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我为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言不喻
“绮妹,你怎会此母亲可好,阖家可好”
“都好,大兄安心。”
瞧见姐姐,一起跟过来的赵匡义闻听家人平安,长松一口气,紧绷的神情放松不少。
“楚昭辅去的还算及时吧”
“及时。”
赵绮道:“不过今晚,多亏了三郎。”
“三弟”赵匡胤兄弟面面相觑。
“没错。”
赵绮这才将赵匡美坠马,醒来之后让阖家前往佛寺,以及应对禁军搜捕的种种简单讲述。
赵匡胤讶然道:“这些都是三弟做的”
显然他没料到,平素不起眼的小兄弟竟然如此了得,在关键时刻有如此惊喜的表现,救了全家性命。
“是父亲托梦叮嘱他的”赵匡义的关注点稍稍不同,表情也略微有些奇怪。
“他是这么说的,难道不是你们交待的吗”
赵匡胤与赵匡义相顾愕然,摇头否认。
这下轮到赵绮惊愕了,难道赵匡美今夜的表现,并非大哥、二弟事先预谋
难道真如三郎所言,是父亲托梦赵家真的是天命所归
来不及多想,赵匡胤问道:“绮妹,你适才说三弟去见张令铎了”
“没错,在定力院中巧遇了张家妇孺,三郎灵机一动,带着张家三姑娘,去了仁和门。他有信心说服张令铎归附,大开仁和门,约定举火为号。”
仁和门比之安远门和望春门更远,有些舍近求远,但有了陈桥门的经历之后,距离不重要,快速进城才是关键。
只要进了内城,最后一道皇城便不是大问题。
从赵绮口中得知,韩通已经死了。
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此一来,城中各部兵马群龙无首,将会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
自然,也就能各个击破。
不过内城大部分守将都是韩通的亲信,张令铎算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可是,赵匡美小小年纪,当真有本事说服张令铎吗
就在他疑惑的功夫,赵绮突然指着南边,惊呼道:“瞧,三郎成功了。”
……
仁和门前。
看着城头燃起的火光,赵匡美长松了一口气。
传旨的内侍和柴将军被押走了,没有被杀。
他们俩无足轻重,没必要杀他们,而且陈桥兵变几乎是一场不流血的改朝换代。
兄长赵匡胤有严旨不得侵凌公卿,要秋毫无犯,自然要配合一下,不能有损圣誉。
仁和门已经敞开,楚昭辅安置好赵家老小后,也匆匆赶到,共同等候赵匡胤大军到来。
张令铎站在城门下,心情微微有一丢复杂。
老天爷好像都帮着赵家一般,若非太后和宰相临阵换将,内侍又那般趾高气扬,自己未必会……
奈何,被逼上了绝路。
偏巧赵匡美又狡猾老道的厉害,审时度势,威逼利诱,让自己别无选择。
不过好在是个正确的选择,封丘门大火熊熊,远远已经能听到兵马疾行的脚步声。
赵匡胤的大军进城了,自己成了从龙之臣。
原本还担心望春门的周军会赶来弹压,可惜柴将军虚张声势,压根没有动静。
韩通之死,两处城门的火光足以改变形势,让许多人陷入观望。
而且,潘美的先锋大军比预料来的更快,迅速赶到了仁和门,东京城防已经形同虚设。
大周朝廷的屏障,只剩下一道脆弱的宫墙。
张令铎原本打算在仁和门等候赵匡胤,正式迎驾从龙,但赵匡美给出了另外的建议。
“张公,率部与我等入宫吧!”
兵变并未结束,拿下皇城,控制符太后和小皇帝,以及宰相门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迟则生变,夜长梦多,必须尽快速战速决。
赵匡美觉得自己有必要走一遭皇宫大内,去那处等候大哥。
直觉告诉他,赵匡胤先派了潘美为先锋,自己没有立即赶来,是有考量的。
此时此刻,宫中有些事情他立即露面,反而不好处理。
&nb
第11章 圣旨与孩子
赵匡美带着大军一路向前,到了皇城之下。
同样向着东方,距离仁和门最近的左掖门已经大开,石守信就站在门前。
开门迎主,可惜没等到赵匡胤,不免略微有些失望。
反倒首先瞧见众人拱卫着赵匡美,心中不由生出些许诧异来。
他不是在定力院吗怎么转眼间又在这里
原以为张令铎是这场兵变最大的变数,但也许……
赵匡美才十几岁啊,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会是他吗
石守信惊疑不定,心情有些复杂。
脑海中记忆浮现,赵匡美一眼便对上号。
石守信不算格外高大,但健壮精悍,一双眸子目光深邃,格外犀利。
“石将……石大哥,有劳,辛苦了。”
大哥,多亲切的称呼啊!
身居高位,容许对方称兄道弟,要么是亲近之人,要么就是给对方面子。
但是今夜,赵匡美这般呼喊,反而让石守信有些局促。
“三公子不必客气,直呼末将姓名便是。”
“石大哥哪里的话你与家兄乃是结义兄弟,自然也是我的兄长嘛!”
是啊!
