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第十章 汉奸
    “卖国求荣者,背祖忘宗者,无论出于何种理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奸。汉奸者,华夏之奸细也……”

    范文程脸色苍白,双手在抖个不停。《大明周报》从他手中滑落到地上。

    这张报纸是一周前才出现的新东西,据说也是出自于董宣武之手,每一周出版一期,上面写的基本是大明各地这一段时间发生的重大事情,以及民间对这些事情的评论。除此之外,还有一版专门介绍京城的物价信息,并且提供有偿广告服务。

    报纸这东西有些类似于朝廷是一个叫“鲁迅”的的邸报,只是邸报是解邸报上的内容,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而报纸则不限任何人,只要一文钱,谁都可以看,密密麻六个版面,简直相当于一本书,便宜得惊人。

    《大明周报》一出现,首印两千份便被立刻被抢购一空。原本一文一份的《大明周报》被炒到了十多文一份,逼得大民周报报社又紧急加印了两万份才勉强抑制住洛阳纸贵的势头。

    各地嗅觉敏商机,纷纷上门订购此刊物,据说《大明周报》的第二期印刷数直接提到了十万份。第二期各处的广告价格惊人,头版面手掌大小的一块位置已界之巅数千年不倒的经卖到了五百两银子,教人瞠目结舌。

    这叫人不得不赞叹董宣武真是生财有方。

    《大明周报》第一期锐麻全是蝇头小楷,而且多达十的商人迅速发现了的内容,最让人关注的,就人写的《汉奸论》,此文一出,几乎天下,众人对此议论纷纷。

    女真人潜伏在大明的奸细自然不会放过这一了解大明情况的机会,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将买到的《大明周报》送往了辽东。

    “汉奸我是汉奸”范文程额惊动了整个头上的汗渗出来了,脑袋“轰”的一下,犹如雷击,眼中满是迷茫。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总不能像华夷之辨,将一身的高阁,满腹的学问烂在肚子里吧!

    况且,并非是我不想为大明尽忠,是大明不要我为大明尽忠。学问学问,在于经天纬地之能,又岂在于那死记硬背的八股文中不了举就做不了官,难道要我考一辈子的举人大好岁月就这么蹉跎而过

    范文程闭上了眼睛,使劲地给各地官员看的,有钱有身份的人当然也能了摇了摇头,想要把《汉奸论》上的文字从脑中甩出去。

    在范文程心中,根本没有什么忠于国家、忠于民族这些概念。他只他权位,对他十分重视,由于女真人的存在,他的家族可以从百那些迂腐之辈,一本死书读到老,因为心中存着姓手中抢夺来足够的财富,那么,努尔哈赤就是他的君王,皇太极就是他的主公,他需要为知己者死,这是他该尽的义务。

    “彼以国我,我当以民哀鸿遍野,流离国士报之!”范文程闭目喃喃自语,“圣人的教导难道还会有错这个鲁迅又算什么孔圣人没有这么说过,孟夫子也没有这么说过,朱熹没有这么说过,程颐、程颢也没有这么说过,即便是新圣人王阳明也不曾说过,难道他比这些先贤更伟大

    不过是迂腐书生一个罢了,我又何必当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士待章之美,谓之华。这是中国屹立于世根基所在。”

    《汉奸论》中的字字句句仿佛化作了洪钟大吕,忽然在范文程耳边响起。

    “但这一切不是白来的,先祖们数千年与天斗、与地争、与入侵者拼死相搏,不断总结经



第十一章 良药
    “文程,你想得太多了!一个胸无点墨的穷酸书生,他的话也能当真”

    皇太极用那肥厚的大手摸了摸范文程的额头,非常烫手。看着范文程那恍惚的眼神,茫然的神色,皇太极心中不由哀叹了一声。人要是钻了牛角尖,一心求死,再好的医术也救他不活。

