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马镫骑兵的作用,魏国不是不清楚。
当年马镫刚出现的时候,吴起的大梁城之战就是靠武骑士突破的,侧翼包抄迂回骑兵优于战车,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没想到不过二十年的时间,泗上的骑兵已经有了不同的作战方式,而且从效果来看,对付步卒大阵确实有些用处。
然而也就只能羡慕一下,那一身装备对于魏国而言实在有些昂贵了,魏国装备不起这么奢侈的一支骑兵。
好在这一次也只是击溃了一个方阵,左翼的情况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只要能够再撤一段距离,形成坚守的阵型,最起码不用担心左翼忽然崩溃。
他的手里还有一支武骑士,还有一些战车,只要再拖延一段时间,等到双方的接战距离再靠近一些,他就可以选择集中兵力向楚国的陈蔡之师发动进攻。
等待的过程,显得有些漫长,墨楚联军的火炮依旧发挥着他们的优势,持续不断地轰击着魏韩联军的军阵。
中军的对射已经分出了胜负,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的魏韩炮兵已经完全被压制,无法做出反击。
当墨楚联军的步卒接近到三百步左右距离的时候,魏韩联军的主将终于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几乎已经来临。
“擂鼓!右军,中军进军!”
鼓声催动,忍受了许久炮击的魏韩联军终于开始了进攻,对于那些忍受了太久炮击的士卒而言,进攻总是欢快的。
最起码,要比站在那里等对方的火炮轰击强。
魏韩联军的阵型变动,也是为了能够让左翼拖延一下接战的时间,右翼向前的同时,一些在中军的步阵也开始向右挪动。
双方主将的战术构想基本一
第一百四十二章 隐阳之战(五)
墨楚联军左翼。
重新组建的陈蔡之师在对面魏韩联军的铜炮轰击下已经坚持了一个半时辰。
这支陈蔡之师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支作为楚国中原战区主力的陈蔡之师,王子定之乱后,陈蔡地区的上层贵族遭到了楚王的清洗,在部分地区实行了授田制度。
授田农夫组成的军队按照楚国新军的编练方式训练耗费巨大,楚国担负不起,而且缺乏足够的基层军官,所以只能采取那种重步卒方阵的军制。
曾经作为主力的陈蔡之师现在是整个墨楚联军战线上的薄弱环节,这一点楚大司马知道,魏韩联军的主将也知道。
持续的炮击在一刻钟之前刚刚有所缓解,墨楚联军中军的炮兵占据了优势,有一部分铜炮朝这边移动,以支援他们。
士卒们站在原地,并未崩溃,即便铜炮射来的铁弹在军阵中打出了许多的缺口,但距离足够远不可能发动不听命令、承受不住炮击的冲锋;对面也暂时没有进攻。
总算阵型还稳得住。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魏韩联军的武骑士和战车出动,开始了进攻。
士卒们紧张不安地看着侧面扬起的灰尘,以及那些正在慢步靠近的武骑士,耳边响起了军官的大声叫喊。
“稳住阵型!乱动先退者,杀!”
鼓声咚咚,许多士卒喊着稳住阵型的口号,以给自己壮胆,这声音连成了一片。
对面的魏韩军中。
魏韩联军已经趁着刚才楚人进军的机会,稍微完成了阵型的调整,许多重步兵的方阵移动到了右翼,那种类似于直角三角形的勾股阵已然有了雏形。
虽然还不完美,尚需完善,但还有时间。
这一次骑兵和车兵齐出,后面还有一部分奋击之卒跟随。
奋击之卒是魏国的冲锋肉搏兵种,和武卒这种方阵兵不同,主要是承担冲锋、肉搏、维护方阵侧翼的任务。
魏韩联军的主将既没有把武骑士和战车作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也没有将这些奋击之卒作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是将后面已经列成勾股大阵的步卒作为关键。
勾股之阵的精髓,就是集中兵力,选择一条侧翼突破。
因为魏韩步阵厚重,所以机动性不好,但是厚重的方阵也有厚重方阵的好处:可以集体转向。
这是楚国效仿墨越泗上霸权之战后的新军体系所不具备的,楚国的新军体系发挥的是火枪和投射兵力的优势,利用更薄的战线获得更多的投射输出和正面机动性,但是侧翼其实很薄弱,必须依靠强大的骑兵保护。
这一点也是墨家从容地帮着楚国编练新军的原因:楚国的骑兵很弱,侧翼防护很成问题,而泗上拥有如今天下最强的骑兵,楚国和泗上作战的话,侧翼将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而之前楚国新军交战的敌人,是洞庭、苍梧地区的还在用石头铜器的夷民;对抗的是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强战斗力的王子定,而且攻打王子定的时候墨家还派出了工兵帮忙,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看不出什么问题。
