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英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公赋众权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这三支镇戎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却是纯粹的防守部队,不像其它镇戎军一样,经常出塞攻击游牧部落。
所以,上官山被上官代勾起了成为皇帝的野心后,便领着自己的属下拍马出了皇都,去找自己的娘舅外戚借兵争皇位。
而在皇宫里的上官代,由于自己娘舅俞明手握一督军的御林军重兵控制了皇宫和所有大臣与在皇都的皇子,便在皇宫里安心住了下来,不过他却没有去后宫休息,毕竟把守后宫的虎贲军还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上官代控制了皇宫后,便也打算用皇牒玉玺去征召虎贲军为己用,但是虎贲军总兵天经贺则回复说只有正式的大夏朝皇帝可以征调他们,让俞明放弃了掌控虎贲军的想法。
不过,上官代和俞明掌控皇宫后,要比
第二零三章 见过丁督军
在大夏朝镇戎军将军是四年一换,督军则是六年一换,不过大夏朝皇都平京所在的京畿道东北方的原东道的镇戎军督军却是不同,而是其督军可以一直镇守,甚至还可以子承父业,表面上是说因为这地方的镇戎军乃是拱卫京畿道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突入的第一道门户,其督军六年一换的话,容易造成新督军不熟悉部队的空白期,怕被游牧民族所乘机突入劫掠边境。
但是其实是皇帝上官翳为了加强对镇戎军的控制,才会迎娶原东道镇戎军督军家的女人为妃,而原东道镇戎军督军家已经连任原东道督军两代人了,这时的原东道督军乃是十六皇子上官山的大娘舅。
原东道镇戎军督军家的这代督军名叫丁建阳,因其是上代原东道镇戎君督军长子,所以袭其位,并且承其爵。
大夏朝爵位分为六等,其第一等为王爵,是只有皇子才能封王,并且还有一个县城的封地,不过都是在其新皇即位的时候,驾崩老皇帝的其他皇子才会封王,其皇子府变为王府,位比道府,可立国相,但是却只能拥有一师领兵的兵马;
其第二等为公爵,并且还有一个乡镇为其封地,是对国家有特大功绩的人或者是新皇即位后老皇帝的女儿公主,以及是诸王薨了后的世子,才会封为公,但是却不可开府,却可以开司,位比县城,可立城守,可以拥有一营兵马;
其第三等为伯爵,并且还有一个村庄为其封地,是国家有大功绩的人或者是诸王薨了后的女儿翁主,以及公爵毙了后,其儿子则降一等为伯爵,不可开府开司,但是却可以招募一屯兵马;
其第四等为候爵,没有封地,但是会在皇都平京给一个宅院,是对国家有功绩的人或者是伯爵毙了后,其儿子则降一等为候爵,只能当一个富家翁;
其第五等为子爵,会在京宫给一个宅院,是对国家有小功绩的人或者是侯爵毙了后,其儿子则降一等为子爵;
其第末等为男爵,家属免徭役,自己有固定年俸,是封给一些个特殊地位职业的人的奖励或者是子爵毙了后,其儿子则降一等为男爵。
在大夏朝,凡加入羽林精卫里的虎贲军或者是成为领兵、县令以上的官员,都会给予男爵爵位。
而原东道督军的丁家人则世袭的是侯爵的爵位,是当初皇帝上官翳为了稳定镇戎军,和丁家结亲后特殊给予的荣誉。
在大夏朝,由于八百岁太平盛世,所以轻易是不会给人封有封地的公爵和伯爵的,所以世袭侯爵则是最大的荣誉了。
在朝廷里就算是当朝一品的左右宰相,也顶多不过是一个侯爵,还不能世袭,比如右宰相文正茂就是侯爵爵位,其自己所在皇都的宅院就是皇家给的,不过他一旦死去后,其宅院就要交公,但是他有三子,国家会给他每一个儿子都给封子爵,然后在各京宫分配一个宅院,其实这样一来他们文家并没有占到便宜,而是分了他的家,让其文家的势力一分为三,并且还撤出了皇都。
所以这种爵位设计,虽然给了功臣和皇族很大的利益,但是也限制住了其发展。
