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重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周硕
金恩熙和汉拿韩进的两人对视一眼。竟然也隐约觉得事实正应该是如此吧!
伯恩哈尔是马士基这次订货会的负责人。手上捏着这次订货会最大一笔订单,理所当然的享受到最隆重的待遇。整个第四天的上午,都是马士基集团招标专场,吸引了在场所有造船企业的目光。
伯恩哈尔是个丹麦人,继承了维京人的健壮身体和一头耀眼的金发。当他站上讲台,会议厅里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女士们先生们,我代表马士基集团
随着伯恩哈尔讲话声音的响起,所有人都坐直了身体。李在勇这边的韩国人摩拳擦掌。等着吃下这次订货会最丰盛的大餐;日本人交头接耳,似乎有着什么计划;东南亚人左瞧右看,他们有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域;欧洲人心不在焉,他们已经从绝大多数船舶建造领域撤退了;美国人世界早就不是一天下水三艘自由轮的年代啦!
中国人就好像新生的婴儿一样好奇的加入到这个已经充分成熟的市场上来,以毫不顾忌行业规则的鲁莽将所有人吓了一跳的姿态打破了原本已经稳固的利益分配。孙厂长孙厂长身后的那些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自己掌握着多么巨大的能量,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如果对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说,世界会尊重中国,他们会欣然回答:当然。那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但如果说,中国会在他们的手中成为世界第二的强国。比曾经的苏联还要强大!恐怕99的人会窘迫的笑笑,当成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下面,我宣布马士基集团招标的第一包标的,三艘巴拿马级油轮,请拥有意向书的投标企业准备好标书。
伯恩哈尔的发言并没有占用太多时间,大概三五分钟之后,就抛出了今天的第一个标的。
看着会场里陆续起身递交标书的企业,孙厂长难免有些坐立不安。他趁着脖子看着伯恩哈尔手上的标书越来越多,最终不由沮丧的叹了口气:三艘65000吨的巴拿马型油轮,利润就抵得上15艘两万三千吨散货轮了。如果我们能拿下这笔生意,那该有多好啊!
会有那一天的,而且不会远了。胡文海合上手中的文件,低声道:孙厂长忘了,只要我们拿下一万亿日元的贷款,完全可以实现十万吨以下所有船型的建造能力。到时候,十万吨以下的整个市场,我们都要从韩国人手里夺过来!
嘿,真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孙厂长听的热血飞艇心驰神往,想了想,低头去数这次订货会上十万吨以下船型有多大市场去了。
两人说话这会儿功夫,标书已经递交完毕。伯恩哈尔开始拆标,然后用带着北欧口音的英语唱标。
三菱重工,1986年4月,两亿四千万美元。
川崎重工,1986年4月,两亿八千万美元。
石川岛播磨重工,1986年5月,两亿五千万美元。
现代重工,1986年4月,两亿两千万美元。
咦?
李在勇简直就差好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了,不可思议的看着日本方向,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日本人的报价竟然逼近了现代重工的出价,三菱重工和现代重工的报价,只有两千万的距离,这让李在勇怎么能不惊讶?为什么三菱重工能够拿出这样的报价,这是日本人有了压缩成本的方法,还是在以本伤人打价格战?
这个问题,恐怕一时半刻是无法得到答案了。可是现代重工如果不知道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接下来的竞标要怎么制定策略?
李在勇下意识的,向着日本竞标团的方向望了过去。
而同一时刻,日本三菱重工的竞标团所有人都恭敬的向着山崎正孝行礼,尤其是这次竞标团的主要负责人,业务课的远藤课长简直激动万分,不住的低声问道:常务,这样真的可以吗?这样的低价。我们的成本
这是社长亲自批准的。你们尽管执行就是!山崎正孝虽然板着脸。但分明眉眼都带着笑意。
我就稍稍透露一点消息给你,这可是三菱重工的最高商业机密!
嗨!远藤连忙把周围的人都赶走,只留下了他和山崎正孝在这一片空位上。
社里已经决定把一批非关键部位的零件,交给中国企业负责生产。最妙的是,生产设备还是中国人花了钱买回去的!有了中国人的廉价产品,我们的成本才能压缩下来!但是不能让船东们知道,我们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件,明白吗?
