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天下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楚熹

    中间多少时光,且都做了流水,匆匆逝去,不可回首。

    吴元庆提笔沾墨,在纸上挥毫,心中想的却是别的事情。

    他被软禁于此,宫里禁军是指望不上了,而宫外的兵马若无他的兵符,也不是轻易能够调动的。

    至于他那些儿子,即便猜到宫里可能出了事情,也未必有几个会真心实意来救他。有人甚至可能想借此机会,置他于死地。

    思及此处,他不免微微寒心。

    落墨数笔后,却听得旁边的人道:“陛下有心事。”

    那轻慢的语调,仍似旧年那朵解语花,可语气中却带着明显的疏离,眼神亦是陌生的。

    吴元庆冷冷看她一眼。

    这次的事,到底是他大意了。

    他太过信任她,甚至在病中也一直让她侍疾,才让她有机可乘,策划了这么一场大戏,要把他这天给掀翻。

    吴元庆冷哼一声,别开头,不再看她。

    “陛下要与我们母子拖延时间吗”方暮雨幽幽道:“可如今皇城内外皆在远儿的掌控下,陛下要找谁,要拿什么来与我们母子抗衡”

    方暮雨冷冷提醒道:“陛下信任的宣平侯和晋国公可都在含光殿内,和其他臣子一起被扣押着。”

    “你一直聪颖伶俐。”吴元庆冷眼看她道。

    “妾身谢过陛下夸奖。”方暮雨福了一福身,道:“陛下所能想到的办法,远儿早已盘算好了,甚至想得更远。”

    &




第101章 王家
    吴弘声正要去找的,是如今王家主事的王鹤华,他的亲舅舅,宫里王德妃的兄长。

    王家的人认得他,说是要去通传,可一会儿便来人引他进去了,而且来的是王悦生。王悦生是王鹤华的儿子,比吴弘声小一岁,是他表弟。

    “怎地是你”吴弘声微有些讶异,“文彬呢”

    平日,多是王文彬见着他来了,便先迎过来,闲聊两句再引他去找王鹤华。

    “兄长出去了。”王悦生道:“父亲知道表兄来了,着我来请。”

    王文彬与王悦生是远房堂兄弟的关系,但王悦生为人一贯客气,从来对王文彬都称作“兄长”。

    王家的花园是百年留下老宅子,但不见陈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处处透着百年世家的文雅风韵。花草楼阁或错落有致,或相得益彰,却都浑然天成。

    绕过一处僻静的花草小径,便见王鹤华独自一人在亭子内。他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捧着一卷竹册,听见脚步声了,便将竹册一放,转头朝吴弘声看来。

    王鹤华身形清瘦,下颚长须微扬,寻常人单瞧这个背影,多半要猜测是哪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他转过来头来时,脸上神色十分和蔼。

    两人虽是亲戚,但王鹤华有爵位在身,吴弘声又是当朝皇子,彼此见了礼之后,才开口谈正事。

    “舅舅。”吴弘声直言道:“外甥此次来,是有事想请教。”

    这一句话,便先撇开了两人的其他身份,只以甥舅关系叙话。

    吴弘声将自己探知的情况全盘托出,只略去了邱立岳的部分。

    王鹤华虽然平日里看似不怎么关心朝廷的事情,但对局势并非全无了解,也知道邱立岳与吴弘声的关系。吴弘声此番在话里全然不曾提及邱立岳,而邱家与方家又是姻亲关系。这中间有些话,有些内情,便是吴弘声不说,王鹤华也能猜到一二。

    “你既喊我一声舅舅,”王鹤华道:“那我今日便只当这是舅舅和外甥之间的一次闲谈。”

    吴弘声微颔首。

    “宫里那位是你父亲,为人子,为人臣,若他真的蒙难,你不可不救。”

    此言一出,吴弘声又是一颔首。

    “这是人之常情。”王鹤华往后退了半步,朝吴弘声微微抬手,示意他坐下。

    “这件事里头,涉及你父亲、兄长,还有至交好友。”王鹤华声音轻慢,有种娓娓道来的淡然,“有时候,有的事情虽然是要这么做,甚至是有必须要做的理由,可一旦有一个不能做的理由,那便是不能轻易动的。”

    吴弘声微一怔,道:“请舅舅明言。”

    “一来,你现在不知道具体情况,对全局的情况也只是了解一二而已。二来,”王鹤华轻轻捋了一捋下颚的胡须,道:“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师出无名,等同谋反。”