    大金国缺人才,特别缺那些有经天纬地之能的实用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只懂得砍砍杀杀的女真人中,是找不到的。但是偏偏中原那些有名望的大儒们,根本看不上刚刚兴起的大金国,不肯曲就。

    这样的人才,为今之计,只能靠自己培养了。

    范文程虽然行事还显有些幼嫩,但已经显露出大家之风,假以时日,加以磨砺,日后未必不能成为他皇太极征战天下的左膀右臂。

    所以,皇太极十分看重范文程,为此甚至惹来了皇阿玛和兄弟的不满。他们不懂呀,马上得天下,并不意味着就能马上治天下,风光一时的大元朝就是前车之鉴。

    治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靠手中的刀枪是远远不够的。要让驴子卖力地拉磨干活,不能只靠手中的鞭子,还要蒙住驴的眼睛,必要时还要在驴嘴前挂一根胡萝卜。

    皇阿玛不懂这个道理,被董宣武那份《驳七大恨疏》气昏了头脑,贸然向境内的汉民举起了屠刀,逼得汉民纷纷逃亡。

    这不,龟缩在东江岛的毛文龙看到了机会,忽然出兵占据了辽东半岛,大肆收拢逃亡的汉民,如今已经聚集了数十万之众。即使是汉军也军心不稳,首鼠两端,纷纷暗中与毛文龙、袁崇焕等人勾结。

    再不改弦易张,女真人的祸事不远了。

    想到这里,皇太极心中一阵烦闷。

    皇阿玛老了!人老了,就会自以为是,特别固执,不肯听人劝说。难道大金国真的如汉人书中说的那样,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董宣武也真够狠啊,利用《大明周报》和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枪手文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废掉范文程,这个皇太极抱有极大期望的辅佐之臣。

    “是汉人,还是女真人,真的那么重要么”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烦闷,温声劝慰道,“都是人,你瞧,咱们有同样的头发,同样的皮肤,同样的眼珠子。汉人是炎黄子孙,难道我们女真人就不是炎黄子孙

    汉人与女真人原本就是兄弟,现在兄长无能,管不好这个家,做兄弟的难道不该去帮一把这天下可不是一人一姓的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他们朱家当了两百多年的皇帝,做过的荒唐糊涂事不少,天下百姓早已经是不胜其苦。

    我们这么做,也是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是丰功伟业,是泽被万世的好事啊!这连年的灾难,不就是因上天对朱家倒行逆施弄得天怒人怨极度不满,而降下的惩罚么

    我们做的有错吗商汤讨桀、周武伐纣不都是这样么”

    皇太极抓住范文程的手,接着又说道:“文程啊,我可从来没有把你当外人。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比起我那几个勾心斗角的兄弟,你在我心中,虽非亲兄弟,但比亲兄弟还亲。

    你可不能因为外人几句挑拨离间的话,就生疏了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说到此处,范文程早已经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贝勒爷……”

    “好了,好了!”皇太极打断了范文程的话,“你我兄弟相知,你的心意,我还会不知道吗伤



第十三章 处罚
    董宣武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五行卫刚来到山海关,就受到蓄意挑衅,这件事绝不是孤立的,是有计划的试探。容忍了这一次,就一定有下一次,下下次,目的是为了打击五行卫,把五行卫挤出山海关,彻底边缘化。马世龙马总兵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他虽然是孙承宗非常看重的将领,但在关宁军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而这幕后的推手,董宣武用脚趾头也能猜得到是谁,必定是后世那位所谓的民族英雄——袁崇焕。五行卫的到来,对袁崇焕的威胁实在太大,他不可能不采取行动。

    所以,董宣武决定,从一开始就要斩断这只伸向五行卫的魔手。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幕后的黑手心生忌惮,同时也能震慑、拉拢一批不受袁崇焕待见的将领与军队。

