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迪亚冒险日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虎头蛇尾
关于下乌克斯豪尔地区白葡萄的起源,据说早在芮尔典开国之君卡罗勒斯在位时就开始种植了。这种白葡萄本来只是生长在诺玛河南岸的一种野葡萄,在乌克斯豪尔建城时期,卡罗勒斯渡河来到如今的下乌克斯豪尔一带巡视,那时当地的领主并不富裕,酒窖中没有葡萄酒用来招待国王,为了面子只得硬着头皮让仆人去临时搜罗。仆人们也是丝毫没有办法,领主都
第九十二章 库儿玛堡的“堡主”同盟
定下行程之后,乔纳森一行没有再在鲁斯林根多做停留,离开山区后转道临河的阿尔洛亚,这是霍尔德郡人口最多的城邑,克劳河与诺玛河汇聚后,乌克斯河丰沛的水流在此变缓,上游较直的河道在这里转了一个弯,泥沙沉积形成了一小块平原,是下乌克斯豪尔为数不多的产粮地区,对岸就是安格哈尔郡的郡治罗格斯堡。在阿尔洛亚邑的东侧,则是其名称的来源,作为霍尔德郡与温科德郡界标的阿尔洛亚湖。该地因为低洼的地势,乌克斯河的河水时常在此溃出河道,最终形成了这片水泊。而且发源自霍尔德峰的霍尔德逊河也在湖的西南方流入,只是相比乌克斯河的宽阔漫长,霍尔德逊河更像是一条小小的溪流。当地为了防御水患,在阿尔洛亚湖周围建造了围堤和引流的渠道,说起来也算是下乌克斯豪尔有名的一处景观。阿尔洛亚湖的东南则是同样以种植葡萄为主的鲁普斯堡,不过因为地处盛产浆果的巴瑞兹林地,当地人用多种浆果混合酿制的浆果酒也很不错。
安格哈尔郡的名称来自于郡西的安格哈尔大桥,这也是古卡拉德帝国的遗迹之一,横跨乌克斯河沟通着曾经的卡拉德帝国大道,如今的国王大道。乌克斯河在北安格哈尔邑与南安格哈尔邑之间的这一段以浅滩为主,整座安格哈尔大桥为石、木混合结构,河道中等距横布着数十座上窄下宽的圆柱形桥墩,皆由质地坚硬的石料砌成,桥面则是木制。安格哈尔大桥建于主诞200年前后,那是古卡拉德帝国的全盛时期,耗时十数年而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千年中木制的桥面曾多次毁于战火,但坚固的桥墩却始终不坏,其地基的牢固由此可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桥修建之初并不是现在的名字,而是叫做奥古斯都桥,以纪念下令修建此桥的凯撒王朝皇帝奥古斯都一世,可随着木制桥面的毁坏殆尽,再加上黑夜时代以来的荒废和典籍失传,人们逐渐遗忘了这个名字,而是以重修桥面时,于桥墩石料上发现的工匠名字来称呼此桥,随着两岸聚落的繁荣,逐渐形成了南、北安格哈尔。
进入南安格哈尔后,托尼和乔纳森一行的速度加快了许多,这还得要归功于国王大道。古卡拉德帝国随着领土的逐步扩张,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掌控以及运输供应,陆续以首都苏诺为起点修建了四通八达的硬面道路。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不少地段已经严重损毁,但却仍维持并提供着通行。南安格哈尔至库儿玛堡这一段道路因为商旅往来频繁,又缺乏维护,早已破败不堪,商人们往往会改用驮马来运载货物通过这一段路程,所以这一段道路也被戏称为驮马大道。
乔纳森一行的两辆马车因为只载了所有人的行李、帐篷、食、水等物,载重并不多,所以避免了更换牛车的麻烦,准备加紧行程赶在11月底大雪封关前通过库儿玛堡。因为随着逐渐进入山区,温度已经开始下降,据一路上遇见的下山商旅所说,山上已经陆陆续续下了几场小雪了。
南安格哈尔通往库儿玛堡的一路上,道路两旁遍布着不少由古卡拉德帝国时代的驿站演变而来的村镇,当地人的主要生计除了耕种外就是为往来商队、旅人提供补给的车马店,旅店周围等待雇佣的
