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第六十六章 绝学
“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随着太和殿前的大太监挥动象征着牧民的长长皮鞭,在空中卷出“啪啪”的响亮鞭花,上朝仪式正式开始,一时间钟鼓齐鸣,气氛显得格外的庄中肃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钟鼓礼乐声中,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在地,一跪三叩首。
倒是董宣武因为身穿盔甲,跪拜不便,在天启皇帝的交代下,受到了特别的关照,半跪即可。
这一举动,无疑在文武百官心中荡起了另一道涟漪。
“众爱卿平身!”太和殿点的大太监传来了皇帝的口谕。
文武百官纷纷回归本位,束手而立。
礼乐声停,文武众大臣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依次登上台阶,进入太和殿。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进入太和殿的。理论上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能进入太和殿内,面见皇帝,议论国事。
其他人,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原地,等候皇帝的诏令。这其中,不许乱动,任何不好举动,原则上从入午门起,包括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至于大小便,无论有多急,都得憋着,谁叫你喝那么水吃那么多东西最好的结果,就是祈祷今天早晨不要再吵架,早点结束,要不然,漏出来那么一星半点,那就是失仪之罪。处罚的轻重,就全看监察御史的尺度和陛下今天的心情。
不过,今日朝会有些不一样,因为今天负责监察的御史,好像在午门外被董宣武两巴掌一拳头揍趴下了。没有人看着,这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大臣们进了太和殿,还要继续参拜,这是规矩,半点也不能马虎。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在完成一系列仪式后,侍立于天启皇帝一侧的魏忠贤魏公公大声宣道。
“臣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光斗有本启奏!”魏忠贤话音刚落,左光斗就迫不及待,铁青着脸,一步出列,大声说道。
杨涟眉头一皱,原先议定的安排不是这样,写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朝堂上弹劾对手也同样讲究起承转合。往往会先选择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问题,以降低对方的戒备之心。然后不断深挖,不断引申,不断发挥,牵扯出更多问题。最终发起总攻,各种弹劾如雨点般地砸向对手,让对方在无数条罪名中有口难辩,一锤定案。
左光斗无疑是被董宣武气昏了头,首先发难,打乱了众人精心的布置。
“臣弹劾五行卫指挥使董宣武,无视朝廷礼法,在午门前无故殴打今日当值的监察御史郝文君,情节极为恶劣,至使群臣惶恐而不敢言,性质极为恶劣,请陛下下旨从重处罚。”左光斗郎朗说道。
哦,原来为这事!
东林党诸大臣松了一口气,左光斗这是为今天的朝会定规矩啊!惩处董宣武是虚,不能让董宣武再动手才是真。要不然今天大家恐怕都要直着走进太和殿,躺着背回各家各府去。
听了左光斗的弹劾,龙榻上的木匠哥差点没笑出声来。强忍着笑意,天启皇帝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正色问道:“董爱卿,可有这事”
“有!”董宣武倒是很光棍,出班直接开口认了,“可是,微臣委屈啊,请陛下为微臣申冤,将那个谁谁谁打入天牢,严惩不贷!”
众大臣听了,下巴都掉下来,嘴巴都合不上了。
你还有委屈你把人家打成那样了,你还有委屈董宣武啊董宣武,你还
第六十七章 国骂
左光斗快疯了,鸡与鸭讲话,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啊!董宣武故意装疯卖傻,他真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偏偏木匠皇帝还有意袒护董宣武。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感觉到不妥,急忙出班奏道:“监察御史郝文君之事,一时难以决断,可赞且放下,交由有司审理。臣杨涟以为,今日朝堂之上,断不可再出现出手斗殴之事,不然,我大明的体面何在
众臣敢怒而不敢言,臣恐其道路以目之祸重现于我朝矣!”
杨涟不愧是杨涟,一句话将事情又拉回到了朝堂。
道路以目,说的是周厉王的典故,据说周厉王不爱听别人说他的坏话,所以派了很多人四下监听,抓住了就重重处罚,弄得百姓们不敢说话。即使是路上遇到了熟人,也只能相互看两眼算是打招呼。这应该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狱吧!
这话说得很重,言辞中已经暗含讽刺天启皇帝是周厉王,乃亡国之君之意。
天启皇帝额头上的青筋暴了两暴,但终究没有发火。
董宣武暗叹一声,心中暗道:“木匠哥啊木匠哥,你只能冲着我发发火,打打我的屁股了。都说明朝后期的皇帝不好当,还真他娘的不好当啊!这些个家伙,治理国家的真本事没多少,臭脾气倒是不小,说话不好听不说,还偏偏骨头还挺硬。
左光斗我知道,被魏忠贤揍死都不肯服输的那位,估计这位杨大人的下场跟左光斗差不了多少,都是一路货色。
不行,不能看着木匠哥被欺负,这样下去,就算魏公公不嫩死他,木匠哥迟早也要嫩死他。虽然这家伙本事不大,但骨气还是挺令人敬佩的,这样的人不多啊,死一个少一个!