    孙承宗带着众将来到了发生群殴事件的那座校场,校场面积不小,足以容纳近一两万人的训练,这样的校场,大营周围,还有好几个。

    此时,群殴事件还没有彻底解决,校场上分成三拨人。

    一拨是五行卫一千五百多人,除了留守大营的人员,五行卫的战士基本都赶了过来,此时自发围成了一座圆阵,人人都手持步枪,严阵以待,阵中几十个关宁军士兵被绑得结结实实。另外还堆放着一大堆木棍、盾牌、去了头的长枪等武器。

    圆阵三米以外,还用刺刀画出一道大圆圈。

    一拨是关宁军,大概有五六千人的样子,将五行卫包围得水泄不通。人虽多,但基本没有阵形,也没人组织,乱轰轰挤在一块,乱糟糟地正向五行卫叫骂,手中各种武器都有,。只是骂归骂,却没有一人敢越过那大圆圈半步。显然,高级将官们都有意回避开了。

    另外一拨人,三三两两远远在一旁围观,人数最多,差不多将近万人,一副事不关己路人甲的模样。

    见孙承宗领着众将过来,对峙的双方都纷纷收了兵刃,让出一条道来。

    董宣武捡起一条长枪,枪头是新近被去掉的,痕迹十分明显。

    冷笑一声,董宣武瞟了张猛一眼,嘲讽道:“张将军训练士兵还真有一套,长枪都去了枪头,是怕扎着自己人吗”

    张猛面红耳赤,长枪去枪头,当然不是为了训练,只是担心群殴时弄出人命来。不过,此时张猛怎么可能承认,凶巴巴地说:“董宣武,你不要欺人太甚,老子怎么训练老子的兵,用不着你管!”只是听着怎么都觉着语气有些虚。

    孙承宗没想到已经闹到了这么大的阵势来,一个处理不好,说不定就弄出兵变来。手心不由捏了一把汗。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来说!”孙承宗指着一名围观的士兵问道。

    “小,小的不不不知啊!”小兵满脸惶恐,神情紧张,结结巴巴地说,“小小小的也是刚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孙承宗连问了数人,结果都是一样。孙承宗明白,不是他们不肯说,而是不肯说。此事与他们无关,他们又何必去招惹这麻烦

    于是孙承宗只得问参与对峙的关宁军士兵,关宁军士兵异口同声、众口一词说是五行卫战士辱骂他们在先,后来又动手袭击他们,他们是迫不得已才动手还击的。

    “这么巧,这些人当时都在场”董宣武冷哼一声,有扫了五行卫将士一眼,迅速找到了当事连队的连长,指着他大声说道:“李二顺,你来说!”

    李二顺的头盔瘪下去一块,左颧骨高高地肿起,显然也是挨了揍。

    “是,首长!”李二顺大声回答道,麻利地跑到众人面前,先是朝孙承宗躬身施了一礼,接着“啪”的一下,干净利落地向董宣武敬了一个军礼



第十四章 立威
    关宁军士兵看向五行卫战士的眼光都变了,羡慕嫉妒恨啊!

    看看人家,吃得好穿得好装备耿耿的,脸上还没有刺字,军法只有军棍。在看看他们自己,吃不好,穿不暖,跟一群叫花子兵一样,额头上个个刺了字,就跟发配的犯人一样。没有鼻子的,脸上有两个大疤的,不在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兵比兵,气死兵啊!

    张猛气得脸色发青,指着董宣武怒道:“董宣武,事情还未弄清楚,你就那么肯定你的人说的是实话”

    董宣武冷眼瞥了他一眼:“老子不相信老子的弟兄,难道还相信你

    你算个什么狗东西,老子是皇上亲封的五行卫代卫指挥师,出征前有皇帝亲手交给我的金令箭。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参将,老子比你大好几级,你居然也敢指着我的鼻子这么跟老子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明朝天子赐给臣下的印信一般有三种:一、尚方宝剑;二、王命令牌;三、金、银令箭。

    王命令牌可以处死五品下官吏,但是不可以处断地方事务;金、银令箭可以调派地方驻军,但是不可以杀人,不可以处断地方事务。令箭一般赐给高级将领,而王命旗牌可以下赐给武将或者地方大员。

