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此次行动,军中并未带军医,好在侦察排的战士,都知道一点处理伤口的知识,临时被当做医护兵使用。对于那些深受重伤,需要立刻处理伤口的伤兵,董宣武只有亲自动手,帮忙消毒、缝补伤口,至少医疗知识,他比其他人知道得多一点。

    但即使是这样,二十八名生命垂危的重伤员中,最后依然有十一人没有挺过来,其他人的伤势,暂时被控制住了,情况正在好转。

    不过,在这个时代,这无疑是个奇迹,赵成、李忠两人原以为这二十八人,能




第一百六十九章 众叛
    当然,现在吴三桂还没有表现出后来的骁雄气质,毕竟现在的吴三桂才二十出头,显得得有些幼嫩。此人长得十分俊朗,英姿勃勃,而且很懂得为人处世,让人自然而然生出好感来。事实证明,但凡是世上的大奸雄,都有极强的个人魅力,不然他走不到那个位置上来。

    董宣武暗叹了口气。

    既然他来到了这世上,这种事就不能让他再发生,他要将吴三桂紧紧地踩在脚下,不给他半点上位的机会。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唯一办法就是……

    刘嗣明高兴坏了,他是真的没想到董宣武率领着三百多杂兵真能把女真人打败了,而且是全歼,虽然战前离开了,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这支队伍的主官,只要董宣武不有意为难他,那么,属于他的那份功勋就是铁板钉钉,跑不掉的。刘嗣明也不图功劳有多大,能把他送到参将的位置,他便心满意足了。

    看这样子,董宣武似乎并没有半点责怪他的样子。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刘嗣明还是对董宣武百般奉承。

    “三十人对三百女真人,居然还将女真人打败了,不可能,女真人什么时候成了软柿子了!”吴三桂虽然心里并不相信赵成、李忠所说的话,认为太过夸大,必定还是靠辽东官军的支持,才抵挡住了白天女真人的进攻。

    火铳有多大的威力,他吴三桂又不是没有见过,纵使董宣武的兵练得好,也不会好到这种程度。

    刘嗣明手下有三百多名官兵,箭术还可以的大概有五十多人,其他人虽然箭术不咋地,但胡乱发几箭总还是可以的,再加上民夫,总共可是有六百多人,这次运送的补给中,就有五百张弓,十万支箭,五百张弓一齐放箭,再加上董宣武手下的火铳兵,胡乱也能射死几个女真人。

    可能是这一牛录的女真人并非精锐,实力不是很强,而且女真人担心伤亡太大,所以就停止了进攻,想趁着夜色偷袭,用较小的代价拿下营地。

    谁想到这样寒冷的夜,反而激起了大明将士们同仇敌忾之心,死守不退。此外又加上董宣武巧妙地采用两面夹击的战术,将三十个火铳兵埋伏在防御圈外,到了关键时候,突然吹号出击,虚张声势,让女真人误以为援军到来了,军心大乱,被董宣武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吃了大亏。

    在辽东寒冷的冬天,没有营帐避风,根本撑不下去,这是常识,女真人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女真人投降。

    这样解释吴三桂才觉得合理,这样解释,吴三桂才能平息心中冒出的酸水,董宣武比他还小几岁,居然走了狗屎运,立下如此赫赫战功。

    至于赵成、李忠为何要夸大其辞,吴三桂认为还是因为董宣武是孙承宗的门生,而且这场战斗是在董宣武的策划下打的,他们的功劳全都掌握在董宣武手中,怎么可能不拼命拍董宣武的马屁

    不过有一点,吴三桂也是承认的,那就是即便董宣武走了狗屎运,那还是有些本事的,不然,也不至于以三百多羸弱之兵和两百多惶惶之民夫,全歼女真人一个牛录。毕竟,无论这一牛录的女真人实力有多弱,那也是女真人,论其强悍是远胜于刘嗣明手下的那些渣兵的。

    “这种事若是让我遇上,我未必比他打得差!”吴三桂心中暗自寻思。

     



第一百七十章 代价
    作为一支部队的主将,临危之际,居然带着亲兵自己跑路了,就算是董宣武默许的,也无论如何说不过去,谁会愿意跟上这样的主将,将自家的性命托付于他也难怪这些曾经的部下瞧不上刘嗣明,一齐造他的反,实在是情有可原。

    原本喧哗的帐内忽然安静了下,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了董宣武。

    吴三桂的目光中满是惊讶和不解,他不明白,董宣武究竟能给赵成、李忠什么,竟然让他们当众说出这等话来。论功,赵成、李忠日后至少也是个参将,管几千兵马不在话下,董宣武有那么多人给他们管么

    董宣武没料到赵成在酒宴上居然提出这样要求,实在大出他的意料之外。瞧了瞧僵在那里的刘嗣明,又瞧了瞧赵成、李忠等人,心中着实有些为难。

    此事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极大的影响他与辽东各部的关系。

    同意赵成等人的要求吧,关宁将门会以为董宣武趁机在吞并他们的实力,从此心存怨恨,不肯与五行营合作。那这些日子,董宣武的所作所为,放下身段与关宁将门拉好关系的行动就付之流水了。日后五行营被调到辽东,将不得不面对被关宁将门孤立,独立作战的窘状,境况会非常危险。

