等,这也是名典教主规定的:“教主犯错,刑加一等”!到时候缺胳膊少腿,就要变成残疾终身,而且估计也不能修行了,孰轻孰重,请刀玉鑫自己衡量。 {}{} ][}
刀玉鑫听沙马俄里说完这番话的时候已经少见的背后渗出冷汗,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居然是小时候家里的一个雇农,隐藏在头巾上银饰后面的双眼已经几次流露出杀机,想要灭了他的口。沙马俄里看在眼中,心中已经做好了开打的准备。不过权衡在三,刀玉鑫还是没有动手,因为她知道此事就算杀了他也无济于事,沙马俄里是个聪明人,修为也很高,又带了几个寨佬在门口,自己想杀他一时半会得不了手,而且假如他事先留有遗书的话那这个秘密泄露是迟早的事情,改变不了结局,最终只得长叹一声,半晌,才声沉如水,缓缓的问假如自己答应要付出什么代价。
“什么代价都没有。”沙马俄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知道刀玉鑫让步了,教主之位毕竟是虚的,苗一雄的性命才是关键,上刑以后就剩下口活气儿那还要教主这个虚名干什么。便主动拿出事先众人商量好的一份优厚回报给刀玉鑫,毕竟自己也不能逼她太甚。
这份回报十分优厚而且很有选择的余地,明确表示刀玉鑫和冯三妹等人一切如故,碧鱼寨什么损失都没有。本来侬吁柯等人是不同意在苗一雄下台之后还留着刀玉鑫的,想让她一块退位,但是海丹极力维护刀玉鑫和冯三妹,他指出这二人不光实力卓越,而且在两族很有威望,苗一雄的退位会让百中教乱上一阵,蒙、汉双方都会立刻对南疆动手,所以刀玉鑫和沙马俄里二人是百中教一大保证,一定要从大局出发,不能泄私愤。第二就是新教主的人选,沙马俄里列举了几个名字,其中呼声最高的是海丹,他的深谋远虑有目共睹,他可以领导大家前进,但是刀玉鑫坚决不同意。这让沙马俄里有些不快,抛开公事不谈,他用私人感情话责怪刀玉鑫这个朋友不能交,海丹保她一次,为什么不能投桃报李,回报他呢而且他做教主是肯定不会对你刀玉鑫报复的,你还有什么顾虑如果是因为自己,那么沙马俄里表示愿意以先祖之名发誓,海丹一旦继位,自己立刻主动请辞,从此放归田园,绝不给刀玉鑫找麻烦。
刀玉鑫沉默了一会,第一次在沙马俄里面前放下了冷冰冰的架子,也以寻常私人口气说话,她回答沙马俄里,海丹无论是为人还是修为以及头脑当教主应该都是绰绰有余,但是她宁愿死也不同意海丹继任。这让沙马俄里大为不解,刀玉鑫进一步解释起来,你们这些人要推翻苗一雄无非就是为了这些年他把战火引到南疆才行此举动的,之后海丹继位会怎么样他虽然不会和元蒙走近,但是,他也绝对不会自立,反而会偏向汉人,毕竟海丹多次提出要帮
第八百三十三章 群雄逐鹿(十四)
沙马俄里平安出来让门口等待的众人松了一口气,本以为要打起来呢,但没想到他面容古怪的出来了,回去之后召集众人,把刀玉鑫的条件一说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虽然没有告诉大家刀玉鑫与苗一雄的亲戚关系,但是木然亭、侬吁柯、扎颇等人也感觉这是换汤不换药的举动,苗不燕上台肯定会为父亲的事情报复自己,更重要的是她一个小丫头何德何能,怎么能值得刀玉鑫自己都不当教主还力荐她甚至就连一项深谋远虑的海丹也满脑子雾水,实在摸不准刀玉鑫到底是出于何等想法抬出个苗不燕来,总感觉这里面有什么含义众人不明。小说
