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可户部尚书秦纮看了之后却说,内行厂的海外贸易有猫腻。海外贸易一直由刘瑾掌管,刘瑾死后太子亲自管理。朝廷除了知道西厂从占城运粮,对其他一无所知。内行厂为宝船打造的两百多台蒸汽发动机消失了。南京还消失了一个大型造船厂。
太子殿下在海外闷声大发财。
文官们又发现,和太子一起发财的,还有在河套跟随他的勋贵之家。
这下文官们不淡定了。
听到太子提及海外新大陆。胡献不管三七二十一,定要让朝廷插上一脚。
“殿下不如派一两位新科进士上船。”胡献道。
朱寿挑眉:“海中时常出现险情,新大陆的消息并不确切。本宫不舍得从锦衣卫调人,只让忍者先行打探。进士们是国之栋梁,折损在海上本宫会心痛的。”
胡献朝进士们一瞥。
一位身材中等、圆脸大眼的青年识相地站出来:“小臣愿意前往。”
“你无须做出违心举动。胡大人为人正直,不是事后报复的小人。”朱寿笑着安抚。
胡献瞪眼:“殿下,此人乃下官犬子。”
“……”
朱寿和胡献大眼瞪小眼。
他捶足顿胸、后悔不已。他一直努力开启大明民智,想让大明上下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让大明帝国富有强大,国祚永存。
可他忘了文人的德性。没有后世清朝200多年的洗脑教育,文人们都很有个性。尤其是喜欢抱团的大明文人。涉及到文人的根本利益,他们能打死一个再来一双。
胡献利用报馆馆长的身份,利用西厂、电台,把新大陆的消息传回国。
新大陆的传说不知真假,可太子哪会做无的放矢的事
几天后朱寿收到了雪花般的电报。从朝廷到地方,从皇家商行到河套,自愿探索新大陆的请愿信一封接着一封。连宗人府都掺和了一脚,有上百位奉国将军加入请愿大军。
朱寿统一回复:都不怕有去无回吗
内阁回电:粉骨碎身浑不怕。
朱寿气笑。内阁连于谦的《石灰吟》都搬出来了。于谦开启了文官掌军的序幕,为明朝文官的掌权奠定基
第361章 不征之国
自从明廷重置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云南孟艮府成了西南边陲的风暴中心。明廷的重心一直在北方,如今鞑靼被打的七零八落,又被朱寿搅成米糊。北方安定了,安南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李公还没解决安南吗”朱寿不满地问。
虽然东宁伯焦俊刚从马六甲回来,但身为和大明富贵与共的勋贵,比文武官员更操心皇帝和太子的家事。太子身边突然多出了两位女子,甭管相貌如何,是女的就能引起关注。
焦俊还没来得及拿出从马六甲搞到的宝石打探消息,杨慎的话传遍了整只船队。两位女子,竟然是给未来的太子妃找的女护卫。
枕头风的威力焦俊亲眼所见。先帝对万贵妃的百依百顺,见过的人绝对忘不了。提及未来太子妃的亲爹,焦俊使劲说好话,唯恐将来被穿小鞋。
焦俊憨厚地道:“西南地形复杂,又有各方势力插手,李公刚到一年哪能那么快解决。况且我军曾在交趾驻扎二十年,交趾的反叛从未停息。善谋的李公定不会为了短时的小利放弃长远的利益。”
朱寿古怪地瞟了焦俊一眼。要不是知道李东阳很穷,他都要怀疑李东阳贿赂了焦俊。
哎,文官独霸朝纲他担心,武官太强他担心,文武官员关系好他还是担心。他还没当皇帝疑心病就那么重,将来可咋办呢
皇帝真不好当,希望便宜老爹长命百岁。
“是因为‘不征之国’的祖训吧。”朱寿语气埋怨,“交趾人真以为本宫拿他们没办法吗”
焦俊脸色一变,忙说,“李公定会为殿下考虑。这次安南在马六甲重金聘请海盗骚扰琼州,指不定就是李公弄来的机会。还请殿下忍耐一二。”
在太子之前,大明处处用祖制说话,陛下是祖制最积极的维护者。太子强横出世,破坏了无数的祖宗律法。陛下偏心,官员们持身不正,武力和话语又都比不过太子。在太子的淫威之下,朝堂上已经很少有人拿‘祖制’说话。
朝堂的官员不说话,安南使者先开了口。
今年太子不在京过腊八节,陛下着礼部准备了宫宴。上次腊八节宫宴,勋贵们被太子臊得慌。这次太子不在,大家可以热闹热闹。没想到,安南使者在宫宴提了太祖‘不征之国’的祖训。
太祖的《皇明祖训》将日本、朝鲜、占城、安南等15个海外藩国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继者不得恣意征讨。永乐帝讨伐安南失败,成了‘不听祖训会倒霉’的实例。此后的几任皇帝防备北方,更没胆子破坏祖训。
大明出了一位‘类太祖’的太子,一切都不一样了。
弘治帝冷着脸离场,早早结束了宫宴。
