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郑芝龙再想了想齐鲁之地因为清军这番入塞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士绅官民,再看看眼下这江南民间的‘安定祥和’,心中只能叹息。

    大明王朝对江南地方的掌控力真的是……不堪的很啊。

    船队不见停下,直直向西。

    郑芝龙这是要去崇明,拜访沈家。

    因为所乘坐的大鸟船吃水较深,故而不能穿越多浅滩、暗沙的江北岸水道,而在江南岸沿着南岸水道直直航行,先后路过南沙、长沙,这才到了崇明沙。

    如今的崇明与后世的崇明可大不一样,后世的崇明岛是满清乾隆时候,长沙与周围南沙、平洋沙合并为一沙洲后的岛屿,崇明岛的基本轮廓到那个时候才以形成。

    而现在的崇明沙,只是后世崇明岛西部的一段。

    码头上披红挂彩,锣鼓喧天。沈家对于郑芝龙的来访非常的看重,就像郑芝龙把崇明沈家看做很重要的一个政治盟友一样,沈家更加很看重郑芝龙。

    因为,郑芝龙的潜在实力比沈家主导的沙船帮可强的很多,闽海王的力量足以轻易地颠覆东南沿海。更别说现在郑氏的陆军也一样表现出了强劲无比的战力。

    往昔瘸着一条腿的郑氏都可以轻易地把南方变成一锅粥,就更别说现在两腿具在的郑氏集团了。

    而沈家呢

    他们及整个沙船帮的力量主要体现在朱明秩序之下的‘世界’。

    以沈廷扬的能力,还有沈家的实力与在江南的影响力,只要崇祯帝南下,那绝对就会是南明朝堂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毕竟防御江淮离不开水军,而水面力量则正是沙船帮的专长。

    郑芝龙是不会掺和南明小朝廷的,只会以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外地诸侯身份立世,但他必须在南明朝中存在几个强力的盟友不是蒋德璟不算数。

    所以啊,他这次来就是要加深自己与沈家的联系的。

    那不止会继续雇佣沙船帮的船只向芝罘岛运和觉华岛送各类物质,还会与沈家人谈一谈军火贸易。

    火枪火炮,刀枪兵甲,以郑氏现今的军火产量,完全可以分出一部分给沈家的。

    而有了这东西做底儿,沈郑之间的盟友关系就夯定了。

    同时他这也是在给郑鸿逵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他出面与荷兰人好好地谈一谈,这样儿来,谈判效果便是再不见好,两家也不会立刻撕破脸皮不是

    郑鸿逵不是郑芝龙,不是郑氏集团的带头大哥。彼此间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荷兰人接到消息后肯定会感受到巨大的威胁,还有时间‘缓和’两家关系的荷兰人一定会派出快船,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巴达维亚,后者接到消息后也肯定会迅速派出船队来增援他们的福尔摩沙。

    这就是郑芝龙所乐意见到的。

    这么来虽看似让‘可能’爆发的战争变得更见艰难,但二者间的战争要真的爆发了,却也会让郑氏有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荷兰人的威胁的机会。

    &n




第一百零九章 说客
    ps:求收藏,求支持oo

    “约束习惯了也就好了。”

    施大瑄适应了郑芝龙定下的这些个规矩后,倒是觉得这样更好了。至少那出门就踩了一脚屎尿的破事儿是再不会发生了。

    城内车水马龙的行过,也少了纠纷和争吵了。

    从最初的不习惯到现在的感觉很好,施大瑄看到的却是整个郑氏集团的强大。

    “此话怎么说”何斌问道。

    郑氏的强大在郑芝龙完成了军商分离之后就已经奠定了基础了,这是何斌,还有荷兰人共同的认知。在何斌的认知中,这就是“秩序”的力量,就是“制度”的体现。

    “规矩是从上到下,从军到民,一体贯彻的。军中有军中的规矩,民间也要有民间的规矩。这是在同一时间展开的。”

    如果说这是秩序,这是制度的力量,那郑氏集团强大的是从根基到枝干,是整体!

    “一开始你或许有很大不满,可在安平,大哥的意思比圣旨都有用。”

    这个世界上你总能遇到一些自己反抗不了的事儿,那个时候你就只能默默地接受。

    比如说现在的安平城里一个乞丐都没有,那些个手脚健全的乞丐都被送去大员开荒种地劳动改造了,而内里的小乞丐则被送入了童子营。一些真正有残疾的乞丐则被送入了福利院,平心而论,如此不好吗郑芝龙一片慈悲之心啊。

    但很定有一些人是不愿意的,可是他们不敢也不能反抗罢了。

    还有在街上随意扔倒垃圾,泼屎尿,甚至是随意大小便的,他们被抓的时候也肯定心怀不满。

    不仅要伤钱,还要穿着有“劳改”字样的黄马甲来扫大街,来清理垃圾箱的垃圾,那要遇见熟人了,别提有多么尴尬。

    这再多的不满意,甚至是愤懑,在绝对的力量压制下,也屁的反应都没有。

    郑芝龙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统治要让所有人都满意,他对民间规矩的改变看似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但那些人被伤到的只是皮毛。