而原东道镇戎军丁家可以世袭侯爵,可见丁建阳虽然只是一个镇戎军督军,职位也就是上品末席的从三品,但是在大夏朝里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其能够世袭领兵,还是皇帝的外戚。
十六皇子上官山来到汾加镇后,却不是能立刻进入的,毕竟汾加镇乃是大夏朝的边防重镇,修筑得和堡垒一样,里面人口不过二十余万,其中当兵的就有五万余人,剩余的则大多都是家属,这样的一个地方,外人几乎是混入不进去的,自然对外是严加防守和检查严密。
所以上官山带人到了汾加镇后,虽然报称自己是十六皇子,拿出了证明自己的玉牌,是来找自己娘舅汾加镇督军丁建阳的,但是也只能是在外等待里面的通传,不能直接进镇。
&n
第二零四章 孤愿允诺你世袭封王
丁建阳领着诸位督军司的首要官员,将十六皇子引进了汾加镇,并且在十六皇子的要求下,只留他们二人在督军司大堂里,得知了十六皇子的来意。
顿时让丁建阳十分惊讶,虽然他知道十六皇子特意来这边疆重镇必有要事,但是想不到的是皇帝上官翳竟然被太子上官永谋害,皇宫血流成河,竟然让十二皇子上官代凭武力控制了局势,有登皇位的可能。
丁建阳作为十六皇子上官山的外戚,想要在这场宫廷政变中脱身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上官山已经来找过自己,就算他不参与这场宫廷政变,万一其他皇子登位大宝后,也会对他忌惮,毕竟他丁家是世袭边防重镇的督军,还是十六皇子的外戚,手握近五万千锤百炼的重兵,并且所在的原东道临近皇都平京的京畿道。
但是,挥军直接进平京帮助自己这外甥登位,且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是能成功,其他皇子能眼睁睁的看着吗这样一来,岂不是演变成为所有皇子只要是兵力足够强大,就可以到皇宫里去争皇帝的位置,大夏朝不就乱了吗天下不就乱了吗
而就算是他不去争,其他皇子就能眼睁睁的看着十二皇子登位,毕竟跑出皇宫的不止是他这外甥上官山的一个皇子,并且天下兵马这么多,和朝中大臣有联系的也不少,说不定还会有些人领兵进皇都做政治投机。
所以想到此,丁建阳便向上官山说道:“殿下,就算我们要争位,如此匆忙的进皇都是不是也会成为其他人投石问路的标靶
毕竟外出皇城的不止是你一个皇子,十二皇子毕竟是靠武力上位,名不正言不顺,必然会遭到其他皇子的反对。
与其投身于火中,不如静观其变,等待时机,说不定就会有火中取栗的机会。”
上官山听到自己大舅丁建阳的话,仔细思考了一下,也的确如此,毕竟自己年轻,没有自己大舅老奸巨猾,但是他却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上官山来见丁建阳之前其实也考虑到他不出兵的可能,毕竟他这外戚不是普通外戚,而是能够世袭领兵的镇戎军督军,皇家已经给了他们家人臣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了,再之上的东西以前来说人臣受了就危险了,所以他早就准备好了一番说词,但听他说道:“大舅,你说的对也不对。
据孤所知,二皇兄、七皇兄不知所踪,必然是离开皇都,说不定就是调兵去了,而四皇兄和六皇兄也和我一样离开了皇宫,说不定也是一般做法。
并且孤记得东京征讨张导的兵马还没有到京畿道所在的运河上,四皇兄和六皇兄、七皇兄都有东京的势力靠山,说不定就会利用这几十万征讨张导的边兵部队谋事。
以十二皇兄的兵力,除非掌控皇都的部队,不然根本不足以与这几十万征讨张导的部队抗衡,而这几十万东京兵马坐镇皇都,不论是哪个皇兄掌控,那这大宝之位就稳了,孤都无缘皇位了。
大舅,虽然你现在固守大夏朝边防重镇,但是你毕竟是孤的舅舅,孤现在还在这里,就算你以后绑了孤去向新皇帝表忠心,新皇帝也会猜忌你的,对付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明升暗降,比如给你一个将军之位调离这汾加镇,之后就不用孤多说了吧
所以,大舅,现在是我们最好的行动时机,趁着东京的大军距离皇都还远,我们先去抢了皇位,控制皇都,那么东京的大军就进不得皇都,只能攻城,我皇都有几十万兵马和千万百姓,还有粮海作为依托,足以应对东京的大军。
