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晚唐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的放逐

    闻言鱼恩眉头微皱,沙陀人本归石雄统领,背着他给自己写信,显然不是什么好事。马上皱着眉头打开书信,开始疑惑的读起来。

    随着目光的推移,鱼恩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看到最后他的脸色甚至有些愤怒。

    写信的是名叫诛邪赤心,是沙陀人的首领。他在信中说,有个叫温礼的商人,常年经营着沙陀与中原之间的贸易。因为他收购的价格公道,卖货的时候又可以赊欠,沙陀人的贸易机会被他垄断。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沙陀人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前些天,温礼给他写过一封信,说是圣上苦于没有征讨乌介可汗的借口。让他冒充回鹘人抢劫这只队伍,为朝廷征讨乌介可汗创造一个借口。

    要不是鱼恩护送的队伍太强大,诛邪赤心就险些信以为真,酿成大祸。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是鱼恩却能从里面嗅出来阴谋的味道。这些回鹘人都是自己的俘虏,沿途护送的又是自己的人,一旦他们有个什么闪失,圣上怪罪下来倒霉的肯定是自己。

    沉着脸把信交给李牧,然后闭口不语,等着他的意见。

    许久后,李牧笑着说:“这位沙陀首领的话多半可信。牧以为定是他见识到几万人的护送大军后,以为自己被人算计了,这才恼羞成怒向郎君揭发。”

    作为鱼恩唯一的幕僚,李牧的脑袋绝对是非人一般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代文豪的落幕(上)
    身为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的府邸与身份有着很大的差距。宅院小也就算了,甚至离东市都很远。用现在的眼光看,就像是当着部长级别的高官,却在大兴买了个简简单单的两居室。

    府邸虽然不大,但是往来的客人地位都不低,尤其是在刘禹锡已经病危的今天,往来的客人身份一个比一个显贵。

    自从因为心情太激动而吐血过后,刘禹锡的身体每况愈下,请来无数御医都素手无策。今天更是连连吐血不止,御医们都说老文豪的大限就在今日。

    迷离之际,老文豪还不忘家国大事,对着身边的长子刘绛问:“听闻驸马大破回鹘,尽收回鹘诸部,可有此事”

    儿子并没有回话,只是郑重的点点头,他想用这种方式告诉父亲,是真的,我并没有因为想宽慰你而说谎。

    “好!好!好……咳咳咳咳……”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文豪激动的不能自己,嗓子也因为情绪的激动,开始用它自己的方式表示抗议。

    诸子见此,急忙上前将老文豪扶起来,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他好受一些。

    刚把翻涌的气血压下去,老文豪便迫不及待的问:“乐天可来了”

    “来了,来了,一直在大堂。”

    “杞王呢”

    “来了,来了,同行的还有原大理寺卿马植,刑部尚书周墀。”

    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马植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妹妹的原因高升,却因为外甥的原因被贬斥。恩科还没结束,这位大理寺卿就被外放为饶州刺史。

    近日唐武宗召唤他回京,恰好赶上刘禹锡病危,就急忙跟着外甥一起来探望。

    周墀和刘禹锡也算是老朋友,两人都是直脾气,平时的来往也不少,但是绝没有到临终交代后事的程度。

    但是今天老文豪也会把他请进来,因为他是跟着杞王一起来的。

    这是一种态度,表明立场的态度。能跟着杞王一起来,杞王也愿意领着他一起来,足以说明这位刑部尚书已经站在杞王这一边。

    略微迟疑一会儿,老文豪艰难的吐出一个名字:“鱼弘志……”

    听到这句问话,刘绛并没有马上回答,反而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父亲又问一边,他才确定自己没听错,急忙点点头。

    说实话,鱼弘志来的时候,刘绛根本不欢迎。因为他熟悉父亲的性格,知道他向来不喜欢这些弄权的宦官。可是人家身份高,过来探望也不能拒之门外,也就老大不情愿的把他放进来了。如今父亲问起,他心中怎是一句震惊可以形容

    “薛元赏可来了”

    薛元赏大唐一个颇为传奇的京兆尹,出身河东薛氏的文臣,一身尚武气息。在甘露寺之后,左右神策军横行,人人因为自危而敢怒不敢言的年代,他居然敢杖杀神策军大将。

    杀完人后,仇士良怒问:“痴书生何敢杖杀禁军大将”

    这位爷居然不卑不亢的据理力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硬是把嚣张跋扈的仇士良给劝了回去。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平生最痛恨有人欺压良善。也正是这样,他虽是以门荫入仕,却与世家门阀格格不入,几乎已经成为仇人。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老文豪的直率性格,与薛元赏交好倒是正常。

    这次的询问刘绛听的很清晰,急忙点点头,表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代文豪的落幕(下)
    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也给杞王出了个难题。

