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袁崇焕此刻的心情,就是这样。

    随着“砰”的一声,一名侍卫被扔了进来,直接砸翻了两名围攻董宣武的侍卫,周通冲进了营帐。

    帐外的那十多名侍卫,虽然骁勇,但终究不是周通的对手,特别是发了狂了周通。在周通将其中两人连人带兵器砍成四截后,那些侍卫被吓住了。他们不是那群野蛮的女真人,没人愿意为拦住周通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是死得那么凄惨。

    没有人敢豁出性命挡住周通,那么这些侍卫的游斗对于周通来变得毫无威慑力。瞅着一个机会,周通像抓小鸡抓过一名侍卫,左手抓着他脚脖子,当狼牙棒轮了起来,吓得那名侍卫“哇呀呀”怪叫,也逼得其他的侍卫连连闪避,周通和董三终于从侍卫们的围困中冲了出来。

    眼见董宣武情势危急,周通二话没说,扔出了手中的那名侍卫,砸倒了那两名正想偷袭董宣武的亲兵。

    三人会合在一起,董宣武心中一松,有周通在他身边,他就没有什么可担心,这家伙根本就是缩小版的绿巨人。

    袁崇焕见此情况,神色大变,指着董宣武大声喝道:“杀了他,赏银五百!”

    “才五百袁大人,太小家子气了吧!上次女真人要取董某的项上人头,赏银可是五千两白银。”董宣武哈哈大笑。

    这时,帐外的侍卫纷纷冲进来,团团将董宣武三人围住。

    袁崇焕定了定神,喝道:“董宣武,你已经走投无路了,束手就擒还能饶你一条性命,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又大声叫道:“吹号,召集人手!”

    董宣武冷笑一声:“束手就擒二爷字典里就没这词。周通,逮住这阴人,莫要让他逃了!”说罢挥刀向袁崇焕扑过去,周通动作比他快,几步上前,一刀砍下挡在袁崇焕身前的亲兵的首级,血箭喷起,糊了袁崇焕一脸。

    袁崇焕本是一个文弱书生,几时见过这情景,腿都吓软了,居然像个女人一样尖叫起来。

    袁崇焕的那几个亲兵急了,袁崇焕若是死了,他们也活不成,虽然眼见周通骁勇,此刻也无法,只能咬着牙,壮着胆子扑了上来。仗着人多不要命,竟然将周通暂时困住。

    相比之下,那十几名侍卫动作就有点慢。

    一名侍卫机灵,扶起软倒在地上的袁崇焕,低声说道:“大人,快走吧,这里不安全!”

    袁崇焕此时已经被吓得手足无措,眼中一片茫然:往哪里走帐门的路已经被董宣武堵住了。心中更是懊恼,早知如此,就应该早预备些人马。只可惜,之前为了不惊动董宣武,让他不起疑心,没敢多安排人手。更恨周围的部下,号角已经吹响,这些人怎么还不来援。

    那侍卫毫不犹豫,抬手一刀,划破帅帐,拖着袁崇焕离开了帅帐。

    董宣武心中一阵惋惜,此时周通虽然又已干掉了袁崇焕两名亲兵,奈何还有三名亲兵不顾生死,在周围的侍卫的配合下,死死拖住他们三人。而周通同时要照顾他的安危,不能发挥全部的实力,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袁崇焕逃脱。

    涌进帅帐袁崇焕带来的士兵越来越多。

    董宣武知道此地不可久留,必须尽快与侦察排和亲兵会合,再图他计。牙一咬,董宣武大声喝道:“向外突!”三人形成三角箭矢阵形,以周通为箭




第一百八十一章 对质
    董宣武看了看侦查排的将士,脸色忽然大变,喝问道:“李铁柱,你是干什么吃的弟兄们怎么只剩下这么几个了”原本三十二人的侦查排,如今竟然只剩下不到十五人,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亲兵也有两个不见了。

    李铁柱满脸羞愧,说道:“属下无能,没料到宁远军竟然会来偷袭我们,若不是赵、李两位将军发现动静,带人赶来救援,将宁远军击溃,兄弟们几乎全军覆没!”

