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剑断灯灭之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楚梦梦寻

    脱脱赶回元大都之后自请责罚,拼了老命力保弟弟也先,此时被他们打压的老派权贵立刻跳了出来,大数兄弟二人过错,要求立刻将他们斩首示众,可是昏君念在他二人对朝廷还算有过功劳,所以网开一面,免去死罪,削去本兼各职,发配南疆。“发配南疆”这个主意是元蒙奸臣“哈麻”制定的,哈麻此人位任宣政院使,对他们兄弟二人曾经整肃朝纲为难自己一直怀恨在心,当看见昏君要将他二人发配,就立刻进谗,提议把他们哥俩给弄到南疆去,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南疆一直游离于两大阵营之间,脱脱长久对起义军的征战让汉人对他恨之入骨,要是把这股祸水引到百中教的地盘去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汉人得知必然迁怒于南疆,要在南疆有所动作,不管是逼南疆交人还是暗杀什么的,都会把百中教给逼到台面上来,反正到时候脱脱这哥俩是死定了,死在谁手上都一样,而南疆从来不听汉人摆布,到时候只能选一头站,不可能在像现在一样偏安一隅、悠然自得了,而且根据种种原因还很可能会站在朝廷这边,既除去了心头大患,又有功于朝廷,所以这是一箭双雕的毒计,昏君闻言大喜,便准了。

    也先在这一年来被关押在元大都的天牢时候羞愧难当,痛定思痛之余倒也别有收获,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给皇帝写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里他思考了一个计划,也就是后来一度主宰战争局势的“诱和”策略,所以说,玉不琢不成器,铁不打不成钢,他在经历了如此之大的惨败之后总算有了进步,挽回了一点颜面,可惜啊,他是看不到他的计划成功的这一天了,等他的处罚结果下来已经又过了一年,和兄长脱脱一起带着镣铐往南疆步履蹒跚的走去……

    这兄弟俩本来就是凡人之躯,流放步行还带着镣铐,中间还要绕过起义军的地盘,不走个一年半载都甭想到,这哥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直是汉人起义军的心腹大患,现在得知他们被罢官发配,起义军的士气骤然振奋,连宋祁都久违的露出笑脸还开了一次小宴,脱脱的离任会造成元蒙军队的实力打着跟头往下滚一个台阶,确实是个天大的喜讯,还特地派人到骸谷表扬陈奇的敌后奇兵策略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陈奇也是开怀畅饮,但是欣喜之余二人忽然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脱脱这哥俩还活着呢,那以后的事就难说。这两人一天不死时地都能被元蒙王朝重新启用,等某一天元蒙当权者后悔了,一纸诏书时能把他们召回去重新启用,那对汉人真是天大的打击,所以坚决不能让他们活,可不想元蒙这些老狐狸把他们流放到了百中教所在的南疆,想要取他二人的性命就会变得很麻烦了,得问问苗一雄的意思。

    驻守南疆本地的元蒙官员已经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苗一雄,苗一雄得知之后差点气死,朝廷想干什么他心里自然清楚的跟明镜一样,当场毫无风度的用傣家粗话大骂朝廷那帮人,当然,傣家语元蒙官员也听不懂就是了,等打发走官员之后也想明白了,自己一个人发闷火是没用的,还是要坐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这事到底该怎么办,现在木已成舟,脱脱这兄弟俩来南疆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们只要踏进南疆大门一步,那么尾而来的则是成千上万欲把他们挫骨扬灰的汉人修真者,到时候就因为一个戴罪流放的蒙古过气丞相而害的南疆盅师和汉人修真者要先打的头破血流,这不是让自己主动和汉人结下血海深仇吗,不禁咒骂元蒙朝廷真是十辈子只做了两辈子好事——缺了八辈子大德了。

    于是百中教召开了第三次集体协商,席间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然大波。知道三国时候为什么关武大帝战败之后东吴要把他老人家的头颅送给曹魏吗就是想把蜀汉的复仇大军嫁祸给别人。现在朝廷不就来这么一出了吗,这可把百中教众人给气坏了,有道是春秋有二桃杀三士,现在是两囚整三方,汉人肚子里这点坏水元蒙这些年倒真是一点没落全学会了。等大家的情绪渐渐稳定一下的时候就要商议对策了,这次可是关乎到南疆生死存亡的问题,马虎不得,既然朝廷是铁了心要把战火烧到南疆来那么百中教想继续保持观望估计就很难了,所以到底是战是和,战和谁战和与谁和苗一雄请大家都来议一议。