第九十三章 正在兴起的亚伦
在罗多克同盟内部,因为利益的不同又分为各种派系。
西北方,安提托罗斯山脉内侧,由玛格瑞、伊欧薇雅、莱芜伦三地权贵构成的毛呢派,这一地区的地形主要为山间盆地、高地和沿海平原,都是适宜农牧的地带,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由牧羊促生的毛纺、羊奶制品、皮革等行业,这一派系内又另有以高山盆地莱芜伦和西玛格瑞亚伦高地两地以经营橄榄种植园及榨油作坊的贵族和富商为主的小派系橄榄油派。
而在安提托罗斯山脉外侧和罗多克地区西北、东南两端,则是以格兰梅尔、艾斯提尼那、马拉斯、库儿玛、加米奇、阿美拉、塞伦地区的领主为主组成的骑墙派。因为一旦发生战事,这些领地上的贵族要么因地处边境直面压境大军,要么就是占据地形优势不惧敌人来犯,或势单力孤或于大局无足轻重的他们一向是左右逢源,哪方势大或者出价高就倒向哪方。当然了,因为地理的分割,格兰梅尔独自中立在外,艾斯提尼那、马拉斯两地互有盟约,库儿玛郡的5座主要城邑中除库儿玛堡的“堡主”联盟是只管守着地盘收取关税,其他4邑则分别倒向周边势力。东南的加米奇、阿美拉、塞伦则因为面对异教国家互为守望同盟。
剩下的就是维鲁加大谷地以拉塞纳家族为首的丝绸派,杜迈、依帕希、菲德讷三郡组成的葡萄酒派,赛尔弗河流域及南岸诸领以杰尔喀拉的拜耳家族为首的香料派。
还有艾特斯科与德瑞格森,也就是库儿玛峰、霍尔德峰和艾特斯科峰这三山之间的走廊地带,由于这里是库儿玛堡通往维鲁加的商道,兼之山间地形复杂,说是遍地山贼也不为过,算是无法无天之地,可每当面对外来入侵者,山贼们居然也会加入罗多克人的阵营,还真是让人有些看不懂。
不过这其中因为商贸上的往来,毛呢、红酒、丝绸、香料四派之间又有松散的联合,形成了贸易派,并逐渐掌控了罗多克同盟内部的话语权。罗多克同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扩张影响力上,为在芮尔典王国内谋求自治而寻找支持,暂时未把库儿玛堡的“堡主”联盟放在眼里。而在芮尔典王国,光是进军不便这一条就足以打消国王的任何心思了,反观库儿玛郡的混乱倒是正中其下怀。
站在关前库儿玛峰这一侧,可谓是居高临下,整个库儿玛郡的情形全都尽收眼底。库儿玛堡关北的山谷中因为往来的大多是商队,一路上熙熙攘攘、人喧马嘶,好不热闹,喧嚣谷之名由此而来。谷口处本是古卡拉德帝国时为进入罗多克山区而建立的前沿岗哨,如今却发展成了入冬后商人们临时集散货物之地的肖尔茨堡。肖尔茨堡西北方便是紧挨着库儿玛峰北侧坡地和乌克斯河的阿索洛登,山坡上那座属于当地领主的风车磨坊,在整个芮尔典王国内都仍是一个新奇玩意,从萨兰德人那里传入还不到50个年头,尚未在王国内传播开来。阿索洛登西侧与位于马拉斯郡东北的加尔利哥相去不远,翻上山坡就能望到,而在阿索洛登与南安格哈尔之间则是河湾城邑弗劳海姆,一个以农夫、渔民、水手、力
第九十四章 德瑞格森之乱
乔纳森和托尼一行在从库儿玛堡前往玛格瑞郡的旅程中,沿途饱览了当地的自然之美,孤寂的高崖,一望无际的山丘和原野,恣意的溪流、瀑布、湖泊,还有山区夜晚那璀璨寂静的星空,但在经历这些之前,他们也着实惊心动魄了一把。
进入罗多克山区的商队在通过库儿玛堡城关后,大多都不会急着离开,而是选择在关城南侧山下的集镇索斯格特进行短暂的修整,同时也会在镇内的旅馆联络相熟的商行队伍在接下来的路程结伴同行,如果是走老了这条商路的商队头领,还会临时雇佣一些熟知根底的当地人作为短途护卫,有些类似于趟子手和向导。这些当地人出身的趟子手对周边山贼团伙的活动范围是否有变化都是门儿清,而且一旦有哪股山贼新近流窜过来,他们也会第一时间知道消息。这些当地人之所以消息灵通,那是因为在众多的山贼当中,大多都是些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的农民,两者之间多多少少有着些亲朋故旧的关系。其实大多数山贼劫掠商旅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甚少做出赶尽杀绝的事情,往往只是拦在商路上收点过路费,只有少数由通缉犯和溃兵形成的山贼团才会到处流窜,无恶不作。