    董宣武听了,心中又恨又痛,只觉喉咙一阵腥甜,“哇”的一声,吐出一大口鲜血。自他来到这个世界,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可惜这些将士,没有战死在与女真人厮杀的疆场上,却亡于友军的偷袭,真是不值得。

    “啊!”董宣武仰天长嘶一声,拨开身前的人,遥指着对面不知躲在哪里的袁崇焕,厉声嘶吼道:“袁崇焕,你这个王八蛋,你给老子听清楚,这个梁子你我算是结下了,以后莫要落在老子手上,要不然,老子非活剥了你皮,将你碎尸万段不可!”

    又咬破中指,指天为誓:“我董宣武此生若不亲手宰了袁崇焕这狗贼,为兄弟们报仇,愿永坠地狱,永不超生!”

    众人一阵沉默,不少人露出咬牙切齿的表情。

    就在这时,又一支人马赶来,不是别人,正是吴三桂所率的关宁军。

    三支人马,自然而然形成了品字形,相互提防,相互戒备。

    论人数,董宣武这一团人数最多,侦察排、辽东官兵、民壮和一些自发前来助阵的百姓,足足有七百多人。但可惜,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反而是最弱的。

    其次便要属袁崇焕带来的宁远兵马,足有四五百人,本来实力也是最强的,只是被董宣武这么一冲,闹得士气消沉,建制也被打乱,而且很多人由于匆忙出击,手上连件兵器也没有。

    再次就属吴三桂的这三百多人了。虽然只有三百多人,但人人武装到牙齿,而且建制健全,算起来,如果打起来,战斗力反而会在宁远官兵之上。

    “吴将军,董宣武勾结金人,准备与金人里应外合,取了宁远献给努尔哈赤,不巧被本官撞破,请速听本官号令,你我合力歼灭这群反贼。”袁崇焕在人群中大声叫道,根本不敢露头,生怕被董宣武的侦察排一枪给崩了。

    “胡说八道,信口雌黄,满嘴喷粪!”董宣武气得跳脚大骂道,“袁崇焕,你这狗贼,就只有这本事吗,只会背后下手阴人

    你他娘的阴人,也要找个好一点的理由,至少也该打听打听。

    老子的家人,所有的亲人,都留在北京,董家在朝为官的,何止数十人

    皇上对我信任有嘉,五行营就是皇帝拨内库的银子建立起来的,说是五行营是陛下的亲兵营,也毫不为过。

    信王更是待我董二如亲兄弟,孙阁老更是我的老师,老子还刚刚跟女真鞑子干了一架,干掉他足足一个牛录。上次莽古尔泰来北京抓老子,差点被老子生擒,所带之人几乎被老子干光了,恨我入骨。

    半年多前,皇太极的手下范文程还来偷袭五行营,老子脑袋的赏格开到了五千两,被老子杀得屁滚尿流。

    你他娘说老子要投靠女真人,你说的那些鬼话能不能再不靠谱点”

    “吴将军,适才在帐中,董贼被本官看出端倪,又以虚言诈他,揭破了他的阴谋,他亲口承认的事,还会有错

    刚才他还在营中劝本官,要本官投靠于他。他说他已经跟女真人说好,里应外合,共取天下。私自动用辽饷,就是要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心
    世上最险恶的莫过于人心,这一次算是给董宣武一个沉重的教训,对人心的险恶,有了一个更直接的认识。

    “董将军,三桂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希望你能活着回到北京。如果你真能活着回去,三桂不会食言,会去五行营董将军麾下做一名小兵,顺便见识一下,五行营究竟是怎样如何训练出如此强悍的战士。”

    董宣武完全没有料到吴三桂会对他说出这番话,现在的吴三桂显然还不是后来的那个卖国卖民的大汉奸,他的身上,还流淌着火热的鲜血。

    吴三桂的话暗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袁崇焕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董宣武。作为宁前兵备佥事,孙承宗给了他很大的权力,可以节制关外的诸军。这意味着,袁崇焕很可能会继续用围剿反贼的名义,派出兵马围剿董宣武。