太好了!只是。中国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吗?远藤双目放光,但还是有些疑惑。
放心吧,我们三菱会派出工程师,手把手教会中国人如何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的。
这样我就放心了,不愧是山崎常务,这次多亏了您啊!远藤连连点头,不失时机的将马屁送上。
不提台下这一番魑魅魍魉,经过两轮竞标,伯恩哈尔最终还是选定了三菱重工的报价。虽然仍然比现代重工的价格高了大概10,可这点溢价对马士基来说。只当是充值信仰了。毕竟是世界造船业的老大,三菱重工这块牌子。怎么也值个一两千万。
而敲定了三艘油轮之后,伯恩哈尔又开始了下一个标的的竞标。这一次15艘三万两千吨的散货轮,可是搅动了所有造船厂的关注。尤其是孙厂长,别看散货轮利润不高,可总价高啊!对于患上外汇饥渴症的中国来说,总价妥妥要超过三亿美元的15艘散货轮,赔钱拿下来都是划算的!毕竟国内采购花的都是人民币,可收回来的却是美元啊!
1985年的三亿美元这t是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十分之一!
话说回来,孙厂长目前手上捏着的一百多万吨订单,已经顶的上目前中国国库一半的外汇储备。如果能拿下马士基这一单,最终订单量能突破三百万吨的话,那中船总公司到明年6月之前,足以让中国外汇储备翻上一番!
玛德,拼了!孙厂长的手都有些是抖的,捏着已经填好的标书,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概,走上了送交标书的道路。
伯恩哈尔并不知道这个订单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只是他职业生涯中拆开的无数份标书中略不普通的一份而已。
不过按照顺序,他首先唱出来的还是日本的造船厂投出的标书。
三菱重工,1986年6月,四亿五千万。
川崎重工,1986年8月,五亿。
石川岛播磨
听到日方的报价,朴在京不由低声笑了起来。之前三菱的突然降价让他紧张不已,以为是日本人眼看着中国人顶不住,要亲自上阵和韩国人打价格战。目前看来,日本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雄起坑了现代重工一次,可到了三星重工这里,却又萎了回去嘛。
嘿,难道真是天命在三星不成?
三星重工,1986年3月,三亿八千万。
朴在京把后背挺得笔直,顾盼自雄,颇有一股子舍我其谁的架势,似乎马士基这15艘散货轮的订单,已经尽在他的掌握。
其他几家韩国重工企业的报价当然没有他的有竞争力,而东南亚的几家造船厂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优势不在走量为主的散货轮上,似乎三星重工真的已经胜券在握。
伯恩哈尔终于拿起最后一份标书,高声唱了出来。
大港造船厂,1986年3月,三亿五千万。
阿西
朴在京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大港造船厂的方向,眼睛瞪的好像要掉出来一般。暴怒的脏话憋在嘴里,却是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人,他们哪来的短期造船工期?
而其他几家韩国重工企业则一脸凝重,中国低端造船能力深不见底,日本人高端造船业成本下降。
韩国造船业,接下来要怎么办?
一股寒意,罩上了韩国人的心头。
: 每天至少睡12个小时,还是身体虚弱,这么长时间按说血应该补回来了吧
有点担心自己的身体啊
第三百零二章 尾声
时间到了十月末,东京虽然直面太平洋暖风的吹拂,可也已经渐渐有了萧瑟之意。
然而与天气截然不同的是,这次东京船舶集中订货会的气氛,却远往常的热烈起来。
所有船东和造船厂的目光都集中在以黑马之姿横空出世的中国大港造船厂身上,中国造船厂几乎是以半价的水平,横扫了三万吨以下散货轮和咋货轮的所有订单,甚至连带着整个市场上的船舶定价,今年都下跌了5到1o。
原本被市场极为不看好的日本造船业,虽然仍旧免不了有相当船型造价上升严重,可也有一部分船舶维持了原价,甚至略有降价。这在日元正在迅升值的背景下,实在是众多业内人士疑惑的摸不到头脑。
原本会前被业内普遍看好,并且自身也寄予厚望的韩国重工企业,不说是空手而归,也实在是与预测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市场的薛定谔之手,当真是波诡云谲,让人恍若走进了量子微观世界,无法用常理衡量。
这次订货会上最大的赢家虽然仍是日本重工企业,但中国造船业,俨然就是冉冉升起的明星。
三百二十五万吨啊!
孙厂长已经乐的完全找不到北了,自打统计出来手上的订单数量,他就没有能把屁股放到椅子上的时候。
三百万吨以上的订单,总量过一百艘三万吨级别的船舶订单,总造价达到三十二亿四千六百万
这个产能放到三十年后,说实话真是有点拿不出手的。中国2o15年每个季度的船舶建造总吨位都有上千万吨,大港造船厂未来一年的单厂总建造吨位也不止这么一点。三十多亿的业务额,不过是一家业内顶级重工企业就能达到的水平,利润更是比这一百多艘三万吨小船要大的多。
可这是1985年,玛德,全中国1985年的外汇储备也才28亿美元啊!
