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帝国重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周硕

    后世也算半个同行的电科38所多会做人啊,中兴被封杀了芯片来源,转头就发布魂芯2号dsp芯片。若非是之前美国芯片垄断了市场,38所恐怕早就往民用市场里钻了。

    各种军转民的技术或许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看不到,但是它们无疑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运转。远的有北斗导航,超算处理器和分立元器件,碳纤维在中国的第一个用户就是军队,更不用说长虹不仅彩电造的好,还给铁道部造过测速雷达用于列车调度。

    至于说全员持股,这也是任总玩剩下的。

    吕秘书被胡文海不假思索就扔出来这个方案砸的一愣,木木的点了点头:胡总说的好像也有道理,我回去和首长汇报一下,研究一下看看究竟能不能行。




第八百二十三章 SM1C
    罗尔斯罗伊斯的s1c燃气轮机并不能说是最为先进的燃机产品,相对于应用了间冷回热复杂循环技术的,s1c的功率和效率都相形见拙。

    至于说美国通用的l2500+,技术相比s1c就更有优势。即使是乌克兰的ugt25000,比较s1c来说也是有相对优势的。

    不过问题是是21世纪的产品,而l2500+也需要到1996年才能推出。狗头两万五倒是有现货,可乌克兰的产能却是有些坑爹。

    对于于此时的中国来说,脱胎于斯贝发动机的s1c确实是最为合适的能切实掌握在手里的最好产品了。

    为了搞到s1c的生产授权和技术,胡文海甚至不惜在欧洲掀起了一场金融危机。英镑和马克打出了狗脑子,最后却是乌克兰和俄罗斯捡了便宜。

    虽然胡总过往的战绩也已经挺唬人了,但多数火力都还是怼在华尔街的身上。伦敦金融城,可以说是第一次近距离领教了什么叫翻手为云覆手雨

    如果不知道胡文海的先知优势,单看他的这些骚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都是把实际情况放大了几倍之后自己吓自己的结论。

    不用说,如今从金融危机局势低空略过的英国,确实是被胡文海种种神秘莫测隐隐约约的控制力感到了恐惧。

    这次给了德国致命一击的,无疑就是那笔从东德银行提出的上百亿马克挤兑。而这笔资金是什么时候进入德国的呢?根据英国人在事后调查得到的消息,这笔钱在两年前德国统一阶段,就已经在陆陆续续开始了布局。

    也只有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上进行操作,才能没有引起德国人对这笔资金的警惕,而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一锤定音的效果。

    今天被一锤定音的是德国,那么如果有一天胡文海愿意的话,谁知道他在其他的欧洲国家有没有一锤定音的准备呢?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再加上金融城地狱火俱乐部的一众绅士们这次确实狠狠的大赚了一笔,罗尔斯罗伊斯的s1c燃气轮机才会在中国的生产线上走了下来。

    当然,即使有斯贝发动机和s1a的技术积累,s1c也不是那么容易消化的。如今从重型工动集团生产线上走出来的这台s1c,一些关键部位仍然还是应用了进口产品,或者是属于来料加工水平。

    但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在接下来两三年的时间里,中国彻底掌握s1c的生产技术并不是什么有悬念的事情。

    也就是说今天这台s1c燃气轮机,它能走下生产线可谓是意义非凡。

    它意味着海军五千吨级以下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已经解决了动力问题,至少在九十年代,中国海军的动力不会显著的落后于英美日等海军大国。

    这话没有问题,九十年代日本的八八舰队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海军大国了。没有二十年的发展,哪来的底气去笑话自卫队海军是美军太平洋反潜分舰队呢。

    掌握了s1c燃气轮机,这个历史进程至少缩短了五年时间。中国的军舰动力,跨过了补课阶段,直接和国际水平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而实际上呢,所谓的国际水平,满世界也不过才三家企业而已。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美国通用,还有乌克兰的曙光,放眼全球,就再也没有第四个可堪一战的竞争对手了。

    然而从这一刻开始,只要中国人愿意,随时都能凭借重型工动集团培养出来的国内供应商,再拉出一支队伍来,把燃气轮机市场从三国争霸变成四国混战。

    当然就目前来说,国内暂时还不想出这个头,引起美国人的警惕韬光养晦嘛!

