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胡玢翘着二郎腿眉飞色舞地说:“除了天师研究院,还有谁能炼制迷晕一座城的迷药!天师研究院出品必属精品。”

    至于刘瑾公公如何从天师研究院拿到迷药,胡玢并不关心。

    大明百姓和官员形成一个共识:凡出现的怪事和天师研究院有关,那必定不是凡人能懂得的。除了对天师道有兴趣的人,其余人并不会深究怪事背后的原理。

    张仑嘴角抽了抽便不再怀疑迷药的事。不过他回去必定会提醒太子,一定要把天师研究院搬迁出内城。天知道以后天师们还会炼制出什么鬼东西,留在皇宫附近太过危险。

    “蒋副将,你带人把阿黑麻等贵族、将领绑起来,解除安乐城内士兵的武器。陈副将,你率领部下接管安乐城防御。其余人同本将前去救赵将军。”张仑迅速做好部署,出城接应赵虎。

    宪兵队是朱寿的一个试验品,他想尝试用宪兵队取代太监和文官监军,彻底杜绝太监和文官势力把持军队。

    军中将士和众多的军户遭受了太多监军的迫害。对于河套远征军中的宪兵队,武官们从英国公到无名小卒都格外关注。

    因此,宪兵队的士兵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兵。面对百倍的敌人眉头都不皱一下,他们泰然自若地站着,只要叶尔羌人靠近,立刻把手雷塞入掷弹筒‘招呼’他们。

    赛依德急躁地等待探子的消息。他倾向于相信赵虎等人是明军年轻的小将给他设的套。换作是他,绝不可能派出寥寥百人迎战敌人。如果真是小将设的套,赵虎等人明知将军让他们送死,怎么可能一脸云淡风轻,都不曾试图逃走。他知道大明曾派出一支队伍奇袭吐鲁番。其中就有人怕死,转而投靠吐鲁番。

    “大汗,我们在四周没有发现伏兵。”探子陆续回禀。

    赛依德甩起马鞭抽打探子,鼓出眼睛凶狠地问,“你敢用项上人头担保”

    “大汗,”探子上身的皮甲被鞭子打裂,皮开肉绽渗出血渍,“我们在四周反复寻找,真没发现伏兵。”

    探子的话让赛依德动摇了。难道这些明军真的只是为了阻挡他转念一想,明军小将竟然以为几百人就能阻挡叶尔羌大军!

    赛依德怒不可歇:“都给本汗冲,把他们踩成肉泥!”

    叶尔羌军队万人同时策马狂奔,震得赵虎脚下的沙土不断抖动。

    “打光最后一颗手雷。”赵虎沉声道。

    经过反复思量,他还是决定不用手雷自杀了,炸死和踩死都是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一枚手雷能多杀些敌人,绝对赚够本。

    叶尔羌军队在赛依德的暴怒下不畏死前行,千枚手雷阻挡不了多久。最近的骑兵离赵虎只有一步之遥,赵虎举起




第311章 雨露均沾
    连续几天的鹅毛大雪让京师暂时安静了下来。隶属五城兵马司的环卫所佣工,正在清扫大街小巷的积雪;内行厂电力院的技师检修暴雪中出故障的广播。

    除了他们忙碌的身影,路旁的小摊消失了,走街串巷的商贩不见人影,喜欢逛街的百姓躲在家中。只有有暖气的超市和棋盘街店铺生意持续火爆。

    朱寿拒绝马车,一步一个脚印踩在雪地上,有目的地向前方走去。谷大用紧随其后,撑开大伞替他遮风挡雪。

    “殿下,雪下的很大,有事明日再办不迟。”牟斌胆战心惊地带人跟在朱寿身后。生恐太子殿下又来一次离家出走。

    朱寿此刻的表情与收到战场胜利的喜悦不相符,他表情肃穆,“本宫想替战死的将士做些事。”

