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这番议论,竟然持续到当日午后,于志龙等连日奔波,杀伐,此时忧虑大半已解,渐渐觉得身体越发困乏。看日头高升至半天空,随传伙房上些菜肴米粥,于志龙就与诸位在堂上边食边议。

    正在室内喝粥,却见于世昌一身白麻丧布,双目垂泪而入,身后紧跟着黄二、曲波、罗成等人。

    于志龙不明所以,见其本人是一身缟素!于志龙顿觉心底一沉,于海大头领早已身死,能令于世昌披麻戴孝的,只有其母辛氏。

    “世昌兄,怎得如此”于志龙赶紧放下碗筷,离座相迎,近前问询。

    于世昌泣道:“刘启这厮勾结鞑子做内应,当日夜里袭城不仅害了刘天王,还趁机抓捕我部军属以作人质。家母被害,世昌空有一身武艺却不能护得母亲周全,真罪人矣!今与将军讨个情,来日与鞑子决战,某必为先锋,不杀尽鞑子,擒住那刘启,誓不回转!”

    说完,他从未向于志龙低过头,此时虎步向前,长跪,连连叩首。

    于志龙哑然,惊闻事变,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看向纪献诚、明雄,诸将皆低头不语。

    纪献诚等心中忐忑难言,当初议定故意纵容元军入城,对其斩首之计不予理会,有借刀杀人之意。纪献诚甚至还做了假扮元军,趁机袭杀刘正风之策。只是此事太过机密,只有纪献诚、明士杰、黄二、侯英几人知晓,穆春、方学、谢林等皆不知究竟。

    不料元军还有擒拿顺天军诸将亲属一策,结果殃及池鱼,导致辛氏身亡。虽然于兰等人获救,但是辛氏毕竟是于海之妻,在顺天军里有相当超然的地位,不少旧部将士对其均有敬意,而且又是于兰之母。如今失了辛氏,靖安军诸将皆感难以对于志龙交代,故见面时谁也不提此事。

    至于谢林、方学、穆春、罗成等人乃后来投附之人,对此不甚了解,根本未考虑此事。

    万金海等人则是觉得心中有愧,元军不仅大举入城,还擒杀了刘正风,折了辛氏,原先的地位最尊的两人皆殁,各部士卒在元军突袭和攻城中死伤甚多,差点还丢了城池,说起来,几人皆是面上无光,故一直也未对于志龙提此事。

    于志龙惊诧,一时不言,遂未明责,诸人低头偷觑,想必他定是心中有所埋怨。

    见诸人神色尴尬,谢林赶紧出面搀扶于世昌起来,道:“世昌兄随飞将军为吾等南下拼死活路,吾等感激莫名,如今守护令堂不得周全,皆吾等守护不力之罪也!令堂之仇,皆吾等之仇,誓为汝行之!”

    黄二跳出来道:“于兄弟,是哥哥对不住你,没有抢出辛娘!要杀要剐,任凭兄弟动手,只是黄二求兄弟宽限几日,待与兄弟一起做先锋,擒了刘启那厮,交予兄弟在灵堂上剖心剐胆后,再动手可好”

    黄二接着跪在于世昌前,连着咚咚咚磕了六七个响头,再道:“兄弟尽管放心,抓不住刘启,黄二誓不为人!”纪献诚、侯英、穆春等则一一出言,无外乎自责,不求于世昌原谅,只为擒了刘启,祭奠芯氏之灵。

    万金海、曲波、夏侯恩等亦是上前劝慰于世昌,只说大家一心杀敌,必报此仇方休。

    于世昌环顾众人,遂接口道:“世昌只愿报仇,先擒下刘贼以报老母!若两军前相遇,还望诸位兄弟给某个机会。”

    “何消吩咐都是自家兄弟,辛婶于我等亦如母,此事自由世昌兄亲自出手最好!”众人拍着胸脯道。

    于志龙道,“令堂慧智贤达,某亦一向视为亲母。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你我兄弟一心,齐力可断金!定与兄弟合力报之!战阵之上,还望世昌兄稍安勿躁,顾全大局,珍惜己身为要。况刘启不过一个宵小,杀之如屠狗,何须急在一时今日于志龙可对天明誓:不杀刘贼,誓不为人!”

