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白香山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远星

     




第65章 中举人白幼文赴任,奔浮梁兄弟
    正所谓“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眨眼之间已经进入七月,秋试的时间又快到了。白大人又开始为孩子们的考试操心。近几天来,白大人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今年是不是换一个方法,让孩子们就在地方参加考试。过去的几年,都是让孩子们到京都去参加考试,结果连年失利。想起来也是,那京都乃藏龙卧虎之地,高手如云,孩子们虽然天资不错,可是到了京都那种场合,也显不出你的优势。再说,那京都人缘关系复杂,就是凭着我大理少卿兼襄州别驾的身份,比起那些朝廷大员也就显得分量有限,要在考场内外拉些关系也难。就算你为官清廉,不拉关系,但是别人通过拉关系上去了,你不拉关系必然吃亏。



    但是如果让孩子们在地方上参加考试,凭着我在襄城的身份,即使不拉关系,主考官也会看点面子,况且从几个孩子的天赋学识来看,在这襄城就会有些优势。



    “就这样办,一个一个地来,今年先让幼文在襄城参加考试。”白大人做出了决策。



    决策确定下来,就要付诸实施。首先要做的是,得找几个人举荐,找那些人呢白大人想,跟襄城知府大人说说,毕竟职务高面子大。另外,到宣州溧水县幼文的叔叔白季康那里去一下,要他也从他那里找一两个人举荐,毕竟举荐的多一些,恐怕把握也大些。



    于是白大人写好一封信,派幼文自己去跑腿。结果,幼文叔叔白季康和宣州刺史崔衍一同参加举荐。至于襄城刺史参加举荐的事好办,设一次家宴,把刺史大人请来喝两杯,问题不就解决了



    万事俱备,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幼文满怀信心地跨进了考场。幼文觉得,今天在考场上做得非常顺手,贴经和墨义几乎用不着动太多脑子就蛮有把握地做完了,至于今天的那一首《天街诗》和那首《鬼城赋》自己都觉得十分满意。



    到了出榜这一天,幼文三兄弟在爹的带领下早早来到考试院看榜,果然幼文以第三名的成绩高中皇榜!



    白家合家欣喜如狂。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虽然还只能做七品县令以下的官,但是毕竟可以做官了,离白家兄弟的远大理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任命书很快来了,幼文被任命为鄱阳郡的浮梁县功曹。白大人告诉大家,功曹这工作是在县衙专门管理文书档案方面的工作,还包括帮助县令起草文件,制定县府施政纲要等工作,可以说是县令的得力助手,所以这功曹也是县府的实权人物,相当于县府的副职,有机会再升一级就是七品县令了。再说如果明年春季参加朝廷会试,中了进士,可以直接提升为县令。但是在浮梁有些特别,这浮梁由于有“瓷都”之名,所以这浮梁虽然是县制,却是整个大唐唯一的五品县,就是说,浮梁的县令可以是五品官员担任,所以这浮梁县县令的实际权力却相当于州刺史,甚至比州刺史的品级还要高。要是明年春试幼文能中进士,在浮梁就可以直接提升为主薄,因为浮梁主薄的级别相当于普通县令。所以现在幼文的前途就不必太担心了。



    这浮梁县乃是古代的新平县,因为那地方由于地势低,时常有溪水泛滥,当地人常常大量砍伐木材扎成木排作为浮桥,人称“浮梁”,时间久了,人们就把那地方称作浮梁了。不过这浮梁倒也是一个极好的地方,据说那浮梁县因为有“瓷都”之名,是江南极为富庶的地方。自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东晋开始烧制瓷器以来,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这里素有“瓷都”之称,烧制的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大唐以及西域各国。闪舞www青花、玲珑、粉彩、色釉,被称为浮梁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每当人们站在昌江边,看着昌江中数不清的大小船舸,你就会想到,这些船舸满载着瓷器和陶器,经过鄱阳湖进入长江,运往大唐的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或者由长江出东海,然后驶向海外各国。所以这浮梁真可以说尽得天下之利,你说它为什么不富裕呢



    幼文能安排到这样的地方做官,无疑是由于老爹的名望起了作用。



    这一天,幼文带上官署的委任书,准备好到任后的一应生活用品,就要到任上上班了。乐天和行简都去给哥送行,顺便也到浮梁这天下有名的瓷都去看看,他们的打算是在浮梁过一段时间,三兄弟一起会襄城过年。