    牟斌一愣,立马恭敬地拱手,“殿下仁义。”

    仁义

    朱寿抬头看向阴沉沉的天空,此刻他的内心比天空更加阴沉。

    赵虎在密信中汇报,安乐城发现前任大同副总兵马升,还有几位戴罪立功前往吐鲁番的九边武官。而在之前的刺杀事件调查中,马升全家早已畏罪自杀。

    一抹冷笑浮现朱寿嘴角。

    朱寿缓慢地走到西城的大能仁寺。当他靠近大能仁寺的时候,身后跟了很多条尾巴。

    “殿下,需要把他们打发走吗”牟斌低声问。

    朱寿低下头,朝那些人瞥了一眼,缓缓拍去鸭绒服上的雪花,“不用,本宫徒步从宫城走到西城,就是为了让他们跟上来。”

    牟斌顿时想收回刚才感动的话,太子肯定又在给别人挖坑。

    大能仁寺是喇嘛僧寺,朱寿想要拜访被便宜老爹册封为西天佛子的札巴坚参、释迦哑而塔两位喇嘛。

    死忠份子牟斌思虑再三,忍不住劝道,“殿下,喇嘛教毕竟是元朝的国教。不少大臣都反对陛下与您过分接触喇嘛。”

    “呵呵,最大的原因恐怕是担心父皇和本宫会效仿先帝,为高僧修建佛塔、为喇嘛教花费数目巨大的国库税银。”朱寿直言不讳,“朝臣们鼠目寸光,只看到先帝花掉无数人力财力,为何看不到原属吐蕃的西部仍在我大明版图之中西部地区信奉喇嘛教,先帝册封喇嘛教得道高僧,是为了行使宗主国的权利。”

    牟斌嘴巴微张。

    “恶念值+1。”

    李东阳从身后追来:“太子殿下果然能言善辩,把先帝备受世人诟病的地方说的如此清新脱俗。”西部为荒凉的蛮夷之地,官员们并不觉得那里值得大明维护。

    就因为成化帝深信喇嘛教,册封众多吃皇粮的佛子、法师,兴建寺院无数,使得国库空虚至今没有缓解。尤其是官员遇到喇嘛得礼让三分,让大家记忆犹新。

    太子殿下总出幺蛾子。同僚火急火燎地找到他告之太子拜访大能仁寺的消息。他立刻赶了来,生怕又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

    好好的腊八节宫宴让太子弄得愁云惨淡,武官们天天在军营卖力练习。百官们已经怕了太子这个祸害,深怕再出些什么事,这个年他们又甭想过了。

    “子曰: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泰岳大人,本宫可有说错。”朱寿哈哈一笑。

    在外人面前,朱寿对李东阳保持最高的敬意。李东阳自然而然成了百官和他沟通的桥梁。不过大多时候,李东阳充当救火队的角色,省去了朱寿不少的麻烦。比如国子监的开设的体育课、年后进行的武官考核,有李东阳从中调和,廷议很快就通过。

    李东阳抿着嘴不作答。

    朱寿一拍脑门:“是本宫疏忽了。远征军攻下吐鲁番,本宫应该



第312章 封印过年
    在朱寿的授意下,钦天监延迟朝廷过年封印的时间。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除夕夜的前两天,朝廷终于决定封印了。

    京官们谁都不敢提前请假回乡,相当大一部分人将无法赶在年三十归家。

    河套云中城外有三万打酱油的鞑靼人;距离宁夏卫不出20里的地方盘踞十万鞑靼大军;安南在边界按兵不动;日本使者在会同馆四处串门;国内还有白莲教的信徒在上蹿下跳。

    自从陛下让太子插手朝政,很多人两年没时间请假回乡祭祖过年。每七日一次沐休的时间也多用来加班。官员们渴望过年期间好好休息休息,养足精神应付来年。

    谁都知道,年后朝廷会出现巨大的变动。首当其冲的是内阁阁老的人选,他们尤其关注首辅的职位。小道消息表明,陛下将废除首辅,今后内阁阁老地位平等。

    马尚书还亲口说:“今后实衔与虚衔之间的权利待遇,将会出现无法跨越的鸿沟。”