明天中午祭祀典礼一过就要推翻苗一雄,到底答不答应刀玉鑫这唯一的条件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表决顺利,三寨对两寨苗一雄肯定是下台定了,但是就怕惹急了刀玉鑫到时候真打起来,三寨联手对付碧鱼寨有胜算,如果檀虫寨过去帮她甚至联合了左右祭的教行那就很难说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最后还是海丹想了一个折中的主意,他明确表示可以暂时答应刀玉鑫,但是其中必须加一条,苗不燕如果不能完成“两不相帮、彻底自立”的祖训那么五大寨立刻就要废除她,刀玉鑫不得反对,而且如果明天共同推举新教主的时候,有比她更适合的人选,刀玉鑫必须公正的表决,以大局为重。这留了一个回旋的余地,万一有不对还能在废掉苗不燕,大家勉强接受,于是连夜又做书一封,派一个寨佬给刀玉鑫送过去,不久人回来也带来了刀玉鑫的答复,只有一个字:“好”!众人才把悬着的心放下去。
第二天正午,苗一雄结束了祭祀,正要转身匆匆赶回总坛处理教务,忽然沙马俄里冷冷的挡在他面前,说有一关乎百中教千百年的大事相商,必须现在就说出来。苗一雄挺纳闷,没听说现在有这么大的事情要发生啊。沙马俄里冷冷一笑,直接撂出一句震慑全场的话,那就是“你要退位。”
苗一雄大怒,立刻示意左右祭带领在场教行拿下沙马俄里这个离经叛道之辈,并且要求在场所有教众立刻响应,但是侬吁柯、木然亭等数十位人物同时围住了苗一雄,苗一雄骤然间感觉局势不妙,觉察出这是早有预谋,马上就要率人动手,檀虫寨的申岩他们也恨的牙根痒痒,形势紧张的如满弦之弓,刀玉鑫此时忽然挡在苗一雄身前,示意众人稍安勿躁,要弹劾教主大位,就要按教规来,五寨共商,动手火拼不是正道。刀玉鑫的这番举动让双方都很在意,沙马俄里这边觉察出刀玉鑫是在暗示自己要兑现昨晚的承诺,保证苗一雄的安全;而苗一雄这边则是更加诧异,没想到她居然没有向往常一样力保自己,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左右祭本来想带教行保护教主,可是侬吁柯此时挺身而出,他直言两位老人,这是在商议教内大事,并没有危及教主人身安全,你们没有权利插手,五寨中现在有四寨愿意坐下来谈这个问题,那么就必须要执行,教规重如山,谁敢违抗侬吁柯的面子在左右祭面前是吃的开的,因为他身份很特殊,父亲是上一任的上一任教主,左右祭的前人都受过他父亲的恩惠,何况他说的也有道理,众目睽睽之下不好反驳,于是大左祭打着哈哈说可以回教内在谈,在这荒山野地议论这个事情干什么。
木然亭明确的拒绝了,关系此事的所有人物今天因为参加祭祀典礼全部到齐了,根本没必要回去。其实这里面还有另一层考虑,怕苗一雄回去召集教行等支持他的教众顽强抵抗,今天双方带的人都不多,但好在都很全面,那么就在这山
第八百三十四章 群雄逐鹿(十五)