得帮木匠哥,出出这口恶气,把心头的火给泄掉。”
想到这里,董宣武一把拽过杨涟,冲着他瞪着眼,插着腰,怒气冲冲,偏偏一言不发。
杨涟不解其意,一抖衣袖,怒道:“董将军,你休要再装疯卖傻,有话就说!”
董宣武朝他呲了呲牙,嘴巴张张合合,偏偏没有出半点声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天启皇帝也感到奇怪,问道:“董爱卿,你有话不妨直说!”
“谢主隆恩!”董宣武规规矩矩地朝木匠皇帝拜了一拜,又说道,“可是微臣不敢啊!这个大胡子嘴皮子厉害得很,才几句话就把陛下说得敢怒不敢言。微臣自忖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只能道路以目了。否则,要是话中被他挑出毛病来,他还不把我董家的祖坟给掘了。
唉,有杨大人、左大人在这里,恐怕大家都只能道路以目了!
没有杨大人的首肯,微臣实在不敢再说话!”
天启皇帝这才明白,原来董宣武是在为他出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讽刺杨涟才是真正的不许人说话。
听了董宣武这一席话,木匠皇帝心中的那股火顿时消掉了小半,面带微笑,瞅着杨涟问道:“杨爱卿,可否容董爱卿说上几句”
皇帝这么对臣子说话,谁听了都会觉得不太对劲,杨涟被羞得老脸通红,此事可不能落人以口实,魏忠贤和一干魏党还在一边虎视端端地看着呢!想到这里,杨涟急忙回禀道:“陛下明鉴,微臣从来不敢不让董大人说话!”
“真的你不会因为我说的话而生气,打击报复”董宣武趁机问道。
“本官又岂是那般的人”杨涟没好气地答道。
“这可是你说的,那好,你听好了!”董宣武叉起了腰,指着杨涟的鼻子,大声骂道,“你这个老乌龟、老王八蛋,智商不超过三十,情商还赶不上一头驴的老东西,你脑袋是进了水,
第六十八章 奢安之乱(1)
朝堂上这么一闹,竟然闹了一个来时辰。
杨涟转过弯子来,自然也就不会寻死觅活了,一抖衣袖,冷哼了一声,瞅也不瞅董宣武一眼。
董宣武却死皮赖脸缠了上来,拱手笑道:“杨大人,你瞧,宣武才开口骂了你几句,你就要死要活找我拼命,可是你和几位大臣可是天天都这么骂皇上的呀!你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就非得逼着皇上做到呢
要宣武说,历史上的很多大臣,纯粹是自己找死!”
董宣武声音不大,却犹如晴空一个霹雳在杨涟、左光斗、星、黄尊素等东林党大佬耳边炸响,振聋发聩。
杨涟呆立了半晌,过了半天,忽然转过身来,朝董宣武长揖到地,谢道:“多谢董将军指点!”杨涟此人还是可圈可点,拿得起放得下,的确让人敬佩。
又转过身去,杨涟伏倒在地,奏道:“臣杨涟知罪,请陛下惩处!”
天启皇帝此时也明白过来,董宣武闹出这么一出戏,原来完全是为他着想,为他出那口气,不觉浑身上下三亿六千万个毛孔,处处都舒爽到了极点。
此时该怎么做,从小受帝王教育的天启皇帝怎么会不明白,急忙起身,走下台阶,伸手扶起杨涟,呵呵笑道:“杨爱卿何必如此爱卿一片忠君爱民之心,朕怎么会不知晓,又怎么会怪罪爱卿”
一句话直说得杨涟再次老泪横飞。
君明臣贤,一场闹剧反而成就了一段佳话。
只有董宣武撇了撇嘴,心中暗道:“狗改不了吃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东林党这帮家伙又能忍得住几天他们根本就是靠骂人起家,叫他们不骂人,怎么活啊”
朝堂上闹成这般模样,对董宣武的弹劾也就不了了之。连东林党大佬都向董宣武鞠躬致谢了,继续对董宣武弹劾,东林党只会留下一个嫉妒英才的坏名声。
说实话,董宣武哪里真的敢在大殿之上将东林大臣们胖揍一顿,还打算在体制内混下去吗魏忠贤杀了几名东林党的大臣,最终被勒令悬梁自尽,落得个千古罪名,被人骂了多少年,想洗也洗不白。董宣武可不敢拿自己和五行卫的前途做法。
有句话不是说了,no zuo,no die。
之前的种种行径,也就吓唬吓唬人,转移东林党的注意力,他可不敢真的跟东林党彻底决裂。
但是,不管怎么说,东林党也许可以容忍五行卫握在董宣武手中,但绝难容忍五行卫继续作为皇帝的亲军而存在。可以不经过兵部的授权,直接由皇帝下令自由行动。
这对东林党来说,简直是如枕荆尖、寝食难安。一个东厂,一个锦衣卫已经够让他们难受的了,如果再加上一个五行卫,他们还有活路吗
天知道哪一天皇帝心血来潮,决定清除东林党,到时候跑都没地方跑。
很显然,好不容易建立起五行卫这么一支强大的亲军,天启皇帝也绝不会轻易放弃。
无奈之下,都察院都御史星根据事先商议的第二套方案,以辽东战事业已平息,五行卫再留在辽东已经没有多少用处为由,请调五行卫南下,平息祸乱已久的奢安之乱。
在东林党看来,川黔一带的奢崇明、安邦彦战斗力虽远不如辽东女真人,但凭借险恶的地形和恶劣的环境,要平息奢安之乱,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要拖个几年。几年的时间下来,平定了辽事,然后慢慢掐断皇帝与五行卫的联系,应该还是事有可为的。
董宣武调离辽东已经是确定的事情,朝廷宁可相信袁崇焕那可信