朝臣们瞪瞪安南使者,揣走了能拿的东西,败兴而归。
宫宴的菜肴美酒,宫外真心吃不到。
虾夷的海鲜,哈密的瓜、琼州的水果、河套的牛羊肉、大宁的番茄等等,最好的先往宫里送。酒醋面局定期为宫里特别酿造各类酒、酱料。尚膳监的厨子会做各地美食,不出宫就能尝遍天下美食。
唯一令朝臣不爽的是,宫里被太子整治的如铁桶一般。专供宫里的东西,没有陛下的赏赐根本拿不出来。有资格出席文华殿廷议的官员,时不时能从宫里拎走一些,可其余人伸长脖子也等不到皇帝的赏赐。太子喜欢往外头跑,宫里的弘治帝却不爱出门。
至于攻打安南违反祖训呵呵,西厂出海贸易就不违反祖训了吗国库空虚,和鞑靼的几场仗的军费大部分是太子负担的。北方缺粮,朝廷赈灾的粮食出自海外占城。朝臣们哪有脸以违反祖训弹劾太子。
陛下任命李东阳为交趾布政使。李东阳是太子未来的岳父,文武官员吃不准太子的打算,冷眼旁观安南事态的发展。
虽然朱寿身在虾夷,无线情
第362章 走私
太子的船还未到天津,西厂已经把虾夷岛海鲜送到了皇宫。在京的宗室皇亲、朝廷命官、驻京使者、吏目、兵将衙役、锦衣卫、东厂、内侍、宫女,从上到下人人有份。
与此同时,尚膳监的御厨免费公布海鲜的烹饪方式。京师连续遭受山东、虾夷等地的免费海鲜攻势,海鲜摆上寻常老百姓的餐桌,成了一道道鲜美的家常菜。
京师引领大明风尚,吃海鲜成了一项很时髦的举动。尤其是陕西、山西、河南等内陆,请客吃饭不摆上一两盘海鲜,是非常没面子的事。
“太子殿下说得对。免费的,往往是最昂贵的。”秦纮纠结着眉头,捂着胸口心疼这桌饭菜的价格。一顿吃了他半年的俸禄,好在是西厂请客。
张永和善地解释:“太医院鉴定,虾夷海参和高丽参一样,是大补之物。帝王蟹、鳕场蟹、北国赤虾、条纹虾、葡萄虾、金枪鱼都是虾夷的特产,山东、广西等沿海地区吃不到。还有东北的熊掌……”
经过刘瑾的事,张永越发的低调。要不是太子命他负责拟定前往新大陆的名单,他绝对不会出现在权贵往来频繁的棋盘街。
“张公公别说了,天下间没人会质疑太子殿下掘金的能力。我们还是说说新大陆的事。”马文升粗暴打断张永的话。
新科进士捎信回来,虾夷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海鲜随着海水飘到宗谷海场,打捞方便。虾夷是天上能掉银子的好地方,绝不是什么蛮荒之地。
虾夷冬季虽冷,但有丰富的煤炭取暖。农学院技师辅导虾夷人开垦种植,粮食足可以自产。进士们在虾夷煮茶赏雪、泡温泉、滑雪喝酒,玩的不亦乐乎。
虾夷岛和苦兀岛隔着一条很窄的海峡,如同从琼州府到雷州府,通行便捷。苦兀岛上好东西也有不少。偌大的地方,全部人口加起来不满2万。根本不存在利益冲突。虾夷人很高兴太子改善他们的生活,比大明百姓更加拥戴太子。
马文升真没想到,连衣服都穿不起的虾夷蛮族,居住的地方竟然是块宝地。闹得大家对新大陆期待不已。
张永呵呵一笑:“马大人别急。小爷有些话不好对诸位大人明说,命咱家代为转述。”
屠滽手一摊:“虽然文华殿廷臣都在这,今日是私下宴席,与朝政无关。出了张公公的口,入了我等的耳,老夫替大家担保不会把话传给外头知晓。”
太子不会做亏本的生意。他们早做好太子会狮子大开口的准备。
“小爷亲眼见了日本的现状,对日本天皇的遭遇同情不已。小爷想了很多。”张永环顾四周,见他的话引起官员们的重视,继续往下说。
“小爷可以放弃海外的利益,只希望诸位大人能协助小爷对大明国内改革。大人们饱读经史,执政多年,应该比小爷更清楚大明内里烂成什么样。小爷往北方输送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利益,才把鞑靼弄垮。小爷没那么多银子补上所有的窟窿。”
“华夏子民看中土地。皇朝的起起伏伏,多半是因为土地矛盾引起的。小爷愿意把海外的利益让给大家,希望大家松一松手上的土地。”
张永全程微笑着。
现场一阵沉默。
“太子爷又想整什么事了河套、琼州、东北、吐鲁番几处的土地还不够太子折腾吗”周经苦恼地皱紧眉头,深深的‘川’字出现在眉心。太子在几地的土地政策有别于中原,希望不是他想的那样。
张永淡淡地回道:“去岁户籍统计,大明人口超过一万万。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数字。在天灾不断的前提下,人口越来越多,诸位懂得背后的危机吧大地动过了才
第364章 孟艮
云南孟艮府,城楼。
李东阳喜欢站在三层楼高的城楼上远眺,这会让他想起京城府邸中的钟楼,还会想到……太子。