    说鱼恩太过孤单,是因为他始终站在世家门阀的对立面,在这个门阀当道的朝廷,已经与四面楚歌无异。

    想给他找个伴并不是说要带着鱼恩支持杞王,只是说他们叔侄可以站在杞王这边,但是有个前提条件是杞王必须打压门阀。

    也正是因为这样,听完这句话所有的脸色都变得闪烁不定。谁都不是傻子,大家都能听出鱼弘志话中的隐语,显然都陷入犹豫不定的取舍中。

    上柱国公开出的条件很诱人,答应他的话瞬间就可以得到他和鱼恩的支持。这两个人一个代表着神策军右厢,一个代表着义勇军,合在一起便是朝廷最大的一股军事实力。

    可是一旦答应他的话,就代表着杞王将彻底站在门阀的对立面。从今往后,几乎不可能在文臣中得到任何支持,因为这是个门阀控制下的朝堂。

    对于杞王和他的支持者来说,他们虽然注定要站在门阀的对立面,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杞王无论是想当太子,还是要登上大宝,都需要门阀的支持。

    在他们的设想里,自己应该先委曲求全,争取如李德裕那样实干派门阀的支持。利用这些人登上大宝后,再一点点的清除朝堂上的门阀势力。而不是像鱼恩这样,处处触动他们的利益,成为门阀的眼中钉。

    在门阀当道的现在,如果真要让他们站出来,登高一呼反对门阀,这些人不是没有这种勇气,只是不想做无畏的牺牲。

    马植悄悄拉了拉杞王的衣角,在杞王转头看向自己的时候,他略微晃动一下脑袋,拒绝的意味十分明显。

    因为角度的问题,鱼弘志看不到马植的小动作,刘禹锡却能尽收眼底,失望瞬间涌上心头。喉咙也因为剧烈的情绪波动变得痒起来,一番剧烈的咳嗽已经在所难免。

    “咳咳咳咳……咳咳咳……”

    听见咳嗽声,杞王马上走到床边,扶着刘禹锡坐起来。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看不出丝毫做作。礼贤下士的动作,让所有人都跟着心中一暖。

    “呵……呵……呵……”

    也许卧床太久,身体已经虚弱至极的原因,想咳出一口浓痰对于他来说都变成奢侈,只能通过剧烈的喘息来让嗓子好受一些。

    等嗓子稍微好受些,刘禹锡大声质问:“殿下可还记得顺宗”

    一句话让杞王犹如醍醐灌顶,忽然发现自己的犹豫不决是多么愚蠢。

    当年唐顺宗立志革新,重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变法革新,想要消除大唐的众多弊端。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被俱文珍带着士族官僚逼迫退位,所有参与变法的人也跟着倒霉。

    刘禹锡是想用顺宗告诉杞王,想要向世家门阀开刀,皇帝也难逃厄运,你就算当上皇帝又能如何倒不如答应鱼弘志,至少这样可以有一股自己的中坚力量,不至于步顺宗的后尘。

    被老文豪这么一提醒,回味过来的人不只是杞王,还有屋子里的所有人。他们都想起那个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意识到自己的迟疑有多么愚蠢。

    也不用别人再说什么,杞王马上无比坚毅的说:“好!本宫答应国公,以后大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送给刘禹锡一个赞许的眼神后,老狐狸躬身给杞王行礼:“咱家与侄儿以后唯殿下马首是瞻!”

    紧接着向屋子里众人一一行礼告别:“咱家还有事儿,就先行一步。”

    &nbs



第一百六十七章 凯旋
    就在鱼恩到达太原不久,唐武宗的诏书就到了太原。诏书里,皇帝大肆赞扬以乌乞该为首的主动归义回鹘人。还让鱼恩将回鹘人一分为二,一部分就地安置,另一部西迁到凤翔,为大唐守卫西陲。

    与诏书同来的还有一封圣旨,皇帝褒奖义勇军的圣旨。在圣旨里,唐武宗不吝言辞的赞扬义勇军的勇武,让他们到长安听候封赏。

    收到诏书以后,鱼恩马上派人给原回鹘叶护愠没斯,现在的大唐归义候李思忠去信,让他带着所部往西迁徙。

    回鹘人这边刚安排完,又来了鱼弘志一封火急火燎的密信。信中只有寥寥几字:圣上欲上尊号,借机开源节流。朝堂阻力难料,神策军恐有动荡,速归。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政治嗅觉敏锐的驸马爷嗅到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等刘沔归来,即刻就得回返。急忙下令召集三军,带着这些人匆匆踏上归途。

    因为速度快而晃荡的马车里,驸马爷再也没有心情用棋艺煎熬别人的眼睛。因为他已经猜出皇帝的意图,旅途上再也无心消遣,全都被忧心忡忡所取代。

    通过鱼弘志的只言片语,不难猜出唐武宗是想走顺宗的老路。通过削减神策军军费来节流,触动门阀利益来开源。

    这也难怪,所谓开源节流,无外乎就是削减开支,增加进项。大唐传承至今,利益早已被瓜分殆尽。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难免会触动到那些既得利益者。