鄯阐城,百中教的总坛,一尊参天金色大佛竖立在正中,蜿蜒的盘龙江水环绕周边而过,这个总坛在段氏家族皇家园林的基础上耗十年时间扩建,打造的是气势恢宏,非同凡响,从空中望去,以大佛为中,周围方圆百里尽是百中教的地盘,当真是岗哨园林千家户、有山有水有楼台,杀气与安宁并存,美景与庄重同在,怎一个赞字了得。{}{} ][}在大佛脚下的广场上,很多教众集中在这里,台阶之上全是各位寨主、寨佬,由沙马俄里宣读了苗一雄的退位诏书,正式昭告天下,苗一雄因修行不慎,引发身体旧伤,遂决定辞任一事。日落计划正式完成,苗一雄下台了,这个消息立刻引得下面千百教众议论纷纷,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么一件大事。
但其中纵有不服者也无济于事,因为看见了上面那么多寨主、寨佬没一个发声的,表情虽然各异,有愤怒的、有淡然的、有冷静的,但没一个反对,那么就意味着此事木已成舟,各位核心人物都认可了也无可奈何,现在只有一件事情才是大家要关注的,那就是新教主的选立,到底是何人担当下一任教主五寨共商的时候到了。
现在百中教是没有教主的,所以一切事务暂时按照苗一雄所在时设立的规矩来,包括战事,同时由刀玉鑫提议,由海丹暂时接掌,他负责统筹一切,但不行使教主下达新法旨的权利,以他卓越不凡的智慧处理这些俗事自然无人异议,接下来五寨各人坐在一起共推新人,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教不能一天无主,眼下中原战事紧张,苗一雄下台的消息是藏不住的,蒙汉双方必然对南疆虎视眈眈,所以要立刻稳住大局。
但是这么一商议就商议了整整三天,好在他们盅师和修真者一样都可以不吃不喝,要不然好家伙,非得累死不可。在这场新教主的角逐当中涌现了很多新人,这些人都是未来在苗不燕当教主期间异常骁勇的人物,除了素来的几个大族以外,还有很多小族中也有很多人物被推荐出来,例如俄昌、俅、濮、佤等族都纷纷积极踊跃推荐本族优秀的年轻一代盅师,这些人大都是后起之秀,除了修为不俗以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在教内都颇有功劳,各个都希望能当上教主有所作为,海丹虽然呼声很高,但是他笑着对刀玉鑫说了一句极为感人的话:如果不是现在是战争期间的话,那么我们这些老家伙应该集体退位,看来年轻人的时代要到来了。而刀玉鑫也罕见的露出了笑容,一贯冷峻的脸庞忽然出现了笑容,确实也别有一番风情。
正当百中教内激烈商讨之时,关于苗一雄下台的消息却快马加鞭的飞报神州各地,一时间蒙汉双方都是始料不及,从来没想到苗一雄居然被逼宫退位了,朝廷中立刻派人下旨要求南疆果断推选新教主配合朝廷继续作战,同时希望增派一部分兵力进入南疆,是希望以此来监视百中教;而汉人这边冯漫影立刻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马上上书陈奇,要求立刻出兵彻底剿灭百中教。此时的冯漫影已经今非昔比,不再是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小船长了,因为两年前那次曲靖大捷的出色谋略,现在被陈奇派往东南内地负责暗地里协助指挥方国珍和张士诚这两支骸谷扶持的起义军
通知
最近这几天事情超多,?
第八百三十六章 群雄逐鹿(十六)
书接上回,话说陈奇准备孤注一掷,乘百中教群龙无首之时穷骸谷上下之力大举进攻南疆,意图一举剿灭百中教,宋祁和元锋本来对这个计划就颇有微词,正在此时,一个神来之笔让天下侧目,引的蒙、汉、南三方大变动的事件出现了,这还要从朝廷说起。***小*说 .
