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秦国变法之后需要的是人口,需要的是农奴,需要的是军功授田之后在军功新贵家里劳作的农奴仆役!

    各色货物、各色军备,需要用粮食去换。但是,如果西行贸易顺利,就可以用黄金白银去买墨家的各种军械、货物。

    一切的一切,都在昭示着秦国的美好未来未来。

    而在这美好的未来之前,秦君需要解决的,就是秦**制的问题。

    既要变法,军制必然要改。

    吴起、胜绰等人都知道墨家火器之利,吴起当年攻打大梁城也正是靠的火药破城。

    于是吴起、胜绰等人跪坐在左侧,他们支持秦军日后全部都用火枪,淘汰弓弩,不再生产,将全部的军工力量生产火枪、新军制以火枪作为主要的杀伤手段。

    而跪坐在右侧的,则是坚持要用弓弩的那些人,这些人有自己的考虑,并不只是因为保守,而是真心的觉得秦军日后全用火枪并不好。

    右首一人先道:“一名上等弓士,百步之外亦能伤人。火枪百步,什么都打不到。”

    “火枪攒射,需要先塞火药、捣铅弹,如此时间,上等弓士已射十余箭。”

    这人说完,望向吴起。

    已经暮年的吴起笑道:“此言得之。”

    众人一怔,心说他怎么能支持别人的想法

    却不想吴起转言道:“然而一名上等弓士,需要训练多久”

    “开阡陌、破井田,变革法度,服役征召,礼崩乐坏之下,一战又需要多少人”

    “齐墨之战,齐军十万、墨家近六万,十万之师,需要多少弓手我去过泗上,知道泗上军制,这六万不过是常备之军,若是全面动员,灭国之战,只怕十万亦可得。”

    “阡陌既开、井田既破,征召来的士卒,又有几人能有养叔之射艺”

    “然而火枪则不然,农兵征召,授予火枪,三月即可开火。”

    “上等弓士,你看似只是个弓士,实则需要百人供养,分封建制之下,才能养士。不稼不穑,专职习武。”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乱前夕(三)
    胜绰的震惊不是没有道理,他是叛墨,太知道墨家内部那些真正掌握了核心机密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了。

    然而那个带着这堆粉末和那个怪异铜勾的中年人却道:“先生说的没错,然而这并非是从墨家那里偷骗来的配方。我是方士,我破解了火药的秘密,墨家一直在骗我们!骗天下人。”

    “火药,只需要三物,硝、炭、硫。根本不需要盐、丹砂、陶土……”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火药现世已有二十年,可这二十年间,天下都知道火药用除了硫硝炭外还有六种物质炼成的。

    木炭天下早已有之。

    硫磺天下早已有之。

    养硝之法,早已传遍天下,因为想要从墨家那里买火药,必须要用硝石换。

    除了这三种之外,剩下的几种都是各种渠道流出的。

    天下皆以为然。

    一则墨家虽然垄断火药生产,可是只要说是开矿、挖渠用,便可购买。金子、铜、锡、银、粮食、硝石、水银、皮甲……种种,都能换。

    是故天下并没有迫切知道火药配方的动力。

    二则……除了泗上之外,诸侯各军中火器的比例并不是太高,而且主要是作为辅助部队用。

    眼前这个人胜绰以前在魏国的时候曾见过,显然这是秦君的心腹。

    火药配方的破解,不是一两日之内能够完成的,胜绰心中暗道:“莫非君上早在魏国的时候,就已经在想办法琢磨火药配方也是,昔年君上在魏流亡,一直关注西河变法之事……君上之心,岂是区区渭洛可容”

    秦君此时待众人惊诧后,淡淡一笑,示意那方士继续说。

    方士道:“我本方士,好炼丹药。在安邑之时,便多闻墨家之事。后吴起破大梁、墨家败越人于潡水,君上便让我尝试炼制。”

    “为君者,谋国者,不可受制于人。”

    “世上想要破解火药之术的人不多,却也不少,只是他们都不得法,以至于被墨家蒙蔽。”

    “二十年前,鞔之适在泗水,以祝融血毒杀泗上巫祝。从那时起,我便多习墨家文章……”

    他说到这,别人听着倒还没什么,胜绰心中顿时明白过来这个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个方士,是公子连身边干脏活的。

