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泗上的规矩还真是挺多的,也挺怪的。”

    徐弱听得懂那里的方言,靠过去后笑道:“这规矩还是为了大家好。喝热水不容易生病,喝点盐因为你们走这么远的路总要出汗。”

    正在嘟囔的人显然有些紧张,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点像是牢骚,连忙道:“是的是的,是我不懂。”

    可再一看旁边正在烧水的当地村社的女人,对于这些穿着军卒士兵和这些明显是泗上官吏穿着毛呢暖衫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害怕不安的




第一百五十九章 云梦
    老农说到乐土,徐弱便忍不住想起半年前的新郑,也曾有许多人怀揣着这样的梦想。

    然而现在,那些人怕是梦想已碎,他也无能为力,至少现在无能为力。

    呼了几口气,让心中忽然荡起的烦躁消散,徐弱问道:“这一次迁民的人家有多少”

    老农道:“可有三万多户吧。都是分批迁的,最开始是抽签一些,迁到泗上的各个村社,不少村社缺人,去了直接有地。我们这些人没抽中,便要去淮水了。”

    三万户,徐弱估计将近二十万的移民。

    好在墨家这几年着实搞过几次大工程,譬如泗水灌溉工程、譬如对齐一战的数万人行军、譬如疏通邗沟的工程等等,若不然这二十万移民肯定是要出现冻饿饥荒之事。

    泗上一直缺人,若比较别处,似乎泗上的人口已经够多,可现在泗上却像一个无底洞,仿佛再来百万人也填不满。

    为了弄人,煽动逃亡、赎买各国的奴隶、从南海更远处运送“长工”贸易……几乎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

    商人在别国不能随便买地,而且除了泗上之外商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泗上倒是可以保证商人的利益和私产,但是村社的土地不能买,荒地没有人买了也没用,如此这才导致了南海地区的“长工”贸易愈演愈烈。

    南海地区直辖的几个地方已经视作是“诸夏”的一部分,可更南端的一些小邦国却不算,那里受到墨家的影响和济水沿岸又不一样——那里还是奴隶制,邦国征伐,多买火器,也多捕获奴隶卖到泗上做契约长工。

    之前墨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徐弱知道这一次的扩大会议也要讨论这个问题,有人提出来考虑这件事是否符合墨家的道义。

    种种问题,可谓是层出不穷,这一次的扩大会议上要讨论的事情实在太多。

    甚至于徐弱有种预感,这一次墨家的道义可能会发生一些修正,为一些事的存在找合理性,一些道义可能会被重新解释;一些原本处在灰暗地带模棱两可的政策可能也会真正立法。

    每个人对于这些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谈不上正确还是错误,也不可能不经过同义会就完全一致。

    哪怕是现在以组织严明为名的墨家,内部依旧有各种派别公开活动。

    徐弱正准备再问点什么的时候,一匹快马哒哒而来,远远便喊道:“可是从新郑归来的同志有急令。”

    徐弱与那老者说了一声自己有事,便匆匆赶回,急令上竟然有他的名字。

    等传令者离开之后,徐弱看着命令,自语道:“急速回彭城却有何事”

    …………

    数日后,彭城。

    徐弱和适做了个执手礼后,听着适关于他在新郑选择新修城墙以防守的称赞后,内心颇为机动。

    论起来他也是老资格的墨者,虽然比起适这批人晚了一代,可终究也是墨家方兴未艾的时候就加入的。

    但这些年他基本一直在外,伴随着墨家内部一些老墨者的故去,他已经算是老资格,可却很少留在泗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

    如费、如郑,着实很少和适接触。

    和徐弱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人,其中几个徐弱不认识,但是听过名字,都是墨家内算得上一号的年轻人物。

    落座之后,徐弱心中略微有些紧张。

    适不紧张,但有些感慨,若按照正常的历史,徐弱今年已经死在了阳城,为了墨家巨子的权威和道义的传承而死。

    可现在,徐弱就完好无损地在适的面前。

    徐弱以为适是准备询问新郑的事,却不想适道:“今天叫你们来,也算是我点的将,经过开会同意的。安陆的事,你们知道吧”

    徐弱一怔,似乎明白过来是什么事了,点头道:“知道。”

    就在隐阳之战前,楚国的安陆爆发了一次起义,这件事在楚王还在陈地的时候就已经传出了消息。

    起义者主要是当地的农夫,还有一些接触了一些墨家学说、农家学说的落魄贵族。

    当时攻占了安陆城不说,还烧毁了很多贵族的高利贷契约,至于后续的情况徐弱就不知道了。

    安陆此时紧邻着还极为磅礴的云梦泽,正是一处最容易隐匿藏身的地方,原本就有许多逃亡之人在那里藏身,楚国一些犯了事的人也多在云梦泽中。

    安陆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背靠大别山桐柏山,北傍三关,南依云梦,可制鄂地,西抵荆襄。

