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斗到最后的结果很明显,没有人办事儿,崇祯在把自己挂到老歪脖子树上的时候,一个陪同的文官大臣都没有。

    倒是后来,倪元璐举家自杀,算是给大明朝的读书人们留下了最后的那么一点儿脸。

    当然,如果这些货色们只是没事儿瞎发发牢骚,崇祯皇帝这会儿也犯不上生气。

    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可是清楚地知道键盘候们有多么牛逼,那战斗力,仿佛在键盘上就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了。

    只是这一次,锦衣卫田尔耕所部从江南苏州府太仓州传过来的消息,是彻彻底底地把崇祯给恶心坏了。

    苏州府太仓州的生员,一个叫张溥的家伙,自小就有神童之称。

    早在天启四年的时候,这货就拉了一群读书人,开始结社评论时政,后来又改为复社。

    天启六年的时候,这孙子参与了苏州抗税暴动,撰写了《五人墓碑记,把魏忠贤一众阉党大骂了一番。当然,这货因此也出了名了。

    只是这一次,天启七年年末之际,这货又发病了,写了一篇《祭周公文,话里话外地把崇祯又给骂了!

    文中指明了崇祯收取商税就是与民争利,整个江南号称一城出观,无不知复社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渐渐有向北方蔓延的趋势。

    更操蛋的是,这货还广收门徒,结交权贵,摆明车马地直指崇祯不应该杀周延儒侯恂等人,指责崇祯重用阉党,开征矿税——此亡国之兆也。

    根据锦衣卫的密报,此人手上应该有不少南方官员的把柄,以致于南方官员拿这家伙根本就没什么好办法。

    被此人给恶心坏了的崇祯皇帝很愤怒——你想干什么?控制官员,把持朝政?玩什么白衣宰相的手法?朕这皇帝要不要让给你来当?!

    当然,此时的崇祯皇帝还不能真接把这家伙给剁了。

    所谓的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字文,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这一条,根本不是大明的规定,这他娘的是人家螨清的。

    就算是张居正那位大佬,也只是把朱元璋所定下的军国政事,生员勿出位妄言这一条给曲解为诸般弊病,并不许生员建言。

    说白了,人家张溥干的这些事儿,除了手里拿捏了南方一众官员的把柄之外,其他的都他喵的合法!

    就算是锦衣卫察觉到这货手里有南方众多官员的把柄,可是他们却没有实证!

    这样一来,可就更恶心了。

    你治他的罪,人家全在大明律的框架里面,人家私底下发牢骚还不行了?你总不能因此就定人家一个心怀怨望,图谋不轨之罪吧?毕竟这是大明,不是螨清,脸面还是要讲一些的。

    至于那篇《祭周公文,人家也完全有理由以自己是不清楚周延儒等人所犯罪过来进行脱罪洗白。

    可是不治这个张溥的罪,崇祯又觉得咽不下这口气。毕竟换做是谁挨了骂,都不可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吧?基友教和佛教也没教人那么干啊。




第七十六章 升旗
    大明律,暂时拿这个叫张溥的混蛋玩意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人家没有违法,哪怕崇祯皇帝再怎么牛逼,再怎么言出法随也不行。

    真要是强行把这个混账东西给抄家灭族,后果很可能是江南遍地狼烟,地主和豪商们先举旗造反。

    如果真那样的话,一边是建奴在关外虎视眈眈,加上一个不怎么靠谱的林丹汗,另一边儿是大明国内自己的百姓举旗造反,那大明可真就是吃枣药丸了。

    不过万幸的是,锦衣卫还没有被干掉,反而得到了加强。

    因此,崇祯叫过来田尔耕吩咐了几句之后,也就不再去管这个事儿,转而关心起了藩王进京朝贡一事。

    当然,对于崇祯来说不管就不管,但是田尔耕却不能跟崇祯一样不管了,不光要管,而且还得拿出锦衣卫的真本事来管,也要让人知道锦衣卫究竟有多么恐怖。

    难怪有人说时间是最公平的,它从来不会因为任何影响而停下脚步。忽忽几天过去,已经到了大明崇祯元年元月元日。

    今天的北京城,人们都是带着好奇的心思赶往了承天门外的广场上面。

    崇祯皇帝要在今天,在承天门前的广场上搞甚么阅兵。

    这可是稀罕事。

    而且,听说还要在今天迎奉那些此前为国战死的忠烈们的骨灰进入忠烈祠进行供奉。

    别说国朝三百年了,就是再加上前面所有朝代,也只听说大唐有过甚么凌烟阁,什么时候这些丘八们也能得享国朝的血食了?

    夹杂着一丝丝的激动的好奇心促使着京城的百姓们一早就赶往了承天门。

    实际上,百姓信自己都奇怪。

    好奇是正常的,这激动是哪儿来的?这跟自己有甚么关系?