    但此时已经时过境迁,战争已经进入到中段如火如荼的时候了,中原双方都拼的你来我往,杀的是人仰马翻,第一回合虽然汉人输了,但是反而把中原各大派都打明白了,元蒙实力不可小觑,躲在背后小打小闹是赢不了的,所以无数修真者堂而皇之的走出了山门,索性撕破脸皮不要,如此一来这第二回合就拼的分外火爆,这些天下大势教内众人都看在眼中,由于这些变化众人的态度已经和上次完全不一样了,而且是有了峰回路转的变化,这一点连苗一雄都始料未及。

    首先站起来发言的是出身哈尼族名叫“海丹”的人,他是炎鹰寨的大寨佬,能当上大寨主和大寨佬的人除了实力卓越以外无疑都是眼光不凡之辈,海丹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向话不多,毕竟哈尼族是个小族,但是此人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前任教主赞他的眼睛是长在浩然青天之上俯视苍茫大地,言下之意说明此人能从大局考虑问题,具有战略性的眼光。这是为什么他能够和沙马俄里共同执掌一方的原因,沙马俄里可是眼界很高的,一般人都不放在眼中,海丹这个例外就证明了他的特殊,对于此人苗一雄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他不像其他人一样把种族矛盾放在第一,什么事情都讲究大局理念,所以很乐意听听他要说什么,可海丹这次发言当真是吓煞人也。

    海丹明确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此时万万不能和蒙古站在一边,如果真的要打,甚至可以考虑有条件的站在汉人一边。众人大惊,怒问其故,道理嘛,倒也简单,海丹指出,目前天下以兵道为先,也就是谁拳头大谁就赢,到今天这一刻为止,元




第八百二十五章 群雄逐鹿(六)
    在这场波及三方的大战中蒙、汉双方进入了第二回合的较量,脱脱兄弟俩意外失败被朝廷指明发配南疆,如此一来战火注定要在南疆燃烧,值此危亡之秋,百中教内商议了整整一天,终于,轮到苗一雄做出决策的时候了,这一次他将何去何从无论怎样,都将改写历史。 .

    苗一雄缓缓的站起来,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众人鸦雀无声,大伙都在等教主说些什么,最后他终于开口了,那就只有一个字:“战”!帮朝廷,和汉人一战!此话一出,顿时全场大量常年来受汉人欺压的异族教众欢呼雀跃,只有少数人既不解又愤怒,苗一雄示意众人稍安勿躁,战斗是必须的,但是策略迥异,苗一雄提出深藏在心中已久的想法。

    其实苗一雄一直期盼蒙、汉双方拼的你死我活,血流殆尽才好,那时候南疆才出兵鼎定天下,这样才能显得举足轻重,但时不我待,元蒙朝廷要把脱脱这哥俩送到南疆,如果所料不错,一年之后就是爆发战争的时刻,既如此,那么一切计划就要适时而变,变成响应朝廷却又保存实力的战斗。

    这个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苗一雄准备派盅师乔装去中原寻找脱脱二人的踪迹,但并不是为了暗杀,而是保护他们来南疆,因为他自己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海丹大寨佬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十分正确,那就是此二人才华横溢,有可能关乎朝廷命运,既然如此百中教一直都是排汉,希望朝廷赢,那么完全就可以保护脱脱二人,只要他二人不死,也许还会被重新启用,那么所谓的元蒙无人可用的“窘境”立刻就能被化解,这就不是问题了。

    第二步,自战斗决策下达之日起,要求所有南疆上至百中教五大寨,下至平民百姓全都紧急动员备战,物资、粮草、兵马等等全都按昔日上一代元、宋战斗时期为准,南疆各大关隘全部驻守人马,一切为了应战,有违令者斩。此话一出立刻受到了万人拥戴,因为南疆多年来和汉人的矛盾似乎要在不久的将来做个了结了。

    第三步却让众人很不解,苗一雄准备迎接朝廷兵马入滇,这个策略几乎让所有人都深感诧异,连一贯支持教主的刀玉鑫都很意外,怎么能让外来的军事力量介入。但是这一步就是苗一雄的战略方针核心所在,他将和朝廷彻底摊牌,要我们南疆打,可以,不过朝廷必须要帮忙,自己这点人马不够打,明面上是这么说,但是背地里,苗一雄给众人透了个风,这个策略就是让朝廷兵马和元蒙法师在南疆的土地上送死,自己的兵马躲在后面,因为他预料,和汉人的战斗一旦打响,那么北面的蜀山会是第一个来的,东面的骸谷会紧其后,当然,骸谷出兵南疆的前提是东南沿海张士诚和方国珍的两条战线要打的足够顺利,如果这两支人马战绩不佳,骸谷也就顾不得南疆这边了。