    白大人的几个同僚都来为幼文兄弟送行,孟家四兄弟(孟狮孟岘孟香孟霸)也送行来了,这样大的喜事,怎么不告诉孟家兄弟呢朋友离别,千叮咛万嘱咐,说不完的知心话,孟家四兄弟直送到城外,看着白家兄弟的马车在驿道上变成了一个黑点方回。



    幼文三兄弟沿着襄汉驿道南行到汉阳,过了长江,进入武昌,然后沿着长江南岸东下,经江州、彭泽,到了浮梁。



    兄弟三人眼下还无心赏景,因为幼文还得抓紧时间去办理报到的事宜。现在兄弟三人已经来到号称“大唐第一县衙”和“江南第一衙”的浮梁县县衙大门口,幼文拿出自



第66章 白大人襄城归天,新进士苻离丁
    过年了,幼文三兄弟一起回到了襄城过年。不过现在又多了一个人:幼文已经带了一个女朋友回来了,女朋友是浮梁主薄的千金,这门亲事倒是门当户对,跟爹娘一说,爹娘当然没说的。于是择好良辰吉日,匆匆把喜事办了。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两口子辞别双亲去浮梁上班去了。



    却说京都会试的时间又到了,白大人忙派乐天去宣州溧水县叔叔家,要叔叔与时任宣歙观察使的崔衍崔大人共同举荐幼文。于是白季康带着侄儿乐天一同拜见了崔衍崔大人,崔大人当然满口答应。襄城刺史大人也答应为幼文写一份举荐信。



    一切准备就绪,幼文满怀信心地踏上去京都的路。不过今年乐天行简用不着忙,既然现在有了路子,迟一年两年也无所谓,重要的是要有把握,所以乐天行简就老老实实呆在襄城听老哥的消息。



    人在春风得意时,好消息总是来得快。礼部举行的会试在三月十五日举行。幼文以第十五名中贡士,四月二十一日举行殿试,幼文又顺利过关,以二甲身份成为了一名进士。名字报到吏部,吏部当即下文,任命白幼文为浮梁县主薄,领七品。原浮梁主薄另有任命。



    消息传到襄城,白家真是高兴万分,就要派人去下邽老家报喜。其实这消息早已在下邽老家闹得热闹不过了,倒是下邽老家早已派人同幼文一起来襄城参加庆典。



    白家又添一名进士,襄城州府为此事热闹了好几天。毕竟整个大唐每年只有新进士二十名,而今年襄城就占了一个,这无疑是整个襄城的荣誉。闪舞www白大人的同僚,白家兄弟的朋友,所有有些关系的都少不了来白家喝上一杯。



    热闹了好一阵,幼文终于带着美丽贤淑的妻子,怀着仕途顺利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地到浮梁上任了。乐天行简也都对自己的美好前程充满了信心。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白家还沉浸在长子“登龙门”的喜悦之中,白家的重大不幸突然从天而降。贞元十年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上午,襄城州府府衙里的几个办事员突然发现别驾大人倒在地上,大家急忙将他扶起,谁知别驾大人已经不省人事。大家胡乱忙乎一阵,立即请来襄城里最有名的郎中进行紧急救治,哪知道毫无效果,终于在傍晚时分停止了呼吸。



    一时间,又一颗将星从楚天陨落。襄城州府一片哭泣之声。白家合家大小哭作一团,陈太太更是哭得死去活来,幸得岚子百般扶持劝慰。



    哭归哭,事情总得料理。由于别驾大人远在任上,家里亲人都远在北边的下邽,弟弟白季康远在宣州溧水县,长子幼文也远在浮梁,现在家中男人就只有乐天行简,还有柴叔。但是乐天行简毕竟年轻,这样的事还没经历过,现在突然碰上这种事,也只有哭泣的份,该做什么,他们竟一点儿不知道。柴叔也忙于厨房里的事,不能过多的料理丧事。



    还是州府有关人士作出安排,从州府公差里面抽出几个人分别到下邽、洛阳、宣州溧水县和浮梁几处报丧,另外派人买来棺椁将别驾大人盛敛了,请来道士做了道场,超度阴魂。www由于正值天气炎热,不可久停,一应事情办完,将别驾大人暂时葬埋于襄阳东边的一块风水地,待将来白家兄弟有了根基,再迁葬下邽祖坟。