    杀了董宣武,什么话都可以由他说,没有人会为一名死去的武将说话,抱委屈叫不平。

    相反,如果让董宣武活着回到了关内,袁崇焕他就危险,要打赢这场官司,袁崇焕胜算极微。袁崇焕明白这个道理,吴三桂也明白这个道理。

    董宣武必须离开,去了宁远,无疑是羊入虎口,城门一关,再想逃出来就难了。

    “吴兄,很多人董某不可能带走,袁贼恐怕也不会放过他们。董某想托付给吴兄,不知吴兄能否接受”冲着吴三桂说的这段话,董宣武对吴三桂的好感增加了不少。

    董宣武话中的“很多人”指的是那些被他救回的百姓,还有那些重伤员。这些百姓中,很多人在下午的战斗中都支持了他,但毕竟还有一些老弱妇孺,想全部带走,会大大拖累董宣武的行军速度。很可能逃不出辽东。但留下他们,心狠手辣的袁崇焕未必会放过他们。杀了他们,辽东的荒野中只会多一批孤魂野鬼,不会有人在乎,留着他们,却很可能留下极大的麻烦。

    吴三桂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董宣武心中也没有底,但是如今这情况,除了求他,又还能求谁而且吴三桂有这个能力保护这批百姓,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吴襄,他的舅舅祖大寿。

    要对付吴三桂,袁崇焕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吴襄和祖大寿。吴家是从外地调来,在关宁的根基也许还算不上深,但祖家世代都在辽地为将,关系深入到关辽的方方面面,可谓是根基深厚。失去了祖家的支持,袁崇焕很难在关外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慈不掌兵,董将军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吴三桂叹了口气,说道,“这又是何苦左右不过是为了三十来个卫兵!”

    “世上的事情,往往并非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董宣武摇摇头,痛定思痛,董宣武根本不相信袁崇焕会因为三十多名卫兵与他翻脸,刀枪相见,行此险招。袁崇焕尽管未必有什么见识,但无论如何心胸也不至于狭窄到这个地步,其中必有其他的原因。

    吴三桂没有接董宣武的话,沉思了片刻,说道:“三桂只能答应将军,如果将军平安回到关内,你留下来的人,安全不会有问题。否则……”话说到这里,吴三桂没有继续说下去。

    他的意思很明白:董宣武如果回到了关内,那么,这场官司董宣武胜出的可能性远胜于袁崇焕,那么,吴三桂冒着得罪袁崇焕的风险帮董宣武这个忙是值得的,可算是人情投资,日后或许会有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色
    夜色中,袁崇焕望着不远处火光冲天的董宣武所在的营地,心中郁闷不已。

    事情怎么会闹成这般明明是一手好棋,杀区区一个董宣武,怎么会变得如此之难

    “袁大人,我们的约定依然有效!”一个黑影在袁崇焕身边说,“只要你拿董宣武的人头来,袁大人在辽一日,我大金国绝不踏过辽河半步。当然,袁大人答应的每年十万担粮草,二十万两银子,还请袁大人按时拨付。”

    “知道了,回去告诉你们四贝勒,我袁崇焕答应的事,不会反悔!只希望四贝勒也莫要毁约!”袁崇焕皱了皱眉头,他很不喜欢黑暗中的那人,但他也没有办法。

    袁崇焕现在明白了,当初劝说孙阁老在宁远筑城,是一个愚蠢的建议,当他看见一队队金兵肆无忌惮、趾高气扬地从宁远城下走过,去劫掠宁远城背后的土地上的收获和百姓时,他就明白了这一点。

    关宁兵马已经被女真人吓破了胆子,没有勇气去面对金兵的刀锋,没有能与女真人在野外对抗的点,辽西之地虽然堡垒群立,就都成了孤立的点。女真人能任意选择一个点进攻,来去无阻,而关宁军则面临两难选择,救援还是不救援。

    救援,女真人很可能早就埋伏好了伏兵,围点打援,等的就是来援的明军。到头来很可能是援军也丢了,城堡也丢了。

    不救援,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辛苦苦修筑好的城堡被女真人攻下、毁去,大批的物资被女真人抢走,军民被掳走,这是极为伤士气的。

    到了后来,关宁军甚至发明了一种战术,就是当得知女真人到来的消息,就立刻率领堡中的士兵前去“救援”其他的城堡,或者“迎击”女真人,城堡内的物资一率封存。这样,城堡丢失的责任就落不到领军将领的头上,因为他们在主动“出击”。