    王鹤华最后八个字一出来,吴弘声已经猜到了他的答案。

    “你是康王,是大魏的七皇子,可我们王家,有的不过是一个陛下赐予的爵位,以及府上一些散兵游勇。”

    “王家人力单薄,而且我也早已远离朝事。”王鹤华早知道吴弘声此番来明着是请教,实则是希望王家对他施以援手,帮着他入宫救驾。

    “我帮不了你,孩子。”王鹤华右手松开一直捏着的下颚的须尾,轻轻把手往桌上一放,道:“我不能拿王家上下百余人的性命陪你冒险。”

    王鹤华看着垂眸不语的吴弘声,淡笑道:“这件事你若是问我的主意,我会劝你谨慎抉择。但你这孩子一贯看重情义,来问我之前,其实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吧。”

    吴弘声抬头,道:“舅舅的意思,



第102章 宫里的情况
    从王家出来,吴弘声觉得有些怅然。他站在王家大门外,举目望去,街上茫茫白雾,身后是大门分明开着,却是对他关上了。

    他能够理解王鹤华作为王家主事的人,每一个关键决断都担着王家人的性命。王鹤华虽然是他舅舅,但在如今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最怕的就是胡乱站队。一旦站错队了,百年望族很可能就此倾覆。

    可是他一贯不擅谋划这些事,也不曾刻意去经营自己身边的人脉。

    总觉得没有必要,总觉得自己用不上。

    可如今事到临头,竟然是这样一个局面,没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他牵了马,慢悠悠地走在街上,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吴弘声翻身上马,回府之后,却命人给晋国公府递了个帖子,请晋国公府的穆二公子过府赴宴。

    此时的含光殿内,弥漫着阵阵诱人的饭菜香,却没有人动筷子。

    殿上的武臣和文臣本是分列两侧,现下都朝面大殿门口坐到了一起。

    武将之中,排在前头的是晋国公穆叔德和宣平侯裴和风。

    文官里头,则是中书令程良弼带着门下省、尚书省的长官坐在前头,往旁边是御史中丞裴书君(此处实为弟弟裴书材冒充)。六部尚书坐成了一排,户部尚书顾子义就在里头,工部尚书背后坐着工部侍郎朱尔俊。

    而程良弼的弟弟,大理寺寺卿程良尧告病在家半月有余,大理寺少卿俞政在外查案,今日也并未来参加朝会。

    除了他们之外,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今日基本都到齐了。

    要是他们愿意签下摆在面前的联名书,表示愿意归顺赵王,拥立赵王为新帝,则可以重获自由之身,随意出入宫门。

    殿上坐着的人里头,有人不愿意签,有人不敢签,更多的人看着那联名书,心里头各有各的打算。

    这联名书上一旦签下自己的姓名,则将一门性命、荣耀与赵王绑定在一起。赵王此举能成,此后荣华富贵另说,可若是不成,那便是谋反,是要满门人头落地的大罪。

    谁愿意冒这个险

    自然都是观望的多。

    可有的人不一样。

    比如裴书材。

    他另辟新径,想的却是诈降。

    只要能随意出入宫门,便可将宫里的消息传递出去。

    可宣平侯裴和风并不认同自己二儿子的想法。

    方才联名书以来,殿上群臣便炸了锅一般,热议纷纷时,父子两人就在一旁讨论过这件事。

    “汉武帝时,李陵的例子不够你看吗”裴和风一句截断了裴书材诈降的念头。

    汉武帝时期,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陵,是抗击匈奴的名将。他奉汉武帝之命出征,与匈奴对战时,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致使兵败投降。初时,他并不是真心投降匈奴,甚至有意诈降以寻找逃脱的机会。可他替匈奴人练兵的讹传却被汉武帝错误地听之信之,导致汉武帝认为他叛国,夷灭其三族。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兄弟君被诛杀,陇西一带的人都以李陵变节累及家人一事感到耻辱。

    裴书材自然是知道这个典故的。在父亲一句话之后,便一言不发,垂眸思索着。

    “李陵率领数千名大汉将士在浚稽山与匈奴兵拼死恶战时,满是一腔热血,他被迫暂时投降于匈奴时,心中仍有家国,可又如何”裴和风的宣平侯爵位虽然是承继自父亲,但他也是统率大魏虎威营的将军,一生中经历过的战争与厮杀不计其数。

    裴和风缓缓摇头,道:“与敌人厮杀,可凭一腔热血,可朝堂之内的事,断断容不得热血。这里处处是人心,是算计。”

    “难道我们就要这样坐以待毙”

    &n



第103章 裴家
    “禁军各重要将领已替换成我们的人,宫门各处看守和巡逻的人也都安排好了。”