    如果能够控制住这里,或者至少保留一部分当地人的武装在那里活动,哪怕是暂时占山为王开垦耕种,对于将来也极为重要。

    徐弱是适看重的人选,主要就是在新郑事件中表现出的出乎意料的应变能力。

    适见徐弱知道这件事,便又大致介绍了一下几天前得来的情报。

    “现在的情况呢,有些复杂。这件事楚国肯定是要镇压的,毕竟这种头一旦开了,各地都会不稳。加上当地贵族的反扑,我看安陆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里面有咱们的人,还有一些相信咱们的民众。这一次事出突然,我考虑了一下,你们这些人算是很好的人选,所以急调你们回来,尽快赶往安陆。”

    “竟淮水到邗沟,走长江,跟着那些贸易往来的船只到云梦,去了之后当地的同志会接应你们。”

    徐弱蹙了蹙眉,这和他以往的活动方式不太一样。

     



第一百六十章 启蒙学说(上)
    临走之前适和徐弱所说的“鼍灾”、“虎灾”仿佛是个笑话,短短的几句话而已。

    可当几个月后徐弱踏足云梦之时,这才明白那些仿佛笑话一般的“鼍灾”二字,竟是如此的真实。

    鼍者,鳄鱼也。

    此时气候温暖湿润,原本泗上也颇多鳄鱼和老虎,然而这几年泗上的老虎已然有了灭绝的趋势,以至于徐弱已然忘了那些可怕的动物之灾。

    泗上这几年组织了极多的打虎队,甚至直接出动现役的士卒进行围猎,平时以高额奖励回收虎皮。

    有火器之威、组织之密、铁器之利,短短十余年间,老虎已经在泗上的各个村社绝迹。

    至于鳄鱼,虽然还剩余不少,可是加不住鳄鱼皮正是上好的皮甲材料,已然是被各种各样想要发财的人追杀的逃离人烟。

    这些在泗上绝迹的灾患让徐弱之前听来很难感觉到那种苦痛与可怖。

    然而到了云梦泽,等到亲眼看到这种灾祸的惨状之后,才体会到泗上的施政竟然让他已经遗忘了泗上之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就在他和先期乘船而来的几十人抵达云梦和当地的墨者联系上后不久,便在荒芜的云梦听到了哭声。

    故事一如孔子登泰山之时的那句苛政猛于虎的感叹,哭泣之人的孩子刚刚被鳄鱼吃掉,但哭泣之人并不准备离开,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可以逃避劳役逃避军役逃避公田耕种逃避布税帛税。

    徐弱暂时没有多说什么,绕开了哭泣的人家,沿着一条根本算不上路的路,进入了浩渺波涛间有沼泽的云梦泽。

    麋鹿成群,虎兕之啸响彻云霄。

    他身边那些人倒是不怕,很多人去过南海,甚至有参加过八百人灭缚娄之事的老兵,身边兵器火器充足,不少人只觉得那犀牛的叫声意味着一张张犀牛皮的财富。

    船穿过一片小湖的时候,当地的墨者介绍道:“安陆起义之人,约有千五撤入了云梦之中。剩余的人有的留在了当地,那些当初不听我们劝告认为贵族会倾听他们愤怒反抗的头目留下了,都被斩杀了。”

    “那千五中多是咱们在当地宣传道义听从之人,领头的都是咱们的人。湖中鱼虾众多,麋鹿成群,却也不至于挨饿,只是隐藏其中。”

    最近已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的人,通过商船、或者一些贵族的关系、贿赂等手段,那些从泗上调来的墨者通过各种手段朝这边集结。

    上面指派了徐弱为云梦泽的特派委员,已是这里墨者的头号人物,当地的墨者组织运转正常,省却了很多事。

    徐弱大概了解了情况之后,问道:“这里便没有穷凶极恶的湖盗之辈”

    当地的墨者笑道:“你也看到了。穷凶极恶之辈,必有手段。若是在城中杀了人,或是有了仇家,有手段的可以躲避到别处,哪里会有几个藏身大泽之中惶惶不可终日的”

    “倒也有些人,在大泽之中偶尔劫掠藏身逃亡此地的人,可也实在抢不到什么东西。”

    “逃亡至此,多以渔猎为生。也就是有些人能够劫掠一些犀牛皮、鳄鱼皮之类。不过人数也不多,藏身大泽之中,难以找寻。”

    “剩下的,多是逃亡过来的民众。三五成群,散居大泽之中。也少种植,多以渔猎为生,或是采摘莲子白耦、或是摘取野果,又无铁器又无工具,人数不少。”