第六十八章 奢安之乱(2)
如果土司不肯缴纳黄金,可能二三十年都得不到朝廷的册封和认可。天启初年时,水西安位继承土司职位,仅贵州分守兵备副使邵应祯一人就私自向安氏索要了不下两、三千两金子。
而永宁奢氏情况更惨。
万历年间,奢氏的首领奢效忠死后,奢效忠的弟弟奢崇明与奢效忠的庶子奢崇周为了继承土司位置大动干戈,彼此撕逼。而永宁总兵郭成、马呈文竟然利用双方混战之机,趁火打劫,将奢氏九世的积财,搜掠一空。
而在奢崇明成为代永宁宣抚使后,因为凑出的钱满足不了流官们的胃口,被当地流官以“行堪未定”为由,拒绝承认,并向朝延议请将永宁地区改土归流。
正因为这个原因,奢崇明心生恨意,对大明滋生出叛意。
到了天启元年,辽东局势吃紧,朝廷要求水西、永宁两土司征兵赴辽作战。
奢崇明率领两万永宁兵马来到了重庆,可是巡抚徐可求还指责奢崇明所调之兵大都老弱病残,认为是敷衍塞责,要求他回永宁重新征调。并以此为借口,克扣军饷,原本应发放的四十万两饷银只给了四万两。
奢崇明以此为机,挑拨族人,扯起了反旗,率领二万所谓的“老弱病残”永宁军一举攻克了重庆,巡抚徐可求及其它官员二十余人掉了脑袋。
占领重庆之后,奢崇明迅速分兵,攻占了合江、纳溪,遵义等重镇,并围攻成都长达一百多天。奢崇明更是建立大梁国,自命为大梁王。
而恰逢此时,水西安氏的首领安尧臣病死,其子安位年纪尚幼,由安尧臣的妻子、奢崇明的亲妹妹奢社辉摄事,水西的大权掌握在奢社辉与安尧臣的弟弟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手中。
听到奢崇明起事的消息后,奢社辉和安邦彦没有犹豫,也举起了反旗,并迅速占领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水西安氏在西南的影响力巨大,一时间西南地区各土司纷纷响应。局势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天启二年,安邦彦联合水东土司宋万化,以十万兵马包围了当时的贵阳城,围困贵阳城整整一年之久,城中粮尽,四十万军民,饿死殆尽,解围之后仅余二百人。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围城战之一,只有安史之乱时的睢阳之围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了。
朝廷屡次用兵,但由于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原因,屡屡败北,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素有西南第一武将之称的总兵鲁钦也战死沙场。由此,奢、安两股势力在川黔两省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听完熊廷弼的介绍,董宣武的肺都差点都被气炸了。
这帮官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了一点点银子,硬生生逼反了奢崇明、安邦彦。再过几年后,还是这帮人,还是为了一点点银子,又硬生生逼反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贺一龙……最终将中原大好河山拱手送给了还属于半开化状态的女真人。让华夏文明再一次受到蹂躏,经受再一次血与火轮回的洗涤。
奢安之乱在后世并不太出名,所以董宣武并不知晓。来到这个时代后,虽然也听人说过,但也没当一回事,以为只是小规模的土司闹事罢了,没想到其规模居然有这么大。
原本的历史上,奢崇明、安邦彦自天启元年(1620年)起兵造反,直到崇祯七年(1634年)才由朱燮元总督云贵川广五省,集结五省兵力,历时七年才终于将其平灭,前后历时长达十四
第六十九章 新教
开完会,把工作分配了一下,董宣武特地将董三留下,并找来了陈老夫子,询问起宗教的事。
令董宣武感到惊讶的是,佛教也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非得加了进来,现在好了,儒释道三家,全齐了。
道教、佛教基本同董宣武提出的两个前提条件,即人管人的事,神管神的事和宗教不能导人迷信。
对于即将出炉的新教,道、佛两教都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偏偏那帮东林党人对此不闻不问,不屑一顾。这也难怪,华夏从来不缺宗教,现在连泰西的洋和尚,阿拉伯的天方教也都插上了一脚,再多一个新教,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太在意的。
不止东林党不在意,就连魏党和木匠皇帝也不放在心上。反正神管神的事,人管人的事,新教如何,与他们又有多大的关系
也幸亏如此,陈老夫子才能在新教建立过程中有一席之地,并因此而扬名天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