    天天喝茶聊天的虚衔官员,红着眼看手中握有实权的官员来回忙碌的身影。在太子眼皮子底下做事,没点本事真坐不稳实权官位。

    弘治十四年的最后一次大朝在奉天殿举行。身在京师的官员们全都参加了。

    前方传来河套远征军拿下吐鲁番的喜报,太子乐得遍访京师各路神仙,捐出去巨额银两为死去的将士超度。想来也不会有其它大事发生。

    弘治帝例行说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官员们表面认真听讲,心里盼望着早点退朝。不少人已经约好到棋盘街的辣锅店吃年夜饭。

    腊八节之后,官员们对宫宴产生恐惧感。在朱寿的建议下,弘治帝取消了今年的宫宴。把省下的银子拨给九边,命九边每一个重镇设立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家中贫困的军户可优先享受。

    期待再吃一顿饕餮美食的驻京使臣郁闷了。他们每人收到礼部送来的一箱装有盐、糖、味精、辣椒粉、花生油调味品组成的包装精美的礼盒。拿回国能卖高价,但在大明京师、酒醋面局所在地,这盒500文就能买到。

    “恶念值+1……”大明太子掌管内承运库后,越来越抠门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陈宽悠长的声音飘在奉天殿上方。

    张升满脸喜色地出列:“启禀陛下,日本天皇送来国书,恭贺大明太子成为虾夷王。日本与虾夷一衣带水,祝愿两国世代友好。微臣想问太子殿下何时举行登基典礼登基典礼是否设在京师”

    朱寿瞪了瞪张升。在京师弄登基典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便宜老爹驾崩了呢。

    “张大人有意成为虾夷国的总督本宫非常欢迎。”朱寿笑眯眯地回道。

    张升尴尬地笑了笑,拱拱手回归朝班。

    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弘治帝朝陈宽微微点头。

    陈宽又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次轮到朱寿出列:“孩儿有事起奏。”

    “恶念值+1……”

    话音刚落,恶念值滚滚而来。朱寿扶额,他有这么不招人待见吗。

    官员们齐齐望向朱寿,眼神中充满控诉的情绪。

    “父皇,孩儿早前答应过土默特部,在他们那块距离西宁卫不远的赤岭开马市。不知怎么的,这消息让大能仁寺的佛子听到。佛子找上孩儿,打算把每年最重要大祈愿法会从拉萨移到赤岭。”朱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喇嘛们想让更过的人聆听佛法。”

    朱寿把目光移到张升身上:“为表示朝廷对此事的重视,孩儿建议张尚书前去参加此次的法会兼马市。”



第313章 除夕夜
    “大家辛苦一下,过年全员加班。作为补偿,多发半年工钱当奖赏。”朱寿愉悦地听着话筒另一端爆发的欢呼声,笑眯眯挂断了电话。

    给达延汗和商人的回礼已经备下。超时代的通讯手段就是好使。让他耳聪目明、指挥手下如臂驱使,在战场和商场处处领先他人。真没白费他投入的大把银子。

    朱寿凝视着电话,手指有一下没一下敲打桌子,转身吩咐道,“给通讯线路沿途所经过的村庄、卫所打招呼。只要途径他们的线路没有人为损伤,每月补贴他们相应的粮食。让西厂组建维护部,优先招收军户,专门负责各地的通讯线路、道路的畅通。”

    如今,他手中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河套、东北、吐鲁番、哈密是他能完全做主的地方,同时代管大部分宗室的田庄、官员职分田。还有占城、琼州两处种植一年三熟水稻的宝地。大量的土地和高产的粮食,让朱寿轻松掌控大明粮价。