    苗一雄决心要实行既观望又战斗的方针,他打这个如意算盘有几个现成的条件,第一,南疆的兵马会躲在朝廷铁骑和元蒙法师后面,尽量避免在早期主动出滇和起义军交锋,他会背地里想办法暗示汉人,汉人如果连自己这个不出动出滇的想法都洞悉不了那就别打仗了,还是乖乖回私塾读孔孟书吧,以不主动出滇为代价换取汉人放弃对脱脱二人的杀意,相信这个条件汉人会乖乖接受的,难道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有人愿意和南疆主动为敌吗保住脱脱二人就能为朝廷以后当个宝押上。其二,这些年朝廷对南疆觊觎已久,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在南疆驻军,尤其是战阵爆发以后,元蒙巴不得要在起义军的背后插上一把尖刀,但是曾经都被苗一雄拒绝了,眼下就是一个绝好的时机,让他们来吧,反正来多少都是挡在南疆和汉人之间的血肉盾牌,送死,他们去,南疆,可以打,但是“实力不济”,元蒙毕竟是正规朝廷,他们的铁骑是正式军队,本来就应该先让他们上,自己暗中看看再说。

    这个策略提出来让很多人都反应不一,因为实在出乎意料,本以为要放开拳脚大战一场,但是不想却也是个明战暗观的法子,苗一雄自己心里有本帐,他掂量的很清楚,双方此时杀的不分伯仲,以后孰胜孰败还很难说,教内无论哪一派都分析的很有道理,不过这也仅仅是分析,谁能未卜先知所以继续睁大眼睛看下去才是王道,不过战火现在是铁定最迟明年要烧到南疆,如此一来,那就改变策略,暗中看看吧。

    该计划从理论上来说是行得通,虽然放朝廷兵马入滇有违惯例,可是能保存南疆实力,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就算再怎么强硬的主战派在保存南疆实力的问题上都是和苗一雄一致看齐的,谁希望自己家死人所以这个计划最后通过了教内协商,决定贯彻执行,但是感觉怪怪的,战不像战,打不像打,只能说还算暂时行得通。殊不知苗一雄的想法有一个致命失误,几年后他自己就死在了这个问题上,只不过这个问题现在谁都没看出来,那就是苗一雄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本来南疆上下是水泄不通,铁板一块,忽然放开大门,把蒙、汉双方的豺狼、饿虎同时放进来,那么他们将来怎么走就不是由百中教说的算了,是的,百中教实力卓越,在南疆说一不二,但是双方此时既然进的了大门,那么以后的话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一狼一虎都不是听你指挥的,当双方的交锋不成气候的时候百中教还压得住这杆秤,着战局的推演势必会越闹越大,曾经他们保持中立,双方有所忌惮,都怕逼南疆到对面去所以还有礼相待,现在既然敞开了大门要打,急红眼的两只野兽在屋子里可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那么将来不会有人再买屋主的账了……甚至是……吃掉屋里的主人……

    但此时这个问题还不太明显,苗一雄公开回复朝廷,愿意站在朝廷一方,但是由于实力不济所以同意多年来要求驻军的请求,但是表示要恢复中原对南疆的通商,这个问题不是事,元蒙朝内一片欢腾,多年来期盼的南疆这支老狐狸终于下山了,昏君立刻对哈麻大肆



第八百二十六章 群雄逐鹿(七)
    第二天一早,楚寻语三人一边赶路,北水一边给众人讲起了后面没讲完的故事……

    所谓你百中教有来言朝廷也有去语,元蒙也不是傻子,元蒙十万铁骑踏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南疆,而他们派来的这十万多兵马领兵的统帅也着实吓了百中教一跳,居然是“孛罗帖木儿”,此人可不是等闲之辈,从南到北、由东向西和起义军数次交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牌蒙古悍将,原以为南疆偏远,朝廷派不出什么得力的将领,但是怎么也没想到把他派来了,这人可不好打发,他带军马动作很快,一个月就全部进驻南疆各地了,苗一雄只得尽力将他们安排好,暗地里召集众人策划怎么推诿战争。小说