    说不上来,也说不明白。可是心中就是感觉激动,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越靠近承天门,就愈发地强烈。

    大明的百姓,或者说那些大头兵们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崇祯却是知道,这属于最萌芽阶段的民族意识在觉醒。

    比如后世的德意志,屁大点儿的地方先后两次单挑了欧洲,虽然因为国力跟不上而被人反打脸,但是前期靠着拧成一股绳的民族意识,可是吊打了欧罗巴的。

    大明的民族意识如果能在此时成功觉醒,如同后世那个人畜无害的兔子一样,别说建奴了,吊打全世界都是轻而易举。

    当然,民族意识的觉醒从来都没那么简单,需要的不光是日复一日地洗脑灌输,还需要自己国家的军队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来奠定基础,更需要广开民智,以打开民族意识觉醒的大门。

    说这些还都太早了些,命令陈默在搞的大明日报实际上只能是半月报,一个月只有两期而已,目前来说效果不大。

    至于广开民智更是如同镜花水月一样,目前的读书人都是儒家子弟,普通百姓仍然是斗大的字不识得三个,读书识字仍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总之,在大明皇家学院真正地崛起前,说别的都跟扯蛋一样,崇祯能做的就是平衡平衡再平衡,先稳定住当前的局势,再钝刀子割肉,一点点儿的来才是正经。

    承天门上,一身帝王冕服的崇祯还在头疼。

    站在皇帝的角度,张薄那种货色完全就是渣渣,不值得崇祯头疼。

    崇祯头疼的是没有电,没有喇叭。此刻的崇祯皇帝想的是,电是哪个孙子发明的来着?爱迪生还是伏特?电喇叭又是谁搞出来的?

    想想后世种花家的大兔子站如果没有喇叭而在承天门上用力喊话的场景,崇祯赶紧摇了摇脑袋,不敢在继续想下去了——那场面太美,不敢想。

    等到了酉时,天气也渐渐暖了起来,从申时就来到承天门上喝冷风的崇祯皇帝和众位大臣,才觉得身上有了点儿暖意。

    见时辰差不多了,被崇祯钦点为此次阅兵仪式加忠烈祠启用仪式的总司仪温体仁当先越众而出,在请求了崇祯之后,开口道: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话音一落,承天门上以及承天门下的众多事先安排好的大汉将军们开始一齐放开嗓门,将温体仁的话喊了出来。

    听到升旗仪式的众人一愣。升旗?这是什么意思?

    承天门上,南京六部的大佬们一愣一愣的土鳖的样子看的温体仁心里暗爽不已,虽然他自己也是刚知道升旗仪式这个词不久。

    而此刻的承天门广场之上,众多的百姓们也是纷纷伸长了脖子,打算看看这所谓的升旗仪式能玩出什么花样儿来。

    轰隆隆地三声号炮响过,承天门上的百官和承天门前的百姓们全都安静了下来。

    一身凤装地周皇后突然有些紧张,这面大明国旗,可是她带着后宫里的田贵妃和袁贵妃一起,按照崇祯的指示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

    可以说,这面国旗中不光有崇祯的心血,也有她们的心血在里面哩。越起越紧张地周皇后直到崇祯扭过头来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方才镇定下来。

    这时,承天门地大门被缓缓拉开,一队锦衣卫地大汉将军们队列而出。

    当先一人,正是锦衣卫之中负责皇帝仪仗地都督很良卿,身后跟着一队一百二十余人的锦衣卫校尉,皆是身着飞鱼服。只是手中所持的,却不是绣春刀,而是一杆杆火枪。火枪枪口上方,又套着一柄怪模怪样地三棱刺刀。

    待过了金水桥的白玉栏杆,这些锦衣卫校尉便分成了两列,每隔十步,便有一个驻足停下,将火枪抱于怀中,目视前方,一翅也不动。

    待魏良卿所带地锦衣卫一直到了承天门前的忠烈祠牌坊地西北处之后,最后一人正是魏良卿,所停地位置,恰好是升旗台所在地位置。

    待魏良卿也停下之后,承天门中又开始向外走出一队锦衣卫的大汉将军。

    当先领头地三人,正中间地双手捧着折叠起来地国旗,从外面看不出甚么,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出是红色。

    再往后,则是一队一百人地护卫方队,装速与方才魏良卿所部一模一样,皆是飞鱼服配上火枪。

    百余锦衣卫皆是目视前方,目光坚毅,仿佛旁边地所有一切都不存在一般,所有人地步伐皆是一致,仿佛是用尺子量出来地一般。却是崇祯皇帝怀念后世地国旗班,依样画葫芦,让人也如此训练了一番。

