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本来相貌堂堂的一个人,现在剃去了四周头发,只留下头顶杯口大的一撮,编成辫子垂在脑后,金钱鼠尾,那端的丑陋之极。
“卖国奸贼,老夫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张缙彦激动的脸皮都充血一样鲜红。把上门来自讨没趣的一干人给骂的头都抬不起来。
没人会去辩解吴三桂不是献关降清,而是“借师助剿”什么的。
大家都是黑心的老狐狸,谈什么白莲花
“借师助剿”有把自己剃发易服的“借师助剿”么
虽然你可以说郑芝龙包藏祸心,因为他不可能是短短时间里就拿出这么多吴三桂的画像,还一个个都那么逼真,且都是是金钱鼠尾版的。这郑芝龙肯定多日前就得到了消息,却就秘而不发,只叫人暗中做下准备,张网已待,等着人自投罗网,这才一举发难。
如此作为虽然卑鄙无耻,但总算还在官场游戏规则之内。郑芝龙并没有直接掀桌子。那几个倒霉蛋的亲友、同年、门生虽然会多方营救,却没几个人把郑芝龙当做不共戴天的仇敌。
而且也没人真的担忧魏藻德等人丢了自己小命。
因为按照规矩,郑芝龙肯定会迅速奏报金陵的,还要把魏藻德他们送去金陵,听候皇帝的处置。如此品级的官吏可不是他一声令下就能砍头的。
倒是那张缙彦的表现让随后留神的郑芝龙有些吃惊,难不成这个他前世根本就没听说过的家伙还是大明的忠臣可不管张缙彦这个大明忠臣对李自成再怎么忠心,他再怎么为大顺天子担忧,那对于李自成的局面都是毫无帮助的。
山海关一败后,李自成连夜退往京城,直到了通州这才停住了叫。前头的遵化也好,蓟州也好,大顺军都站不住脚。
李自成留下李过、张鼐引兵驻扎通州抵御追兵,自己引着残兵败将回到京城。
牛金星事前接到通知,率领李岩等文武官员在德胜门内迎接。但礼仪草草。
李自成仍然是出京时的装束,可是面色黧黑,满脸尘垢。就是胯下的乌龙驹连日的奔波也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毛色黯然无光,湿嗒嗒的贴在身上。
高氏于昨日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大驾将于今日回京。自从李自成离宫以后,她每日焚香祈祷,希望上天保佑李自成平安无事。如今虽然败了,可到底人还活着,她的心放下了一半。
依照她的想法,李自成纵然在山海关打了败仗,也不过是一时战败,顶多不过退出燕京。是完全没有料到这一仗的影响会多么的巨大。毕竟便是失去了燕京,她也能退到长安,大顺江山依旧还大着呢。
牛金星、李岩和六政府尚书、侍郎将李自成护送到新华门内。李自成命他们各自回衙门办事,只命牛金星、田见秀、宋献策、李岩、顾君恩随他进宫议事。刘宗敏受了伤,已经回府邸了。
在后宫草草的洗漱一番,换了身衣服,李自成在乾清宫东暖阁召见了诸人。
牛金星、田见秀、宋献策、李岩、顾君恩等向他行礼,李自成直接把手一挥,“目前局势紧急,你们都不必讲礼,赶快议事。”
然后他向宋献策问道:“可寻了御医给捷轩诊治”捷轩是刘宗敏的表字。而至于大顺的御医,那不过是燕京城内民间的有名大夫罢了。真正的御医不是被崇祯帝带去了金陵,就是被郑芝龙给留在了津门。
宋献策自然不会忽略这个,李自成脸色总算好了一些。
“山海关一战败的太惨了,十多万大军折损过半,随额回到京城的人马不过三四万。毫侯、义侯还督着姜瓖、王承允、马科几将留守通州。但鞑子兵锋太盛,马上就来,而通州无论是粮草还是守城器物都毫无准备,恐是守不住的。”
李自成不是没败过,但却从没有哪一次败仗对他的打击这么大的。
他在人生的最巅峰时候遭遇到了当头一棒。
这一败的严重性他很清楚,满清和吴三桂这么一胜,他连北地半壁江山都要坐不牢稳了。
李自成回过头来向李岩问道:“京城情况如何”
李岩说:“京城内人心浮动,谣言甚多,臣已经作了守城准备。”
“额们刚打进燕京,根基未牢,就又要历经如此大难,京城也难固守。”李自成现在一心回长安去,山海关一败,直把他的争胜心都给打掉了。至少短期内他是再雄起不来了。
李岩听了大急。“陛下,这燕京乃龙气所钟之地,一旦弃之,必受反噬啊。”
李自成丢了京师就等于丢掉了正统的继承权,这对大顺的影响太致命了。而且这燕京城内有那么多青壮百姓,还有那么多粮食物资,丢了太是可惜了。
牛金星只把头摇的跟一个拨楞鼓一样,“朱明在
第一百九十四章 迟到的金手指?(求订阅)
清晨一觉醒来,郑芝龙睁开眼就看到了一头乌发,窦美仪正依偎在他怀里,睡的正香,身上盖的细纱薄被褪到了肩膀下,露出好大一块白脂。一件月白色的肚兜挂在床头。
