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所谓“封驳”,即辅助皇帝处理奏章,这意味着很多奏折,如果给事中认为没有必要往上呈递,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扣压下来。

    所谓“科抄”、“科参”,即稽察六部事务的权力,这意味着他随时可以插手六部的各项事宜。

    所谓“注销”,是指每日对圣旨与奏章进行归类管理,每五日一送内阁备案。执行机构必须在指定的时限内奉旨处理好政务,并由六科核查后,五日注销一次。在这当中,可操作的空间也是非常之大。

    而吏部,向来是六部之首,吏部都给事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阉党针对魏大中的理由是,当初杨镐案(注1)中魏大中曾收杨镐等人贿赂白银三千两。而要让此罪名成立,就必须要拿到当初参与此事汪文言的口供与证词。

    还别说,汪文言还真是块硬骨头,被抓之后,无论东厂如何言行逼供,就是不肯招供,更不要说阉党所需要的口供与证词了。

    就在东林党如两条狗彼此撕咬,一嘴狗毛,韩爌焦头烂额之时,董宣武、袁崇焕彼此弹劾的奏折来了。

    这次事情闹大了,一方直接弹劾对方,坐壁上观,见死不救,并且擅自想要斩杀朝廷大将,罪犯欺君;而另一方所陈列的罪名也不小,弹劾对方,专横跋扈,挑衅朝廷以文御武的国策,并袭击友军,意图谋逆,罪在不赦,应该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这两封绝然不同的弹劾奏章,几乎是同时送到了朝堂,顿时如同两颗巨型炸弹,引爆了整个朝堂,相比之下,原本东林党与魏党的那点争端,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不值一提。

    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员纷纷摩拳擦掌,权衡利弊,决定己方该加入的阵营。朝堂之上风云四起、波谲云诡,一场大的风暴一触即发。

    春风楼中,东林党大佬汇集一堂,正在商讨董宣武与袁崇焕之争之事。

    “董宣武,京城




第六十三章 云涌
    乾清宫前,天启皇帝挥汗如雨,做着木匠活。

    好些天没有做这些活了,这些日子辽东捷报频传,胜仗一个接一个,让他怀疑自己是否活在梦中。朝中虽还有一些嘈杂之声,但对董宣武的弹劾被他硬生生的压了下去,为此,他不惜同意了叶向高致仕的辞呈,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

    马忠奏章中战场上那些血与火的描写让他兴奋,曾几何时,在梦中他指挥着五行卫正叱咤风云、横行天下,直到笑醒,那一段时间,他对木匠活失去了信心,他觉得他有太多更有意义的事正等着他去做。

    祖父万历皇帝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这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祖父万历皇帝的三大征足以让他标榜千秋,每一个热血男儿心中都一个梦想,他也将有他的三大征,以证明他是一个比祖父更为出色的帝王。

    然而,好梦易醒,这才几天的工夫,一切都变了。

    朝堂依旧是那个乱哄哄的朝堂,那个他驾驭不了的朝堂。

    事情很明了,董宣武打了胜仗,袁崇焕畏敌如虎,他不明白,为何到头来,董宣武反倒成了文臣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而袁崇焕却似乎成了平定辽事的大英雄。

    努尔哈赤求降文书中的那些话,天启皇帝半句都不信。马忠的密奏,董宣武的奏章,锦衣卫、东厂的密奏,无不都印证着辽东战场的艰苦与艰辛。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董宣武与袁崇焕之间的那些事情。

    董宣武可是连他贪墨了、敲诈了多少两白银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董宣武说了,他不在乎这点白银这些缴获,但是他不愿意让这东西让那些根本无心打仗的人白白分去,包括那些功劳,他一点也不打算分给他们。因为,这对那些浴血奋战乃至战死沙场的将士们不公平。

    宁远、山海关八百里加急求救的公文还摆放在御案上,上面还留他写了一半的批文。这难道这就是努尔哈赤乞降书中所说的“强弩之末,力所不逮”