    如果实在不幸,被金兵堵在城堡里,那就干脆投降好了,反正也不会有援军来解围,跟女真人硬拼,迟早是死路一条,倒不如直接投降了,兴许还能保住富贵。对外,完全可以说是情势所迫,顾怜百姓,免遭女真人的屠戮。

    对此,袁崇焕完全无能为力。他发现,这个世界与他想象的完全不同。这帮在他眼中的化外蛮夷竟然是如此难以对付。他甚至不明白,当年明太祖、明成祖究竟是如何将蒙古人追得满草原四处乱蹿的,万历皇帝又是如何成就三大征不世伟业的。

    曾经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心思全没了。控制一支强大军队的渴望,在袁崇焕心中是如此强烈。只可惜,他是文官,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虽然《孙子兵法》、《六韬》等书他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到了现实中,却发现一切都不是那么回事。

    但是,他偏偏不能认输,也无路可退。这些年的宦海浮沉让袁崇焕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官场上,只有进,没有退。只要在往前进,不管坚持是对是错,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跟着他,跟的人多了,错的也会变成对的。但只要稍有犹豫,后退半步,很可能就是树倒猢狲散。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对那些已经有极为雄厚根基的人说的,像他这种没有根基,靠着说大话,博取来机会上位的人来说,退一步就会立刻被打回原形,甚至成为替罪羊,尸骨无存。

    这样的结局,心比天高、志大才疏的袁崇焕绝不能接受。

    辽事看似是军事,其实不过是朝堂争斗的延伸。对于这一点,袁崇焕看得十分清楚。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就算是真没有路,我也要杜撰出一条路来。纵使辽事无解,我也要世人相信我,袁崇焕胸有成竹,手握解决辽



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亡
    天微微亮时,空中又下起了小雪。董宣武出发了,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带领着队伍出发了。

    看着在雪地里艰难跋涉,越去越远董宣武一行人的身影,范文程眯着眼睛笑了。

    他并不相信董宣武带着的那近六百乌合之众,能够经得起关宁军的围剿袭击。关宁兵马的战斗力虽然无法与女真人相比,但是要围剿董宣武这支比流民组成的队伍略强一点的乌合之众,是绰绰有余的。

    这支队伍的真正精锐,只有董宣武带来的那些护卫,昨天黄昏的那场短暂的袭击,证明这些人战斗力虽然强大,但也不是不能打垮的。而且,那些护卫死伤了大半。

    半年多前的那场耻辱,就让今日的风雪将他一扫而空吧。

    这是天意啊,如果不是他正巧遇上那十几名仓惶逃回来的女真士兵,怎会想到这世上还有这等机会

    “袁大人,你准备好了吗真的不要我家贝勒爷派人帮助”范文程望了一眼利欲熏心的袁崇焕,微笑着问道。

    “董贼活不过今天!”一夜的筹谋让袁崇焕本就苍白的脸色显得更加苍白,伸了一个懒腰,袁崇焕说道,“倒是四贝勒,是否真的能说服贵国国主么”

    “放心吧,陛下对四贝勒言听计从!其实我大金起兵为了什么难道真打算杀入关中,与大明争夺天下”范文程笑着摇摇头,“陛下还没有那等雄心壮志,无非是荣华富贵罢了!只要袁公每年提供十万担粮草,二十万两银子,你我两国何必要打打杀杀就算陛下俯首称臣,仿朝鲜例,与大明以辽河为界,世代为大明镇守辽东,也不是不能商议的事。”

    袁崇焕心头一阵荡漾,这也是平辽的一种方法,如若真成事了,也是大功一件,他袁崇焕不管怎么样,都为大明复土四百里,名列千古名臣不成问题,日后入阁为相也未必不可能。只是不晓得倔强的大明朝廷肯不肯答应。

    范文程看着袁崇焕因为激动而变化不定的脸色,心中不由生出一丝失落与鄙夷。这就是大明的封疆大吏,这就是大明代天子牧民的官员,目光短浅,利欲熏心,大明的气数,只怕是真的完了。
1...4344454647...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