慢慢下床,郑芝龙明明已经比较小心了,但窦美仪还是被惊动了。看到郑芝龙起身,她自己反射性的就要爬起。一支大手压住了她肩膀,“不用起了,自己多睡会儿。”
来自后世的郑芝龙一直是睡觉睡到自然醒这句话的忠实拥趸。可眼下这个时代的女人,却无时无刻不将自家的男人当昨天,仿佛自己比丈夫多在床上睡一会儿就是天大的过错。
尤其是出身宫廷的窦美仪,虽然她只是宫内的掌书女官,但被耳濡目染的,满脑子都是宫廷的思想。纵然知道崇祯帝把自己赐给了郑芝龙,那已经不是宫廷了,却还是一般的做派。
可没有哪个宫妃敢将起身的皇帝丢在一边,自己蒙头睡大觉的不是
披上一件淡黄色的长袍就要起身,郑芝龙又压了她一把,“继续睡。”不然,你说他刚才小心翼翼的下床图的什么啊
浴房里,一个大大高高的木头浴盆已经灌满了水,温温发热,冒着单单的热气。郑芝龙进来的时候,四个丫头乖乖的退了出去。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古人,哪怕已经尽全力的去融合了,可比起那些打小出恭都被一群人围观的老爷们,郑芝龙还是更习惯自己洗漱。
何况他现在也需要静一静。
这脑子里的那幅画究竟有什么含义呢那面丰碑,古老与破败中萌生的生机变得越发强烈了。
还有周遭的祥云,从全是虚幻泡影到其中一抹由虚变实,从白色到黄色,大员那段时间更是变成了红色,就像穿越之初时候梦幻中蹦灭的那一抹红云一样,虽然没有那般的凝实。而京师的时候,这红色祥云更是有从红变金的势头,一直到今天,这颜色是彻底的变成了青色了。
郑芝龙心中直有一种感悟,自己似乎能吸收这道祥云,这会让自己变得更好……,迟来的金手指吗
至于自己会变得怎么更好,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他说不出来。但就是有那么一种感觉!
这总叫他有一种不真实敢。麻蛋啊,物质变玄幻了啊。
郑芝龙心中也有一种猜测,这祥云和丰碑上绽放的生机,是不是随着他本身实力的增强而增强的呢那或许就代表的是他的气运呢。
如果是那样,等到他郑芝龙君临天下,乃至坐上了地球球长位置的时候,那祥云还不要变紫色的啊
别怪他想到了紫色。实是因为前世里如此的设定太多了。
从白变黄,从黄变红,从红变金,从金变青,然后就是紫色了。
郑芝龙脑子里想了又想,直到水都变凉了,这才起身。把刚才的千万个想法都撇在脑后吧,眼下的局势更是重要。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打了个打败仗。大顺军一如历史上那般,在燕京是难站稳根脚了。只是李自成会不会像历史上那般一败涂地,一发而不可收拾呢郑芝龙也说不准啊。
虽然就眼下看,李自成并没有在燕京城里暴露出自己的真实嘴脸,还没有彻底恶了全天下的士绅。
可李自成在这个时空里虽然没有拷掠追赃,但其人与士绅阶级的矛盾也始终没有解开。那些个前明的旧官昨日能弃明投顺,今日也能弃顺投清。
满清就是一股汹涌难挡的大潮,而李自成的大顺就是海边的一座沙堡,看似巍峨,实则根基全无啊。
郑芝龙真的希望李自成能更坚久一些,这样南明的压力就会小上一些,而他对南明的投资可能也会更少上一些。事到如今,他也有些患得患失。
整个人的神色都有些肃穆,下人端上的饭菜也只是草草动了两筷,郑芝龙心里头感伤自己的实力到底还是不足。不然,这时候的他若能抽调出十万新陆军,在燕京城下一战打掉鞑子和吴三桂的主力……
可是他现在满打满算连三万新陆军都难凑齐。
整个人神色低落,以至于整个府邸的气氛都低沉了下来。
“伯爷,京师来人了。”
郑芝莞派来的信报马不停蹄,星夜疾驰,二百里疾行赶到了津门。
“快传。”郑芝龙噌的站起。
来人是郑芝莞身边的亲随,郑芝龙不知道名字,看脸却是熟悉的。
“伯爷,李自成留下李岩领兵两万多人固守京师。俺家老爷已经献出了吴三桂的绘图。”
郑芝莞的策略就是造谣。说鞑子一入京城就会烧杀掳掠,证据是鞑子多次入塞所造成的一场场惨剧;跑马圈地,将所有汉人贬为奴仆,证据也是明白的,鞑子在辽东就是这么做的。还有就是要老百姓们剃发易服,留起那金钱鼠尾,而证据就是鞑子命令颁布的条律,和辽东的汉儿百姓,和已经剃发的吴三桂军。
总而言之,鞑子太坏了。坏的脚底流脓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坏。
以此来激发百姓们对满清的愤怒,对满清的抗拒,激起百姓们的抵抗。
燕京城内几十万人,只要能发动起十分之一,就足以让满清在燕京城下撞出一头鲜血来。