    这些,满朝那么多双眼睛,难道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出来

    对于这种解释,朱由校是不信的。唯一的可能是利益遮住了这些人的双眼,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他们宁愿相信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哪怕他们心中也知道那是荒谬的。或者说,他们只需要一个借口,至于这个借口合不合理,谁又在乎你信不信我管不着,反正我是信了。

    朱由校终于明白了朝堂上为何有那么多莫名的争吵,因为对一群闭着眼睛说话的人,一群装睡的人来说,所谓道理,只是用来掩饰目的的。

    然而他无能为力,哪怕他贵为天子。事情要这些人来做,天下要由这些人来管理,离开了内阁的批红,他发出的圣旨只能称之为中旨,臣子们可以当做乱命,不加理会,而这种行为非但不被斥责,反而会被视为有风骨。天下不知多少臣子正眼巴巴瞅着京城,希望有一天能收到一张中旨,然后狠狠痛骂传旨的太监,借此扬名立万。

    面对这一切,天启皇帝毫无办法。他身边唯一听他的话,能为他办事的,只有魏忠贤。可惜魏忠贤是个太监,太监天生就有缺陷,太监参政,就意味着君王昏庸无能,政治黑暗。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董宣武十分推崇的、认为具有历史意义、有开创性的郑和下七次西洋,之所以文官抹杀,不就是因为郑和也是一个太监么

    但世上的事就是这么荒谬,很多没有卵蛋的太监,比起那些有卵蛋而且自认为有风骨的文人,更加忠诚,



第六十四章 董二上朝
    天启四年九月初二,晴,阳光明媚。www

    离九月初九迎娶李轻盈还有七天的时间,董宣武回京的第二天,奉旨上朝面圣。

    董宣武深知,此次上朝面圣关系重大,不仅关系到辽东的未来,更关系到五行卫的前途。朝中的情况他也知道,军事统计局不是吃干饭的,他甚至打探到了东林党对此事的态度。

    他们的目标只是他,他们仍然希望能保留五行卫,看来他们并不糊涂,知道辽东的一切并非如袁崇焕奏章中所说,努尔哈赤乞降是因为努尔哈赤走到了穷途末路的缘故,而是有一支让女真人心惊胆颤力量的存在。

    但他们认为这股力量不该保留在皇家的手中,而是必须牢牢地把握在文臣的手中。虽然他们谁都没有这么说,但是人人心领神会。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宁可毁掉这股力量。他们深信,既然董宣武能建立起这股力量,那么,他们也能,只是麻烦一点。

    原来这次斗争的真正本质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董宣武只是他们博弈中的一粒棋子。这一点,恐怕连天启皇帝也没想到。魏忠贤魏公公显然同样没有意识到,所以,他才会气定神闲的坐山观虎斗。闪舞www

    原来他们从来就没有正视过董宣武,认为他仍旧是京城中那个小丑般存在的二愣子。至于所谓武将不受控制,驾临于文臣之上,打破了以文御武的国策,不过是一个可笑的借口罢了。从心底里,这帮文人从来都没有瞧得起过武将,在他们的眼里,武将就是一群被驯服了的狗,而董宣武只不过是其中一只不太听话、强壮一些的一只而已。

    这帮文臣还是有一些本事的!

    了解到这些,董宣武心中感叹,也轻松了不少。这意味着这场朝争将不涉及董家的生死存亡,昨晚与老爷子的谈话中,董舒昌也有意无意地暗示过这一点,难怪老爷子这只老狐狸一直不肯发动董家的力量、隐忍不发。

    但是书生毕竟就是书生,迂腐顽固,自以为是是他们的本质。他们不知道,被他们忽略掉的正是事情的本质,所谓皇权与相权之争才是表相,最终将被历史遗弃的表相。要彻底破解以文御武这道魔咒,才是董宣武的目标所在,在此点上,董宣武甚至认为比辽事更为重要。所谓的皇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本不是问题。至于辽事,手中握有强大的力量,又拥有伟大的文明,还是问题吗

