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朱由检点点头,没有丝毫犹豫,说道:“没问题,皇兄那里,由小王去说。”军工这边,是有水泥厂发展出来的,原则上是由信王总领。

    董宣武接着又说:“在五行营成军,开往辽东之前,想要给每人配齐一杆步枪,现在看是不可能的。我想再改进一下连弩,用一些钢制部件替代木质部件,希望将杀伤范围提高到五十米左右。

    到时,不能配齐步枪的将士,将人手一把连弩,一杆长枪,主要用于近战,从这次反偷袭作战的情况看,这两种武器配合起来,效果非常好。

    另外,虽然这次作战我们的伤亡不大,但也应该看到,那是因为对方缺乏远程攻击武器的缘故。所以我打算给所有的将士披上胸甲与头盔。”

    说着,董宣武又取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的是头盔与胸甲的样式。

    头盔的样式基本按照15式武警通用头盔来的,与后世二战时德军的头盔十分相似,只是增加了面甲。

    面甲其实是就是一块薄钢皮,与头盔的连接董宣武借鉴了后世的摩托车头盔,往下拉到位后,面部只会露出眼睛部位。

    而胸甲其实类似后世的战术背心与防弹背心的混合之物,是又非常结实的粗布制成,内层缝制了一些口袋,可根据需要插入特制钢板,外层则是常用的携具。

    头盔、面甲和特制钢板董宣武都打算用冲压成型,这样可以大幅减少生产时间和费用。虽然冲压机徐光启和研究院的几人正在设计、实验中,但是董宣武认为不会应该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鉴于,要穿着胸甲,我认为我们的军服也要做相应的修改,以方作战和体现军人的气质!”董宣武接着又说,说着又取出一张图。

    这张图上包括两套军服,一套是作战服,一套是礼服。作战服以方便作战为主,容易磨损部位都专门加厚过,跟后世的作战服差不多。而礼服以挺拔、硬朗、表现军人气质为主,采用后世翻领设计。

    这两套军服都附有效果图,在这个时代还显得有些怪异,引来了众人一阵热议。虽然这两套军服的好处一看便知,但传统服饰和文化的影响,是无法一时消除的。对这种叛经离道的行为,很多人都对礼服表示了不解。

    无奈之下,董宣武只得只保留了作战服,将设计的礼服取消,而当前大明的军服做为礼服使用。

    接着,众人又讨论了一些新军改革事宜。

     




第一百四十五章 军事改革(2)
    标上面便是营,本来我只打算一个营管理三个标,可是目前五行营情况特殊,有两千人的编制,所以,暂时会设五个标,外加一个警卫连,一个侦查排,一个后勤排,一个通讯班,一个炊事班,八名作战参谋,加上营长、副营长,共一千九百五十六人。

    另外再一个军法处,一个监察及后勤总处,与营长平级。

    军法处拥有一个排的宪兵编制,加一名军法官,三十三人编制,不设副职,主管全军军法。

    监察及后勤总处,也拥有一个排的编制,加一名监军,两名副手,编制均为三十五人,管理后勤以及民夫事宜。另外,非战时,五行营的所有后勤及炊事人员统一由监察及后勤总处调配。战时,再按照实际情况分配到各作战单位。

    当然,这样算下来,总编制将会达到两千零一十四人。不过考虑到我们现在领军将领缺乏,不可能全部配齐,再加上营炊事班不需要满员,以及代职的等情况,应该人数能控制在两千人以内。

    实际配置,总之一句话,宁缺勿乱。”

    董宣武扫视了众人一眼,接着又说:

    “军衔制,大家也许很陌生,其实跟我朝的散官制度差不多。毕竟,在军伍中,军官职位有限,能脱颖而出成为将官的将士毕竟还是少数,而且越往高走越少。

    为了鼓励将士奋勇作战,同时也为了让将士迅速弄清楚上下级关系,并且作为区别对待老兵与新兵待遇的依据,所以我考虑在五行营施行军衔制度。

    当然,这只是我五行营内部的制度,只在我五行营内有效,与国朝的武将制度无关。

    目前我考虑中的军衔制度分士兵军衔和军官军衔,不同的军衔将拥有不同的职权和军饷。

    军衔授予的原则,依照军功、能力以及资历为原则,首先考虑军功,其次考虑能力、最后考虑资历。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士兵的积极性,对于士兵军衔,服役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如果没有犯大的错误,会自动提升军衔。而军官军衔则没有这方面的待遇。

    具体情况如下:

    士兵军衔分为三等十三级,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军士:军士长、专业军士;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其中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又各自细分为四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四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一级专业军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新编制中的班长、副班长的职位,原则上以一个班中军衔最高之人担任。