    对外虽然需要韬光养晦,但是对内来说掌握s1c技术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吕秘书胡文海,甚至是吴大观这棵定海神针都亲自出席了这个下线仪式。

    刚刚过完新年,歌星厂里的热闹劲儿还没散光,就又彻底的充满了热火朝天的空气。

    盛京黎明厂与重型工动集团的合作车间外面彩旗招展,一挂过年没放完的鞭炮被摆在外面噼里啪啦响了半天,然后就是一辆又一辆的桑塔纳和进口福特鱼贯停在了车间旁边的空地上。

    美国汽车产业也算是因祸得福,中国在海湾战争的石油期货市场赚了一大笔钱,为了安抚输红了眼的华尔街,月月鸟领队的官方采购团让福特顶替了奥迪在中国的公务车地位。

    福特此时根本不知道,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究竟会有多大。

    不过底特律人民降房价的愿望,恐怕是再也实现不了了。

    在震耳欲聋鞭炮声的背景下,吕秘书和胡文海联袂而来。两人刚一下车,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吴大观脸上笑的一点褶子也没有,仿佛刚拍了根黄瓜一样,当即伸出手来用力的和胡文海握在了一起。

    七十年代引进斯贝的时候,我们还是踌躇满志的。

    吴大观的声音里透着说不出的艰辛和感慨:七十年代的五亿英镑啊,那可是个不得了的数字了。可是一晃十多年,谁也没想到斯贝在中国的路是这么难走。直到今天直到今天,我们总算是松了口气,可以无愧的说上一句,这笔钱没有白花。

    从s1a到s1c这一系列,都是从斯贝发动机航改燃的路线。飞豹下马了之后,眼看着秦岭又没有了用武之地,吴大观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灵魂人物怎么可能不急?可s1a的技术水平较低,不是竞争力不足就是性能无法负担,未来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直到s1c进入中国,斯贝这条路线才算是站稳了脚跟。这不仅意味着当年的五亿英镑没有白花,还意味着斯贝这条技术路线保留了下来,意味着斯贝的整个国内供应体系可以继续运转,意味着工人工装工艺可以不断发展,意味着航发系统容错率提高意味着中国航发又多了无限种可能

    吴大观虽然在重型工动集团只是一面招牌,但也正是因为有他这个董事长在,才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力量投入到这个项目中来。而今重型工动集团终于结出了硕果,他哪能不感慨万千呢?

    重型工动集团从s1a到s1c的技术进步,对国内供应体系升级产生的积极意义,可以说是市场换技术的一次经典案例了。

    来,我给胡总介绍一下。

    吴大观和胡文海握着手,干脆直接就拉着他向着车间大门前的人群走了过去。

    这位是606的刘所长,这边是张总师和李总师。黎明厂为了消化s1c的技术,在设备投入上可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刘所的工作可是居功至伟。

    我这点工作在别人面前说说还行,跟胡总说什么居功至伟的,吴老大概是觉得我这人脸皮有城墙那么厚咯!

    刘所连连摆手,主动伸出手来:胡总和我们606可是老熟人了,我上任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见面,惭愧惭愧,以后还要请胡总多多照顾了。

    刘所客气了,如果没有606所当年的帮助,多半也没有我今天的成绩了。胡文海热情的和刘所的手握在一起,用力的摇了摇:航发方面我只能算是个爱好者,就不班门弄斧了。不过606所如果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能办的我绝不含糊就是了。

    听了胡文海的话,刘所和他身后的两位总师还真是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假意咳嗽了一声说道:胡总这里,我们还真是有个不情之请。

    是这样,太行发动机胡总应该知道的,一发配三型,真是天大的事情了。

    胡文海点了点头,知道刘所这里说的是太行发动机,也就是涡扇10,而不是江和甫负责的那个涡扇10a。涡扇10是606所的项目,负责的总师此时就站在刘所的身后。

    然而根据历史经验,说实话胡文海对涡扇10这个不太行发动机实在是有些不看好啊。

    不过606所有当年帮他做微型涡喷的交情,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胡文海嗯了一声,接着听了下去。

    刘所有些犹豫,踌躇着说道: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些复杂,624所方面同样在做一个涡扇10a的项目。目前看来,涡轮研究院的进度,比我们可能要快。他们的基础是图曼斯基设计局的p29核心机,从技术资料到理论研究都要比我们手里的cf56要成熟和完整。

    胡文海眼睛不由一亮,点了点头。他知道606所的涡扇10是cf56的核心机配三姨夫的外涵道,控制系统完全就是凑乎事儿,才把太行的名声搞成了不太行。

    606所涡扇10这个项目,根本就是先天不良。

    本着为国家负责的态度,我们606所经过研究有一个想法。与其在cf56这个基础上做个地基不稳的产品,苏27的al31f发动机在国内组装的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要更高。如果胡总能帮我们争取到乌克兰的留里卡大修线,或许可以把目前涡扇10的进度向624做个移交。

    卧槽,606这是要怂?!



第八百二十四章 两条腿走路
    刘所的意思,是想要乌克兰的那条大修线?

