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秦王嘴巴微张,眼孔放大,心里不停地骂娘。

    你家祖宗抢了皇位,把宗室当猪崽养。现在宗室人多了,嫌弃我们耗费粮食弘治帝限定了我们纳妃的数量,你这小子更好,想让我们自力更生!借兵打仗皇帝放心让藩王能掌兵权傻子才信。

    看着一脸咬牙切齿的表情,朱寿都能猜到秦王在想些什么。

    宗室们就是太闲,总想给他搞事。朱寿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

    “秦王叔,我下一步打算让天下所有人缴纳田赋。

    愿王叔助我!”朱寿突然正衣冠,弯腰作辑长拜不起。

    秦王被震得头晕目眩,太子让宗室自力更生不算,还想让宗室交税!

    现在才发现假仁慈的弘治帝有多可爱。

    朱寿嘴角含笑,看到秦王一脸懵逼,心情格外舒畅。

    改革田赋需要大量的人手,上了这条船,都得为他所用。朱寿压根没有遮掩的意图




第357章 足利义稙
    朱寿故意放慢航行速度,经过本州岛时贴近海岸线行驶。恐吓了日本幕府和一帮大名。

    船队在海上漂了十天,比预计抵达虾夷岛北端宗谷的时间晚了五日。

    “小爷,您把臣吓坏了。”萧敬快步迎上前。

    苍蝇再小也是肉。身为虾夷王的朱寿没时间顾及虾夷,厚着脸皮从弘治帝身边要走了萧敬。萧敬师从戴义,为人正派,是司礼监唯一懂兵法的太监。取消太监监军后,他回到司礼监继续当随笔太监。

    朱寿觉得人才不能浪费,破天荒任命他为虾夷总理大臣,总揽一切事务。朝臣们觉得荒唐,可大明的官管不到虾夷国。于是,萧敬成了历史上得权最正的太监。

    朱寿拱手回礼:“船上有稀客,为了稀客能饱览大海,特意把船速降了。本宫一路瞧来,虾夷变化很大。萧总理辛苦了。”

    萧敬连声说不敢,他乐在其中。他能以残缺之躯牧守一方,此生别无所求,只愿能把虾夷建设成太子规划中的模样。

    两人寒暄了几句,萧敬恭请朱寿前往刚修好的行宫。

    朱寿站在原地不动,笑问,“努依呢”

    虾夷人努依是朱寿任命的将军,没有特殊原因不可能不来迎接他。经刘瑾、陶仲文一事后,朱寿终于有了世间帝皇具备的猜疑心。

    萧敬愣了愣,反应迅速地躬身回禀,“臣派努依将军陪同大内氏来的客人。客人的身份特殊,臣猜想小爷会愿意见上一见。”

    “大内氏那个伪装海盗抢劫大明商船的家族还没被灭族啊!”朱寿撇撇嘴,不屑地说。

    前前任礼部尚书傅瀚和日本大内氏勾结,被他一网打尽。王宗羲、大内广智等人被抓到东夷岛干苦力。本州岛内的大名们打的不亦乐乎,大内氏战斗力折损,竟然还没被弄掉。看来以前抢劫的成果非常丰厚。

    萧敬凑上前轻声说:“来者是逃到大内氏避祸的前幕府将军,足利义稙。”

    “有趣。”朱寿摸着下巴呵呵直笑。没想到刚到虾夷,就遇上了这么有趣的事情。

    听闻朱寿不怀好意的笑声,秦王打了个寒颤,打消了初见宗谷渔场堆满肥美海鲜的新奇感。

    朱寿热情地拉起秦王的右手:“秦王叔快请,瞧瞧日本有多乱,您打下日本自立为王也不是不可能。”

    “本王没有自立为王的心思。”秦王抗拒地摇头。他差点哭出来了,谁说要自立为王的。太子莫不是想弄死他,故意找的话茬吧

    朱寿强硬地拖走秦王。小样,想打他名下土地的主意!不吓死你,他马上把朱寿改成朱厚照。

    萧敬落后一步,小声问谷大用,“小爷对我不满吗”

    谷大用是萧敬的徒弟,也是萧敬推荐给朱寿的人。刚才太子没见到努依不准备进宫,难不成怀疑他有不臣之心兹事体大,萧敬很忧心。

    谷大用简单地回道:“刘瑾勾结宗室,背叛了小爷。”

    “原来如此。”萧敬了然。瞟了一眼身后的新科进士,他打算从中挑选一位适合的同僚。

    在大明来客的眼中,虾夷王的行宫很简陋。

    因为虾夷岛原始,除了树等自然资源,几乎没有任何生产能力。海上航运能力又有限,不可能运太多建筑材料。除了代表虾夷王威严的议事殿采用玻璃、混凝土搭建,其余建筑全为木质结构。紫禁城派来的工匠也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从日本本州岛来的客人,却被议事殿的富丽堂皇惊到了。

