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第322章 一线生机
弘治帝所有的心神都在昏迷的朱寿身上。大明的内政和军事分别由内阁和军机处接手。
明朝前期的内阁成员由皇帝指定。从英宗开始,则开启了由老阁臣推荐新阁臣的选人方式。弘治帝父子为了削弱内阁阁权,不惜取消首辅,又怎可能遵照惯例。
“皇爷体恤臣子。知道刘阁老、李阁老身体欠安,故命咱家送来一份名单。”陈宽到集义殿送上朱砂写就的奏章,“名单上是皇爷新挑选的阁臣,这段时间会协助三位处理政务。”
陈宽说的很客气,刘健等人心里哇凉哇凉。虽说做足了心理准备。可这一天真来临的时候,心里好似刀绞一般难受。
“哎呦,三位大人可别想差了。先帝时期内阁换了一茬又一茬,皇爷对三位大人是敬重有加。实在是被小爷一闹腾,如今的大明又多了几块地方。那几块地都是产粮区,皇爷怕小爷把好事变坏事,还需三位大人鼎力相助。”
陈宽无不羡慕地道:“三位大人以内阁身份总督地方,开了大明朝的先河。”
谢迁小心翼翼地问:“陛下想让微臣总督何处”
陈宽恭敬地拱拱手:“刘公吐鲁番、谢公温良改、李公交趾。瓦剌王子将会带上500亲兵驻守奴儿干都司。温良改距离大明千里之遥,谢公重担再肩。”
“瓦剌王子驻守奴儿干!”刘健瞠目结舌。
陈宽幽幽一叹:“本来,皇爷会在二月初二当天宣布瓦剌王子接受奴儿干忠顺王的册封。小爷至今未醒,皇爷也没心思大摆宴席宣告天下了。皇爷的中旨咱家拿来,三位阁老尽快票拟吧。”
集义殿一片死寂。
刘健趴在奏章和圣旨上仔细验看,确认为弘治帝亲笔书写。
他瘫坐在官帽椅上久久不能回神。刘健沮丧地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票拟吧,陛下还等着。”
李东阳细细打量奏章上新内阁的人选。“屠滽屠大人是谏臣,周经周大人刚介方正,梁储梁大人为人正派。在下无异议。”
屠滽和周经致仕后被太子搜罗到河套,太子私底下多次与梁储关门会谈。陛下为了替太子打造班底,真是不遗余力啊。
“今后你我三人天各一方。今日谢某人做东,醉春楼不醉不归!”谢迁诚意相邀。
‘啪’刘健一拍桌子:“去辣锅店!你我三人此生恐怕难以回京。在京师的最后一段日子,吃穷太子殿下。”
集义殿离愁气氛甚浓,本仁殿嚷嚷的像个菜市场。
代王等五位藩王两年任期已到,需要从藩王中选出新一批接任者。
虽然对宗室的限制越来越松,可有几条铁律依旧毫无松动。比如,宗室们不能擅自离开封地。而代王等5为藩王这两年里四处蹦跶,长时间留在繁花似锦的京师。让一干人等红了眼。
另外,镇守奴儿干都司的藩王人选还未公布。大家都抱着一丝希望。
经过内阁票拟的圣旨传来时,本仁殿为之一精。
“瓦剌王子算什么东西!玉牒上有他的名字吗”辽王咋呼起来。
代王凉凉地道:“正因为玉牒没有,所以才能镇守奴儿干。难不成辽王想要大明历经第二次靖难”
辽王张大了嘴巴。
兴王握了握拳头。
崇王大失所望。
靖江王耸耸肩绝对无所谓。
代王瞟了眼兴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即便太子昏迷,即便陛下暂时不管朝政,陛下仍旧牢牢掌控着大明。
大明的运转似乎都在朱寿的算计中。
在宁夏盐池的达延汗喜怒交加。
喜的是,他的对手大明太子被妖眚所害陷入昏迷。怒的是,大明军队完成对他们的包围圈。
达延汗很后悔,挖再多的盐,带不走又有何用他被**迷住了心智,直到现在才幡然醒悟。他为什么没听王妃的建议带着军队离开!