    事情来得突然,没有任何预兆。文学家们总喜欢写预兆,其实并没有什么预兆。重大不幸总是毫无预兆的突然降临。就那么闹哄哄几天过去,一生事业轰轰烈烈的白季庚白大人就那么去了,永远地闭上眼睛去了,永远地离开了他的事业,离开了他一生情结所系的大唐,离开了他的襄城子民和徐州子民,离开了他难分难舍的亲人。他来不及跟所有的亲人见上一面,哪怕就那么极短暂的一面就走了,来不及跟娇妻爱子,兄弟姐妹,数十位堂伯堂叔子侄们见上一面,就那么匆匆而去了。



    白大人去了,给家人留下的是无尽的忧伤,无尽的思念。在陈太太的心里,他没有死,他永远活着。白郎的影子时时刻刻在她的眼前晃,在她的眼前笑,在他的眼前哭。陈太太回忆起,她十六岁来到白



第67章 寻湘灵乐天访徐州,有情人相聚
    丁忧的日子单调而令人烦闷。闪舞www不能有欢笑,即使偶然有欢笑,也不能像平日里那样尽情地笑,起码一点,你得尽量避免大声地欢笑,否则,传扬开去,别人就会议论,说某某家的年轻人不懂规矩,不尽孝道,居然在守孝期间开怀大笑。对于这后果,乐天兄弟当然深知其中厉害,所以全家人就处处注意,不要流露出轻狂的话语和笑声。



    实际上,现在白家也真的难有笑声了。丁忧三年,不能去任上上班,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做其他任何喜庆的事。这样以来,像白家兄弟如此风流倜傥的年轻哥儿,毋宁说是停止了生命。



    现在白家兄弟唯一能做的,不过闷在家里看看书,或者三兄弟在柴叔的带领下去埇桥干点他们兄弟极不顺手的农活,实际上,他们兄弟也根本不适宜做那些事,不过是打发打发一下时间,当然也可以得到一点极为有限的收入。



    尽管时间不好过,但是日子毕竟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过去,三年丁忧终于熬到了尽头。幼文夫妻俩又可以到浮梁去上班了。



    陈太太有了新的想法,她想让乐天跟着哥到浮梁去,让幼文督促他读书,今年秋季可以让他在浮梁或者他叔叔季康那里参加乡试,就像他哥幼文那样,找两个人有身份的人举荐,一举成功。陈太太想,现在乐天爹不在了,“长兄当父。”这乐天的前程就让他哥来负责。再说,现在家里有些艰难,让乐天在幼文那里生活,也可以减轻家庭生活负担。



    陈太太这想法倒很在理,只是乐天又有些犯难了。乐天想,现在爹的守孝期限已到,可以跟娘说说与湘灵的婚事,现在自己也二十六七的人了,湘灵妹妹也有二十二三岁了,每当看到湘灵妹妹年纪越来越大,二十多岁的大姑娘还单身过日子,心里就很不好受。本来现在可以把喜事办了,让湘灵妹妹来自己家里生活,可是听娘的口气,根本也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于是乐天又跟娘谈起了跟湘灵妹妹的婚事:



    “娘……乐天有事要跟娘商量……”



    “什么事吞吞吐吐地”



    “就是……就是孩儿跟湘灵妹妹的婚事……”



    “这么说来你心里还想着她她可是你的亲妹妹了呢,孩子,世上的好女孩子多着呢,怎么老是吊死在一棵树上千万别从她身上想了。www”



    “娘!乐天真的离不开湘灵妹妹了,娘你就成全了乐天吧,啊,你就成全了乐天吧!”乐天说着又抽泣起来了。



    乐天一哭,娘也哭了:“孩子,不是娘狠心,当初你爹就不同意你这桩婚事,娘跟你爹也说了不少好话,但是你爹就是不动心。现在你爹尸骨未寒,你叫娘怎么能违背了你爹的遗愿呢这样吧,现在暂时还不要提这事,先把你的功名解决了,再提婚姻的事,孩子你说好不好呢”



    话说到这份上,乐天还有什么话说呢但是乐天还想在去浮梁之前再跟湘灵妹妹会会面,他有许多话要对湘灵妹妹说,但是眼下湘灵妹妹已经去了徐州,据说她在徐州乐坊当了一名琵琶教师。乐天很想到那里去看看。