话说当时的朝廷昏君妥懽帖睦尔最近一段日子对天下大事挺上心,放下了一贯吃肉喝酒睡女人的“每日课业”反而准时驾临早朝,散朝之后还要急匆匆的召集各位臣子商议天下大事。原来这两年朝廷在中原各条战线屡战屡败的消息传来让他实在在温柔乡里躺不住了,听说最近有一小股起义军居然都窜到中书省的地界上来了,在顺德路闹了一阵,那里可是距离元大都不远的地方,虽然被很快击退了,但是昏君却吓的一惊一乍,觉得在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事,还是要振奋精神,平叛为重。于是这几天急匆匆的要殿上众臣拿出平叛方略,但无奈都是一帮昏庸蛀虫,哪里又有什么好的策略拿得出手就算其中有不少元蒙法师还算那么回事,但是这些人也对军事和政治了解的不甚为多,修行还可以,论天下大事就不行了。一连折腾了几天,也没拿出个像样的法子来,真是家贫思孝子,国乱想忠臣。此时若是脱脱兄弟二人在身边就好了,一定能拿出个像样的主意来。
这种意思明显让朝中那些老派权贵有些不大痛快,尤其是哈麻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一来是因为他朝廷要休整兵力,准备对付明玉珍、彭莹玉和朱元璋,请谅公不要相助他们。陈友谅不解,自己实力之大,远超三人,且坐拥一方,朝廷何故舍自己而去攻他们来使又答,明玉珍要效仿汉高祖刘邦,入川自立,川蜀自古易守难攻,一旦让他得手朝廷寝食难安;彭莹玉意图东走联合张士诚,二者合一不可不防;更兼朱元璋最近在南方势力膨胀迅速,麾下能人无数,迟早有一天要统领四方,所以要乘其羽翼未丰,声速剪除。
陈友谅果然中计,闻言大怒,暗想明玉珍这老鬼和自己原为一家,自徐寿辉死后就不服自己,带着人马远走川蜀,没想到居然要学刘邦自立为蜀中王;彭莹玉这丧家之犬自红巾军溃散之后几度是元蒙鞑子、朱元璋和自己的手下败将,打的输的找不着北了,狗急跳墙要带着人马去投奔张士诚;尤为恶劣的是,那要饭的和尚朱元璋居然在朝廷眼中比自己还重要,值得元蒙鞑子专心致志对付他。这几年陈友谅早就把一直藏在各路豪强身后的朱元璋看在眼中,姓朱叫花子这几年是得了天大的便宜,乘着元蒙顾不上他们就在屁股后面一直壮大,这些年来要不是正面战场元蒙势大,早就出兵灭了他了。于是计上心来,假言温存,声泪俱下,称这些年都是被红巾军的徐寿辉他们逼的和朝廷作对,自己也是骑虎难下,早就想投靠朝廷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眼下正好,倘若朝廷不对自己用兵,自己可以抽空灭了朱元璋,朝廷的兵马可以更集中的对付明玉珍这老鬼,然后在招安朝廷,从龙征战。
如此一来正中元蒙下怀,他们要的就是陈友谅这句话,于是来使立刻进言,说谅公真乃人中英豪,皇上平日里也是多加赞赏,一通混吹乱侃大大奉承一番,说谅公若是能深明大义助朝廷平叛,拜将封侯指日可待,眼下朝廷不是退兵了吗,把那些城池土地就送给陈友谅好了,双方日后划江而治,刀兵止戈,也不失为天下幸事。陈友谅闻言极为受用,他心中自己的小算盘敲的很响,朱元璋是附骨之蛆,在自己卧榻一直酣睡,不早除不行;那明玉珍真的要是入了川蜀自立自己才不会傻到去登蜀道,蜀中三杰等汉人修真者的老派势力都盘踞在那里多年,去那里打仗真是吃饱了撑的,朝廷去那就正好,让他们去费这个劲吧,至于说张士诚和朝廷,陈友谅无非就是冷笑一声,说真的,等弄死了朱元璋,消灭了心腹大患,这些人算的了什么不值一哂。
而张士诚和方国珍那边也是如朝廷所料,元蒙故意给张士诚册封了吴王的头衔而忽略了方国珍,以此达到离间他二人目的。张士诚那边起先被朝廷来使送来的册封文书弄的不明所以,搞不清楚到底要干什么,但是很快,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以内他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接受了册封,这件事的根本还是在于骸谷自身,他们本身的策略就有一定的弊端,这个弊端此时终于爆发了出来。