    其实孛罗帖木儿来南疆也是出于另一层含义,一来朝廷是派他过来摸摸南疆的底,看看百中教是不是要真的参战,用此人震慑他们一下,二来是因为孛罗帖木儿最近在朝廷内部政治斗争中有点失意,恰逢最近在川蜀之地由蜀中三杰之一峨眉辅佐的一路明玉珍领导的起义军在边境击败了朝廷将领李思齐所部,战线有些吃紧,于是就被指派过来支援川蜀战线。

    别说,孛罗帖木儿过来还真把起义军和蜀中三杰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和李思齐合兵一处,苗一雄也是这么担心的,怕孛罗帖木儿催促自己发兵,但是殊不知孛罗帖木儿和李思齐在朝廷相处的脾气不大对付,只不过碍于朝廷圣旨的压力才过来,当看见李思齐小败几阵孛罗帖木儿还挺高兴,在滇北边境看的乐呵呵的,压根就没准备去帮他,这让三方后来都松了一口气。唯一让苗一雄聊以自慰的是这次过来的元蒙法师只有两百多人,其实这支军马如此庞大按照朝廷要求最少也得有八百人以上,但是此前也先荒诞在河南葬送了一千五百多人,朝廷实在是抽调不出多少元蒙法师了,中原那么多战线打的昏天黑地,人手紧张,草原上后续的元蒙法师数量上还没有驰援过来,目前也只有这么多了,不得不说也先当真够牛的,吭哧一下就把这么多元蒙法师给弄没了,整整一千五百多可是两场大规模战役的死伤数量,他一夜就给全送到西方极乐去了,了不起!

    统帅这两百元蒙法师的领袖是个叫“古桑伦”大神通者,他本人听说和元蒙的国师八思巴似乎还有什么亲戚关系,不过这家伙好像对战争没什么兴趣,来南疆之后看见孛罗帖木儿也不急着出兵就索性不管事了,反而对南疆一直昌盛的南传佛教饶有兴致,这就好办了,苗一雄干脆叫了两个退位的寨佬带着他们去南疆各庙宇游玩游玩,元蒙法师隶属藏传佛教,和这边南传佛教接触的少,难得来一次当然不能错过和本地高僧切磋佛艺的机会,既然喜欢讲经说法那正好是百中教巴不得的,立刻是三天一开坛五天一论佛,各族的佛教寺庙都不放过,一时间仿佛忘却了战争的苦恼,领着他们尽情的浸入在佛法海洋中。

    几个月来南疆一直按兵不动,元蒙兵马简直就不是来打仗的,反而像是来游景的,汉人这边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不过这一好景不长,四个月以后,孛罗帖木儿忽然提出要进兵川蜀,原来他看蜀地起义军闹的凶有些坐不住了,终于决定北进,苗一雄立刻把准备好的诸多借口拿出来推诿,孛罗帖木儿可是很有经验的将领,很快就发觉了百中教似乎对战争有些心不在焉,不过碍于凡人的身份问题才不好发作,换做以往他大不了自己带兵出征,但是这回不同了,因为地理原因,元蒙一直是以骑兵为先,汉人起义军屡屡在北方吃败仗与这个问题有一点关系,但在南方不同,蜀地多山,横扫平原的铁甲骑兵根本没用,反而要义步兵为先翻山越岭,所以他一直想让熟悉地形的南疆兵马先行,但是百中教连连推诿,孛罗帖木儿大怒,准备把古桑伦从寺庙里拽出来和百中教交涉,逼苗一雄答应。

    话说意外总是无处不在,两湖之地的战场最近也变的动荡不安,徐寿辉领导的几路人马在那里搅合的翻天覆地,手下诸多将领例如赵普胜、倪文俊、陈友谅等人在劫源门、六息楼等门派的扶持下战绩颇佳,那里的朝廷兵马是由皇亲国戚“宽彻普化”领导的,这家伙近一段时日被打的鼻青脸肿,连遭失利,赶紧向朝廷求援,朝廷再不支援元蒙势力估计就要彻底退出两湖战场了,所以没办法,赶紧抽调军马,让距离很近但是一直赋闲无聊的孛罗帖木儿赶过去,孛罗帖木儿无奈,只好领命去救,带了几个必要同伴就离开了,留下军马由副官“坎坎帖木儿”执掌将印,坎坎帖木儿是个只知喝酒打仗的蛮力屠夫,杀人挺在行,动脑子就不行了,他比孛罗帖木儿好对付的多,加上孛罗帖木儿临走之前担心他不是川蜀起义军的对手,所以命他镇守南疆阵地即可,时机不好就不要轻易出兵,免遭失礼,一切等自己得胜回来再说。