    徐弱心想,怕是巨子将泗上的情况想做了这里,泗上商贸往来频繁,林泽之中曾也多有劫掠之辈。这里也真的没什么可抢掠的,攻城略地想来里面的人又非是盗跖那样的人物,更不可能。

    他也知道当地的墨者在这里活动不多,人手本就不够,肯定是多在城邑和城邑周边人口密集的乡村活动,不太可能深入其中。

    向里面深入的时候,偶尔也会经过几个村社,村社的人都外来者都相当警觉。

    这些村社大多都是逃亡过来的民众聚居而成的,还保留着浓浓的村社残留,村社自治,土地归公定期分配,春秋时候的村社气息极浓。

    在大泽中转了一日,徐弱大约明白过来临走之前适的那番话。

    这里工作的重点,和新郑完全不同。

    新郑是土地重新分配的问题,那是民众关心的。

    而这里……恐怕还轮不到土地分配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政权都没有,想要在这里立足……原本很难。

    但若是墨家可以支援,递送货物,却可以仿一下当年泗上初建时候的模式,以建设为主。

    先做到自给自足,然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商船和外部沟通,取信于民,建为根据,再谋他事。

    徐弱想,按照墨家的矛盾之说,新郑的主要矛盾是贵族和庶民的矛盾;而云梦泽中的矛盾,则是民众生存和残酷自然的矛盾。

    有了这样一个初步的判断,等真正见到隐藏在云梦泽中的安陆起义的那些民众之后,徐弱更是确信。

    说是千五百人,实则比千五百人要多的多。但是青壮男性也就千人,还有老人孩子女人。

    衣衫褴褛,面色枯槁,虽然里面墨者还能维持着,可在里面的墨者也显然没有这种逃亡的经验,能够维持住人心不散,已然是难得。

    接触之后,徐弱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获得了这些人的信服。

    他拿了一大包的盐,让这些退入之后一直吃不到盐的民众吃了一



第一百六十一章 启蒙学说(中)
    因为墨家不是一个诸侯,而是一个以某种学说为基础的组织,包括其政权构成都是以说知之术的理性推断而形成且在内核上符合的,所以这种讨论也就很寻常。

    每隔几天一次的讲义学习讨论,都使得这些问题可以公开地讨论。

    而这种公开的讨论,以及百家争鸣的存在,使得这种讨论将墨家身上的圣徒好人的气息消磨的越来越来少,最终弄清楚本质还是因为利益的团体。

    原本历史上的天下大同之说,源于战国末期之后诸子百家的融合,即便是历史上正版的大同之说,也是融合了道、儒、墨等诸家的愿景。

    都希望天下越来越好,有一个笼统的幻想,总归没有人明着说人吃人的社会才是好的,对于美好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但正是因为都希望天下越来越好,反倒是使得诸子百家必须要分清敌我,独树一帜,证明自己的学说才是正确的理论,其余人的学说达不成那样。

    墨农之争,在云梦泽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对立的少、合同的多。

    可若是放在了萌芽产生的泗上周边,则是对立的多,合同的少。

    农家固然希望天下大利,墨家也是如此,哪怕是杨朱、儒家、道家,其实愿景都一样,所差的就是怎么达成愿景的过程。

    冬日一过,这座取名云梦的小城中再一次争论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徐弱等人便出面开始讲解一下其中的区别。

    徐弱便问道:“你我这些人所吃的盐、所用的布、捕猎虎兕鼍蟒所用的火枪火药、开垦荒地所用的农具,可并非是你我生产的。”

    “这便是最大的区别。天下若要一而定,总要有分工。专门晒盐的,比之农闲之时去自己晒盐,定然是所消耗的劳动量更少。于天下财富总和的增加是有利的。”

    “况且……你们不要忘了,我们这里的情况特殊。每年耗费钱财无数,都是外面支援的,是故可以若小国寡民怡然自乐。一旦外面不支援了,只怕我们的日子要苦的多啊。”

    “盐、布种种,均不能自给。若是现在切断和外面的联系,你们还能觉得农家的这些手段是好的”

    “是故农家为小国寡民百里之学,百里可为,千里万里,只恐天下不得其利,反受其害。”

    这话自引得那几个农家的弟子不高兴,可云梦泽的情况着实特殊,仔细想想确实也难以反驳。

    一名农家弟子只好道:“若将来天下归一,再无敌寇,则可以小邑寡民之政,天下分为千百邑,每邑都如云梦一般。”

    “贤者与民并耕,市贾不二价,农忙的时候务农,农闲的时候一起织布,满足衣食,并不售卖。”

    “土地皆归于公,均分于民,不得售卖。各家交换,等劳动量而换,我不失利,他不得利……”

    农家根本上还是一种最底层农夫的幻想,因为最底层的农夫受到双重的剥削——贵族和商人。
1...334335336337338...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