    说是炼丹,实则也负责炼制毒药,贵族阴谋,岂能无毒

    即便不用毒,也要防备别人用毒。

    昔年泗上祝融血毒杀巫祝之事早已传遍天下,恐怕这方士早已经尝试着炼制,而且墨家对于当年的事并不讳言,甚至如何炼制都写了出来,并且称那物为“磷”。

    胜绰心中明白,却也觉得正常,并不惊讶,只听那方士继续说。

    “天下那些试图破解火药之术的方士、丹士都是先入为主,以为制作火药就是需要那将近十种药物,如何配比,始终不行。”

    “我却知道,想要破解墨家的秘方,需得从墨家那里找答案。”

    “墨家有本书,叫《解三十问》,据说是鞔之适未入墨家之时,他的两位隐士夫子考验他的聪慧而问的三十个问题。”

    “有一件事,说是某日那个唐汉先生问鞔之适,说世人都知金有六齐。今有一金,与众不同,锡铜而成,其齐比例不知。问鞔之适如何才能够找出锡铜的比例。”

    “鞔之适用排水、称重之法,得出了锡铜的比例。这是《解三十问》的第一问,想来许多人都看过。”

    这倒是不假,很多人何止是看过。里面的三十个故事,不知真假,却都是精心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人看完之后通过一串串的故事,领悟那种“知其所以然”的总结、归纳、寻找规律的说知之法。

    那方士笑道:“那一日我忽然想到这个故事,随后又想到一件事。”

    “炼制所用的种种原料,其实都可以分开。”

    “炭、丹砂、陶土、硫磺,不溶于水。”

    “硝石、盐、芒硝类,皆溶于水。”

    &nbs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乱前夕(三)
    胜绰的震惊不是没有道理,他是叛墨,太知道墨家内部那些真正掌握了核心机密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了。

    然而那个带着这堆粉末和那个怪异铜勾的中年人却道:“先生说的没错,然而这并非是从墨家那里偷骗来的配方。我是方士,我破解了火药的秘密,墨家一直在骗我们!骗天下人。”

    “火药,只需要三物,硝、炭、硫。根本不需要盐、丹砂、陶土……”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火药现世已有二十年,可这二十年间,天下都知道火药用除了硫硝炭外还有六种物质炼成的。

    木炭天下早已有之。

    硫磺天下早已有之。

    养硝之法,早已传遍天下,因为想要从墨家那里买火药,必须要用硝石换。

    除了这三种之外,剩下的几种都是各种渠道流出的。

    天下皆以为然。

    一则墨家虽然垄断火药生产,可是只要说是开矿、挖渠用,便可购买。金子、铜、锡、银、粮食、硝石、水银、皮甲……种种,都能换。

    是故天下并没有迫切知道火药配方的动力。

    二则……除了泗上之外,诸侯各军中火器的比例并不是太高,而且主要是作为辅助部队用。

    眼前这个人胜绰以前在魏国的时候曾见过,显然这是秦君的心腹。

    火药配方的破解,不是一两日之内能够完成的,胜绰心中暗道:“莫非君上早在魏国的时候,就已经在想办法琢磨火药配方也是,昔年君上在魏流亡,一直关注西河变法之事……君上之心,岂是区区渭洛可容”

    秦君此时待众人惊诧后,淡淡一笑,示意那方士继续说。

    方士道:“我本方士,好炼丹药。在安邑之时,便多闻墨家之事。后吴起破大梁、墨家败越人于潡水,君上便让我尝试炼制。”

    “为君者,谋国者,不可受制于人。”

    “世上想要破解火药之术的人不多,却也不少,只是他们都不得法,以至于被墨家蒙蔽。”

    “二十年前,鞔之适在泗水,以祝融血毒杀泗上巫祝。从那时起,我便多习墨家文章……”

    他说到这,别人听着倒还没什么,胜绰心中顿时明白过来这个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个方士,是公子连身边干脏活的。

    说是炼丹,实则也负责炼制毒药,贵族阴谋,岂能无毒

    即便不用毒,也要防备别人用毒。

    昔年泗上祝融血毒杀巫祝之事早已传遍天下,恐怕这方士早已经尝试着炼制,而且墨家对于当年的事并不讳言,甚至如何炼制都写了出来,并且称那物为“磷”。

    胜绰心中明白,却也觉得正常,并不惊讶,只听那方士继续说。

    “天下那些试图破解火药之术的方士、丹士都是先入为主,以为制作火药就是需要那将近十种药物,如何配比,始终不行。”

    “我却知道,想要破解墨家的秘方,需得从墨家那里找答案。”