    军官军衔也分为三等十五级,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将官:五星上将、四星上将、三星上将、二星上将、一星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新编制中职务的安排,排及排以上武官,原则上必须要由拥有军官军衔的人担当,原则上以一个单位中军衔的高低,依次排列担任。特殊情况下,士兵军衔最高者也可暂时带领部队做战。

    在战场上,如果建制被打乱,原则上按照军衔的高低,确定上下关系。

    当然,将官这一级别,除了熊帅可被授予准将军衔外,以我们其他人的军功还没有资格被授予。我考虑,我自己会暂代少校军衔,吴公公也会同时暂代少校军衔。

    为了表明不同的军衔,我已经拟定好了一系列的军衔肩章、胸章和领章,让将士们一眼就能认出任何一人所对应的军衔。

    这套军衔制具体授予及升迁的标准,大家考虑一段时间后,再开会确定。

    不过,首次授予将不会按照这个标准来,要不然,我们大家,包括我再内,恐怕没有谁有资格被授予军官军衔。”

    说着,董宣武又取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各式图样,可区分不同军衔,



第一百四十六章 扫除阻碍
    于是,这次会议,军制的三项改革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在五行营内部就这么初步定下来了,只等天启皇帝的批准。

    会议散后,董宣武、信王、马忠三人留下又留下细细讨论这次军制改革所有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会议中,董宣武没有回避问题,将自己的顾虑一一提了出来。

    只到这个时候,朱由检才明白这貌似简单的军制改革还会触动这么多人的利益,面可能对如此大的阻力。这件事也给年纪尚小的信王上了一课,让他知道,任何制度的改变,都不能小窥。背后都隐藏着极深的利害关系。

    董宣武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了问题,就抛下不管了。军制改革实际可能主要会遇到三方面的阻力,首先是皇帝,其次是文臣,再次是武将。

    董宣武认为天启皇帝并不难说服,木匠哥年纪轻,而且本来就是一个接受力很强的皇帝,只要把新军制的利弊一摆,让他明白此举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皇家,如果不遭到大臣的强烈的反对,估计他那边是可以通过的。这件事自然是交给信王和马公公去办最好。

    最难摆平的就是文臣和武将。

    前者主要图的是名和权,后者图的是利。

    针对这两者可能的反对,董宣武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党争有党争的坏处,自然也有党争的好处。朝堂上的文臣现在主要分为东林党和魏党,只要摆平了这两党,其他人的反对就微不足道了。这世上真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谈的吗

    为了摆平东林党和魏党,董宣武决定出面分别与这两者面谈一次。他现在已经兵权在握,有了一定的资本,已经不必再像以前那般低声下气,可以适当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

    天朝太祖说得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手中有刀有枪的人说话嗓门就大。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真不明白到了大明,这些武将们怎就活得这么窝囊。

    掌握在董宣武手中最大的王牌是,东林党和魏党都不愿意看到董宣武倒向对方阵营,而且,这两方都知道董宣武脾气不好,不太好惹。还有一点优势是,董家的势力也不小,他们不能不仔细考虑。必要时让出一部分利益,董宣武认为说服东林党和魏党不对五行营改制和他进行攻击,还是蛮有把握的。

    针对武将的反对,董宣武则祭出利益的胡萝卜,那就是一系列的军工厂。

    熟悉后世的董宣武知道,军工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利润又有多丰厚。这么一大块蛋糕,光靠皇家和他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随着这个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丰厚的利润必然会引来无数人的眼红,五行营和董宣武本人弄不好会成为众矢之的。

    拉拢一批人加入到这当中来,是势在必行的事。

    董宣武认为武勋这个团体是非常合适的。

    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现在这个团体基本没有太大的志向和报复,他们的身份和境况决定了他们很难有前途。只要利益给得让他们满意,这个团体其实很容易被控制。

    卫所制度废弛,徒有其名,原来的卫所兵早已沦落为无产农民,没有什么战斗力,靠打仗立军功博前程,这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简直就脑袋被驴踢了。

    而由于军籍身份,除非舍得舍弃既得利益,花大价钱买通关系,脱离军籍,否则,一辈子只能老老实实当喝兵血的兵头,土地主,想挤入文官体系,基本不可能。

    文也不成,武也不行,就决定了武勋团体只能拼命捞钱,做个土财主,混吃等死。

    第二点,这个团体除了喝喝兵血,倒卖一下军用物资,实际上严重缺乏发财的途径。其实这些人,说到底,就是一群没有见识的土财主,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跟土财主别无二致,经商他们不懂门道,无非就是收点打点罢了。