    胡文海摸着下巴,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606要放弃在太行发动机项目上与涡轮研究院的竞争,这个和胡文海说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咱们胡总又不是中航发的总经理,也不是国防科工委主任,更不是总装的大首长们。606承担的太行发动机是一发配三型,军工系统内可以说是天字一号的项目。

    刘所如今既然能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显然体制内应该已经有了一个结论了。

    相比历史上太行发动机的进度,如今军工系统不缺资源的情况下,早在90年的时候原型机就已经上了试车台。到了去年苏联在解体前为了拼凑经费,向中国突击交付了一批原本应该分配给苏联空军的苏27,606借此也得到了一个试飞平台。

    双发的苏27可以将一个发动机换装成太行发动机的原型机,直接将太行发动机的项目进度提前了一大截。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装机之后的太行发动机也算是暴露了自己不太行的体制。

    别的发动机是喷气发动机,太行发动机是喷零件发动机,这就让606所的脸上不太好看了。

    而另一方面来说,从苏联解体之后引发的世界局势变动,也终于影响到了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

    苏共从莫斯科撤退阶段对礼炮厂进行了彻底的破坏性搬迁,导致了al31f发动机的供货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问题。虽然留里卡也有三姨夫的生产能力,但产能势必出现供不应求情况。

    作为当前三姨夫的主要客户,中方进口苏27战机配备的发动机已经很紧张了。可想这样的供货能力,对未来可能也会暂时采用al31f作为动力的国产战机,包括十号十一和熊猫这三个项目形成了严重的供应危机。

    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苏共在共青城重建礼炮,或者是留里卡扩张产能,显然是不符合中国战略安全利益的。

    既然中方已经决定要进行苏27的国产化,那么进而对al31f也同步国产化,其实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606所转向三姨夫国产化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就近消化双引工程带来的苏方技术力量。有苏共提供的礼炮厂原装发动机专家支持,歌星厂对自己能攻克al31f国产化项目绝对信心十足。

    既然如此,那退出与涡轮院的竞争也就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结果了。

    对于中航发集团来说,同时开展两个重叠的发动机项目,当然不如全力支持一个项目来的更有效率和力度。

    然而问题是

    胡文海摸着下巴,犹豫的走了两步,不知道这能不能真正算是一件好事。

    太行发动机在初期当然是不太行的,喷零件这种事情并非全然都是段子。但是就像年轻人道理懂的再多也还是总想走捷径,没有真正经历过失败,是不会懂得失败也是财富这个道理的。

    即使是通用的发动机,9核心机是六十年代研发的产品,其装配的发动机从f101到f110以及cf56。而f101缩小又开发了ge15核心机,ge15再发展出yj101涡喷,yj101加上外涵道就成了f404,f404和f101杂交得到了f110

    这样从ge9发展而来的各种改进衍生和迭代型号上百种,性能在早期的时候也并不如人意,各种指标也是一边用一边反馈一边改进而来的。

    如果ge9当年试车也喷零件就下马,是不是以后就没有通用的这些后续型号了?

    如果是原来历史上,军工系统只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背景,胡文海也会认为涡扇10确实走了不少弯路,能省一点资源给正确的路线总是好的。

    不过胡总这小十年来从海里折腾到天上,为的是啥?不就是疯狂的给军工系统开了个sho_e_the_oney的金手指吗?

    现如今的军工系统,比历史上曾经的九十年代都阔到天上去了!

    太行发动机的思路虽然是错的,但谁也不知道它的试错对后来中国航发发展究竟有没有什么关键的影响至少,胡文海作为一个爱好者,确实是不敢断言涡扇10和涡扇10a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的。

    甚至来说,太行项目取得的经验,对后来江和甫的涡扇15究竟有什么意义都不是他能够知道的。而一旦以ge9核心机开发太行的这条路线下马,那么还将出现另一个严重的后果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发动机彻底与美系分道扬镳,成为被苏系主宰的市场。

    胡文海不知道这两条路线究竟孰优孰劣,那么这两条路线就都不能放弃。只有一条腿走路的,那是瘸子。不管什么时候,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稳。

    想到这里,他忽然停下脚步抬起头来,沉吟着向刘所长说道:乌克兰的al31f大修线,这个并不是问题。左右不过是钱而已,总能拿出让马达西奇满意的价码来。不过606所有没有考虑过,一旦失去太行项目,未来盛京航空系统要如何自处呢?

    中国航空系统是垄断行业,垄断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超额利润。但是以中国的国情来说,这份超额利润却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航空系统必须为国防作出贡献。

    606是盛京航空系统航发的配套研究所,如果砍掉所有分支专心做al31f的国产化,肯定能够把这个项目拿下来。但是然后呢?整个盛京航空系统以后就躺在苏27这个平台吃到死?

    一旦苏27这个平台失去了军事价值,那盛飞系统还凭什么享受航空产业的超额利润呢?

    以盛飞的过往表现,胡文海觉得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

    我有个建议,希望刘所能够考虑一下。

    刘所长同时也皱着眉头,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全力促成al31f的国产化,也就是说606所基本要放弃它的自我研发能力。别看自我研发发展起来很慢,但是要放弃却是很容易。
1...559560561562563...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