    “岑威呢”

    “还是守在天子寝殿外。”

    “你要记着,”吴弘远道:“皇城内若是出了任何情况,除了及时禀报我之外,也要告知卢冷桥。”

    吴一才刚要开口,便见吴弘远朝他看来,“这卢冷桥暂时还是很有用的。比起岑威来,他更好控制。而且,他有野心。”

    吴弘远视线转向皇城外,淡淡一笑,道:“我喜欢有野心的人。”

    浓雾掩映下的屋舍,仿佛一个个深陷沉睡。

    蒙蒙的雾气中,两匹棕马离了晋国公府往康王府上去时,顾嘉乔正按住了要往门外蹿去的顾灵芷。

    顾嘉乔沉声道:“我说了,你不能去。”

    “好,我不去。”顾灵芷顿住脚步,看他:“那任由父亲和其他大臣继续被困在宫里,或者等着赵王登上大位”她敛眸道:“即便最后真的是赵王赢了,你以为他能放过今日在含光殿上的那些朝臣吗”

    顾嘉乔沉默不语。

    他其实很明白,赵王要想在如今这形势下继承大统,不是围住一个盛京城就可以的。

    这个宝座要想坐得稳,要么有陛下传位的诏书,要么有一众臣子的支持。否则,他即便今日登上了那宝座,他日同样有人可以效仿他的方式,将他拉下来,甚至还可以联合其他将军、亲王揭竿而起,打着灭逆贼的旗号反攻京城。

    到时,大魏将陷入无休止的内乱。

    赵王谋的是将来,而非图一时之快。所以他才选择围城,逼宫。

    可眼下的僵局若继续下去,战火一旦燃起,百姓流离失所,死的伤的尽然是大魏的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了数年的边境,也可能因此再起战火。

    如此血流成河的局面,是顾嘉乔所不愿意见到的。

    顾灵芷没有他想得那么长远,只想着进宫,想着保证父亲的安全,“你能有把握闯得进宫里探听情况,再全身而退”

    顾嘉乔原先不愿意将事情告知顾灵芷,就是担心的这一点。单以功夫论,他自然是不及拜入北渊宗修习的顾灵芷。而顾灵芷既然知道了他的主意,便也不可能任由他去冒险。

    “哥,你刚才也说了。”顾灵芷道:“这‘困’字要破,得从里头拆起。”

    如今因为大雾的缘故,盛京城仍旧封锁着。皇城内外,都已在赵王控制下。要想破这僵局,一是要知道宫里如今什么情况,二是要调集城内外可用兵马。

    盛京城外不远的地方,驻守着晋国公穆叔德所率领的穆家军。

    而盛京城内,除了禁军之外,还有宣平侯裴和风统率的虎威营。

    提到虎威营,提到裴家,顾灵芷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她收住脚步,转身对顾嘉乔道:“我想,有个人大概愿意,而且能够帮我们。”

    阴沉沉的天幕,罩在裴家上空。

    裴书君一手握着一卷兵书,一手负在身后,仰头看了看天空。眸光间,丝毫不见平日的光彩,蒙着一层淡淡的阴翳。

    他轻咳两声,抬眸见一袭素净的衣裙自花丛间婉婉而来。

    “夫君,”裴夫人道:“该服药了。”

    裴书君轻颔首,将手中握着的兵书往旁边的石桌上一放,拿起药碗一饮而尽,又见夫人替自己披上了一件外衫。

    “大夫说过,夫君不宜太过劳神。”裴夫人婉言道:“夫君胳膊上被马蜂叮咬的伤处还未曾好,我已让人将药膏取来……”

    裴府的管家从外头进来,报说外头有人求见。

    “可说了是什么人”

    “



第104章 定计策
    顾嘉乔的“探口风”,多数就是碎碎念。

    他历来是话少的时候,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能少说一个字,绝不多说一个字。

    可话多的时候,能把人耳朵磨出茧子来。

    察觉到两人扫过来的视线,顾灵芷立马端正坐姿,听着顾嘉乔往下说。

    “他们全程只追着我打,却半句话也不说。而且我今日偷偷回了三星观一趟,发现那里存着不少粮草和武器。”顾嘉乔道:“城内,这样的道观并不止一家。昨日,曾有附近的百姓见过赵王的车驾出现在道观。”

    “顾兄想说什么”

    “眼下是何形势,裴兄应该知道一二。我只将裴兄可能不知道的其余三四分讲来,余下的,相信裴兄自有判断。”

    裴书君一笑,“天家之争,我等小民能如何”
1...3233343536...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