    而董宣武却可以给他们提供一条发财的金光大道,他们凭什么不肯与董宣武合作

    第三点,就是当武勋们从与董宣武的合作中尝到甜头以后,势必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对麾下兵卒的盘剥也会有一定的放松,可以缓解两者之间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改制
    完全摆平各方的反对的声音,五行营各种军制改革才正式全面拉开。这时,新兵招进营已经有一月有余,实际训练中,已经完全按照新军制进行的。

    原来的十六名小旗,正好对应新编制的十六个连,基本都被授予中尉军衔。一些有潜力,表现好的士兵则被挑选出来,担任副连长、排长、和副排长,授予少尉军衔。

    其他的老兵则被授予上等兵、下士等军衔。原则上,上参加过肉搏战的士兵都被授予了下士军衔,而没有直接参加战斗的老兵,被授予上等兵军衔。

    这些老兵一部分被分散到队伍中担任班长、副班长职位。另外一部分则被抽去组成侦查排、侦查班。

    而新招进来的新兵,一律都是列兵,如果没有战事,他们需要等到一年之后才上等兵,到时军饷也会多上一钱银子。

    五行营的主官当然是董宣武,军衔定为少校。

    军法处的主官自然还是熊廷弼,军衔准将。

    监察及后勤总处的主官是马忠,军衔少校。

    五行营的五个标,分别被命名为青龙标、白虎标、朱雀标、玄武标和腾蛇标。

    其中青龙标主官是燕无为,军衔上尉。

    白虎标主官是熊兆琏,军衔上尉。

    朱雀标主官是周通,军衔上尉;副标长是刁德嗣,军衔上尉。刁德嗣同时还是五行营的参谋长,朱雀标实际是由他来掌管,因为更多时候,周通要负责董宣武的安全。

    玄武标主官暂由熊廷弼代管。

    腾蛇标主官暂由董宣武代管。

    规定虽然这样规定,但实际训练中,所有训练事宜仍旧以燕无为、熊兆琏为主官。

    功勋制度也迅速落实,经过商讨,目前设立的分为四等,分别是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和集体四等功。要获得集体功勋的门槛不低,即便是上次反夜袭作战,也只有最先参加作战,及时赶到围墙缺口,并有效阻止了进攻贼匪势头的原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小旗,现青龙标二连、三连,朱雀标六连、七连获得了集体四等功,各得到一面锦旗。

    同时原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小旗的士兵各得到一枚钢质英勇勋章,以表彰他们在这次战斗中镇定英勇的表现。这让这些老兵在其他老兵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把。走路都把胸脯挺得高高的,眼睛几乎长到脑门顶上了。

    没有得到英勇勋章的老兵,一个个摩拳擦掌、忿忿不平:这算什么真本事、真好汉只是他们运气好,贼匪主要攻击点在他们那里。下次,下次逮住机会,杀几个真鞑子让他们瞧瞧。钢质英勇勋章算什么要拿就拿铜质无畏勋章、银质长城勋章、金质宝鼎勋章。

    钢质英勇勋章、铜质无畏勋章、银质长城勋章、金质宝鼎勋章,分别代表着由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其中金质宝鼎勋章是授予个人的最高荣誉,授予标准极高,能获得者,将会成为军中的传奇。

    无论是英勇勋章、无畏勋章,还是长城勋章、宝鼎勋章,都代表着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耀,是五行营所有将士最想得到的东西。因为凭着这枚勋章,就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为大明,曾经浴血奋战过,我才是真英雄,好男儿!我无愧于祖宗和胯下的那根把!”(董宣武原话)

    此外,所有在此战中受伤的战士,都获得了一枚碧血勋章。不过这枚碧血勋章却成为那三名在战斗中因为失误滑到而受伤的老兵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不少老兵经常拿他们开玩笑:“摔一跤也能拿枚勋章,下次战斗,我要争取多摔上几



第一百四十八章 火炮
    一连练了十多天,当所有的士兵都能坚持十五分钟以上后,训练转入到装弹训练。此时仍旧不是实弹演练,而是装带线的木头子弹,但是底火和火绳却是真的。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节省成本。

    装弹过程中,董宣武专门花钱找来了一帮民夫、小孩,让他们不停往士兵群中仍土块,大声嘲笑辱骂,接近所能干扰士兵的装弹动作。

    董宣武的目标是,每个士兵都要在这种干扰下,完成所有规定动作,每分钟装弹四发,包括瞄准和模拟射击。

    这可是非常高的要求,一般的弓箭手也只能做一分钟射出五支箭,董宣武的要求甚至接近于对弓箭手的要求。

    熊廷弼非常不解,询问董宣武这些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些。

1...3435363738...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