    辛氏殁去,于兰定然痛不欲生,于志龙心有愧疚,暗底操作之事更是不敢泄漏分毫,他终于安慰的于世昌放缓了出城擒贼的心思,遂令众人一一落座,心内打定主意,待众人散去,定要吩咐纪献诚等知情者严把口风。

    纪献诚得机道:“将军此次解围,大挫鞑子军力士气,不如趁胜追击,约敌一战”

    于志龙凝眉细思,逐一看向诸将,众人兴奋地连连附和。

    元军多日攻城,自身也是折损巨大,诸将苦守时,都能感受到对手的战意在这两日有了低落,虽然城内守军伤亡同样大,不过自于志龙昨夜解围后,士气大涨,急欲与敌一战。

    “纪将军所言极是。”于志龙下定决心,“即可下书,约敌明日午时决战于野!”

    于志龙想的明白,敌我气势,彼消我涨,正是大有利之时,若是拖延日久,益都敌缓过劲,今日可战之局将不再有。

    昨夜于志龙已经知道孙兴为救谢林等战死于城内,于志龙大恸。

    孙兴虽然年轻,但是英勇敢战,不落人后,且为人机敏,若是多加磨炼,今后当可为一员大将。谢林后来将孙兴尸首收敛,入棺,准备待战后再下丧。

    谢林经此一劫,大大的出了一身冷汗,更是坚了跟着于志龙走的念头。

    当下由于志龙主持,诸将分座两旁,方学写了约战文书,遣人欲往元军大营下书。

    于世昌振身而起道:“某愿往!”

    诸将皆劝,于世昌不听。

    谢林道:“谢某虽不知兵事,然小将军心怀丧母之痛,恨不能啖食胡虏和刘贼,心中战意虽高涨入云,然胡虏狡诈阴狠,若在敌营发生了意气之争,误了明日决战之事小,恐害了小将军千金之身!”

    纪献诚亦劝道:“敌营下书凭的是口舌之利,选一善辩之人即可,世昌兄弟本是九尺男儿,当应沙场建功,万军阵前斩将擒敌,方显英雄本色。如今令堂尚未入土安葬,兰儿亦在悲痛中,汝为兄长,当小心宽之,以慰令堂在




第二百五十七章 战书2
    “正是,城内已有数万人口,日耗粮秣必多,大帅坚守不出,将其牵制在此之计极妙!属下以为不出六七日,贼军定然缺粮。”俞伯恭维道。

    江彬接着道:“滨、棣、淄等地应还有可用兵马五六千众,可急奏枢密院调援。孟将军在桑梓也大练了许多军马,也可征调。”

    也先释怀大笑道:“ 且让贼人得意几日,传令各军,修葺营盘,严守不出。令哨探四出,日夜监视贼军是否有南遁迹象。”转头看见孟庆,笑道:“某有令,欲君行之,可否”

    这边元军各部忙个不停,城里于志龙在四下里慰问各部将士,查看城内防御,北城墙多已破损,许多城墙垮塌,完全是临时以条石檑木等简单拼凑,周围再辅以原木栅栏为框架,中间以土石填实,构成简易寨墙。木石不足,纪献诚索性下令将临城墙的屋舍拆毁,取可用之材。好在城内民众极为害怕元军屠城,只要性命保住,屋舍财物尽可任军取用。

    谢林再宣告,战后县衙会对这些损毁家舍的人家给以补偿,故这些人家的人心安定的多了。

    城墙的修补不是一日可就的,于志龙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依照前例,继续设栅栏,添上条石就是。这次缴获的弓箭不少,对防御很有助力。不过想那元军昨夜大败,应该不会有即刻攻城的打算,若是应战,这些弓箭都将用于两军交锋。

    匠做千户鲁安与其子鲁青这几日制造了许多简易工具和箭矢,对守城助益极大,赏赐小王爷罗帖儿领众军趁虚攻入城内,多亏了这些箭矢救急,射退了后路的元军,穆春等拼死反击,才保住了城池。纪献诚特擢升了鲁安的军职为千户,于志龙了解后,召来这父子俩,专给了白银赏赐。

    于志龙心挂于兰,仔细巡视各处完毕后,终于带着纪献诚、谢林、方学去见于兰。

    这是辛氏所住的邻街,原先那家院落已经在当夜被焚毁,无法遮身,纪献诚在左近征了一个小院落,专门给于兰居住,怕她想不开,特地安排刘娥等几个亲近姐妹与她同住,日夜不离。孟琦等原几个辎重队的青壮也暂驻隔壁院落,一是听从于兰等调遣,帮着救护伤者,二来也是一种看护,免得再出什么不测。