    因为在董宣武的印象中,文武并重、两者平衡才是王道。历史上华夏最辉煌的时代,无不是文武并重的时代,大汉如此,大唐如此,包括后世的世界霸主美国,也是如此。

    大秦剑走偏锋,以军功建国,重武轻文,最终只拥有了十多年的辉煌。

    而大宋同样走错了路子,抑武扬文,虽然富甲天下,但富而不强,不过是头待宰的猪羊,辽国欺负他,西夏欺负他,金国欺负他,就连刚刚独立建国的安南也敢在他头上撒泡尿,虽然前后坚持了三百多年,但最终消亡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让华夏文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这样的历史不应重演,否则董宣武救大明只能救一时,却救不了一世。他要唤醒沉睡在华夏子民骨子里的尚武之风,开拓奋进之心,而不是小富即安,指着大渡河故步自封。

    未来的几百年可能是华夏最后的扩张机会,处处都是无主之地,错过了这个机会,等核弹出现之后,再想索取一小片土地都要冒着亡国的危险,哪怕这



第六十五章 武斗(1)
    不过,董宣武也的确不太懂入朝的规矩,不小心走入了文官的队伍。

    一名绿袍御史鄙视地看了,伸手一推,鄙夷地说道:“懂不懂规矩,丘八,那边去!”

    “找死!”董宣武大怒,一把揪起那名绿袍御史,伸手“啪啪”就是两大耳瓜子抽了过去,那绿袍御史的脸顿时肿得跟南瓜似的。董宣武不解气,上下看了看,总觉着哪里不对劲,直接一拳揍了过,现在完美了,鼻子塌去了。

    绿袍御史嘴一张吐出一口血水,中间还夹杂着几颗白花花的大牙。

    “大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看不过眼,厉声喝道,“董宣武,你眼里还有没有朝廷礼法你身为武官,无故闯入文官队伍不说,还故意殴打言官,你……”

    正说到这里,只见董宣武将那名绿袍御史扔到了地上,从腰间掏出一块腰牌,在他面前晃了晃,笑嘻嘻地说道:“看见没有,我董二也是文官,从九品詹事府通事舍人,虽然官不大,但大小也算是个文官,怎么就不能从这边过

    至于打人,大家有目共睹,可是他先动的手。挨打不还手,向来都不是京城董二风格,当初我可是连信王爷都打过!欺负人欺负到我董二头上了,还丘八,今天我就要用拳头告诉他,丘八也是人,不是好欺负的,我呸!”

    董宣武侧脸朝那绿袍御史脸上吐了一大口唾沫。

    左光斗气得浑身发抖,可是偏偏被噎得无话可说。他心里明白,董宣武这是在借故立威啊!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一把拉住左光斗,朝他摇了摇头,低声劝说道:“何必跟他一般见识,上朝要紧!”

    左光斗也知此时发作有损颜面,闷哼一声,大袍一抖,不再理会董宣武。

    董宣武就这样跟着文官队伍趾高气扬、大摇大摆走进了午门。看得另一边的武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什么时候武官这么威风过,几名与董宣武相善的勋贵还暗自朝他挑大拇指。

    只可怜那位绿袍御史,好不容易蹭到一个机会,有机会上朝面圣,是指望能借此机会扬名立万,最好能弄一顿庭杖,谁料到午门都没进,就被董宣武给揍趴下了,被看守午门的小黄门搀扶下去疗伤去了。

    进了午门,来到太和殿前的广场上,董宣武就不太乐意再呆在文官队伍里了。毕竟论文职官属他最小,当然排最后,就像一个大保镖似的,太丢份了。于是急急忙忙挤入到武官队伍中去了。

    只是武官们对今日董宣武为何上朝心知肚明,除了那几位勋贵,很多人不愿与董宣武扯上关系,得罪文臣,纷纷奔走相避。倒是定远侯邓文明看不过去,一把将董宣武扯到身边,和几名勋贵有一句没一句的唠起了闲嗑。

    董宣武这时候才知道,今天入朝的这百余名官员,大多是没资格进太和殿的。比如小侯爷邓文明这几位勋贵,虽然日日入朝参加朝会,但也只能呆在这太和殿外,皇帝懒得见他们,他们也乐得清闲,就当是上班打卡。

