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起事初始大家都是乱世谋生存的念头,再无他想,但最近随着队伍越来越强,现在已经有了数千兵马,这心思就潜移默化般的发生了变化。不说刘正风、刘启、秦占山、万金海、夏侯恩等大头领,就是于志龙手下这些将佐们将来也渐渐有了另起一家或争夺顺天军主导之权的意思。

    纪献诚是城府比较深的,不似黄二、马如龙等顶着个脑袋,多考虑是是吃喝、厮杀建功之事,如今纪献诚能私下提到这个敏感话题,钱正、常智等脑筋转得快的,难保不会也有这想法。甚至纪献诚所提未必不是他们私下议论的结果。

    有建功立业的心思,自然没有错,劝自己上位也算是对己忠诚的一种表达,不过于志龙思前想后,觉得现在还是尽量顾全刘正风等诸将的利益和面子,毕竟顺天军的实力还是太小,又没有充分的时间整合各部,现在只有团结起来才是正道。

    若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不过是村野匹夫之流,怎能成大事

    陈胜,吴广,勾践的教训,于志龙不想再犯。

    诸葛亮一世算计如神,遇到了胸有山河的司马懿也是望洋兴叹。

    不过,若有机会,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必受其殃。近来这段时间,于志龙等也发现刘正风志大才疏,随着其地位上升,形势转好,对自己似乎渐生猜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运筹2
    谢林鼓掌附和:“赵将军所言极是,属下自任伪元诸职,已历多年,目中所及,难见伪元真正爱民,恤民之政之大举颁行,即使偶有益政,但上下不畅,权商勾结,侵民若火,倒行逆施,比比皆是。譬如十一年钞法更新,本是佳事,无奈一是料纸极差,用未久辄腐烂,不堪倒换,一是多印滥支,钞值大贬,更有闻权贵私下滥印元钞以取暴利者,未两年,便及虚钞泛滥,钞值随贬,民众苦不堪言。”

    “若非将军仁义,属下哪能迷途知返,为我汉家百姓新生尽绵薄之力。”谢林不忘于志龙,欠身施了一礼,“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属下虽见顺天军众多将佐者,均远不如将军知民情,解民意,以复兴汉室为己任,这惠民施政实为我部倡义举,聚人心之利器。”

    “城内自有刘天王等顺天军各部关注,我等若是大展拳脚必掣肘多多,反不如在城郊更能纵意行事,只要诸般事项行之有效,自会有另一番天地。将军所言兴农事之事,正当时也!”

    正通宝钞颁行,《元史?食货志》:“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胜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

    谢林说这么多话,除了表忠心外,也是回应自己与赵石等人前期恳请于志龙在城外积蓄力量,有所隐,免得太早显露实力,引得他人猜忌。

    实际上,各家头领莫不有自己的小心思。于志龙只是觉得现大敌当前,还是团结为重,再说自己已是一家独大,若再有特立独行之举,未免招摇。废藉,核田,分地,收缴钱粮等倒是可以做些手脚,这人马筹建、补充,倒不急于有所隐藏。如此作为,一旦显露,必然会引发他人猜想。

    不过,赵石、谢林还是希望在人马上有所隐。人心隔肚皮,有些手段不是坏事。于志龙略一思索,遂纳其言。

    既然世道多艰,行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太过顾忌他人之意,若是误了自己的大事,悔之晚矣!

    这也是与刘正风上台时间太短,实力有限,本人又有些志大才疏有关。若是于海尚在,赵石、纪献诚、钱正或许就未必有这么急的心思。谢林则是难以看好刘正风,虽然后来刘正风数次召他谈心叙事,不过见其多是关注钱粮筹措,家居华厦,奴婢侍奉等,遂冷了心。

    几人一番斟酌商议,决定先在远离县城的刘家庄等处,大力推行各项民政之策,尽快恢复农事水利,并特地隐藏了部分新建士卒的数目。其实这些新增士卒部分是采石场原先病弱之人,经修养了十来日后得以康复,因为家乡多在元廷治所,一时归不得,索性入了靖安军;部分是当地各色小民或流民投附。

    隐下部分军力,也有避开城内外元军探子的因素。毕竟顺天军大规模招募兵员,编练军伍,益都城绝不会置之不理。各批暗探,探马绝不会少,而顺天军多数将士皆是新卒,缺乏有效编训,与元军的战力非同日而语,若无些手段,怎能出奇制胜

