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清军如此大的动作,洪承畴当然不会没看到。不提那笔架山的得失,只说眼下他也不可能坐等清军掘壕齐整了后再发动攻势。明军现在的战略是速战速决么。



    如是,清军奋力掘土的时候,洪承畴就统兵猛攻。



    清军奋力抵抗,黄台吉都亲临前线,把直辖的两黄旗都贴补了上。双方连连激战,明军打的很是英勇可终究未能够败敌,自然也未能闯壕。



    尤其是今日里,清军两红和镶蓝三旗兵丁作战失利,黄台吉直辖的两黄旗侍卫亲军也一样表现不佳。两边一门门火炮猛轰不止,血流满地,尸横遍野。



    明军打的很英勇,但没打赢就是没




第十六章 小弟这就去办!
    郑芝龙(陈华,改称呼)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大奖。

    派郑森向北送一拨钱粮,就能遇见如此的事情,这运气,不去摸奖真是白瞎了。

    所以,当时间来到九月上旬,从京师紧急送来的一封信报……,叫他足呆愣了半响,真个是无语了。

    “想不到啊,真的想不到啊!”

    就那点钱粮的事儿,郑家就掺和进了这松锦大战中。而更叫他内心复杂的是,看战报叙述,郑家还真的有改变松锦会战的机会。

    然而,他并没有抓住。

    两万石粮食只是让松山城内多出了一截粮食储备,这是小事;那次日里,突围的六镇总兵与清军大战期间,郑森带引船队生生的从海潮中救下了千多兵丁,这也是小事。

    却是二十一日夜吴三桂、王朴等大部兵马南逃后,为清军阻截,不得南下,被迫移屯海边。

    六镇总兵,万明军,东有大海,后有追兵,前有阻截,盔甲遍野,溃不成军,更遭遇海潮暴涨,赴海死者,不可胜计。

    万将士向南,一路被清军劫杀,最后逃入宁远城时只剩了三万余残兵。

    郑森、施琅就带引着手下的船队就从海涛之中捞起了上千败兵。

    可郑森带引的这支船队若不是仅仅二十来艘船只,而是一百艘、二百艘呢

    若是一次向松山运入的是二十万石粮食,而不是少少的两万石呢恐怕就是胆小如鼠的大同总兵王朴也都不会信心全无的一意南逃了。

    松山、杏山之间的海滨一战,明军若是有百十艘战船跟随,清军又何从谈起“堵截”呢

    “时也,命也!”

    郑芝龙摇了摇头,最终只能在心里为崇祯帝点上一炷香。

    事实已经铸就了,不是他心里后悔就能弥补的不是

    “大兄,福松现今人还在关外,万一有个闪失”郑鸿逵看了信报后担忧的道。同时在心里也有些埋怨郑森,你说你爹都铁了心的要造反了,你还那么死心的给大明朝廷效力作甚

    不趁早脱身,竟然还免费的为洪承畴打起了工来。

    行,你好心。那把松山城内伤兵和一部分百姓运去了津门不就得了么,竟还跟着已经带船赶到津门的沈廷扬混在一起,引着三艘鸟船与之合流。运送粮草前往宁远和松山,把芝罘岛的差事都丢在了一边!

    你说这是不是本末颠倒

    “不去管他。”

    郑芝龙现在有些能够理解郑森的心思,觉得还是顺他意的好。

    但是,明军在辽东这么一败,而郑森又恰恰在这个时候带着一支船队运粮送去了松山,船只还往津门送了不少伤兵和百姓。这本来可以遮盖的严严实实的事情,因为一连串的遭遇就不得不暴漏在崇祯帝的眼中了。

    加之这场战败已是既定事实,崇祯帝连命洪承畴进兵的举动就成为了败阵的关键,顺带着立主速战速决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没能落好。这个时候蒋德璟就再次站了出来,不是对陈新甲落井下石,而是再度主张调遣郑军水师北上。

    有了郑森这个现成的例子,崇祯帝如何能不动心

    “这蒋德璟实在可恨。”郑鸿逵恼道。

    抓住郑家不放了咋地

    “如今都入了九月,我军即便是从命北上,抵到津门也要进到十一月。彼时关外已经冰天雪地,港口封冻,那战船且还能开到岸上不成”

    “大兄不若再向京中使些金银



第十七章 国之栋梁!
    此时的关外,杏山城与松山城之间的海域,依旧能看到大海上漂浮着数以百计的尸体,尽是明军。

    一具具尸体都是光溜溜的,勤泡的早已经惨白,漂浮在血红的海水中,看的让人心寒。鲨鱼早就被血腥吸引了来,已经好多天了,始终流连不去,在一具具光溜溜的浮尸中穿梭,大快朵颐。