    透明琉璃做窗,殿内通



第358章 太会玩了
    宗谷渔场的海鲜在后世都是极为著名的存在。加上西厂的运输能力,制冰保鲜技术,以及海带制成味精的工艺,虾夷岛赚的足能够养活虾夷人。

    海鲜可以被洋流带到海岸,装卸海鲜还是需要人的。虾夷人少,日本幕府封锁了通往虾夷的海路,虾夷的发展受制于人力不足。

    朱寿在琼州、东北、吐鲁番、东番几地耕种,到处需要人手。连为了对抗百姓信奉白莲教推出的罗教,都被朱寿当成了劳务中介所。发展农业、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朱寿都快把主意打到丢失土地的白莲教徒身上了。听到日本人多,他的眼神顿时亮了。

    足利义稙受到了大明太子热情洋溢的接待。

    “沿海地区百多年来从不中断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你们中谁会日语,替本宫接待客人。”朱寿招来了300位新科进士。

    秦王用异样的眼神打量朱寿。大明执行禁海,承认会日语岂不是说明家里从事走私吗太子莫不是傻了,谁会站出来承认!

    “曾有位日本国内著名的文士出任使者。家祖善于山鸟画,与使者以画会友。微臣趁机学了点日语。”榜眼孙清终于等到接近太子的机会,忙不迭站出来。

    同时还有几位出身广东、福建的进士以各种借口出列。

    秦王抿了口喝茶掩饰惊讶。这茶,味道还不错。没想到蛮夷还是有点好东西的。

    朱寿同情地看向几位进士。这几位回国若知道家抄了,还不得哭死。

    “麻烦诸位辛苦一下。将来如果愿意,可到虾夷任一官半职。”朱寿难得善心地提醒一次。

    几人笑着打哈哈。成了大明的进士,怎么可能会到海外之地受苦。

    “足利将军,华夏是礼仪之邦。本宫会先以虾夷王的身份,恳请幕府解除对虾夷岛的封锁。如果幕府将军同意了,本宫就不方便助你。”朱寿不要脸地说。

    足利义稙虽不太满意,也只能点点头。

    朱寿和气地说:“将军安心住在虾夷,把这当自己家。本宫事忙,让身边的人招待您。”

    足利义稙有些失望。可当足利义稙得知接待他的孙清,是大明榜眼,太子身边300号人是大明的新科进士后,重新振奋了。他日夜留在进士群中,向他们讨教学问联络感情。多年后大明的重臣将在这群人里选出。能结交到大明重臣,会成为他手里的王牌。

    朱寿刚踏出议事殿,萧敬告之幕府将军派使者求见。

    朱寿笑了笑,拉上秦王,用热情洋溢的姿态接见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澄的使者。他收下一堆见面礼,用金银币做了回礼,让使者带着上‘允许日本百姓上虾夷打工’的请求,愉快让蒸汽船送使者会本州岛。

    “太子属意何方”秦王高深莫测地问。

    他也想在太子面前展现能力,让太子另眼相看宗室里也有大才。太监都能牧守一方,宗室为何不可!无论太子选哪一方,他能凭有效的信息说出那方的不足。

    夺幕府将军位置的手段,连大明皇位之争的十分之一都不如。现任幕府将军几年了都没弄死上一任,可见是个没用的。前任被一个女人搞下台,几年时间没复辟成功,也没有。

    朱寿奇怪地看了眼秦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最好是两边能打起来。工部有很多淘汰的火器,正可以卖给日本。买卖火器只认金银不认人。”

    秦王再次用喝茶掩饰尴尬。太子的无耻程度,比晋王形容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实是,秦王对朱寿的认识还不够清醒。

    混乱的日本才符合朱寿的利益。日本的战国时代和华夏的战国一样礼崩乐坏。阶级森严的日本出现了大量以下克上的情况。大名不受将军节制,又经常有家臣背叛大名,足利幕府的权势逐渐萎缩。

    火器卖两家怎么够苍蝇虽小也是肉,大名、小名、家臣,只要给金银和货物就能买到火器。

    朱寿本想让西厂以虾夷为跳板,北上寻找美洲大陆。此时欧洲人刚发现美洲大陆,



第359章 都是我的
    大明太子在国内享有‘祸害’之名。随着他把明军淘汰的火器贩卖到日本,把本就混乱的本州岛搅得永无宁日。祸害之名,已经从漠南草原传到了日本。

    幕府将军足利义澄恨得牙痒痒,却不敢对他动手。足利义澄害怕他帮助足利义稙复辟。只能派出有限的船只,封锁虾夷和本州岛的海岸线,防止足利义稙回国。

    不知道是因为朱寿的插手,还是细川政元倒霉。原本足利义稙派出忍者佯装刺杀细川政元,没成想细川政元在家养伤期间死了。

    细川政元死了,细川家为了争夺家主之位内斗。足利义澄趁机联络大名,打算收拢将军权利。

    收到忍者冒死送来国内的信件,足利义稙急了。忍者从虾夷最南端的函馆找到宗谷,用了十天时间。谁知国内的局势发生什么变化。

    足利义稙不顾卫士装腔作势的阻拦,冒然闯入议事殿,“请太子殿下助我归国。”