    待到升旗台前,其他的锦衣卫皆是停下了脚步,只有当先打头地三人向着旗台继续走去。



第七十七章 阅兵
    当那领养的三个锦衣卫缓步走上了旗台,两分立在旗台左右,只有正中之人走向旗杆,此人赫然就是负责监察天下文武百官及勋戚的锦衣卫都督许显纯。

    许显纯到了旗杆之下,将手中红旗用旗绳系好,便一手拦着绳子,一手抓着红旗地一角,就此肃立不动。

    蓦地一阵鼓声与号角志响起,不论是承天门之上的文武百官和勋戚,还是承天门广场上面的百姓,均是头皮一麻,仿佛心跳都突然间顿了一顿,复又随着鼓声跳动起来。

    原本负责喊话地锦衣卫,这时也扯开嗓子唱了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弋予,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一首无衣,没有什么技巧,没有什么婉转,一群大汉扯开嗓子唱出来的歌声更不可能谈得上什么美妙,却是令人头皮发麻,耳目尽赤。

    此时,许显纯也是将手中地红旗一扬,随后便缓缓拉动绳子,目光看着红旗缓缓向旗杆顶部升去。

    承天门之上,大明文官们无论南北,皆是面无血色,更有甚者,口中甚至呢喃道:暴秦!暴秦!若是近了细看,很多文官的腿都在发抖。

    武将们则是另外一副表情,个个喜笑颜开。

    今天之前,谁也不知道崇祯皇帝会玩这么一手。

    所有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们和演奏乐曲的锦衣卫,都是在宫中进行演练,故而朝堂之上,竟然是一无所知。

    至于沟通宫禁,打探消息,随着上一次崇祯皇帝清查了后宫,杖毙了一批太监宫女外加锦衣卫之后,却是再也没有人敢私下向外传递消息,因此上竟然是没有一点儿的风声传出来。

    如今崇祯搞的这手突然袭击,已经明确地向所有的武将们释放出了一个很明显地信号:朕就是要重用武人,朕就是要打仗!不要怂,就是干!

    至于勋戚们,依旧是一个个地面无表情。毕竟祖宗传下来的爵位还会一辈辈地传下去,自己只要求稳,跟着皇帝的脚步走就没问题。

    崇祯则是把文武百官以及勋戚们的表情看在眼底,心中冷笑不已:先让你们蹦哒,都他娘的给朕等着,慢慢地你们就知道爵位算个什么玩意儿了。

    等到第二遍无衣唱完,曲子也正好结束的同时,许显纯手中的红旗也正好升到了旗杆的顶端。

    兴许是天公作美,正好有着徐徐地微风吹来,红旗当即便招展开来。

    长方形地红旗之上,一条凶神恶煞地黄龙口含日月,靠前地两只龙爪一只抓着一柄剑,另一只则是抓着犁头。

    在场地众人见了,头皮发麻者有之,眼睛含泪者有之,还有的则是心惊胆颤,诺诺无言。

    崇祯却是向前几步,使得百姓都能远远看到他,略微点点头,开口道:先帝弃群臣百姓而去,朕年幼德薄,不得不奉先帝遗命以奉宗庙。

    至今日起,改元崇祯,不日将有诏书发往大明各地及众各藩属国,使天下咸知。

    命呼啦啦跪倒一片地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平身之后,崇祯话音一转,接着道刚才,升起的是我大明的国旗。

    此后,凡官府衙门,书院,各地卫所,皆需悬挂国旗,违者以违制论处。

    凡日月所照,国旗所在,均是我大明国土。有不尊者,皆为我大明空之敌。

    话音一转,却是接着用大白话道:朕的子民们,朕,将统帅大明的军队,去取得一个又一个地胜利,用将士们手中的刀剑,去为你们获取可以耕种的土地。

    以后,你们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再也不用担心没地可种!

    以后,有不平事,受人欺辱了,尽管去向国旗所在的衙门去求告。

    若是官员们不管,你们就去锦衣卫求告,朕亲自为你们做主!

    此时的百姓有多纯朴?闻言,都是又跪倒再地,山呼万岁。

    再次命百姓们平身之后,崇祯接着道:至于关外的建奴,朕会慢慢地解决他们,有朝一日,朕一定要御驾亲征,去彻底消灭建奴!

    说完,也不再管百姓们的反应,崇祯便示意温体仁开始阅兵仪式开始。

    等到皇帝示意的温体仁又前行过来,看着嗓子喊道:阅兵仪式,现在开始!

    等到温体仁的话音落下,刚才那股子让人头皮发麻的鼓声又传了过来,只是旋律却是变成了将军令。

    此时的百姓,却是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在震动。

    一阵脚步声传来,却是随着脚步的抬起落下,地面所反馈回来的震动。

    百姓们抬头向着承天门东边望去,却见一队三百余人的锦衣卫方阵走了过来。这三百余人的锦衣卫方阵,依然由三人打头,其后十五人一列,共二十列的方阵。
1...2829303132...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