寒风卷着大雪呼啸地飞过战场,双方士兵裸露在冰天雪地里脸
第323章 舍得
刺鼻的味道直冲脑门,大脑一抽抽的疼。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种受罪,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逃离。昏迷了一个月的朱寿,终于在二月初二被满屋子的石灰呛醒。
“咳咳咳,什么味!”朱寿不满地嘟囔。
弘治帝抱着儿子抽泣:“照儿,朕的照儿终于醒来了。”
一个月来,弘治帝没离开过儿子半步。连换洗衣服都坚持在儿子寝室。昏迷的朱寿天天有内侍灌汤擦身,奇迹般的未见消瘦和虚弱。本就体弱的弘治帝,在煎熬中越发反而瘦了不少。合身的龙袍足足大了一圈,眼眶深陷,黑眼圈浓重。
朱寿环住弘治帝,几乎可以感受到根根肋骨。
“父皇,孩儿饿了,陪孩儿一起吃些东西吧。”朱寿眼眶蓄泪。
父母过世许久,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拼,耳边没有爱的鼓励,只有一声声讥讽的言语。弘治帝的从容和溺爱,让他重新找回安全的港湾。失去过,才知道亲情的弥足珍惜。
“好”弘治帝不让内侍上前,亲自搀扶起儿子。
父子俩离开呛人的东宫,在乾清宫用膳。弘治帝打破食不言的规矩,关心询问朱寿身体有无不舒服,药粥好不好喝,坐的累不累……
在乾清宫建立一百多年来,出现了难能可贵的父慈子孝景象。
“内行厂的张永公公有要事求见。”
“军机处转呈宁夏镇总兵折子。”
“西厂刘公公派人递上请罪折子。”
“郧阳抚治王鉴之上禀,郧阳山区有异动。”
“礼部尚书张大人委托西宁卫来电:鞑靼使者到赤岭递交国书,承认大明为宗主国,承诺今后每年向大明进贡一万匹战马,肯定放回达延汗及一众贵族。”
几份急奏打断了弘治帝对朱寿的嘘寒问暖,急急到文华殿召开廷议商量对策。
刚醒来的朱寿拦住了新任东厂厂督王岳,询问他昏迷一个月来发生的点点滴滴。
“什么!内行厂送往盐池的炮弹掺了沙子!”朱寿怒不可歇,“哪个王八羔子干的好事,本宫要他的命!”
王岳急急扶住头晕目眩的朱寿:“请小爷保重玉体,老奴定会把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朱寿紧张地拽住王岳的衣袖:“盐池战况如何”
“我军节节胜利,达延汗束手就擒。”王岳捡着好话说。
朱寿用力抿了抿嘴巴:“伤亡如何”
“这……”王岳顾忌太子刚醒来,不敢说实话。
朱寿剑眉一扬,气场大开,“看着本宫的眼睛,说!”
“榆林镇士兵折损七成有余,总兵张安战死……”王岳看到太子的眼神瞬间凌厉,心中不由得一颤。
太子身上的杀气四溢,这次内行厂众人怕是落不得好了。
朱寿脑子一嗡。
花了百万恶念值在商店用正规手段卸载系统,之前购买的商品和特殊能力全被保留。心脑速算能力让他瞬间计算出大致的伤亡。榆林士兵折损七成有余,起码有三万三千多人命丧盐池!
‘哐嘡’朱寿一脚踹飞饭桌,御膳房熬制许久的药膳粥洒落一地。伺候的众人大气不敢多出一口。
“内行厂停运,收押刘瑾、张永,并一切与炮弹生产、运输、仓管相关人员,送北镇抚司审问!”朱寿怒火滔天。
在发现系统第二次脱离后,他精心策划摆脱系统。为了瞒过系统,他不断暗示自己积满一百万恶念值购买寿命。暗示到连他自己都快相信了谎言。
在心力憔悴的时候,他仍不忘即将爆发的战事。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鞑靼在大明眼皮子底下挖盐,如果大明连一点反应都没有,国威何在以中原上国自居的官员,面对邻居的挑衅竟然不敢应战。自从威宁伯王越死后,大明的文官越来越没胆气了。
文官的胆气被日益繁华的商业腐蚀,被将领的贪腐和逃兵的现实击垮。就算他整肃卫所、充实军队、九边军改,也没让文官对武官的信心有所提升。
说实话,对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他也没什么底气。
可他对内行厂武器院有信心。
第324章 只能是人为
猛烈的寒风吹散了盐池战场的硝烟。战场遗留下的残破尸体,无声诉说着这场战役的悲壮。
打残了鞑靼十万精锐,大明北方边民可以高枕无忧过上许多年。
可无人脸上有笑颜。
电报、电话的存在,加快了消息的传播速度。惨烈的战争刚结束,宁夏卫就收到西宁卫发出的电报。鞑靼使者在赤岭求见礼部尚书张升,递交国书表示臣服。张升立刻接受鞑靼的投诚,派出手下快马加鞭回京转交国书。
鞑靼认大明为宗主国!