自古以来修真者是不能驾驭统领帝王的,哪怕就是万道之祖的昆仑,他们的面子连魔道中人都要敬畏三分,但偏偏不能与皇家抗衡,理由很简单,民乃三界之本,万千子民构筑起了国家乃至修真者各大派的基础,如果没人了,那什么名门大派都是妄谈,统御子民者,为帝,所以谓之“天子”,上天之子,乃天命加身之人,修真者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是待帝王都是恭谦有佳,自古皆然,修真者不能凌驾于帝王之上。骸谷扶持的这两路人马张士诚在陆,方国珍领水,二者各有分工,这个问题在战事吃紧的时候大伙一致对外、忙的四脚朝天还不明显,可打下了东南沿海的基业之后渐渐的不对了,背后一切依然都由骸谷说了算,现在就被人利用了。张士诚和方国珍二人也正如哈麻所言一般,前者鼠目寸光,打下一小块疆土则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偏安一隅;后者心高气傲,自诩功高。此二人不服之心逐渐显露,终于酿成大祸。
张士诚接到朝廷圣旨之后一直犹豫再三,朝廷许诺封他为一方诸侯王,这就不再是以前的草寇起义军了,意味着朝廷不在对他开战,肯定了他的实力和底盘,把他得到的东西全都名正言顺的赐封给他了,汉人为什么要起义不就是贫穷、无奈、被压榨一切吗,百姓无以为继,纷纷揭竿而起,现在倒好,朝廷允许你这么做了,那还打什么谁嫌自己命长愿意
第八百三十七章 群雄逐鹿(十七)
花开两端,各表一枝。小说.百中教与骸谷的兵马对峙了小半年,最后以中原汉人内部发生内讧而收场,汉人兵马着急忙慌的赶回去应付中原的大麻烦不说,而百中教此时则一身冷汗的坐了下来,很多人都认为汉人对自己歹心不死,日后会很麻烦,还是要和元蒙站在一边为上,同心协力剿灭汉人才能保万世安宁。
这个想法不过是檀虫寨那帮人见汉人退却之后对教众煽风点火的结果,很多普通教众都一直是赞同苗一雄曾经的主张,他的下台一时间让很多人都不满,尤其是苗一雄被罢免之日檀虫寨众人一直对沙马俄里等人怨愤极深,这次汉人退去以后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挑唆部分教众,说因为教内无主才对招致汉人的刀兵。其实这句话从另一层面上来说也正好是事实,毕竟骸谷就是抓住群龙无首的机会才来的,但是陈奇本人最担忧的地方在于南疆自古对汉人矛盾极深,换来的新教主有可能和元蒙站的更紧,那才是天大的麻烦。所以要立刻出兵,无奈朝廷抢先一步出招,弄了个什么“诱和”的策略把汉人打的晕头转向、七荤八素,只好作罢。
教内这些声音的迅速膨胀也给了沙马俄里和刀玉鑫等人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最近中原战局变的更是扑朔迷离,原先正如海丹所料,元蒙无人可派,败象已现,谁知道此时忽然杀出奇招,弄的汉人前途渺茫,连海丹接到消息都甚为惊讶,没想到元蒙那群酒囊饭袋竟然还藏了这么一手,当真是高明,不过谁都不知道这也是“也先”想出来的,哈麻不过是借花献佛,显得自己很厉害罢了。
旁的不说了,现在教主的事可不能在这么拖着,半年来新教主没选出来反而差点引来了汉人的金戈铁马,这些结果都体现出教主的重要性,可无奈谁都不服谁,这么一来如何是好沙马俄里已经几次找到刀玉鑫商量这个事情,就算不同意海丹,那除了苗不燕刀玉鑫还可以选几个其他像样的人出来嘛,总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刀玉鑫的口气异常坚决,非苗不燕不可,但是教内都不同意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僵着海丹到底是海丹,他在一次秘密的集会中直言不讳的告诉刀玉鑫,她既然一力主张苗不燕,那就必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出来,让大家都同意,计划只要行得通,我们这些老家伙照办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教不可一日无主,总这么拖着没结果那么五寨就要行使推荐大权了,到时候不管刀玉鑫怎么反对都没用,大家同意才是最终结果。
海丹的眼光很长远,宁愿牺牲自己这边都要顾全大局,宁愿在这件事听从刀玉鑫的安排都要保住南疆,但木然亭和侬于柯他们估计刀玉鑫也拿不出什么计划,毕竟要让一个一无所有的小丫头片子被教内上下都认可难度很大,这可不是谁的拳头大就能决定的了,但是,他们都小看刀玉鑫了,她名字前面这个“刀”字不是白封的,一方霸主更不是白当的,眼光自有独到之处,谁都没想到她借着教内苗一雄死忠的反对声音一举成功把苗不燕推选上位了,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后来的历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