    习惯成自然,当一种规矩被坚持不懈的做下去的时候,这种习惯很快就会变成习俗的。

    “规矩再多,只要是好的规矩就没人反对。你不觉得现在的安平就挺好么咱们都是有钱人,出入是大马快车,但街面上的屎尿垃圾,你就是不要去踩,也总能闻到臭味的吧像现在这样子不好吗”

    “整天都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不需要再去闻恶臭味,用大哥的话说,这也是一种幸福。同样是生活,在安平城过活可比在大员镇(热兰遮堡外)过活要好的多啊。你不觉得吗”

    施大瑄两眼经盯着何斌脸上的每一丝变化,他不信何斌听不出自己话中的言外之意。

    何斌当然听得懂,‘闻臭味’指的可不只是大员镇的污水垃圾,更是指荷兰人身上的那股味儿。所以他脸色猛地大变,一把抓住施大瑄的手,“你们已经决定动手了”

    给荷兰人做了多年商务通事的何斌对荷兰人的力量知之甚详,那可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就凭安平城外停着的那些大夹板船那样的船,东印度公司足有上百艘艘,那只是商船,他们还有数十艘专业的战舰。它们要比商船更大更牢固,火力更猛。郑家的水师力量是不可小觑,但贸然于荷兰人为敌,也不是上策!”

    “那荷兰人能退出大员吗”施大瑄对何斌的话有些不以为然。荷兰人是很强大,但他们铺开的摊子也很大不是吗

    这就像大明朝跟流贼或是跟满清,只说国力,就是现在的大明也能碾压他们的吧可现实呢

    “退出大员”何斌立刻像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样尖声叫道,“你知道荷兰人一年能从大员赚取多少利润吗”

    “在大员,荷兰人一年能向日本输入二十万张鹿皮。砂糖的输出量足够供应日本与波斯的需要。再有与郑氏的贸易,巴达维亚的香料、胡椒、琥珀、象牙、铅锡,大明的棉布、丝织品、陶瓷、铁器。荷兰人在东方一共有三十五个贸易点,大员的收益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多。据保罗说,大员占东方贸易所有利润的四分之一。”

    “每年平均可获纯利40万荷兰盾。”

    荷兰盾是一种金币,50盾含一盎司黄金,40万荷兰盾仅从贵金属角度讲就包含八千盎司黄金约248.8公斤的纯金。从购买力来说,这个时候的欧洲,192荷兰盾能买2吨黄油,三十荷兰盾能买一头猪。

    “换成是你,你会白白的拱手相让吗”

    何斌眼睛看着施大瑄,一脸‘你已经疯了’的表情。

    &n



第一百一十章 战争的准备
    夜里,何斌的住处。

    黑色中已经看不到一丝儿光亮,夜已深沉,何斌整个人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的,怎么都睡不着。

    施大瑄的那些话,郑家人的招揽,都让他的大脑中沸做了一锅粥。

    他一会儿想到了自己在安平的美好前途,一会儿又想到了自己在大员镇的家小产业。

    要是投奔郑家,他的家小,他在大员的产业,那是绝不会完好如初的。荷兰人没那么傻,对他丝毫不加以防备。

    也所以啊,郑家若是跟荷兰人真的大打出手了,他何斌又怎么可能继续受荷兰人的信任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问题,就像郑芝龙当初问手下人朝廷若是得势了,会不会放过郑氏集团一样,都是无法避免的命运。

    这遭遇还能套在郭怀一的身上。

    他们两个与郑氏有着很深的关系,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倒时一定会被荷兰人怀疑,囚禁关押起来都是好的,直接毙了也说不一定。

    因为他俩是荷兰人手下汉人移民的领袖,他们要是选择了郑氏,荷兰人等于就只剩下个城堡了。

    原住民是被他们拉拢扶植了,但郑家的大军若是攻过来,那些个野人敢多叫一声不

    荷兰人虽然对原住部落多有拉拢,但却很清楚他们这些个野人,从来都不是主力军,能够做的只是跟在荷兰人身后摇旗呐喊。

    “嗨……”叹了口气,何斌觉得自己似乎不用烦恼了,如何选择,最佳答案都已经摆在他眼前了。

    但是一想到其中的难度,想到自己家小和财产有可能的伤亡与损失,那就心痛如刀割。

    当年十八芝分道扬镳,从何斌、郭怀一二人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得出,他们并不是野心勃勃之辈。