    如果不答应,董宣武又担心冷了赵方、李忠等将士们的心。

    谁都知道,此战功劳赏下来,赵方、李忠有血战之功,将来的职位不会比刘嗣明低,多半会离开刘嗣明的帐下,而且还会带走一些亲信。但其他的弟兄却不得不留在刘嗣明的帐下,跟上这样的主将,这些弟兄们的未来是可想而知。

    本来,如果没有这场战斗,这些弟兄们混下去也就混下去了,反正当兵吃粮,跟谁不是跟啊可是,董宣武的侦察排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实力,和苦战后得来的胜利,让他们觉醒了。一个觉醒的人,让他再去过过去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那是一种痛苦,一种煎熬。

    某种意义上说,赵成其实并不是为他自己提出这个要求,而是为曾经跟他一齐血战过的弟兄提出的。因为,如果只是为了他个人,他完全不必在这大庭广众下提出,私下找董宣武,请董宣武接收他们,应该不成问题,反正他的功劳已经保证他不可能呆在刘嗣明的帐下,而董宣武正缺有带兵经验的将领。

    从另一方面来讲,经过昨晚的大战,这支队伍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董宣武一改前些日子对他们的轻视,刮目相看,有了血战的经验,如果再经过一番训练锤打,一支劲旅将会就这建立起来。

    如果就这么放弃,不但这些兄弟们的未来堪忧,而且也未免太可惜了。

    考虑了半晌,董宣武突然笑起来了,说道:“兄弟们瞧得起我董宣武,要来我五行营,是我董宣武的荣幸。不过,这件事还得要看刘将军的态度,毕竟,你们都是他的部下。

    刘将军,你说呢”

    董宣武直接把球踢给了刘嗣明。

    刘嗣明能说什么也呵呵干笑了几声,说了后世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要不是怕吴大人脸上无光,刘某也想投身到董大人的帐下。

    也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种事强求不得,弟兄要去就去吧!只恨昨日刘某不该不听董大人的劝告,非要去请救兵,失了军心。希望董大人好好珍惜刘某这些弟兄。”

    这也许就是平白领功所要付出的代价吧!

    董宣武松了一口气,既然刘嗣明都松了口了,那一切都有一个籍口了。就算关宁友军有所不满,也随他去吧,顾不了那么多了。

    “多谢刘将军宽宏大量!”一块石头落地,董宣武急忙向刘嗣明敬酒,帐内的气氛立刻又热烈起来,甚至比刚才更热烈了几分。

    吴三桂神色泰然,却若有所思。

    酒宴散后,董宣武悄悄地找来赵成、李忠和那八名把总,说道:“各位,大家应该清楚,五行营还在草创之中,编制并不大,纵使由于这次战斗的胜利,陛下格外开恩扩建,我估计最多也只会扩建到四五千人。

    &n



第一百七十一章 辽事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遥望茫茫雪地,不由得想起辽事种种,与赵成、李忠一番密谈,董宣武心中愁结顿生,难思对策。原来,辽事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董将军在想什么”

    董宣武回过身来,原来是吴三桂。

    两人虚情假意寒暄了几句,吴三桂说道:“三桂有一事想不明白,想要向董大人请教,不知合适不合适”

    “吴将军说的哪里话有话请讲,哪有合不合适之说”董宣武皮笑肉不笑,十分客气。

    “董将军,以赵成、李忠两人此次立下的功勋,升任参将不难。三桂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肯舍弃唾手可得的功名富贵,反而要转投董大人的门下。要知他们这么做,日后很难容于关宁军伍。”吴三桂非常认真地问道。

    董宣武笑了笑,答道:“吴兄找错人了,此事吴兄应该去问赵成、李忠才对,怎么反而来问我难道吴兄认为我董宣武许了他们什么好处,存心要吞并刘大人的部属”

    “董将军多心了!”吴三桂解释道,“三桂没有疑心董将军的意思,虽然刘大人是我父亲的部下,但战斗力素来不强,从来都不被家父看中。有这几百人,和没有这几百人,对于家父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董将军是聪明人,断不会做出此等不智之事,为了这几百名杂兵,与我关宁的兄弟们闹出不快来。

    而且三桂也看得出来,赵成突然在筵席上提出投靠将军,并非将军所授意。

    赵成、李忠这么做,无疑是自绝后路,铁了心要投靠将军。

    三桂虽然与赵成、李忠两人交情不深,但也知道这两人并非血勇冲动之辈,若非非常看好董将军,他们绝不会这么做。

    本来,三桂还对他两人所说的与女真人的那场战斗有多怀疑,不过,经过他们这两人这么一闹,三桂反而相信了。相信董将军单凭三十名火枪兵,抵挡住了女真人三百人的进攻。

    三桂又心与董将军结交,还请董将军不吝赐教!”