大家同为义社兄弟,想当初世宗皇帝在朝,自己的地位甚至比赵匡胤更高。
可惜时移世易,天差地别。
从今往后,兄弟就兄弟不再,君臣有别。
一时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石守信低声道:“不可,君臣名分不可乱。”
“那是与家兄之间,我亦是臣子,同殿为臣,称你一声大哥并无不妥吧”
赵匡美心里清楚,在杯酒释兵权之前,石守信仍旧是军中顶要紧,最有权势的将领,尊敬几分是有必要的。
“那好,三郎,宫里就交给你们了。”
石守信没有入皇城,不知道是为了避嫌,还是心中有愧,不敢面对符太后和小皇帝,抑或是其他缘故。
赵匡美也不客气:“那好,石大哥在此处等待家兄吧,我等先行入宫,拜见太后与官家。”
瞧见此情此景,张令铎越发觉得自己选择没错。
外有高怀德,内有石守信,南城还有一个王审琦,区区一道内城墙,如何拦得住赵匡胤呢
这天下,注定是要改朝换代。
……
皇宫之中已经得到赵匡胤大军进城的消息,早已乱作一团。
潘美率领的先锋军立即出动,首先围了值守宰相、官员们的办公之所。
这些人至关重要,必须暂时限制。
与此同时,楚昭辅带着人马封锁了宫城,确保符太后和小皇帝都在掌控之中。
赵匡美没有去见宰相,那是大哥赵匡胤的事情,那个级别的对话,自己暂时没有资格参与,不能越俎代庖。
不过,普通值守官员还是可以的。
赵匡美没有去别处,直奔值守的翰林学士之处,他们负责起草诏书。
兵变之日,后周朝廷定然有各种圣旨诏书发出,必须予以追查、截留。
圣旨这东西意味着正统与合法性,一旦流出去,为祸不小。
也有必要查查,大周朝廷今日都给何人,发过什么圣旨
瞧见闯进来的军卒,素日里研墨执笔的翰林们不免惊慌失措,唯独一位中年文官处变不惊。
“诸位不必惊慌,在下只是来瞧瞧,诸位今夜的差事是否已经完成。”
“尊驾是何人”
到底还年轻,存在感很低,除了石守信那等赵家世交外,朝野没几个人认识赵匡美。
“赵匡美,请教阁下名讳”
中年文官眉头微动,欠身道:“翰林学士承旨陶谷,见过……公子。”
“原来是陶学士,失敬。”
赵匡美笑道:“家兄即将进宫,命我等先行前来探望,安抚诸位。
放心,家兄已有严令,大军秋毫无犯,不得侵凌太后、周官家,公卿大臣。”
“如此甚好!”
在场的翰林们哪个不是惴惴不安,碰上改朝换代这种事,弄不好就会血流成河。
他们身在皇城,首当其冲,又怎能不担心,不害怕呢如今总算是吃了颗定心丸。
“今日的圣旨可都起草完毕”
“是。”
“我瞧瞧。”
“呃……是!”
不用赵匡美多说,也无需陶谷点头,年轻的文官们便立即递上拟好的圣旨,以及留存的副本。
赵匡美匆匆浏览,一部分是关于人事任命的,比如韩通节制东京兵马等等,也包括罢黜张令铎的那一份。
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号召各地将领勤王的诏书。
粗略看了一下,接旨之人不分先后,有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滑州刺史符昭愿、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长安保义军节度使袁彦……
要么是皇室姻亲,要么都是三朝忠良,且各个手握重兵。
看来真是被逼急了,符太后也顾不得天下大乱的危险,号召这么多将领起兵勤王。
其中个别不服倒也罢了,若是群起而攻之,江山瞬间便会分崩离析,赵家也将危如累卵……
幸好,圣旨尚未发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诸位都是忠于王事的勤勉之臣,很好!”
赵匡美停顿片刻,悠悠道:“不过,好似少了一份圣旨啊”
“少了一份”
“没错,官家意欲禅位,你等奉旨起草的诏书呢”
……
赵匡美走了,不用多说,翰林都是人精,岂能不明白。
尤其是那位饱读诗书,心思通透的陶学士,已然抢着应承下此事。
他是文臣,自然不能像高怀德、张令铎、石守信等人开门迎主,但同样有机会立下从龙之功的。
无需搏杀,一支笔就够了。
今夜
第12章 赵氏兄弟
收养孩子是需要爱心的。
收养前朝皇子则更需要勇气。
因为如此行径,难免有同情、怀念前朝的意味,容易招新君猜忌。
潘美是聪明人,他应该很清楚。
然而作为赵匡胤的亲信部将,兵变之夜的先锋将军,前途无量,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可他还是这么做了,几乎没有犹豫,语气与神情坦坦荡荡。
周遭有人露出了质疑神色,但赵匡美没有。
他知道,历史上的潘美可是忠心耿耿,南征百战,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怀疑他的忠诚,此举是另有所图
哼哼!
这是一位善良的将军,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潘将军仁爱之举,匡美敬佩,亦不反对,只要大兄应允即可。”
赵匡美有分寸,无论自己如何看待,兹事体大,都需要大哥,明日的大宋皇帝赵匡胤点头。
这是原则,不能越俎代庖。
亲兄弟也不例外,甚至尤为需要避嫌。
不过想来,太庙立碑,遗嘱善待柴氏后人的大哥,应该不会反对。
赵匡美与潘美,二“美”一问一答,顿时让许多人神色黯然,哑口无言。
轻纱之后,张含灵的眸子里也尽是赞许神色。
一夜之间,这位赵三公子真是变化多端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