    于志龙内心深处未尝没有执掌一方牛耳的心思,生逢乱世,正是我辈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大好时机,若是一直尾附人后,供人驱使,纵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不过故史重现,但对自己志向最终能有多少益处

    不过这些心思和举措还不宜此时公然行事,田烈就不知晓。所以谢林才找个理由,暂别了田烈,孤身再入营与于志龙商议。就是在靖安军里也只是局限在这几人明白,以免人多嘴杂,惹出变故。

    收流民,垦荒田,结社工,诸般措施也曾由于志龙和谢林向刘正风禀告,不过刘正风此时尚沉浸在入城的喜悦中,对此不甚看重,故于志龙首先在靖安军在所属地域大张旗鼓的先做了起来。这份热闹令刘正风、万金海、刘启等人后来不免侧目而视。

    前期大家是急着进城,分财分宅,扩编部属,甚至要求各家大户、商铺纷纷缴纳钱粮作为与元军作战的献金。待各部人马渐多后,按照刘正风令多在城外驻扎,并分别划拨了数量不等的良田,大家才多少有了恢复农事,收容流民的心思。

    与于志龙注意招纳不同人才的策略不同,这些人所部几乎都是粗人,于志龙颁行诸项措施有谢林等参赞,规划。步骤,奖惩条例等一一对应,虽然总体粗糙,但已成体系,可行性较强。诸将的做法类似于放羊式自理,给部下和流民分了田亩和部分农具,牲畜后,几乎不再关心。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别人还不在意,刘正风却对于志龙开始上了心。

    这个年轻人不仅敢战,敢冒险,似乎还很会笼络人心,无形中对自己产生一股压力,这次大胜,于志龙和靖安军声名鹊起,风头之劲一时无两。即便是自家婆娘平时不关心事的,如今也在枕边道:“飞将军名头响亮,现城内外人皆赞之,青壮者以入其军为荣,长此以往,王何自处”

    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刘正风渐渐看于志龙的目光多了些意味。而刘启不知怎的,这几日也常常在刘正风耳边聒噪,似有似无的提到:“一军不可有二主,倘主弱仆强,奈何”此时,刘正风有些后悔不该当初轻易同意将城外大片土地划归靖安军手中。

    但话已出口,再收回就不易。刘正风只得暗下心思。

    见于志龙辖区内热火朝天,刘正风等也想比照行事,只是这些事物碎且杂,非精干、有经验之人不可为,即便是于志龙现在也急缺人才,更不论其余各部了。

    战前战后这几日谢林多方筹划,募集军需,整修城防,安顿伤亡将士,曲波等看在眼里,对其才干不由钦佩,也曾禀告刘正风,刘正风有时也在考虑是否该贴召贤榜了。

    后刘正风召谢林数次面谈民事,但是谢林对其虽然非常恭谨,自己也许了许多好处,不过谢林只称尽心办事,拜谢不已,却难有交心之感。

    &nbs



第一百五十二章 芥蒂1
    于志龙站起身,在帐内来回踱步,反复思量。

    “天下间民事为贵,无田就无粮,无耕则无田,缺畜力则耕不兴。”于志龙一字一字道,“我部起于草野,兴于兹。虽说练兵是急务,不过成事之根本还在于民。民如水,军若鱼,兵民一家全无敌!”

    几个来回后,于志龙终于下定决心:“就依谢县尹之言,先择军中劣马两百匹归农,尽量保证我部辖区内民田的垦殖全部完成。至于顺天军其他各部所缺,明日我与谢县尹同去禀告顺天王,希望各位主将能以民生为念,多选驽马归农。赵将军,骑军再建之事还得劳你与吴校尉上心了!”

    “诺!”赵石应承。

    “庆功已毕,明日召诸将议事,后日即全军整训,不得延误!”