    因血战多日,城内人家从军子弟多有阵亡者,许多户大门外就挂着写有黑色奠字的白灯笼,向院内看去,家人披麻戴孝,神色凄苦。

    虽然城围半解,脱困有望,但是家人远逝,阴阳两隔,生者莫不哀痛。

    于志龙一路行来,看见满城多缟素,内心感叹不已。不过数日间,临朐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纪献诚引路,到了于兰居所,数人穿院门,进正堂,正当中香案上有两座灵位并列摆放,一是于海,一是辛氏。牌位下罗列着几盘各类糕点等。香案上一座香炉内插着一簇檀香,几点昏黄的亮点在乍明乍暗,阵阵青烟在堂内缭绕,浓郁的檀香扑鼻而来。

    正对香案,地上设有一个火盆,里面还有未燃尽的黄裱纸残灰,于志龙接过侧旁人递过来的檀香,就着火头引燃,上前插于香案上的香炉,再双膝跪在案前,恭恭敬敬磕了头。

    纪献诚等跟在后面一一拜了,依次取香祭奠。

    于世昌已经回这里守灵,于兰一身白孝跪在他身侧,见于志龙等来吊唁,两人跪拜答谢。

    于志龙怜惜的注视着于兰,几日未见,佳人消瘦清减的明显,峨眉下一双眼睛红通通的。于兰抬眉瞟了于志龙一眼,心中万般话语无以言表。至昨夜于世昌返回,兄妹见面痛哭一场。今日再见于志龙,于兰心内凄苦,碍于室内众目睽睽,不敢稍露女儿思念颜色。

    因为有于世昌在,于志龙也不好表露太多。简单安慰几句,随后取来黄纸在火盆内烧了,再拜了几拜,方告辞出来,至吊唁结束,只是多看了几眼于兰,才辞去。

    于志龙等刚出了院门,明士杰突然自远处奔过来,见了于志龙急上前跪拜道:“见过将军!昨夜我军袭破鞑子营寨,解救营内民众甚多,但其听闻我军俘虏了数百鞑子后,今晨民众激奋而噪,竟然有聚众欲冲营夺俘之事,看守军士难拦阻,穆将军令小的寻将军速速决断。”

    于志龙颇为吃惊,唐兀卫有近三百俘虏全部关押在城外营内,他已令侯英严密看管,怎得会被民众知晓,冲击

    放下这边心思,于志龙匆匆回县衙,纪献诚和谢林亦是惊讶,想到前些日子元军所为,似有所悟,只是尚不确定,故一路无语,跟随折返。

    第二日午时,也先一直未作决战回应,靖安军自然不会全军出营待战。不过哨探回报,元军大营各部多是忙着加固寨墙,遍设鹿角丫杈。双方斥候彼此在城外多次相遇,元军一般绕路而行,远远逡视或跟随,不愿直接与靖安军探马纠缠。只有个别靖安军斥候交手时被杀被俘。

    又过了一日,元军前哨突然发现自城西涌过来大批靖安军步骑,哨兵立刻鸣锣示警,有小校急奔至也先大帐禀告异常。也先披甲,与诸君登上寨墙远望。只见不下三千靖安军步骑逼近元军大营,摆下阵列,距营一箭之地外,稳住阵列不动。人不动,马不嘶,只有各队旗帜随初冬寒风咧咧飞舞。

    也先等奇怪,对方军阵内看不见任何攻寨器械,难不成小于贼迫不及待,主动列阵等待元军出营而战

    董飚见靖安军半晌无变化,亦无人过来挑战,洒然笑道:“贼人愚讷,莫非在外枯等”

    孟庆等亦是不解,对方并非全军出动,又无攻伐器械,观其行伍阵型,倒似是防御之态。

    也先拧眉细看,不知所以然,营内军士多上寨墙,准备



第二百五十八章 战书3
    当夜,看看已经整理出的厚厚的一大叠诉讼文书,于志龙叹了一口气,之前他在旁观察民意和民愤,一直在考虑如何应对,如今见民情汹汹,当因势利导。

    白日已经接到信使回报:元军未对挑战书回应,只是赶回了信使;各处斥候探查元军,发现营内人马纷乱,正在加固寨垒,广设鹿角等障碍。另有一支元军还在城北元营侧二里外下一小寨,成掎角之势,观旗号是孟庆的义军。