大舅,我知道你疑惑我之前诸位皇兄都没有控制得了皇都的部队,我凭什么就能成功,我一路之上想过,想要人臣服,不是靠权力和道理就能够做到的。
正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第二零五章 我是去抢救这个世界的珍宝
就在得到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向皇都平京进发的消息后,皇都平京的人就不平静了,有许多人都开始变卖平京的资产撤离平京。
但是,虽然大军步骑车马辎重行进一般都在四十里每天左右的时间,不算是快,也就是在运河上能够日进百里,而由于上官代还没有完全掌控皇都,所以待他知道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入境之时,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已经开拔到京畿道内,所以在平京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变卖资产的时候,李正道和大先生也没有来得及撤出平京的时候,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已经杀到了平京城下,而此时上官代并没有掌控得住皇都的城防军。
所以如李正道所想的,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到达平京城下后,城防军清楚的知道他们不是外族来攻城的,也不是叛变势力,而是一个皇子引兵来争皇位的,属于皇家内部矛盾,所以哪怕是上官代出皇牒说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是叛逆,要求城防军谨守城门,但是城防军也没有管,而是放他们入城了。
俞明一直在关注着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情况,知道其堂而皇之的入城后,明白果然如此,便没有想像太子那样在皇宫里和敌对势力交战,而是把自己的御林军派出皇宫,打算和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在皇都里街巷里交战,因为他属下御林军都是入流高手,而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的士卒不过都是普通人,军队越分散越不是他们的对手。
就这样,一场不顾平京百姓生死的恶战,在这平京北方区域展开了。
平京作为皇都有三道城墙,其第一道是皇宫的城墙,第二道是原本平京的城墙,第三道则是扩建的城墙。
上官代和俞明与上官山和丁建阳所交战的地带,在第三道城墙内,第二道城墙外,这个区域都是平京的黎民老百姓的生活区域,因为在平京里权贵都生活在第二道城墙内,并且其皇宫外的办公衙门也在这里。
李正道和大先生所在的锦衣卫督办台自然也就在平京的第二道城墙内,远离了上官代和俞明与上官山和丁建阳所交战的地带,但是李正道却没有老实的待在锦衣卫督办台里,而是来到了第二道城墙上观看上官代和俞明与上官山和丁建阳所交战的情况,而此时他身边则跟着孙战将和一些他的手下,因为李正道作为大先生现在唯一的弟子和亲人,自然会被他严加保护。
而以李正道作为大先生唯一弟子的身份,想要登上城墙去看上官代和俞明与上官山和丁建阳所交战的情况,其城防军自然也不会拦阻。
上官代和俞明与上官山和丁建阳所交战的地带此时双方已经杀红了眼,虽然丁建阳的兵力具有优势,但是却没有占到上风,毕竟俞明的麾下御林军都是入流级高手,并且装备被丁建阳好,而丁建阳虽然兵力是俞明的三四倍,但是其中正规军不过万人,大多数是仆从军。
对于丁建阳来说,凡是投入到街巷中一支一营的兵力,不论是仆从军,还是正规军,进去就消耗光了,这么打下去,就算他具有兵力优势,也会被俞明打败。
丁建阳的部队是一支野战部队,擅长的是在开阔地战斗,虽然他的部队都是常年和边疆游牧民族作战的老兵,但是这种街巷的狭窄地方作战却不是他的部队擅长的,所以他先是派遣以营为单位的部队进入街巷和俞明的御林军