    少詹事、都察院都御史、报馆馆长胡献,正在转述军机处、内阁对太子插手别国内政的诘责。突然被人打断面露不愉。

    感谢随行的300进士有不少人给《大明皇家日报》投稿,稿件通过西厂运送海鲜回国的船只寄回国。日本的风土人情、战国混乱的局面被真实地展现在大明眼前。同时,他们也用春秋笔法,隐晦描述太子殿下的‘落井下石’举动。

    结合太子把三大营去年换装淘汰的火器一股脑卖出去,军机处高度重视。

    军机处、内阁经过磋商,把太子党里为人正直、古板的胡献派过来。日本毕竟也曾认大明为宗主国。他们深怕太子玩得过火,丢了大明的天朝大国范儿。

    站在殿内一同听训的孙清,猛给足利义稙使眼色,想让他快点离开。

    “此人是谁”胡献逮住孙清问。

    胡献曾领着少詹事的身份监督内行厂,是朱寿身边的老人。别看太子不守规矩,可太子最反感手下的人不守规矩。此人闯入议事殿时,他瞧见太子脸上一闪而过的喜色。这很反常。

    足利义稙和大明进士们一起混了段时间,学过几句官话。他自我介绍道:“我乃前任幕府将军。意图效仿天朝英宗皇帝复辟之举。”

    朱寿捂脸。这话是他给足利义稙灌输信心时所说,若被国内的老头子们知道,他的耳根不会清净。

    胡献瞪着朱寿,气得脸红脖子粗。不用猜就知道,这话定是从最会说歪理的太子口中说出。

    “贵国还有天皇在。谈何复辟阁下口误了。”胡献冷声回道。

    “在下口误。”足利义稙很爽快地认错。事态紧急,他不想在毫不相干的事情上耽误时间。

    足利义稙换成日语许诺:“若太子殿下能助我归国,在下将令忍者服部家族效命太子。开放沿海,容许日本虾夷两国百姓互通有无。另外送上五千奴隶供太子驱使。”

    胡献让孙清翻译,孙清无奈照办。

    “不可!”胡献态度坚决地反对。

    就在此时,‘南京水师’士兵匆匆来报,“大明东南沿海发现海盗杀烧抢掠。兵部命水师立刻回援。”

    “留下五艘战船,其余船只返航。”朱寿激动地起立。焦俊那里应该得手了。不然军机处不会让保护他安全的水师回援。

    朱寿转而用日语告诉足利义稙:“你和你的人马上收拾一下,和水师一起走。本宫会让水师在港口把你们放下来。本宫卖了太多的火器,国内派人来责骂本宫。今后本宫想把火器、装备偷出来,要花给多的心血。这批结账后,下一批提价一半。”

    孙清张口结舌,没敢把这段话翻译给胡献知道。

    足利义稙欣然答应。等夺回幕府将军的职位,金银钱财根本不是问题。

    胡献好一会儿才弄清楚发生了何事。

    “沿海卫所都是吃干饭的吗军机处也是,太子的安全就不重要了”胡献吹胡子瞪眼。如果在文华殿,他一定弹劾军机处不顾皇储安危。

    朱寿一脸正气:“本宫待在虾夷不会遇到危险。军机处既然召回水师,定是沿海险情刻不容缓。沿海百姓的安危也很重要



第360章 妥协
    大明实施禁海政策,除了太祖怀疑以胡惟庸和日本勾结、沿海有倭寇入侵之外,还与华夏民族的‘好面子’有关。

    华夏常以礼仪之邦自居,每有远道而来的属国朝贡,必会‘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简单说,就是你送我一两银子,我至少要还你二两银子,否则不足以表达天朝上国的优越。

    大明初期国力雄厚,永乐帝有实力邀请数十位外国使节参观军演。到了中期国库空虚,无力承担巨额的‘人情往来’。银子是没有,可面子不能丢!把大门紧闭,明示四周小弟们别来朝贺了。

    穷则思变。

    现今的观念变了,官员懂得国家也需要经营有道。比如胡献。

    为人古板、认死理的胡献曾因为太监和弘治帝顶牛,差点被弘治帝贬官。朱寿利用他的固执性格监督内行厂,效果斐然。内行厂严守条规,大小作坊生产秩序井然。内行厂解体的原因复杂。不可抹杀的是,内行厂能在短短几年内膨胀式发展,离不开胡献的铁面无私、严格规范内部操守。

    人是会环境被影响的。

    胡献身处制造财富的内行厂,被逼着研读《大学衍义补》,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转变思想的胡献非常适合管理《大明皇家日报》。朱寿既想要让民众肆无忌惮谈论朝政,但也需要控制尺度,保持社会民心的稳定。胡献的尺度拿捏的很好,妖眚事件、盐政改革、引导正确的商税缴税观等等,多次被弘治帝夸赞。

    胡献是非常典型的明朝文人,喜欢私下著史。他撰写的《内行厂沉浮录》搁在集义殿任人传抄。书中详实记录他进入内行厂接触过的人和事。内有不少太子语录,能从中窥测太子的想法。
1...9394959697...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