    城外可分配之田和可开荒区域的划分,是各部诸将关心之事,毕竟它关系到手下和军属等人的切身利益。

    当刘正风召集众人议事时,万金海、夏侯恩、秦占山等都愿抢占水源丰富的良田,浅滩,但这次以前爱争个丁卯的刘启却沉寂了许多,会上倒是有些蔫蔫的,只要给,他就要,不似以前能跟人急得翻白眼,令刘正风、于志龙、万金海等啧啧称奇。

    又过两日,临朐城里刘正风在府内摆酒设宴,给诸将佐庆功。

    因为战后事务繁忙,不少将佐负伤还需静卧,一时无法集合赴会,现在各部的战功统计,犒赏等已经分发了完毕,轻重伤员也在救治康复后,大事已毕,大家终于有机会可以聚会了。

    刘正风这几日是欣喜不已,这是他们转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第一次正面交锋大败了元军,立定了脚跟。

    刘启、于志龙、万金海等先后落座,自有侍女一一奉上香茗,并在室内一角的八角青铜鼎内点燃几块香木,一个豆蔻侍女静静站在鼎后,轻摇羽扇,一股淡淡的沁人香味渐渐充盈在室内。

    刘正风初时还甚是不习惯这些规矩,还打算遣散大部下人,不过一经享受了悉心侍候后,觉得这也是不错。自己辛苦拼命了数年也该是得享回报的时候了。如今现在府内侍女、下人留下近百,饮食起居渐渐已有其家乡富豪之状。

    原先府内有一个汉人小管事,因言语机巧,为恶不显,极其投刘正风妻室的脾气,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刘正风的府邸总管,这接人待物,侍候家主夫妇极为妥帖。

    此时厅堂外一侧的廊檐下十几个鼓瑟吹笙的乐者在静静肃立着候命,这是乞蔑儿在府内特地养着的一队乐师。刘正风入府后,本来也是要遣散的,后来因刘妻平日在宅内无聊,管事为解其闷,以王命将其再次召回,留在府中侍候。

    于志龙见刘正风心情不错,这几日在府内休养面色也红润了许多。前几日刘正风伤口有一些恶化,一时不能起身,就连靖安军即其他各部的犒赏庆功大会也无法参加,都是令曲波和于世昌代劳。

    今日刘正风在厅内当中而坐,因其行动不便,倚着一座卧榻,卧榻长六尺半,宽两尺半,背有倚,两侧有扶手,倚靠处镂空以松鹤山水,榻下面四腿内弯,此榻亦称罗汉床。整体漆以赭红色,看材质似是黄花梨木所制。榻面铺有羊绒席垫。

    趁着庆功宴尚未开始,于志龙特地向刘正风提到放驽马归农的建议,刘正风闻后,稍稍皱眉,军中缺马,难敌元军,各部都以少马为苦,若是淘汰战马归农,心里委实不甚愿意。

    此时耕田畜力多以牛马为主,但是以牛耕田的效率明显不如马匹,二者相差在两三倍以上,况且此次为了大规模垦荒,整修废弃田亩,需要的畜力极多,现有的耕牛可是远远不足。

    刘正风端正身子,回复道:“我军急缺战马,虽劣马也不可多得,倘若用于农事,未免可惜。再者马耕虽快,却日耗草料、豆料甚多,养护之力远超牛耕;既然一时缺畜力,不妨今年少恳些新田,只要够明年春的军民所用即可。”

    临朐一战,唐兀卫和靖安军的战骑之利给众人以深刻印象,现在每部首领都恨不能自组骑军,刘正风亦不例外。倘若能筹建一支自己的强骑,何至于眼下议事时还要多方权衡各部利益。自己独决岂不是好!

    秦占山在旁听到于志龙的建议,不以为然道:“城外养着上万各色流民、匠户等,想要吃饱肚子,哪有不尽力做事的道理顶多每日多出些工罢了;刘天王也说了,今年无需开垦过多的田亩,只要足够我军过冬即可。目前我军大胜,当修整后主动出击,或击益都,或渡河击潍州,或南下击莒县、沂州,这天高海阔还不是任我驰骋!”