    这一幕已经持续了好些日子了。松锦一战,明军十三万大军折损过半,虽然有不少人做了俘虏,但显然死去的人更多。

    清军打扫了战场之后,拿走了一切能够拿走东西。漫山遍野甚至只剩下一具具光溜溜的尸体。那些二鞑子,连同被征发的包衣奴才们,不只是将刀枪兵甲尽数收拾去,就连遮体的衣物都不放过。

    关外的冬天,气温极寒。一件衣服都是珍贵的。别说是包衣了,就是汉军旗的二鞑子都可能挨冻。

    然已经将松锦视为自家地盘的黄台吉,也不会看着数以万计的尸体倒在自己地里不加以理会。那等到了来年春天时候,可是能引发病疫的。

    故而,除了深掘大坑埋之,那就是将一具具明军将士的遗体抛入海中了……

    事实上,眼下海中的浮尸比当初时候已经少了太多太多了。当初的大战,都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打,打,给我狠狠的打!”

    北字一号船上,呲目欲裂的郑森,一手拔出腰刀,指着岸上一队奔到海边戒备的清军大吼着。

    他在齐鲁已经听多了关外的惨事和鞑虏的凶恶残暴,先前于松山也见识了大战,但那只是战阵厮杀,死伤再多也只能怪自己不争气,然眼下的一幕却绝对让他无能接受。“鞑虏真禽兽也。”

    前些日子他装载伤兵运回津门,碰到了急忙率船队赶来的沈廷扬,自动归入麾下。沈廷扬于津门装运了大几万石粮草,先交割小部分于宁远,再抵来松山。却不想在路上看到如此的一幕!

    “打,给我打!”

    虽然郑森脚下的北字一号船只是一艘大鸟船,比起郑军中上层甲板装备十六门小炮,下层夹板装备八门红夷大炮的大乌尾船还差了不少。但船上有大炮,那这时候就必须开炮!

    而另一艘大沙船上的沈廷扬这时候也在尖声的高叫着,“开炮,开炮,给我开炮!”

    他所在的大沙船是整支沙船船队的领头羊,一声令下,整个船队——数十艘登大沙船,都通通向着岸上的清军开起火来。

    沙船上也有鸟枪炮铳,只是比之鸟船上的火炮还要更小。

    射程有限,很多根本都挨不到岸!

    船队的射击更多是一种发泄,是一种歇斯底里,而不是真正的在攻击敌人,在杀伤敌人!

    岸上的鞑子和包衣奴才们初被吓了一跳,但很快就察觉到了内里的奥妙。虽然不时的有三两颗铁弹飞到头顶来,却还是有大胆之人对着海面做出些羞辱的动作。

    “炮声”

    松山城头,王廷臣抬头向南看去,大战结束多日了,吴三桂之流已经逃之夭夭,怎么可能还有炮响

    当日六总兵惨败的一幕,至今还刻印在他的脑海里,多少人葬身鱼腹,而早知那么多将士白白送命,真不如与鞑虏拼死一战的好。

    如今,悔之晚矣!

    而更叫他心忧的是,随着突围的六总兵大败,洪承畴的设想也就彻底落空了。这松锦困局又当何解

    “莫不是还有忠贞将士在坚守”辽东副总兵江翥干巴巴的说着他自己都不信的话。

    现在的松山城中还有明军两三万人,洪承畴以下还有曹变蛟、王廷臣两位总兵,再有祖大乐、江翥、姚勋、朱文德、夏承德等五位副将,再加辽东巡抚邱民仰、张若麒等文武官员。

    二十二日,洪承畴看到大量的清军都南下去追击堵截六总兵了,自己当面的清军数量甚少,似只剩下了两黄旗。

    那黄台吉的大纛都隐约能看得到,当下命骁将曹变蛟率部直击当面清军。

    曹变蛟是明末良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果勇敢战。引军一路向前,直杀进了黄台吉的御营。

    可惜曹变蛟临阵受伤,未能真的直捣黄龙,丧失了一次力挽狂澜的大好良机。

    至此,明军就彻底缩入了松山城中。一干高层人人发愁。

    “船,海上的船……”

    “是我大明的船!”

    “援兵到了。援兵,援兵……”

    忽然,城内忽的响起一片嘈杂声,很快一阵激昂的叫声从远及近,传入了城头的王廷臣一干人耳中。

    那但凡听到的,自上而下,就无一不是大喜。

    从‘船’这个字上,他们想到了郑森,继而就想到了粮食。只要有粮食,守军就不害怕。就凭着城内的两万多官兵,只要有粮食,再给鞑虏十年,黄台吉也没招!