    便宜老爹收拢了兵权,他握有全国一半以上的粮食。他们父子俩联手,一定能改变大明后世的命运。

    朱寿踏着自信的步伐前往清宁宫,黄伟和王岳各自抱着厚厚的奏折跟在身后。

    清宁宫里笑声不断。皇宫的家宴摆在清宁宫四楼主厅的凤阁内。凤阁面向大明门的一面墙由钢框和玻璃组成。白天,灿烂的阳光透过玻璃照亮整个凤阁;夜晚,能从这看到棋盘街、正阳门大街上灯火璀璨,京师的格局在路灯的照影下凸显。

    今夜是除夕夜,京师炮竹声阵阵。

    “皇奶奶,天上开花了!”福泰公主靠在皇太后的怀里,指着玻璃窗外燃放的烟火高兴地大叫。

    弘治帝和张皇后携手出现在正阳门的城门楼。锦衣卫点燃内行厂武器院研制的新颖烟火,派发大量的红包与民同乐。此刻的棋盘街人头攒动,争抢新鲜出炉的弘治通宝。

    城楼下国富民强的热闹景象让弘治帝极为喜悦,直接冲击到心窝。他满面春风地拥住张皇后,低头附在她耳边柔声说,“皇后,同朕一起好好看看这场即将到来的盛世。”

    张皇后闻言眉舒目展,回以一个温柔的微笑。“皇上,臣妾会一直陪着您。”

    站在她身边的是她的夫婿,更是疆域广阔的大明皇帝。历经无数风波,弘治帝对张家的恩宠渐消,对她不再千依百顺。唯有不变的,是对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弘治帝搂紧张皇后:“皇家玉牒清楚写明照儿是你我的儿子。不管发生什么,皇后都需牢记此事。”

    “皇上这是何意!”张皇后秀目圆瞪,“臣妾做的还不够好吗!太子威严日益,臣妾母亲吓得不敢进宫,两位弟弟安分守己谨守本分。难道想要臣妾对太子事必躬亲”

    “皇后息怒!听朕把话说完。”弘治帝赶紧哄道,“朕打算进小舅子为侯爵。张家的富贵将会和大明朝一样长盛不衰。皇后可心安。”

    “无缘无故的,皇上为何要赏赐二弟”张皇后的脸色瞬间从愠怒变为诧异。

    弘治帝含糊道:“一起赏赐而已。今次的烟花为内行厂特制。皇后看上哪种让照儿多弄些,过完年不久就是你的千秋节。到时朕会让人放一整夜。”

    张皇后很聪明,随意点了天上正在‘绽放的牡丹’。只要涉及的朝政与张家无关,她绝不会多管。

    朱寿乘坐升降机来到凤阁。

    “太子殿下到”

    随着清宁宫总管太监的嗓门响起,凤阁内的众人停止,交谈齐齐向门口看去。

    因着藩王提督军机处,崇王和兴王名正言顺



第314章 粮食和盐法
    大明最高贵的一家人除夕聚在凤阁守岁。

    弘治帝父子两人找了个角落对坐,案几上摆放两大叠奏章。弘治帝面色沉重地一本本翻阅,太的半个身子凑上前低语。负责内宫账本的黄伟、内行厂账务的王岳毕恭毕敬地站在身后。

    “父皇,趁他病要他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朱寿的嗓音徒然拔高。

    凤阁众人心里一咯噔,太子这祸害又要弄出什么幺蛾子

    弘治帝眉心隆起,半晌后勉强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朱寿一把抱住弘治帝:“父皇,孩儿一定会把事情办好的。”

    张皇后抱着福泰公主款款走来。

    “父皇”福泰公主挣脱娘亲的怀抱。

    弘治帝见到女儿立刻满脸堆笑,快速合上奏折让黄伟和王岳收好。三步并作两步从皇后怀里接过女儿。
1...8081828384...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