郑芝龙向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意见,第一不能烧了紫禁城;第二要把城内的大小官吏能带走的都带走,不给鞑子留下;第三就是传令给齐鲁的郭升,叫他暂时停止向兖州、青州攻打,两家暂时歇兵。也就是齐鲁的顺军别往明军现在还控制的地盘打了。李自成都答应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战,先灭李贼?(求订阅)
瓜尔佳刚林,字公茂,隶满洲正黄旗。世居苏完部,因为精通汉文化,最初被授予了笔帖式一职,负责处理与明朝有关的文件。
黄台吉改后金为满清后,刚林被授予国史院大学士一职,与范文程、希福等人一起参与朝政。
后来,刚林因为对黄台吉功绩的宣传工作做得好,马屁拍的清新脱俗,而被黄台吉额外嘉奖。授世职牛录章京。
黄台吉去世后,小皇帝顺治即位。
之后的情况大家都非常清楚——睿亲王多尔衮把持朝政,靠着两白旗的实力,以及立下小皇帝分化了两黄旗,重重消弱了豪格的实力,而权倾一世。
看到权势如日中天的多尔衮,人家才三十出头啊,日后前程还远大着呢。鞑子内部不少人选择了前去投靠,以求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其他大臣这样做也就罢了,没想到身为史官的刚林,被黄台吉一手提拔的刚林也靠了过去,主动投靠在了多尔衮的门下不说,还凭借着自己超凡脱俗的马屁神功迅速的被多尔衮接纳。
身为史官,秉笔直书是最基本的原则。而投靠多尔衮之后的刚林,早就已经把节操装进了兜里。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擅自做主,在《太祖实录》中抹去了多尔衮早年间所犯下的一些错误和罪过,而对于他的战功,则一再进行夸大,乃至严重脱离了历史事实。
这让多尔衮如何不高兴
什么你说刚林是正黄旗人,是黄台吉一手提拔来的人。但现在刚林他是本王爷的人。
对于刚林的此举,多尔衮一个字也不提,更不表态,实则心中却不知道有多么的高兴。毕竟人要扬名立万,流芳百世,还要靠史书的宣传啊。
如是,刚林飞快的就取代了主动退缩的范文程的地位,与祁充格,并驾齐驱。
之前多尔衮就教给了刚林一个很重大却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出使南明。
主要目的是在崇祯帝面前把‘借师助剿’过个名路。
李自成是败了,败得还很惨,可他没有死啊。
李顺在晋西、在关中、在西北,在中原,乃至是在齐鲁和湖广,都有着大量的地盘和大批的军队。
就像李自成年初的时候没想到自己的东征会如此顺利,短短时间就杀到了燕京城下,那是他宣布东征朱明的时候所万万没想到的。
多尔衮也是如此。八旗大军兵不血刃的就进入了关内,手中还多出了吴三桂这个王牌打手,有心算无心,在山海关把李自成打的大败而输,这不稀奇。但他绝对不敢想象,历史上的满清,就直若沸汤泼雪一样,轻而易举的就把偌大的李顺王朝给埋入了地底儿里。
多尔衮只多认为八旗军能顺利的席卷北直隶,或者还要加上齐鲁和中原的一些地方,因为这里的兵马都肉眼可见的稀少。
但对表里山河之称的晋西,他就信心不足了。更不敢想,一气打破潼关,杀入关内。
不然历史上的他就不会去给李自成写信说:连顺灭明,共取中原,平分天下,共享富贵。《清帝致西据明地诸帅书稿》
多尔衮现在的‘目光’看到的顶多就是东魏,而次一级选择就是契丹。便是只吞并了京畿半个北直隶,那也是他能接受的。
之所以问鼎天下,意在天下,完全是事实造英雄。谁能想到李自成那么的不堪一击呢而南明的百万大军也如此的狗肉上不得席面
满清的天下全然是捡到手的。
而眼下这个时候,鞑子刚刚入关,一切不还是没发生的么
多尔衮还没看到满清的‘天下’,但他能清晰无比的看到朱明的威胁。别的不提,只看关外的觉华岛和燕京边上的津门,那就叫多尔衮膈应的很。
看郑芝龙这段时间在津门的动作,大兴土木,打造一处处防御工事,直叫他想到了之前的觉华岛。
何况津门有海路相连,而郑氏水师天下无敌,这一切都跟觉华岛无有两样。
满清在关外有一个觉华岛已经很受制于人了,现在这燕京城边上就又来了一个津门,多尔衮觉得自己进了燕京城也睡不安稳。
甚至很多八旗的王公大臣们看到眼下的情形,都不见得会统一迁入入关。
多尔衮绝对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他想到的主意就是向崇祯帝打招呼。
把‘借师助剿’的事儿给彻底夯实了,用大清在其他方面的利益来换取崇祯帝在津门的退避,最好还能有觉华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