战术的变革,需要用鲜血和失败作为经验,楚国缺乏。
魏韩的大阵则是出于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但未必就一定输给楚国的新军体系。
勾股之阵,正是魏韩联军的主将扬长避短的绝佳战术。
将大量的兵力集中在右翼,让左翼交替后退,让整个战线旋转,从而延缓左翼接战和崩溃的时间,缩短右翼攻击的距离。
一旦机会来临,集中了优势兵力的右翼迅速击溃掉墨楚联军战斗力最差的陈蔡之师,然后集体转向。
因为形成的是勾股大阵,所以一旦集体转向,实际上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仍旧面对着墨楚联军失去了左翼的中军。
就算是己方的左翼崩溃,那也无所谓,只要能够在左翼彻底崩溃之前击溃墨楚联军的中军,这场战役就算是胜利了。
到现在为止,魏韩联军主将还是志得意满的,战场的情况正按照他所预料的那样。
楚人先攻、左翼后退、旋转战线、兵力右翼集中、左翼溃散了一个方阵但是主力尚在、陈蔡之师移动缓慢拖累了整个墨楚联军中军的进攻速度因为要防止脱节侧翼被偷……
现在中军已经交火,双方的弓手和火枪手正在互射,这正是全力突破楚军左翼的机会。
骑兵和车兵开始冲击的时候,楚大司马也注意到了左翼的情况。
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命令道:“车广之骑,支援左翼,驱赶魏韩的骑兵!”
号令声下达,其身边谋士道:“魏韩骑兵甚勇,昔年吴起攻大梁,便已有装备马镫的武骑士,上郡多马,又多马耕之民,恐不能敌。”
这一点楚大司马如何能够不知道
楚国的骑兵不强,因为墨家帮着编练的只有步卒,却没有帮着编练骑兵,楚国的骑兵多是贵族骑兵,是效仿越国君子军的军制,只不过君子军都是持剑步战的贵族,而车广骑兵则是骑兵。
吴起虽然从魏国出走,但是魏武卒还在,其重视军阵和纪律的军制体系还在,大梁城之战中骑兵冲阵的经验还在,再加上魏国多马这一点楚国不及,这一次骑兵对冲必然是失败的。
但是,这不重要。
楚
第一百四十三章 隐阳之战(六)
墨楚联军左翼。
不出预料。
楚国的车广骑兵很快就被魏韩骑兵击溃,根本不足以驱赶魏韩的骑兵,只是迟滞了一下魏韩攻击的速度。
如果纪律性足够,一次失败退下后可以立刻重组,重新发动一次冲击,但这些低阶贵族出身的骑兵后退了很远,重组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魏韩联军的主将兴奋地搓着手,他能感觉到胜利的天平已经向他倾斜。
虽然己方的左翼即便后退,也仍旧没有延缓多久交战的时间,但是隔着那些硝烟还能看到左翼步兵的混战魏韩联军并没有处在下风。
右翼这边的战斗,那些看起来很威猛的楚国车广骑兵被击溃,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出可以再度集结冲击的可能。
左翼的墨家骑兵只有一部分还在配合步卒冲击,但他认为,那些骑兵已经是正在赶往支援陈蔡之师的途中。
墨楚联军悄悄往右翼增兵的情况他才发现,但是增兵的数量并不多,看起来也就五六千人,他确信这不足以击溃自己的左翼——至少在自己击溃了陈蔡之师之前不足以击溃。
现在他的眼中看到的,是己方的骑兵和车兵已经开始冲击陈蔡之师,奋击之卒已经在和那些陈蔡之师白刃战。
而就在后面不远,十个大型的步卒大阵形成了一个勾股形,正在用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压过去。
这时候战局已经相当明了,想来墨楚联军那边也可以看得到,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处在左翼的墨家骑兵若是再不赶来支援,陈蔡之师的崩溃几乎是必然的。
楚军左翼的陈蔡之师已经撑不住了。
之前的炮击让他们的士气消磨极多,己方骑兵的反冲击失败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
魏国的密集方阵排山倒海而来,更让这种不安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魏国的奋击之卒穿戴着皮甲,手持短剑或是短戈,冲进被炮击、骑兵冲击和车兵冲击弄得混乱的军阵中奋勇砍杀,最前面的两个大阵已经支撑不住。
第一个大阵的千五百人中的火枪手已经溃散,剩余的步卒不断收缩着原本就已经很密集的方阵,仿佛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踏踏……
远处的魏韩骑兵再度袭来,一枚铁弹正巧落入了几乎是人挤人的方阵之中,噗噗几声砸出了一条布满鲜血和短肢的痕迹。
“败了!撑不住了!”