    尚方宝剑又称天子剑,是一种代表极大权威的天子符节。凭借尚方宝剑可以署理地方政务、对五品以下官员可以先斩后奏,对三品以下官员可以就地停职。

    明朝时的巡抚权威极大,就是因为天子对巡抚一律下赐尚方宝剑。

    天子剑的由来源于法家的韩非子。

    韩非子认为生杀予夺官吏的大权,只应该为天子所掌握,所以天下官吏即使被定死罪,最后还是要上报天子决断。但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比较慢,政务上这个问题还不大,军事方面如果遇到了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处理,很可能会造成一场灾难。所以天子剑由此而生。

    历史上第一个持有尚方宝剑的武将是汉朝名将卫青,汉武将随身佩戴的宝剑——尚方剑赠给了卫青,出征后,卫青可以不经请旨斩杀校尉及校尉以下的将官,以便号令全军。

    后来还出现了一种更可怕的权利,就是“假黄钺”,又称天子钺。假黄钺者可以凭此处置任何皇族以外的官员而无需提前请旨。

    不过这个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历史上假黄钺者要么就篡位当皇帝,如王莽、曹操(曹操是他儿子篡的位),要么就不得善终。拥有这东西,就意味着功高盖主,已经走到了皇帝的对立面。

    所以,整个明朝,被授予假黄钺的人好像只有李定国,那时,南明的永历皇帝已经被吴三桂逼得走投无路。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张猛被董宣武问得哑口无言,脸涨得跟猪肝似的。

    董宣武转头又对五行卫的战士们大声说道:“兄弟们,以后碰到这种事,就一个字:揍!揍得他亲娘都不认得。就算真揍死一个两个,不是还有我董二么再不成,还有我老师孙督师给我们撑着呢!”

    我靠,这也太嚣张了吧!

    周围的众将被雷倒了一大片。孙承宗更是连连咳嗽,脸色尴尬不已。

    孙承宗是不可能真的重处张猛的,这一点董宣武很清楚。因为山海关、宁远城还得靠像张猛这样的人守。重处了张猛,会引起关宁将领们的不安,他们若是投



第十五章 内阁
    五行卫并没有在山海关呆多久,半个月后,董宣武就率领着五行卫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锦州城。

    锦州城是继宁远城后,大明在辽西修建的第二座重要城堡,现在还没有修成,因为女真人经常来骚扰,所以,孙承宗希望董宣武能率领五行卫移镇锦州,保证锦州的修建不受女真人的骚扰。

    董宣武答应了,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按时提供足量的粮草补给,除此之外,还有预备三个月的粮草以防止粮草补给不及时。毕竟,入驻锦州,就是到了袁崇焕的地盘,万一袁崇焕断掉了他的粮草供应,那他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其他的物资,董宣武并不太在乎,这次他带来的物资非常多,足够他使用一年之久。可以支应三场激烈的大战。反正这些物资的钱,都是从辽饷中出,董宣武没必要为朝廷省钱。

    这种事袁崇焕做得出来,如果董宣武没有记错,原本历史中袁崇焕就是利用这一招断了东江镇的粮草供应,最终诱杀了大将毛文龙。

    既然袁崇焕根本不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个袁崇焕,而且,他与袁崇焕已经结仇,董宣武认为,以小人之心来度袁崇焕,不会有错。小心驶得万年船,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做名声虽然差点,不合规矩,但总比被人暗算后顿足后悔要强!

    孙承宗知道董宣武与袁崇焕之间的这段恩怨,虽然他并不相信有君子风范的袁崇焕真的会断掉董宣武的物资供给。不过他说不服董宣武,而且董宣武一定要求这么做,作为董宣武的老师,自然会包涵一下,给董宣武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不但如此,孙承宗还宣布,五行卫的物资供给以后直接凭董宣武的手令由觉华岛供给,不必经过袁崇焕。
1...5758596061...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