德瑞格森郡几乎占据着整个山间走廊,在罗多克地区乃至芮尔典王国境内都可称得上是大郡,可郡内原本就好不到哪去的秩序,在马克.德瑞格森伯爵身死之后更是一片混乱,所属各城邑或拥兵自重,或投靠周边势力,或饱受山贼劫掠。位于郡西的索斯格特镇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倒向了库儿玛堡的“堡主”联盟,成为给其提供补给的“后勤基地”。而在德瑞格森郡西南,卡住库儿玛峰与艾特斯科峰之间山口的艾特斯科堡,本是臣属于德瑞格森堡的城邑之一,但却在马克.德瑞格森伯爵于暴动中身死之后,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那场变乱发生在1237年,也就是维鲁加之战过后的第二年,虽然当时的维鲁加伯爵维托里奥.拉塞纳竭尽全力安置难民,可从山外平原地带逃入的难民实在太多,伯爵本身又身负箭创,同时还在忙于重建阿哥尔隆堡的准备工作,不久便因伤势恶化难治而死,期间难免有所疏忽。更何况在安置难民的过程中,也是优先安置教俗贵族、富商和本地人,外来的普通难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只能自谋生路。难民们纷纷逃向罗多克地区内部,南方富庶的各城邑权贵起初还放开边界关卡,收留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和青壮作为农奴,难民们虽然会因此失去人身自由,但好歹能够换得活命的口粮。可随着涌入的人口增加,南方各郡城邑逐渐戒严边境,甚至派兵驱赶难民出境,无处可去的难民只得逃往山中。
德瑞格森郡因为地处山间走廊,郡中拥有众多山沟、密林和垭口,地形复杂便于藏匿,本就是土匪山贼聚集之地,治安一向混乱。再加上当时正值青黄不接的季节,而面对涌入的难民,伯爵马克.德瑞格森不仅拒绝援助,甚至还视为山贼进行剿杀,最终引发了大乱。因德瑞格森伯爵的举动,愤怒的难民为了活命集结起来攻打并洗劫村镇
第九十五章 王国缩影,四分五裂的德瑞格森
德瑞格森郡自此算是分崩离析。
山间走廊上段,法尔塞弗.温瑟蓬特掌控了艾特斯科堡和瓦雷芒,索斯格特倒向了库儿玛堡,德瑞格森堡的孤儿寡母无力掌控郡内局势,只能龟缩自守。
位于山间走廊中部的哈尔在变乱中最先被波及,如今周边贼匪环绕,如同汹涌波涛中的一叶扁舟。
地处山间走廊下段的芬马尔什因为男爵瓦尔特.文纳尔与马克.德瑞格森间的翁婿关系,平乱时出兵最多,损失最重,还搭上了文纳尔家族,在失去大多数青壮男人的同时也失去了军队的保护,当地剩下的人口多是老弱妇孺,面对叛军的威胁只能藏身于当地的洼地与沼泽之中,在郡中已无足轻重。
而在马克.德瑞格森全军覆没后,叛军趁势向德瑞格森郡位于山间走廊中、下段的诸邑席卷而去。地处艾特斯科峰东南山麓,与维鲁加谷地接壤的弗雷蒙邑,当地领主马尔科.弗雷男爵因为路途最远没赶上发生在哈尔附近的战斗,但也几乎是被叛军一路追着屁股逃回到领地,一边坚守一边向临近的领地请求救援。
当时刚继承爵位的维鲁加伯爵凯斯托.拉塞纳威望不足,在叔父马特阿斯的建议下亲自领军,以取得一场能够轻松获得的胜利来建立威望,同时也防止叛军进入维鲁加谷地,使刚经历大战尚在恢复之中的维鲁加地区雪上加霜。
虽然马克.德瑞格森与凯斯托.拉塞纳同为伯爵,但两者之间却是天壤之别。维鲁加谷地拥有众多高山融雪溪流的灌溉,农产丰富不说,还与斯瓦迪亚平原相接,与外界的陆路往来平坦通畅,又独占丝绸之利,是整个罗多克地区的精华地带。在维鲁加城,一些富裕市民出身的士兵甚至为自己置办了链甲,与德瑞格森的军队相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全都完胜。