孙文学此时自己手里就握着三十二亿多的外汇订单,他都不知道国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场面。
仅凭此一业绩,他说他有十年后竞争中船总公司董事长的资格,也不算是吹牛了。大港造船厂本来就是系统内的第一梯队,十年后他不过五十出头。怎么说一个前途远大都是跑不了了。
中船的领导们肯定得来给他接机吧,说不定甚至能来一位或者几位国务委员,甚至是再往上的那个圈子也会被惊动。
港真,来个副总理他都不会有多少惊讶。
他值这个荣誉啊!谁不服,谁给国家也争到翻一番的外汇储备来?
不过不管心里再怎么膨胀。孙厂长至少还记得,自己的这些成绩是怎么来的。没有胡文海,他现在还徘徊在国际市场外面,连门都找不到呢。
何况没有胡文海的三亿投资,没有后面的万亿日元贷款计划,没有巨型总段造船法,大港造船厂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收获。
最多也就是求爷爷告奶奶,拼了老命撞了大运,能捡到一两艘订单就很不错了。
人说有巨型总段造船法,这种跨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还不是和玩的一样?
是啊,当年特斯拉也是这么想的,松下手上拿着等离子电视技术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呢?
从技术成果到市场转化,这条路倒下了多少先行者。甚至可以说,开出一项技术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再看看胡文海为了铺开巨型总段造船法体系做了多少的努力。
换一个人,甚至是换一个时间段,恐怕都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孙厂长至此对过了年才堪堪二十岁的胡文海,是彻底的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胡总。咱们接下来?孙厂长甚至是小心翼翼的,探着胡文海的口风。
不急,船厂的事情孙厂长应该比我熟悉。胡文海虽然也是在高兴的笑,但毕竟没有孙厂长那么兴高采烈。这三十多亿的订单诚然是够多了。可它心里却在想着另外的事情。
胡总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开口就是!孙厂长畅快的拍了拍胸口,简直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一方面是之前去了长崎造船厂的考察团,他们圈定的引进设备,还得请孙厂长帮忙把把关。
这个没问题。我再找一批和之前考察团没什么关系的专业人士,重新审计一遍就是。
胡文海点头,然后接着说道:另一个事情,海军方面这两天会也有一个考察团。他们主要是打算考察引进日本远洋渔业船上的一些技术和设备,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大港造船厂也参与到这个项目里来,尽快帮海军将一艘福清级补给船改造成远洋渔业母船,当然可能以后还要有远洋渔业船的订单要下给大港造船厂
孙厂长闻言哈哈大笑,连连点头:这个不用胡总着急嘛,我们大港造船厂和海军的关系,那当然是不用说的。
这样,海军的日子难过我也知道。福清级的改造费用,大港造船厂可以先垫着,海军什么时候宽裕什么时候补上就是。至于说工期,海军什么时候把船开过来,什么时候我们就开工!
胡文海这才真正笑了起来,福清级改造完工,海军方面就有借口满世界的跑了。到时候为了远洋渔业资料,想来那批苏联人要的羽绒服应该也已经做好了,距离见到女儿的日子总算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毫无头绪。
尤利娅和娜塔莉亚母女俩听说现在已经去了罗马尼亚,海军这批羽绒服交货也是在罗马尼亚,到时候双方交易自有见面的时候。更别说海军只要有了这第一次交易,见到好处以后这种见面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搞出这么多大事来,终归是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每每看到那眉眼间依稀有自己模样的小女孩,胡文海就有些迫不及待飞到罗马尼亚的冲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进入撤离日本之前的琐事阶段了。
有柴老亲自镇压,那些被配日本的中船领导干部,哪个都没有蹦跶起来,就被一巴掌拍死了。
原本还有人机灵的找机会给国内打了电话。中央方面还真有人想要过问一下这个事情。可当大港造船厂狂揽三十多亿海外订单的消息传来,一切反对派都成了纸老虎,一戳就不见了。
原本报纸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劳务派遣,煞那间偃旗息鼓消失无踪。据说是一号长亲自话。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不能试一试的。何况又不是取消了工人的工人身份,仍然还是国家工人,还在国营企业里工作,换个马甲而已。
你举工人是工厂的主人翁。我举革命工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国家工人还是铁饭碗,怎么就变成封建世袭了?
最后劳务派遣这个事情,还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摸石头过河吧!讨论虽然平息了下去,可全社会的目光都盯着中船的一举一动。
当大港造船厂三十多亿订单的事情在小范围高层内流传开,知情人都清楚,不用再讨论了有这口仙丹吊命,中船是死不了的。既然中船不会倒,那劳务派遣的推行也就成了定局。一切都看中船劳务派遣实行的结果如何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