“跑吧!”
面对着越来越近的骑兵,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声。
这一声叫喊,就像是涨潮时候第一道冲击悬崖的浪花发出的轰鸣,很快引发了仿佛退潮一样的波涛。
早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几个方阵再也坚持不住,向后狂奔,而之前受到打击较少的几个方阵虽然还在坚持,但也已经出现了混乱。
在远处一直注视着这边的魏韩主将,几乎是从观察的战车上跳了下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此战,我军已胜!”
“传令中军,向右集结!”
战场瞬息万变,对于魏韩联军而言,陈蔡之师的第一个方阵的溃散,便意味着战机已临。
步阵移动缓慢,必须要重新调整,才能够在这个难逢的机会下抓住墨楚联军的弱点扩大战果。
他要以中军继续黏住楚国的中军,将主力集中在右翼,从侧面彻底包住墨楚联军,从而一举击溃。
鼓声响动,旗帜飞扬,一直坚持不动的魏韩联军剩余的几个方阵开始挪动,魏韩的中军开始击鼓进军。
楚军阵中。
楚国大司马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举起望远镜再三确认了一下魏韩联军的中军后备力量开始挪动之后,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他终于动了!他终于动了!”
一连说了三遍,这是从开战之初他就在盼望的事,现在终于发生了。
魏韩的步卒大阵移动缓慢,站定不动的时候几乎难以攻破,可一旦动起来就意味着露洞……
天下没有一支大军可以在战场机动的时候保持完美的阵型,哪怕是现在公认的强军西河卒和泗上义师也不可能,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一旦动起来,将来后悔想要重新调整就几乎没有可能,因为那是魏韩的步卒大阵。
陈蔡之师的崩溃,在他的意料之中,楚国大司马一开始就做好了放弃陈蔡之师的准备。
为了这场胜利,他可以放弃那些精锐的车广骑兵只为了争取一点时间;可以放弃新编练不久的陈蔡之师只为了最终的胜利。
因为……他是楚王的大司马,是楚王用来集权和对抗屈、景、昭三族的大司马,这一战楚国必须胜利,而且要大胜。
之前的几次作战,他对抗的不是洞庭苍梧的弱鸡,就是王子定那样没有魏韩支持就必败的军队,还从未真正和楚国数百年的大敌三晋交手。
楚王的新军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战果,等同于楚王的变法变革能有多少的阻力。
他在等魏韩联军挪动,只要动起来他就有机会,尤其是中军那一支机动的后备力量。
然而即便如此兴奋,他还是能够保持清醒,在深深地吸了几口气之后,传令道:“预备的二线步卒转向结阵!炮兵转动炮口,以二线步卒为左翼!”
这是在和魏韩比时间,楚国大司马所依仗的,是楚国新军的阵型更容易机动,可以再陈蔡之师彻底崩溃之前重新部署左翼的防御。
除了机动性,还在于楚国新军体系的特殊性:更薄的阵线,意味着等长的战线下更多的后备二线预备队。
魏韩本就不多的预备队已经动了,这意味着魏韩联军的左翼一旦崩溃,连带着中军也无法组织防御,毕竟大阵的移动速度要慢许多,重新调整部署已经来不及。
楚国大司马跳上战车,眺望着墨楚联军的右翼,心道胜负的关键,就看你们了。
&nb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刻易胜负(上)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冲击和反冲击之战。
一边是自小脱产训练的贵族、武士、贵族身边的从奴家奴;一边是以自耕农和共耕社社员为主的良家子骑兵。
一边用着自己的财力购买了从泗上高价弄来的铁甲、从商人那里购买的上等马匹;一边是穿着制式的皮甲、骑着马场培养或是从中山国那边运来的差不多的军马。
一边是以各个贵族为中心、从奴和家奴私卒死士亲从环绕左右;一边是以连队为单位的平等同袍。
从某种层面上,这是一种象征,一场不亚于当年泗上义师对阵越国君子军的象征之战。
即便,规模似乎有些小。
经过魏韩主将的鼓动之后,双方都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