    小侯爷邓文明是开国大将邓愈的后人,定远侯始封于邓继坤,他属于荫封,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先人那些行军打仗的本事,早就被丢得干干净净。邓文明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一心只想着混吃混喝等死,将定远侯传给他儿子了事。朝廷也不在乎



第六十五章 武斗(2)
    揍完马顺,群臣们觉着意犹未尽,又将平时跟马顺关系比较密切的两位宦官连拉带拽地从殿外揪进来。这两个倒霉蛋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雨点般的拳腿淹没,史载“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

    大臣们打红了眼,看皇帝的眼神也颇为不善,似乎也有拉下来开练的架势。

    正统皇帝朱祁镇哪见过这阵势,吓坏了,惊恐万状,好在于谦及时建议,赶紧给这件事定性为“见义勇为”,才将此事平息了下来。

    因为这件事,大臣们可是风光了好一阵子,没事时还将王振的侄子王山也被抓过来海扁一顿!

    感情董宣武今天上朝并不是来接受满朝大臣们批评与自我批评,忠君爱国再教育的呀,原来是打算上演全武行看他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谁打得过他

    今天朝会可算是来着了,吃饱了没时干的武官勋贵们顿时轰动起来。

    反正看热闹不怕事大,这种事可遇而不可求,遇上了回头吹牛可以吹好几个月。别人说这话他们未必会信,董宣武说这话,他们信。在北京城打听打听,董宣武在这方面信誉是耿耿的,像当初汪文言、孙之獬之流这种小角色不提也罢,熊廷弼的大公子熊兆琏他打过,小侯爷他揍过,就连陛下最宠信的信王爷,也挨过他一大耳瓜子。至于其他挨揍的人,数都数不过来。

    有几个胆大包天的好事者甚至当场开出了盘面,赌今天会打死打伤几位大臣。

    武官们那边乱糟糟一片不说,文官们特别是东林党的文官们听到这个消息,脸都白了。千算计万算计就是没算到董宣武这一语不合就开练的二愣子性格。他们没准备呀!早知如此,就该多带几个年轻力壮上朝,就算打不过,也能扛揍啊!

    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说不清,可怜他们一把老骨头,下朝之后还不知道有几根是全的。

    难怪刚才才到午门,董宣武两巴掌一拳头就揍趴下一位,原来不是光吓唬人,是玩真的呀!

    有性格老成的大臣很想过来告诉董宣武,舌战群儒不是这么解释的,不过始终没能落下这脸面。更多的人开始琢磨他么在朝堂上的态度,至少言辞是不是不要那么激烈。被陛下打、挨庭杖那是光荣,挨这二愣子揍只会留下笑柄,根本是两回事。

    很多大臣未必怕挨揍,但挨揍是小,丢面子是大,不觉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今天的朝会,天启皇帝十分感兴趣,他很想看看董宣武是如何对付那帮嘴皮子贼利索的东林党大臣,早早就来到了太和殿后殿休息。

    朝会的时间快到了,一阵喧闹声从殿外传进了太和殿后殿。

    朱由校眉头一皱,吩咐人去打探一下太和殿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太和殿朝廷重地,什么人敢在太和殿前喧闹。魏忠贤魏公公急匆匆从一侧的小门走出了太和殿。

    过了没多久,魏公公回来了,伏在皇帝的耳边把事情说了一遍。

    “董宣武又是董宣武”天子的眉头展开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家伙果然不出所料,狗胆包天啊,还未上朝,就在那里吓唬起大臣来。亏他想得出,穿着盔甲上朝,原来这家伙也怕挨打呀!

    居然然开出赌局,这些人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皇上,要不要派人制止这荒唐的举动”魏忠贤勾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天启皇帝想了想,摆了摆手,摇头说道:“不用,他们爱闹,就让他们闹去吧!去找几个御医来,可别真闹出人命来!”

    天启皇帝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这不正是他期待的么他不好动手惩治一番这些大臣,那顿庭杖人家巴不得还来不及呢,完全是
1...7071727374...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