    “墨家有本书,叫《解三十问》,据说是鞔之适未入墨家之时,他的两位隐士夫子考验他的聪慧而问的三十个问题。”

    “有一件事,说是某日那个唐汉先生问鞔之适,说世人都知金有六齐。今有一金,与众不同,锡铜而成,其齐比例不知。问鞔之适如何才能够找出锡铜的比例。”

    “鞔之适用排水、称重之法,得出了锡铜的比例。这是《解三十问》的第一问,想来许多人都看过。”

    这倒是不假,很多人何止是看过。里面的三十个故事,不知真假,却都是精心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人看完之后通过一串串的故事,领悟那种“知其所以然”的总结、归纳、寻找规律的说知之法。

    那方士笑道:“那一日我忽然想到这个故事,随后又想到一件事。”

    “炼制所用的种种原料,其实都可以分开。”

    “炭、丹砂、陶土、硫磺,不溶于水。”

    “硝石、盐、芒硝类,皆溶于水。”

    &nbs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乱前夕(四)
    方士说到这里,已经是一脸得色,进而道:“随后我又排除了其余几种,最后推断,火药其实只是木炭、硫磺、硝石三物就能做。”

    “至于比例,那便好说了。我只需要用水分开硝石、木炭和硫磺,就可以知晓。”

    “墨家所著《气亦沉重说》,认为气体也有重量,水化为气,可以顶开盖子,由此可知,所谓火药,不要是固化为气,推动弹丸飞出。我想,若是有神力者,以最覆在枪管上猛吹,其实一样。巴蜀夷狄用吹筒,便是一样的道理。”

    “墨家所著《燃烧论》中,做过实验,气体中有东西可以让木炭燃烧,但若那种气没有了,木炭便不会燃烧。而且那种气可以测得,只有五分之一,称之为阳气。”

    “火药无气也能烧,我便想,很可能就是硝石为炭硫提供了可以让他们燃烧的阳气。”

    “为了确定我猜测的对,我又将盐在炉鼎中煅烧许久,不增不减。可是硝石按照当年鞔之适炼制‘祝融血’的办法隔气煅烧,可得一种气,这种气……可以让木炭在里面犹如烈日绽放。很可能就是阳气。”

    “于是我更加确定,火药里根本就没有盐和芒硝,只有硝石。所以火药,不过是硝石中藏着的阳气,与木炭和硫磺燃烧后化为气,如同巴蜀吹筒一般推动弹丸飞出。”

    方士说到这,指了指下面的那一堆火药道:“诸位可以试试,或与从墨家那里买到的对比。”

    胜绰起身,再三而拜,折服道:“已不用试。你已得《解三十问》之精髓。君上大智,原来竟早有用火药之心!”

    秦君亦大笑道:“如你所言,自公输班逝去,天下机械木匠之巧,无人能出墨翟之右。二十年前,墨翟以公输班所赠腰带邀公输班弟子入泗上,墨家守城又有转射机、床弩等大弩,制弩之术,无双无对,墨家却弃之不用,反用火药。”

    “墨家所谓的那些天志、演化,我或许不懂,可我却懂人心。泗上墨家能做出最好的弩却用火药,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心,非是墨家所言的天志,却也一样可以知晓很多的道理。”

    吴起等人尽皆拜服,心中或喜或服。

    秦君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一物,更可坚定你们使用火枪之心。”

    说罢,他指了指地上的那个铜勾,问道:“你们可知此是何物”

    这铜勾看起来很简单,一指长,甚至都不如弩的扳机那样精巧,在场之人都不知道这是何物,更不知道缘何这件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器物,能够让君上觉得此物可以坚定众人用火枪之心。

    秦君笑道:“墨翟逝后,鞔之适编纂了《鲁问》、《适问》等记录墨翟言行的书籍。里面有一则,说是当年在商丘守城的时候,适说将来有一物可以代替转射机、床弩、弓。”

    “后火枪出,鞔之适又有一次说,燧石能点醋绒,那么也能点燃火药,只需要蓄力精巧。他说他在那两位先生那里见过。但凡鞔之适说见过的东西,你们可曾听他说过诳语”

    “数年前,墨家以百金,求天下能工巧匠做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很简单,只需要能够蓄力即可。不求形状,只求此物,做出即给百金……”

    言尚未毕,吴起指着地上的那个看起来简单的铜勾道:“这……这便是燧石发火枪中所谓的‘板簧’”

    板簧之名,在场的诸人都知道。

    具体什么样,没人知道。
1...267268269270271...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