    他话音未落,万金海、夏侯恩等鼓掌叫好。

    这几日诸将乐观了许多。不少将佐在酒酣耳热之际纷纷叫嚣打出去,似乎北上南下的道路就是通途。对岸的元军频繁动向也不过是其惊慌失措下的胆怯。

    有心人想起当初于志龙建议东行,在鲁东打开局面的主张,不禁深感其眼光长远。现在看来,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大步。其中一个人就是万金海。

    “那个,那个啥,飞将军过虑了!鞑子大败,益都路还能有多少官军可用如秦兄弟言,过几日咱们就北上或南下,再拿下几个县府,招兵买马,割地称王,岂不是好!”万金海大咧咧道。“眼下还是练出一支强军为要。”

    “要打仗就得有骡马,无论是战马还是驮马,都金贵着哩!这粮食不够,咱们可以去打县府啊,鞑



第一百五十三章 芥蒂2
    待各部将佐齐至,刘正风邀众人至后厅就宴。

    众人一落座,刘正风就一叠声地催促下人上酒上菜,一定要与诸将不醉不归。堂外等候的十几个弹筝弄曲的艺人也被叫进来在旁边或奏或歌。

    乐曲缭绕间,各色美食流水般被下人传上桌,大家多是粗莽汉子,大碗的鸡鸭鱼肉最能符合他们的心思,所以先上来的肉食多是以小盆盛装,厨师已加入各类佐料,炖的又香又烂,简直是入口即化,令人食指大动。然后是一道道珍奇佳肴,风味美食,或雕以龙凤之形,或刻为庁阁楼宇。

    本次庆功宴,刘正风主要是集合大家欢庆一堂,要说给诸将的封赏并不甚多,毕竟前期入城后,城里的资财几乎已经被分配个精光,刘正风手里也只是有自己一份,现在各部多是用当初分得的银两等犒赏己部将士。

    后来在刘正风的首肯下,刘启等人在城内外对汉人富户等再次索要纳献,倒是收了不少金银首饰,刘正风就从中拿出大部作为顺天军的赏赐分给了各部。

    因为大胜,众人初时兴致颇高,吆五喝六,推杯换盏,很快就喝得不亦乐乎。

    于志龙、吴四德、马如龙、明雄、孙兴作为靖安军主将也列席。于志龙自然是与刘正风、刘启、万金海等诸将一桌,吴四德等与各部将佐混杂而坐。赵石因为腹伤,暂时无法赴宴,由于志龙向刘正辉告了罪,暂在营内养伤。

    说道当日酣战之处,不少人是唾沫横飞,袒胸露怀,拍着胸脯自夸是如何神勇,这么大的作战规模能够取胜,也确实是令众人兴奋不已,即便是已经过了几日,诸人还是谈性浓郁。

    不过论起战功,战果,众人渐渐还是首推靖安军。特别是刘正风等的感触最深,当日冒着矢石一路前行的惨状至今还记忆犹新。若非于志龙等冒险深入敌后,连破数阵,吸引元军无数,当日落败的必然是顺天军了。

    靖安军的战功大家多服气,不过也有不少人心有微词,只是碍于现在这个喜庆场面的气氛,暂时将不满捂在腹内。

    于世昌在中路苦战多时,可谓身先士卒,不料此战还是由于志龙先从左翼取得优势,然后于志龙亲率骑兵捣毁元军的炮营,击溃其后阵,大大帮助了自己中路的进攻,相比之下,于世昌的勇悍和战果明显相形见绌。所以于世昌有些闷闷不乐,坐在一边不总么言语。

    万金海、秦占山、夏侯恩、刘启等最是一肚子火,当日下属几乎溃散,损失惨重,若是战局扭转再晚些,只怕都得交待了。

    酒菜上来,刘正风好言安慰他们:“诸位兄弟放心,你们的损失都包在某身上,没有诸位拼死纠缠,就没有今日的局面!来,我先敬诸位一杯!”

    饮后转过头,刘正风再满一杯端起酒盅道:“当日险胜,多赖志龙兄弟等血战先胜,靖安军当为首功!我刘某敬你们一杯,干!”说完一饮而尽。

    于志龙站起来道:“为顺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贺!”,他一站起来,吴四德、马如龙、纪献诚等跟着离座举杯,同饮尽杯中酒。

    刘正风再次举杯对诸人道:“本次大胜方有我等立身之地,诸位皆功不可没,我已下令在地方再次募财以补军用。各位兄弟放心,绝对不会亏待大家!今日尽可开怀畅饮,咱们不醉不归!去,把外面侍候的侍女都叫进来,好生陪陪自家兄弟!”

    话音一落,自有人将外面早已准备好的数十艳丽婢女引入厅内,每人身侧都有一个服侍。这些多是乞蔑儿和元人大户家的下女,后被刘正风、刘启等收拢,见其娇丽可人,都留在府内,并没有还其自由之身。

1...4849505152...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