彰显了陛下的皇威。
展现了官员们的功绩。
这就是战死将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意义吗
一滩滩凝固的血水,在冰天雪地中显得格外刺眼。踏入‘血海’的宁夏总兵郭鍧,此刻的头脑和天下飘下的雪一样杂乱、无序。
一旦朝廷接受了鞑靼的国书,榆林总兵张将军用生命拦下的达延汗,很快会被册封为鞑靼忠顺王。朝廷为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势必会放达延汗回草原。逃过一劫的达延汗安静地潜伏,只要大明一虚弱,又会带着草原上的恶狼们扑向边军。
郭鍧紧握双拳,望着战场的双目流出了眼泪。
地上躺着不少力竭而亡的士兵,死前也不忘找敌军垫背。不少榆林士兵和鞑靼人缠在一起,尸体的僵硬让两人无法分离。打扫战场的兵卒只得把他们装在同一个棺材中。
他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那一幕:榆林军和鞑靼铁骑交缠一起,双方展开了血淋淋的肉搏。你砍我一刀,我还你两刀。你要我的命,我死了也要拉你陪葬。
榆林总兵张安将军,在堵截达延汗的时候,身上挨了火筛六刀。其他五刀被护甲挡住,可护甲护不住砍向脖子的第六刀。张将军的头和身体,仅仅只有一寸皮肤相连。
被张将军用性命堵住去路的达延汗,正被陕西布政司许进大人保护了起来。
是怕他们这群丘八弄死了达延汗,让陛下和朝廷享受不到鞑靼人的卑躬屈膝吗这一刻,身为宁夏总兵、挂征西将军印的郭鍧,对弘治帝和朝廷满含怨气。
“送张将军……回家!”郭鍧扛起张安的棺材泣不成声。
你们的死,有何意义
许进面对惨烈的战场,同样是老泪纵横。他曾巡抚大同,亲眼见到鞑靼人屠杀大同百姓的一幕。在大明和鞑靼交锋的几十年里,枉死在鞑靼铁骑之下的无辜冤魂不计其数。
可他是朝廷的官员,朝廷的廷议结果没出来之前,他不能让将士们处置达延汗。
身为陛下的心腹,又是一省布政司,他深知京师大小九卿们的想法。军机处的出现,让武官有面对文官的底气。文官虽然不能干涉军权,但想要影响武官们的想法也不是没办法。须知官员和勋贵之间频频联姻。
可是这次围剿达延汗精锐部队的盐池之战,选在朝廷封印期间。陛下绕过军机处和内阁,直接向九边卫所发号施令。
很多人惧怕肆意而为的皇权。
接受鞑靼的臣服,何尝不是让参战将士寒心的举动呢
但对陛下来说,鞑靼称臣的诱惑力是巨大的。陛下对先帝临死前打算易储耿耿于怀。陛下卯足劲想成为一位好皇帝。论文,很多人在大赞‘弘治中兴’。论武,陛下没有建树。倘若鞑靼臣服,那就不一样了。
“哎,不管如何打败了鞑靼总是好事。”许进这样安慰自己。
可他实在高兴不起来。这一战结束,榆林镇家家户户门前挂白布。他不知道失去儿子、夫君、爹爹的人,如何看待这场胜战。
“布政司大人,屠阁老亲自打电话通知廷议结果。”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快马来报。
一阵寒风吹进左参政的脖子,让他打了个哆嗦。除了寒风,周围将士们的发冷的眼神,也让他直打颤。
&nbs
第325章 炸山
妖眚如风如烟,不知缘何而起,又不知如何操纵。戴义一时间束手无策。
“项忠近来有何举动”弘治帝突然道。
戴义愣了愣,皇爷不会无缘无故提到此人。
他抬起头,和弘治帝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刹那间,伺候了弘治帝二十多年的戴义,明了皇帝的意思。“项大人迷上了天师道,与多名天师有接触。”
弘治帝勾起嘴角微笑着点点头。
“照儿说吐鲁番缺人手耕种,让远征军到郧阳山区招募流民。碰巧遇到了白莲教余孽,双方打了一场,动静弄得有点大。郧阳抚治王鉴之是能臣,可性子太直。上奏弹劾照儿擅自把远征军调集到郧阳。如能得到军机处三位大臣的认可,此事便作罢了。”
“远征军将军张仑是英国公世子,英国公不好出面。保国公自是听朕的。刘爱卿对于此事颇有微词,竟同意王鉴之的弹劾。”
弘治帝痛心地长叹:“照儿无端遭受妖眚昏迷一月,醒来就要替朕远赴宁夏安抚边军。朕不忍照儿被朝臣诘难。竹楼,你和刘爱卿谈得来,劝劝他吧。”
“老奴遵旨。”戴义苦笑地应下。
又是一个烫手山芋。
远征军可是足足轰塌了几座山头!还说什么‘想要富,先修路’。借口西厂在那炸山修路,要利用起郧阳府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出一条新商道。
整个郧阳府被闹得地动山摇,人心惶惶。抚治王鉴之费了一番心血才安抚住地方。他递上的弹劾奏章措辞平和,已经给足小爷的面子。
郧阳府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十万大山内藏匿流民无数。东厂查出,分散各地的白莲教几年前突然出了一位‘总教主’。总教坛就在十万大山中,奈何东厂折了不少人都没找到白莲教总坛的确切位置。也不知道小爷怎么获得总坛的位置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