    “将军,看来鞑子是想暂时坚守,静观局势了”纪献诚赶来问策道。

    “鞑子想固守,不能遂了他心意,既然这些民众如此激愤,这些血债总要落在他们身上讨还。”于志龙看看天色,已近午夜,对纪献成道:“事不宜迟,令侯英天明将所有鞑子绑缚,将这些控诉文书全部全面对其宣读,然后压至元军大营前就刑!令及纪献诚、穆春、马如龙部出城,在旁压住阵脚,若鞑子出营,则徐徐后撤二里,令苟富贵、吴胜、庞彪引所有骑军在城门后列队待命,时刻准备支援。”

    按照于志龙最初的想法,这些鞑子俘虏虽然罪有应得,但是全部就戮或许有冤枉之人,但是目前群情汹汹,倘若不顺应民意,只怕会大失民望。既如此,不妨因势利导,激扰元军。

    尔等不愿出营决战,我就激你决断,否则众目睽睽下,数百元俘虏就此典刑,任你军中士气再高,也会受此大挫!

    更何况,这些俘虏可是蒙色人,论当今社会地位远远高于汉人,更不论南人,这事传出去,益都路元廷和元军的脸面不啻于被自己恨恨踹了几脚!在朝堂上也不好看。

    不过民众诉讼实在太多,费了一个时辰,才记录了一半状子,谢林草草浏览一遍,对于志龙道:紧紧这些状纸已经足以将这数百元俘斩决了。

    第二日,元营前,郭峰容面不改色,朗声宣读了于志龙的将令,好不容易一口气宣告结束,郭峰容这才当下文书放置于地面,随手取了一块青石压住,起身看了看寨墙上元军将士苍白的脸庞和枪林,微微笑了笑,弹了弹衣襟,转身回走。

    “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显灵,真武大帝、太上老君保佑,西天极乐佛祖显圣,小郭子若能今儿平安回去,定亲自至诸位圣前烧香拜礼,必磕三百个响头!”郭峰容缓步回转,外人看不出来,他自己明白,自己的两条腿一直在微微打颤,尤其是刚才宣告靖安军要将这数百元俘全部军前典刑时,连话音都因兴奋和胆怯颤抖而稍稍变音,不过元军将士多被这个消息震惊,居然没有几个人发觉。

    郭峰容处在元军箭弩的射程内,只要一声令下,就可将他射成刺猬。当初领命前去,郭峰容尚觉得自己能够在万众瞩目下如此作为颇有英雄侠气,自小他因为面白体弱屡受他人讥笑,心中总有不平志,盼着有朝一日能够提三尺剑,领万千军马,效法汉高祖下的韩信,立不世功业。

    故听闻于志龙有此令时,一时激动,站出领命。

    “今日郭某万众瞩目,亦算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了!”

    马如龙、穆春、罗成、钱正等众人皆对其叹服,不料这临朐小县还有如此人物。谁也不知,此时的郭峰容心内一个劲的虔诚礼拜诸路神佛,因为行走,这小腿肚发颤反而不易被人发觉。

    有人见他腿脚有些僵硬,不似日常模样,反而以为他心内激荡所致。

    顾振华至也先前道:“大帅,此子狂孽,有辱国体,坏我军心,请万箭射之!”

    也先微微犹豫后,道:“不过一传话竖子耳,射之坠我军威,严令各部紧守营寨,除警戒外,余者——”

    江彬等听他意思竟似是余下各部归营,对外界之事听之任之。

    “大帅,若是不救,恐失满营军心,再者,此事传至京师,难免遭人弹诘,于我益都路不利。”江彬劝道。

    也先又何尝不知,只是此时军中士气低落,又缺突击利器,单靠军中步军出营接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展成一场决战,而现在一战,也先不认为有必胜的可能。

    孟庆见城内出动大军,遂亲率部属入元营听命,他见也先犹豫,上前一步道:“求小失大,智者不为。今忍痛断臂,他日当为其破城,尽斩贼众,祭奠我军英灵!末将恳请大帅三思。”

    昨夜他与田辉共战靖安军,死伤不少,如今本部将士疲惫,缺员多多,但是身为义军,一向又是被朝廷元军所驱策,虽然孟庆对于志龙等恨之入骨,但此时还是不愿仓促出营一战。

    田辉与他心意相同,立刻出列附议。

    俞伯先心内一番权衡后,上前低声请道:“唐兀卫乃京师宿卫,此战尽殁已是天下振动,若任其营前斩杀其俘而不出救,京师内攻诘定然潮涌,令王爷和大帅难以自处。何不妨遣一部出营与贼虚与委蛇,尽人事听天命便可!”
1...8687888990...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