    这事得到陈太太的允许。吃了早点,乐天搭上去徐州的马车,两三个时辰就到了徐州。这徐州是淮北最大的都市,商业繁盛,热闹非凡。乐天也曾经跟着爹到过几次,对徐州还算有点熟悉。经过打听,得知徐州乐坊在西城门附近,那里有一座燕子楼,是时任武宁军节度使的张愔张大人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现在张大人已经新任了徐州尚书,人称“张尚书”。乐天来到西城门附近,果然看见一座造型别致的楼房,红墙黄瓦,雕梁画栋,装饰得富丽堂皇。乐天走近一看那楼房正面的题名,果然有“燕子楼”三个镀金大字。乐天走过燕子楼,忽然听到从一栋房子里传出音乐声,乐天站住细听,原来是几个人一起弹琵琶的声音。乐天心里一阵激动:“莫非湘灵妹妹就在这里对!一定是她,这不是在弹《王昭君》么”想到这里,乐天加快了脚步。



    当乐天来到乐坊门前,湘灵妹妹一眼就看出了乐天,乐天也同时看到了湘灵。二人几乎是同时叫出了“湘灵妹妹!”和“乐天哥哥!”,乐坊里所有的人都把眼睛投向了乐天。五六个小姑娘都停止了练琴,一齐把目光投向眼前这位风流倜傥的大哥。



    湘灵同坐在一起的那位年龄跟湘灵差不多的女子一齐站了起来,乐天很快走到她们面前。湘灵心里有些紧张,一时竟然说不出话,还是那位站在身旁的女子比较胆大,首先开口问湘灵道:



    “这位大哥是……”



    “是我师傅。”机灵的湘灵一下找到了极为妥帖的答案:“来,孩子们,听我们白师爷给你们弹奏表演!”湘灵说着,从一个小女孩手中取过琵琶递给乐天,要乐天给小姑娘们表演。



    到了此时,乐天再难推脱,拿琴在手,用不着转轴拨弦,右手做一个姿势,琴弦上立刻发出悠扬而略带凄婉的声音,他弹的是那一曲湘灵极为熟悉的《浣纱女》。



    一曲弹过,乐坊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乐天谦虚地说:“见笑了,很久没练,有些荒疏了,还是湘灵妹妹来吧。”说完,把琵琶递给湘灵。



    忽然湘灵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了,于是用手指着身旁的姑娘说到:“这位是关盼盼姑娘,是我的同事,我教琵琶,她跟小姑娘们教歌舞,盼盼姑娘的歌唱得极好,舞蹈也跳得极好,能跳当年杨贵妃娘娘的《霓裳羽衣舞》。”



    “湘灵姐姐过奖了,只因小女子身世低微,只能在歌舞场上卖笑献艺,混口饭吃,以为生计。”关盼盼说道。



    乐天见盼盼姑娘人才长得极好,说话也颇有修养,心里顿时有了怜爱之意,心想,这盼盼姑娘也属于才女一类,怪不得湘灵妹妹愿意跟她合作。于是说道:“盼盼姑娘不必这么说,在乐天看来,人最重要的是人品,没什么低微不低微的,湘灵妹妹你说呢”



    对于乐天这番话,湘灵深深理解它的含义



第68章 战科场连战连捷,大雁塔乐天题
    乐天在浮梁哥哥那里住了一些时间,眼看秋试快到了,于是哥哥幼文带着乐天赶到叔叔白季康那里。闪舞www当时叔叔白季康在宣城溧水县任县令。



    在哥哥幼文和叔叔季康的引介下,乐天拜见了时任宣歙观察使、宣州刺史崔衍崔大人。崔衍很赏识乐天的才华,对他很器重,经常跟乐天谈一些诗歌方面的问题。



    乐天寓居宣城时,常游敬亭山、南漪湖,一则观赏湖光山色,再则追踪谢、李遗迹。他还深入民间,视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写有《南湖春早》、《南湖晚秋》等诗篇,尤其以宣城贡品为题材而写的《红线毯》和《紫毫笔》两首诗,不久就响遍当时的诗坛。现将这两首诗摘录如下,与诸君共赏:



    《红线毯》:红线毯,择蚕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



    宣歙观察使崔衍崔大人看了这两首诗,极为欣赏,说这些诗有杜工部之风。


1...1718192021...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