孟艮作为西南的风暴中心,各方势力混杂。太子令工程兵团以长城为标准,新建孟艮县城。孟艮多山,州府所在地是难得的平地。工程兵团用黄火药炸山,炸出的碎石埋入钢筋打造的城墙骨架,用水泥浇筑。
建造城墙大动静,引来方圆千里内的土司围观。土司们亲自测试城墙的坚固程度,一致认为若出现暴乱,只要紧闭大门,孟艮府可以坚守半年。
坚守半年呵呵,他们太不了解太子了。
太子曾令刘瑾入云南勘探地形。刘瑾虽死,西厂并未放弃修路工程。工程兵团的到来如虎添翼,云南展开如火如荼的道路建设。造好了孟艮县城,工程兵团又用黄火药开山修路。
1个塑料脸盆加上早中两餐,能换取一位成年人五个时辰的卖力劳作。劳动力廉价,西厂请了很多当地人做工,只用半年时间便修好水泥路。
从云南府到孟艮府的道路修通,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前往只需一天一夜。商队来回一次,最多也才五天。
工程兵团叹为观止的建设能力,西厂源源不断输送的物资,军队在新修的道路奔跑检验质量……
整个云南安静了下来,土司们再也不敢提坚守的话题。
让大明的官员坚守大明的土地这是对大明军队的侮辱!大明军队有信心、有能力在一个月内解决叛乱。
‘哒哒哒’远处传来马蹄声。侍从递来望远镜,李东阳瞧见一支军队沿盘旋山路向孟艮府快速移动。军旗上的‘沐’字清晰可见。
黔国公不在边界防守安南,怎么来这了
李东阳下了城楼,在城门口迎接黔国公。
“哪敢让李公亲迎若李公受了风寒,李小姐还不得埋怨我。”黔国公下马,大笑着说。
李东阳轻笑:“这一年来太子没少送天南地北的补品。若这么容易受风寒,不是白瞎太子的心意嘛。”
他能在短时间内把控西南局势,孟艮府能在短时间内繁荣,离不开太子的额外关照。也因此,他没有赶走使小性子强留云南的女儿。
太子真乃经世大才。有太子在,大明国库不愁没银子。
“短短一年,孟艮府已经比云南府热闹。生活有盼头了,不稳的局势瞬间安定。殿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比我等高了不止一筹。”黔国公沐昆发自内心地敬佩太子。
李东阳自豪地笑了笑:“国公爷有机会去京师、大宁等地瞧瞧,那才叫热闹。”
亲眼见证孟艮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李东阳才体会到杨廷和、屠滽等人的心态。那种开创未来的成就感,看着百姓们喜悦笑容的满足感,是在京师朝堂上无法体会的。
黔国公玩笑道:“太子大婚的时候,我一定上京恭贺。”
“哈哈哈,晴儿叫您叔叔,到时国公爷可得送两份大礼。”李东阳有请黔国公入城。余光瞄到军中非常显眼的太监等人。
走入地面铺就水泥板、沿街路灯、茅厕成排、角楼林立、统一供水的孟艮县城,黔国公眼热不已。除了生活设施的完善,皇家商行名下的布店、超市、酒醋面局、钱庄在孟艮府都有规模很大的分店。
黔国公吐槽:“真想在孟艮买房置业。”
“县城的房屋只租不卖。孟艮的税收暂入交趾布政
第365章 金银的威力
田公公离开,李东阳还处于震惊之中。
黔国公挥退其余人,敲敲茶几,让李东阳回神。
“李公以为,无线电台的事辽王等人知晓吗”黔国公沐昆觉得,无线电台的存在比先帝时期的厂卫可怕。
李东阳笑得一脸温和:“我在内阁是不知,辽王应该也不知道。不过,太子大张旗鼓的给孟艮无线电台,很快天下人都知道了。刚国公爷说,除了辽王,还有谁来了云南”
“武定侯、成山伯、彭城伯,还有随同而来的商人。”黔国公喝了口茶润喉,“另外,曾在内行厂管仓库的公公马永成上午刚到乌蒙府。”
乌蒙府位于云南最南端,处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处。是明朝云南除云南府、大理之外的另一处繁华之地。
黔国公府镇守云南百年,云南土地上发生的一举一动,难以逃过他的眼睛。但无线电台的存在,让他意识到太子在云南早已经布下不少暗棋。刘瑾在云南时期,或许随时处于太子的监视之中。伴君如伴虎,太子不逞多让。
李东阳沉默半晌,突然笑出声,“田公公转述的话挺有意思的。元朝四大汗国地域广阔,在元帝控制范围的还是中原。太子殿下定是不愿为他人做嫁衣。想必东北、哈密、吐鲁番、虾夷、甚至远在大明之外的温良改,都布置了无线电台。”
“犬子在赤岭为市官。书信里提到兰州和赤岭之间的商用的有线电报台。电报台及时传递信息,赤岭的贸易金额快赶上大宁城。曾有马匪在中途抢劫货物,马匪没逃出五十里,被收到消息的军队赶到剿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