    在鱼恩开来,唐武宗难免有些太着急。他应该先彻底掌握神策军的军权,再去触动门阀的利益。如今一下子两面都得罪,难免如顺宗那样,逼迫这些人走到一起。

    历史与现在有惊人的相似,也有不小的差异。

    唐顺宗绝对是操之过急的典型,他推行变革的时候刚刚即位,对于神策军和朝堂的掌控力几乎为零。

    而唐武宗却不同,从开成五年登基到会昌二年,他已经登基三年。无论是对于军队的掌控,还是对于朝堂的驾驭,都不是唐顺宗可以比拟。

    也许在唐武宗看来,军队上自己可以掌控神策军右厢,又有义勇军的支持,朝堂上还有李德裕的鼎力相助,自己完全可以避免顺宗的悲剧,所以他才敢这么做。

    可事情真是这样么

    太监们掌控神策军靠的就是钱,他们通过追加粮饷,提拔军官的品级,来换取将士们的拥护。一旦削减神策军的粮饷,鱼弘志还能不能再控制右厢真不好说。他之所以这么火急火燎的让自己回京,恐怕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

    随着车轴嘎吱,嘎吱的晃动,鱼恩的思绪飞转,他要在扑朔迷离的未来中捋出一条线,一条最可能发生的线。

    ……

    会昌二年秋七月,得胜的义勇军终于结束自己满场的旅程,回到长安。

    对于大唐积弱以来,首次扬眉吐气的完胜,唐武宗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早早就安排人带着圣旨等在城门口。等义勇军出现在城门口的时候,等候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皇帝褒奖的圣旨。

    “义昌驸马,岐山县侯,义勇军指挥使,检校国子司业鱼恩接旨!”

    随着马公儒尖细的嗓音,鱼恩带着所有义勇军将士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颔首高呼:“臣鱼恩接旨!”

    “制曰,鱼恩不辞辛劳,带领所部履立奇功,特赐检校中书侍郎,同中枢门下平章事。义勇军所部



第一百六十八章 光脚的皇帝
    大明宫还是那个让鱼恩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宫阙楼阁,陌生的是往来穿梭的面孔。

    再次踏入这个皇城,鱼恩的眉宇之间多了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少了许多稚嫩与青涩,人也跟着显得自信许多。

    少年驸马,因屡建奇功而封侯拜相,又怎是一个意气风发可以形容

    穿过亭台楼阁,走过廊宇宫阙,一众凯旋的将士来到麟德殿前,颔首而立等候着皇帝的召唤。

    马公儒刚进去没过多久,殿内传来一阵豪迈的大笑声。

    “妹婿回来了还不快给朕请进来……”

    话还没有说完,里面的人忽然改口:“等等,朕亲自去接。”

    不一会儿的功夫,唐武宗火急火燎的身影就出现在门口,身后还跟着马公儒惊慌失措的提醒:“圣上,圣上,鞋,鞋……”

    听到这句话,众人瞬间发现,原来皇帝是赤脚出迎。见到这一幕,所有的心中都是一暖,因为这个小细节说明皇帝对义勇军超乎寻常的重视与赞赏。

    试问,如果一个人为了迎接别人,已经慌张到连鞋子都忘穿的地步,那么他的心里会是怎样一种迫切怎样一种企盼

    虽然只是一个尴尬的小细节,却让鱼恩发自肺腑的叹服。因为他知道,经过这个小细节后,义勇军的忠心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昔年曹操赤脚迎接许攸成为千古佳话,彰显曹操爱才重贤之名。如今唐武宗这么做,显然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曹操因为那段佳话,不只是成就重贤之名,还收获了许攸的赤诚之心。

    唐武宗今天这么做,既可以传播自己重视功臣的美名,激励那些浴血搏杀的将士,又能收货义勇军的忠心。

    看见皇帝,大家不约而同的跪下寇首:“臣(罪臣)见过圣上。”

    能走到这里的,虽然只有寥寥几十人,但是大家气势不减,依旧能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气势。因为唐武宗赤脚相迎,已经取得他想要的结果,所有人都是发自肺腑的呐喊,源自真心跪拜。

    听到众人的跪拜声,唐武宗又忘记了穿鞋,全然不顾冰冷的地面,急忙走到众人面前,一边做势搀扶,一边笑呵呵的说:“诸位都是朕的功臣,怎能老是以罪臣自居”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唐武宗的这个小细节正是如此。先是赤脚出来迎接,现在又是赤脚过来搀扶,众人的心已经被皇帝彻底俘虏。唐武宗越是这么说,他们的心里就越是不舒服,对于自己做过山贼,打劫朝廷的事情羞愧难当。

    只见他们带着慢慢的悔恨,愧疚的说:“我等原来做过山贼,不只打劫过朝廷的粮草,还……”

    话还没有说完,唐武宗便沉声喝止:“以前的事情错也不全在诸位爱卿身上,朝廷也多有过失。如今诸位爱卿已经是朕的肱骨之臣,怎能还以罪臣自居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朕心胸狭隘,抓着过去不放”
1...4243444546...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