围攻弗雷蒙的叛军在凯斯托带领援军刚进入德瑞格森郡时,就一哄而散了,他们不过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之所以能击败马克.德瑞格森的军队,是因为占了山道崎岖不适合骑士冲击的地利,又在山贼夹击造成慌乱后,靠着老弱妇孺齐上的人数优势取胜,虽然全灭对方,自身却也伤亡惨重。叛军中的多数人在大半年前还只是普通的农民,因为库吉特人的劫掠成为难民流落至此,缺衣少食且没有像样的武器、铠甲,在击败马克.德瑞格森前,他们的武器多是树枝、石块,甚至赤手空拳。这些难民当时是被马克.德瑞格森的剿杀举动所激怒,才愤而反抗,等到这股气势一过去,回忆起战斗中亲朋惨死、鲜血飞溅的景象,根本没有勇气再去面对维鲁加来的援军。
叛军对弗雷蒙的包围根本谈不上严密,也没有对城堡发起任何攻击,只是分散在领地内四处劫掠乡村谋食。弗雷男爵麾下不过百十来人,根本无力也无胆出城与密密麻麻的乱民作战,只有几个胆大的骑士仗着马快冲了出去求援。在凯斯托率领援军到达,叛军四散逃走后,弗雷蒙领虽然解除了危机,但领内却也被破坏的不成样子,为了求得庇护,马尔科.弗雷男爵便顺势投入了维鲁加麾下,急
第九十六章 前往艾特斯科堡
古卡拉德时代,主诞元年之前,从那时起弓箭在战争中一直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成规模覆盖向敌阵的箭雨在给对手造成巨大伤亡的同时,还能打乱敌方阵型,削弱敌方士气。但随着冶炼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更加坚固的甲胄、盾牌和防御工事开始出现,弓箭难以穿透附加金属的盾牌,更不能摧毁土石掩体。于是人们开始将弓箭巨大化,来发射更大更重的弹丸、箭矢,城池攻防利器弩炮出现了,并在古卡拉德时代至古卡拉德帝国时代的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切都随着黑夜时代的到来,日渐衰亡并不复存在了,卡拉迪亚的工匠技术就此停滞不前,直到一百多年前收复圣城失败,返回的十字军从萨兰德人那里带回了不少失传的技术,十字弓便是其中之一。
罗多克地区南部因为与萨兰德交界,是十字弓流传入芮尔典王国后,最先开始使用的地区,并在之后的时间里逐步做出改进。相比传统的弓箭,十字弓在射程上虽然有所不如,但在近战中却足以射穿链甲,一个普通人只需几个小时的熟悉,便能学会使用,既不需要太强的臂力,也不需要多精明的头脑,而且在制造成本上却低廉的多。
一个骑士从7岁开始接受训练至21岁受封,其间历经14年磨练,可面对十字弓这种简单易学的骑士杀手,身上披挂的重甲却抵不住一个农夫轻轻一握手指所发射的短矢。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强力武器作为凭借,乔纳森一行才敢不等和其他商队搭伙就独自上路,而且远道而来的他们反而认为是当地人为了招揽生意,故意夸大吓唬过往商旅,以得到雇佣。乔纳森他们自离开苏诺到现在,一路上也没少碰见拦路打劫的盗匪,但都被他们轻松打发了,于是在他们看来,这些拦路盗匪不过是土鸡瓦狗,既无盔甲也无骑兵,衣衫褴褛连铁器都没一件,根本不值一提,路上需要担心的反而是怕迷失方向。