    原来,吴三桂此次来,是打算与董宣武讨论这场战斗的得失。

    董宣武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道:“没有他们说的夸张,女真人太过嚣张、狂妄,参与进攻的,其实不过两百多号人。

    此战的胜利,极具偶然性,很难再现。”

    吴三桂摇摇头,说道:“此话不然,从古至今,那一场战役是不具偶然性的所谓善战者翱翔于九天之外,胜负之道,在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存乎一心。”

    董宣武听明白了,吴三桂的思维仍旧局限于这个时代,他认为,一场战斗的胜利,主要是由主帅决定的。

    一场战斗的胜利,主帅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绝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想了想,董宣武说道:“我跟你的想法有所不同,计谋,只在一定的实力对比范围内是有效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就比如这一战,之所以我军能够取胜,是因为我军具有取胜的实力,那么剩下的事,就是主将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这实力,把实力转化为胜利的果实。

    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只要主帅不是太无能,其实谁都可以取胜。

    所以,胜负的关键,还是实力的对比。”

    “哦”吴三桂有些惊讶,“依董将军的看法,我大明的实力可谓是比女真强上无数倍,为何依旧屡次败于女真之手”

    “这个问题,吴兄不该问宣武,而该问问令尊!”说到辽事,董宣武心



第一百七十二章 始末(1)
    董宣武越说越激动,越说思维越清晰,他现在已经明白,他之前一心要交好关辽将门的想法,只是一相情愿,根本就行不通。巨大的利益之下,关辽诸将根本无心平灭辽患。

    想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想明白历史上辽事的种种奇怪现象,也就能理解赵成、李忠为何不惜得罪关辽将门,也要投靠董宣武的原因所在。因为想依靠关辽将门,平息辽事,建立不世功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与他们同流合污,否则,非但难以平了,性命也随时都有危险。数年来,多少真心平辽的将士,他们的尸骨已经堆得比山还高,他们真的是死在女真人之手吗

    这些事情董宣武也是刚刚想通的,其中许多关节,还是跟赵成、李忠等人一番密谈后,董宣武才得知,又想起老师孙承宗说的一些事,这困惑董宣武很久的辽事症结才会彻底被董宣武想通。

    当然,还有一些话董宣武没有说,不想平定辽东的,恐怕不止关辽将门,朝廷上下的很多官员,只怕打的是同样的心思。

    有了征收新饷的由头,地方官员就有了捞油水的由头。自然,孝敬上官的贿赂也少不了。银子过手就要剥层皮,关辽、山东、顺天府的官员恐怕也干净不了多少。只要稍稍想想,这是多大一个利益群体。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借着辽事,盘剥百姓,辽事不已,这条生财之道就不会断绝。

    这种情况下,有谁愿意平定辽事

    再往深处想,回想辽东旧事,触目惊心,简直像是一场阴谋,也难怪会出现这种现象。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一代名将李成梁病逝以后,建州女真无人可制,愈发做大。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可笑的是,一年前,蓟辽总督还向朝廷奏称其“唯命是从”。

    到了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6年),唯命是从的努尔哈赤露出了狼牙,以“七大恨”昭告天下,公然反叛了大明,攻打大明的抚顺、清河。这时,努尔哈赤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努尔哈赤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起兵,到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攻明,整整三十六年。在这三十六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做了三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创制满文。从文化上统一了女真。

    第二件事,创立八旗。从军事上把女真组织武装起来。

    第三件,稳固了根基。努尔哈赤在北方统一海西,在东方结好朝鲜,在西方对漠南蒙古采取联姻、赏赐、会盟、尊重喇嘛教等政策,在南方对明朝采取两面政策,势力日渐强大,羽毛逐渐丰满。从政治上统一了女真。

    完成了这三件事,女真已经不是那个被大明分化瓦解的女真,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已经有了与大明叫板的资本。下一步就要走出呼兰哈达(烟筒山),进入辽河平原,与明朝争夺辽东。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假冒商人的后金军队来到抚顺叩市,以贸易之名将抚顺商民诱出城外。一部分军队则乔装后乘机在叛明投金的佟养性引导入城。接踵而来的右翼四旗军主力,乘机攻城。在里应外合下,突入城内。明抚顺守将李永芳骑马出城,剃发投降。

    大明辽东巡抚李维翰在接到抚顺失陷的消息后,急檄总兵官张承胤出击。

    张承胤领兵万余人,尾追后



第一百七十二章 始末(2)
    另外,总兵祁秉忠,辽东将领张承基、柴国柱等部驻守辽阳,作为机动增援部队;总兵李光荣率兵一部驻广宁,保障后方交通;副总兵窦承武驻前屯监视蒙古各部;以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输粮草辎重。

    杨镐本人坐镇沈阳,指挥全局。

    明军总数约八万六千人。与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军一万人,朝鲜军一万三千人,总计十一万多人,号称四十七万,萨尔浒之战拉开了序幕。
1...4041424344...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