第二零六章 愿与我们一同灭火救命者
李正道见孙战将拦在自己面前,明白要是不说服他,是根本无法去救火救人性命的,所以李正道语重心长的说道:“天下事天下人管之,人命关天,且不说我是大先生的弟子,哪怕是我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当前往救助。
我知道我这么说你是不会听的,但是这个道理我必须和你讲。
下面我和你说一些实际的东西,我不是盲目的去救火。
我清楚的知道救火最重要的是掐掉火源,但是这火是人为纵火,因为镇戎军想击败驻守在城中的御林军,所以才会放的火,那么以我的力量是阻止不了镇戎军的放火的,那么我只能阻止火势的蔓延扩大,免得到时候会烧遍全城,让这近千年古都毁于一旦,千万黎民百姓流离失所。
在城墙上我看到,这外城中有十六门十六条大道,每条大道都宽有近十丈,火势是无法蔓延过这大道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在大火蔓延的大道与大道中的街巷处,拆毁其快要蔓延到的房屋,令其无法烧到后面的房屋。
孙将军,我这么做没有危险吧”
孙战将听到李正道这么说,他虽然服从于大先生的命令,但是也是出身于江湖,曾经也是行侠仗义之辈,不是无情之人,所以便同意道:“好,李公子,我陪你去。”
丁健阳的原东道汾加镇镇戎军是由平京东北方而来,所以其进入的城门,便是这皇都十六面菱形外城墙的东北方的城门,便也是在皇城内东北方北俞明的御林军所阻击。
在皇都外城内有一条东北方的大道,丁健阳的部队进入皇都东北正门后,就顺着这大道入城,但是却被俞明埋伏在这东北大道的左右民居的御林军使用弩箭阻击,所以他便派遣部队杀入左右民居里和俞明的御林军巷战,结果就是他承认自己的短板,然后放火烧毁民居和埋伏其内的俞明部队。
俞明见丁健阳放火,便开始撤出在民居中埋伏丁健阳的部队,至于民居里的百姓,他才不会管其死活。
也就是说,现在火势是蔓延在其东北道和东北偏东道中与东北道和东北偏北道中的民居里,李正道想要救火阻断火势,必须选择东北偏东道与东北偏北道的一处走去,在边缘位往另一边拆除民居才可以,所以李正道选择的是往东北偏东道而去,然后往北去拆除民居,因为他现在所在的城墙位置是内城墙的正东门。
李正道明白靠自己一人之力是不足以能够拆除这么大区域民宅来阻断火源的,所以在李正道在孙战将答应去救火后,就在走出内城墙正东门,并且下了其护城河的桥梁后,在走向东北偏东道的时候,朗声运功声如洪钟的喊道:“国家丧乱,人民遭灾,大火正在吞噬人命,愿与我们一同灭火救命者,请来与我们汇合一同前往!”
……
听到李正道一边走向东北偏东道,一边用自己还没有变声的稚嫩的孩童之声重生的说着这个世界上最爷们的英雄话语,孙战将和其麾下护卫李正道的锦衣卫们顿时感到惊讶和。
“等我!”
“算我一个!”
……
但是,就是因为李正道这么不断的朗声广播,竟然有稀稀拉拉的人汇集而来,他们中不止有壮实的汉子,竟然还有书生和年迈的老者、以及妇女儿童,其中不少人还拿着木桶,孙战将和其麾下锦衣卫看到竟然有不少人流汇集在他们周围后,顿
第二零七章 记得弄湿再捂住口鼻
“大家先用湿布像我这样蒙住口鼻,然后再和我一起拆扒房屋。
并且一旦这湿布干了,记得弄湿再捂住口鼻。”
虽然李正道在召集人去救火,不过李正道并没有直接带人去大火肆虐的居民所在区域,而是在距离约大火有一里多的地方,便这么命所有人用湿布蒙脸到,然后开始拆毁民宅。
那些被李正道感召的民众,不知道为什么李正道要求凡是参与的人都要用湿布蒙脸,但是明显是李正道这个少年在主事,必然是一个身份尊贵的人,他说得话别管有没有道理,大家都只能服从,所以大伙都照办了。
李正道在前世曾经救过许多次火,因为战争中是经常能够遇到走水的时候,所以是明白救火的时候必须要用湿布蒙住口鼻的道理的,因为其实火灾最凶险的地方不在于大火的猛烈燃烧,而是其烟会熏倒人,让人咳嗽了几下就中烟毒而死亡,许多大火中被烧死的人是少数,大多数都是被熏死的,而湿布蒙住口鼻是他知道唯一抵御这种危险的办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