在索斯格特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在向住宿的旅店老板打听了些商路上的最新消息后,乔纳森和托尼一行便在中午前出发了,他们得趁着白天和晴天多赶些路,而且尽可能在天色变暗前找到一处安全、避风的地方过夜。库儿玛堡至艾特斯科堡这一段山间走廊,是山间走廊中地势最高之处,虽然两侧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雪峰还要更高,但那里却没有人迹。临近雪线的植被稀稀拉拉,以草地和灌丛为主,其间裸露着饱经风雪的岩石,还有不少苔藓。虽然离得很遥远,但光是看看都能感觉到寒意,乔纳森一行早在进入山区时就已换上了厚厚的装束,通过库儿玛堡后更是裹上了斗篷和帽子,行进中人和马的口鼻不时呼出白色雾气。好在一路都是下行,植被也渐渐茂密起来,开始有林木出现,高高站在杂乱岩石上的野山羊看到有人经过,歪过头傻傻的望了过来,目光中显露出好奇。乔纳森他们的运气不错,天气虽然一直在阴晴之间来回转换,期间也曾飘起小雪,却好在持续时间并不长,在离开索斯格特第七天的午前,他们终于到达了艾特斯科堡。路上也曾遇见三五成群的山贼,对方因人数不占优势,再加上乔纳森一行人多车少,不仅车上看起来东西不多,连车辙也很浅,山贼们不是目送他们离开,就是跟了一段后便自动离去了。也许这些小股的山贼只是哨探,但面临冬季山贼们迫切想要抢到的是大批粮食,而为了车上不多的干粮付出太大伤亡显然不值。
第九十七章 艾特斯科堡的骑兵
“呜——呜——呜——”
当乔纳森一行顺着大道走出树丛,进入艾特斯科堡地界时,离的老远,城堡塔楼上便响起了号角声,低沉的长鸣。突然响起的声音震得乔纳森他们心头一跳,不由的稍微有些紧张,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个骑着挽马先行在前探路的护卫被叫了回来,整个队伍减慢速度,继续前行。
“没事,放轻松,这应该是哨兵在通报有人进入领地,并没什么,如果是示警或攻击,号角声应该高亢急促才对。”还是年长的托尼有些经验,从号角的声音中判断出不是攻击信号,这让众人忐忑不安的心情轻松了一点。
很快,在托尼的话刚说完,通向城堡的大道上便扬起尘土并响起马蹄声,没多久一个7人的骑兵小队就来到了众人面前。不同于芮尔典的重骑兵,除了领头的军官装备了链甲,另外6人都未穿铁甲,而是短棉袍或半身皮甲,保暖为主的软衬帽外还戴了尖顶的碗状头盔,头盔后侧向后颈延伸增加保护能力,他们所有人的战马都没有覆甲,个头也比乔纳森队伍中的挽乘两用马矮一头。这些骑兵看起来只是用来哨探或巡逻的轻骑,但乔纳森一行中却没人敢因此小看他们。骑兵们每人装备着一支长约2.3米左右,两头都装有枪尖的长枪,但这并非是冲锋用的骑枪,而是一支标枪,在他们的腰间或马鞍侧面用皮带别着一把单手剑或鹤嘴锨锤头,一面骑兵用的小型圆盾挂着左臂或背上。但最惹人注目的还是骑兵们手中的骑弩,上面居然装有滑轮式的张弦器,这能让他们无需下马便能完成弩矢的再次装填,并依靠骑兵的机动力进行袭扰,这对于山间贼匪来说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山贼们也许在劫掠中抢到过马匹,但他们根本负担不起供养战马所需的耗费,更多的时候干脆拿来打了牙祭。
骑兵们没有太过近前,而是保持着一段安全距离,并以警戒的状态监视着乔纳森一行人,由为首的军官喊话盘问,从他身上略显破旧的罩袍来看,他应该是一名骑士。其实他盘问的内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你们是什么人从哪来到哪去去做什么
这也无怪乎艾特斯科堡守军的谨慎。在这个年代,因为混乱的治安,普通人少有远途旅行的举动,大多数一生都没离开过村庄周围太远。能够让他们离开家乡的原因只有战争和灾荒,为领主所征召服军役去外地打仗,或是因为天灾、兵祸造成的饥荒而逃难。
而且除了顶级的大贵族以外,小贵族的生活完全可以用紧巴巴来形容,不少人连一身撑场面的没补丁的衣服都没有,至于平民就只能用衣不蔽体和衣衫褴褛来形容了。这使得大多数人看起来都没什么区别,都是一身破破烂烂的,身份自然难以只通过看来辨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