    对比提着脑袋打拼出一个大好前程来,这二人更渴望安稳的生活。

    至少在命运的抉择口,何斌与郭怀一做出了‘退出江湖’的选择。

    这样的人自然会恋家,会对接下来的损失而难舍难弃,这都是顺理成章的。

    荷兰人派出的代表勒奧那杜斯此刻已经到了厦门,他是大员评议会的议员,评议会是东印度公司的一种规章制度。由于这个时代的通讯很不发达,东印度公司在东方就成立了“东印度评议会”,所在地巴达维亚,授权他们在紧急时候可以自行决断。

    而如大员这样的商馆,在荷兰人自己称呼中,那却是福尔摩沙长官,或是总督。

    久驻大员的荷兰军民有两三千人之多,扣除了一半的水陆军,剩下的千多人也颇为可观的。

    福尔摩沙/大员评议会自然也是存在。

    你完全可以把这个视为本地的议会,就像葡萄牙人在澳门搞得那个。勒奧那杜斯则就是内里的要员。

    “这不可能,这太疯狂了。郑氏集团是要与公司开战吗”

    当何斌乘船抵到厦门,摆出一副愁容模样面见勒奧那杜斯时候,他的诉说立刻就引爆了勒奧那杜斯。

    大员的贸易利润占据了东印度公司在东方整体贸易的四分之一,这是多么重要的所在,郑氏集团竟然要求他们完全放弃,这简直就是在对公司宣战。

    郑氏集团这是要触动公司在东方的根本利益啊。

    “南澳岛的商馆,一个没有任何特殊权益的商馆那有什么可期待的即便是可以自由贸易也不能弥补公司的损失。除非他们能允许公司永远垄断对华贸易,这样或许还有的谈。而安南上帝啊,安南的利益才有多少安南统一了收益最大的是北郑,而不是我们。”勒奧那杜斯高叫着,十个安南也比不上一个大员。

    在他们的设想中,地



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
    郑氏与荷兰人的谈判展开了,郑芝龙也从崇明逆流而向西去了。

    既然人到了崇明,那怎么可能不去一趟金陵呢

    郑芝龙倒不是对金陵城外的秦淮八艳感兴趣,事实上,他一直都把秦淮八艳和后世的网红明星隐约的划等号的。

    区别是后世的网红明星多靠着卖脸卖肉,而现在的秦淮八艳靠的是文青格调,是矜持,是清高。

    那柳如是嫁给了水太凉,陈圆圆去年也被外戚田弘遇夺入京城,顾横波嫁给了龚鼎孳,寇白门更是进了金陵城内大名鼎鼎的保国公朱国弼的后宅,卞玉京、董小宛和李香君,乃至与以上的七人都不在一个时代的马湘兰,也都是跟名士才子挂上了钩,虽然都惹得一片情伤,但看起来好有逼格!

    这可真不是只靠着一张漂亮脸蛋就能达成的。

    而偏偏郑芝龙最看重的就是漂亮脸蛋,曼妙身姿,对于诗词歌赋,对于琴棋书画,则一万个不**!

    所以,当郑芝龙的内在所需已经都被满足的时候,他可不愿意去招惹那名家名女支,图惹来尴尬。

    郑芝龙这是要去拜访南都留守魏国公徐弘基的。名义上提领整个南**兵的徐弘基。

    所谓独木不成林,郑芝龙既不想涉入南明朝堂,又想在南明朝堂上保持着不俗的影响力,那当多找几个盟友才是正解。

    眼下这个在名义上提领整个南**兵的魏国公爷徐弘基,南国勋贵第一人,那就是一大人选。

    魏国公一脉自大明建立之后就始终坐镇金陵,那可是金陵的头一号坐地虎。

    树大根深,前后二百多年的代代耕耘,其影响力之大是难以估料的。

    在历史上,徐弘基死的很是时候,前脚率领诸大臣迎接福王朱常洵于江浦,后脚人就死了。跟着赵之龙投降鞑子的魏国公是他儿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徐弘基本人就是啥个好鸟,或者说他是个有本事的人。

    朱明的勋贵早就被老朱家养废了,就像朱家那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几百位亲王、郡王一样。

    徐弘基对郑芝龙的登门拜访那是十分看重的,前有关外之胜,后有戴家集大捷,未及半年,又有张秋镇大捷传来,只看崇祯帝对郑芝龙的‘擅离职守’半个字也没多说,那就该明白他此时的份量。

    徐弘基一点都不敢拿大。他是有些庸庸碌碌,可人不能干不意味着人就是笨蛋。

    魏国公府的威严是建立在大明王朝的基础上的,当大明王朝都在动摇的时候,魏国公府又如何能跟郑芝龙这种能打能杀的地方实力派做对比

    现在是崇祯十六年,不是一百年前。

    见到徐弘基亲自上门来迎,郑芝龙眼睛里先就喜了几分,他的登门拜访那最尴尬的就是徐弘基不知死活。给他摆那国公爷的臭架势。
1...3738394041...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