    洪承畴的反应很快,王廷臣都还没奔到城东,就听到



第十八章 罪该万死
    郑芝鹏带着随从站在船上,已经被芝罘岛现如今的景象惊呆了。港口附近,张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难民流民,看人数足有三五千人。

    而这只是芝罘岛上七个营地中的一个。

    当沙船靠上滩头,那些个难民流民顿时骚动了起来。他们可是知道这芝罘岛究竟是何人当家的,知道自己口里的粮食是出自谁家的。沙船上斗大的‘郑’字,不要太扎眼。

    场面也乱了,已经得到消息,在港口都等了两天的张乐书,一看难民流民乱了,马上狠瞪了港口营地的管事一眼,后者立刻就带着一帮看守的义勇,抡起棒子是一顿弹压,总算是控制住了局势。

    郑芝鹏可没从津门拉回粮食,那里现有存粮虽多达百万石,却要供给京师。朝廷能够支配的粮秣少的可怜啊。

    松锦之战落得如今下场,朝廷为了供给宁远,抚恤军兵,国库早已经空荡的可以跑马。

    这个节骨眼上,郑芝鹏却是没本事从津门运来粮食的。

    还好郑芝龙意识到了这点,不止向沙船帮新购了一批粮食,更差人运送了一批红薯、土豆做种,芝罘岛的面积可不小,地广一两万亩之阔。纵然大部分为山地丘陵,平整平整,也能休整出几千亩地的。种些粮食,自力更生,多少也是收获!

    更能为将来打下基础。

    这土豆、红薯可是中国现在环境下的救命良药。这些原产自南美的作物,自从明朝中后期时开始传入中国,原时空当中,只是百多年的时间就在中国蔓延开来。待到康麻子中期,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已经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产量也有所提高,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要食物。

    而在眼下这个时代,闽粤两省已经有一些人在种植土豆红薯,还有玉米花生,甚至连烟叶种植都已经出现。郑芝龙要收集一些土豆红薯,那还不是易如反掌甚至这些外来物种都已经过了多年的本土培育,那产量较之初来乍到时候已经强出许多。

    看到郑芝鹏走下,张乐书快步迎了上去。郑森不在的这段日子,他虽然‘大权在握’了,但也被肩头上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了。

    错不是他们的存在对登莱有利,上有巡抚中丞曾樱的照料,下有地方官府乃至士绅的帮衬,张乐书早就该崩了。

    因为郑森一去月余,芝罘岛一事被彻底丢了下,三万石储粮拉走了两万石,还提去了上万快银元,芝罘岛钱粮物质尽数短缺,早已经走入困境了。

    错不是登莱官府的支持,错不是郑家的名头摆在这儿,张乐书从登莱士绅手中收去了三万石的粮食,还拿到了不少冬衣,好歹支撑了下去。芝罘岛早就乱了。

    难民流民是郑家用粮食给招来的,实打实的粮食,半点无差。如此,那些难民流民才会驯服。

    可要是一旦没了粮食,再多的难民流民也会一夕散去,甚至还会生出乱子。将郑家在登莱几个月的心血毁之一旦。

    而现在郑芝鹏来了,来登莱主持大局,这就再好不过。郑芝鹏虽不是郑芝龙的亲兄弟,却也是郑家的骨干人物。

    无论是向士绅借钱借粮借物,还是别的甚个,都当让人信服。

    “我闻芝罘岛上共有七寨,总数也不过是万人,怎的眼前这一寨就有这般多人”

    张乐书一脸苦笑,怎么这么多人,登莱官府塞进来的呗。

    这是曾樱的回报。人家可是给郑家撑了台面,借钱借粮给郑家,同时就也把境内还有的流民难民都通通送来了。

    小小一个芝罘岛,人口早就不是早期的万人,现在已经有三四万之多,再加上登莱地上的几处营垒,总数至少有五万人。

    郑芝鹏听罢因果后无所谓的一笑,局势再紧张也已经支撑过来了不是“这是好事情。”一点钱粮,郑芝鹏根本没放在眼中,而更看重的是五万难民流民。

    能在北地做难民流民的人,可不是闽地的难民能比的。这里的难民流民,你就看不到几个老头老妇。五万人里,至少是六成的丁口,而三万丁口里至少能挑出两万兵坯子。这都是先前一些数据被整理后得出的统计结论。

    而与至少两万兵坯子相比,这点钱粮算甚

    &n



第十九章 显大名于天下,收厚誉于己身
    ps: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然而真正操刀子杀掉那些社鼠的并不是郑芝鹏,而是郑森。



    从关外归来的郑森,身上似乎多出了一股往日里所没有的果勇之气!杀气腾腾的。更别说他手头还多出了百十个辽东老兵!



    这些人纵然大部分都是伤兵,伤未痊愈,但却是清一色的都是轻伤。重伤的就都留在津门了,那里有从京城赶去的郑芝莞么。



    郑森在伤兵中的名头是很不错的,在津门关外跑了两趟,那也不是没有效果的。



    如是,有施琅带队,有张乐书、张奎带路,一夜之间便就清扫了七处营寨。只脑袋就砍了三百多!还有上千人被打入了苦役营。


1...45678...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