    这屠夫倒也省得厉害,每日除了操演兵马就是吃肉喝酒,把边境守好就行,至于说百中教找的那些不出兵的借口嘛,他也懒得验证真假,直接照搬不误给朝廷回复就行,不做理会,一时间倒也安乐,除了偶尔会有起义军小股部队来犯,他打跑了就行,根本不会出滇境追击。五个月又过去了,在南疆名义上参战的第一年快过了,一个兵马都没动,真是太平岁月。不过中原却不妙,孛罗帖木儿不愧是大将之才,朝廷派了二十多万新增军马过去,又有八思巴第四位师弟率领的一千多元蒙法师助阵,徐寿辉他们连日征战本已疲劳,劫源门等门派也各有损伤,最后孛罗帖木儿的到来是一路穷追猛打,五月之内,从汉阳到长沙,一共打了四场正面大规模硬仗,把起义军几路分割包围,两湖之地的战局岌岌可危,于是宋祁和元锋商量,必须川蜀的起义军要有所动作,以此缓解局势,眼下恰好有个机会是现成的,那就是盘踞在南疆的这十万兵马



第八百二十七章 群雄逐鹿(八)
    有道是:风云相遇总非凡,天下大事知几分曹公煮酒道千雄,未料周郎敢争锋。[_].

    那夜陈奇立刻召集众人,要求第三椅“活白起”孙亮所部马上根据密函中提到的元蒙部署情况拟出出兵方案,出身兵家的孙亮所部大都是能征善战之辈组成,连夜草拟了三份计划,陈奇独具慧眼的挑中了其中一份来自于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人物,叫做“冯漫影”的人他呈交的古怪计划,此人原本就是叛逃于青城派的修士,修为是分神期,在骸谷这种高手云集之地并不出众,所以一直以来不过是担当一个普通船长而已,但他归孙亮管辖,当孙亮要求部下拟定计划时,此人也递交了一份,从此,他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眼光开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接下来的几年艰苦战争中出类拔萃,两年以后的东南战场则轮到他搭台唱戏当主角了,而现在,还没人知道罢了。

    按照思可法提供的元蒙防线部署,骸谷这边拟出的方案全都是认为汉人这边应该把首要目标放在蜀地北境内聚集的五万主力军,应该加快自身从广西东面的进军速度,突破三万侧翼防守部队,早日汇合蜀中三杰的人马前后夹击,也许在战术上有略为不同,但是大体计划差不多。这个想法太常规了,陈奇不是很满意,冯漫影此时提出了一个大部分人都不赞同的计划,而陈奇却一言瞄中了其中潜藏的大杀机,连连大加赞赏。该计划匪夷所思,要求首先把修真者全部偷偷送入南疆境内,先集中击杀元蒙盅师,这一点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是冯漫影紧接着提出要骸谷的人马从贵州普安路附近走,那里现在还是元蒙的地盘,山高路远,孽障丛生,很多人都不同意,不料冯漫影指出这是元蒙在南疆防线的一个漏洞,正因为那里的南疆边境环境恶劣,又是元蒙地盘,所以滇境没有驻军,骸谷所有的修真者只需要借助地理优势,一举绕进南疆即可。

    当修真者全歼南疆境内元蒙法师之后,蜀中三杰的人马可以返回,但是骸谷的修真者必须立刻快速返插东面守军背后,骸谷扶持的由钟大明领导起义军部队在东面广西上林一带立刻响应佯攻,吸引正面三万元蒙军队的注意力,双方做出内外夹击之状。蜀地的起义军部队是由明玉珍率领的,让他正面攻打一阵立刻诈败逃跑,元蒙五万大军退敌之后因为东面三万人马吃紧必然立刻驰援,而此时在五万大军东进的沿途明玉珍和蜀中三杰的修真者乘其不备追过来,骸谷所有人马全部北上,钟大明领导的部队继续留守原地纠缠那三万人马,靠过去的三路在中间打出一个漂亮的回旋,合力全歼五万主力,一旦吃掉他们,南疆元蒙军队再无抵抗之力。
1...163164165166167...2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