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轻贱不应该以做什么行业为由,而应该以他们做了什么为由。圣人教导我们要仁爱,要遵从三纲五常,那么违反这些的人,当然应该被轻贱。

    李贽说的很激动,挥舞着自己的双手,大有一股指点方遒的味道:所以,臣悟出了这句话‘天育万民,万民皆本’。

    好想法!

    不管其他的,朱翊钧对李贽这个想法很看好,这是一种打破固有阶级,从塑价值观的好学说。朱翊钧真的没想到李贽居然能悟出这些东西,真的是了不起啊!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自己这个皇帝怎么办。

    天育万民,万民生而平等,那自己这皇帝是不是也该如此了?

    那朕该如何做?朱翊钧看着李贽,问出了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

    李贽的思想是工商皆本的进一步思想,更为激进,要知道工商皆本的思潮早就有了,而且也更容易被人接受。现在士人经商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大家都这么干。

    只不过前面说的太狠,现在把这块布扯下来,脸上挂不住。

    当然了,更主要的原因是不少人可以用这个学说来排斥其他人,真正的商人。使他们不得不依附于士人,否则他们就没法生存,这也导致了商人向士人转变,成为了官商。

    朱翊钧更喜欢李贽的思想,他也觉得有道理,至于怎么宣传,朱翊钧觉得自己比这个时代的人强多了。

    有报纸,有内厂的渠道,只要肯砸钱,向后世美国大选一样,将李贽塑造成圣人也不是没可能。开始营建学校,推行免费教育,在这些学校里面教授的李贽的思想。

    在科举之中,大面积录取李贽的门徒,自然能够使这种思想成为主流。

    坚持十几二十年,重农抑商的思想自然会被扫到垃圾堆里面。

    朱翊钧现在要看的是李贽怎么回答自己的这个问题,然后才能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天育万民,万民皆本,陛下乃天子,是天派来统御万民的,自然要为以万民为重,一视同仁,为万民谋福利,官员尚且有守土安民之责,何况天子呼?

    李贽这句话说得非常有力,而且就那么梗着脖子。

    朱翊钧听了这话,差点没笑出声,李贽的这个上天之子统御万民的说法,其实就是君权神授。后面说得那些,说白了就是在限制君权。

    作为上天派来统御万民的天子,你更应该一视同仁,造福万民。

    这种学说强调了天子的君权神授,与天育万民,万民生而平等的学说相结合,对朱翊钧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至于后面限制君权的部分,朱翊钧倒是不怎么在意。

    朱翊钧现在是皇帝,但是他来自后世,他深知君权不被限制的后果。

    虽然不知道李贽的学说最终会孕育出什么来,可是朱翊钧还是觉得应该试一试。事实上朱翊钧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李贽倡导的这种君权神授。

    有了这君权神授,也算是找到了新的忠君理由,可是朱翊钧觉得与儒学结合在一块,很容易诞生对皇帝狂热的学说。加上现在大汉主义强烈,外面全都是夷狄,非常容易衍生的学说是:种族主义!

    如果自己更强烈的推行军队和提高军人的地位,下一个出现的思想弄不好就是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工具钢 (为盟主云从风伴加更)
    朱翊钧敲打着桌面,静静的思考着,李贽的思想很激进,朱翊钧也想推广开去,可是朱翊钧知道现在不是好时机。不过放在公务员里面推广,还是可以的。

    无论是什么改革,政体改革才是根本,大明现在的官员队伍,两个字:呵呵!

    不过给公务员塑造一个学说和标准,这个还是可以的。

    摸着下巴,朱翊钧觉得李贽的学说虽然暂时不能推广,可是工商皆本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了。这个有助于自己收商税,顺带着也转移一下注意力。

    李贽见朱翊钧沉默了半晌,表情也很严肃,他有些担心了。

    看了一眼李贽,朱翊钧笑着说道:不错,朕会告诉吕慎行,你以后就一边教书,一边著述吧!说着朱翊钧笑着拿起炉子上的地瓜:烤好了啊!

    李贽眼中闪过了一抹失落,他刚刚那么激动的说,未尝没有演戏的意思。

    事实上李贽知道皇上让自己到京城来,绝对不是让自己教书著述的,他也有意利用这一次机会。想想董仲舒,想想儒门的前辈,这是自己名留青史的大好机会。

    通过朱翊钧的态度,李贽也知道了,皇上对自己的学说感兴趣,可是却给不了太多的支持。

    让自己在这里讲学著述,这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了。不过李贽有信心,这些天他一直在公务员学堂,他知道这里缺什么。

    虽然公务员学堂也会讲一些东西,而且很蛊惑人心,可是李贽知道,那不是正道。

    公务员学堂的缺少一种思想,一种让公务员发自本身认同的思想,这也是李贽为什么要在这里教书的原因。事实上达成这个目的,李贽也算是完成了目标。

    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李贽很清楚。

    看了一眼吃着烤地瓜吃的开心的少年天子,李贽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来日方长!

    在公务员学堂吃了一个烤地瓜,喝了一大碗温热的茶水,朱翊钧心情大好的离开了这里。这一期一百人的公务员培训完成了,年底他们将会派上用场。

    等到明年开春,这里还会再一次招募公务员,只不过招募的就不只是一百人了。

    上了马车,朱翊钧对张鲸吩咐道:去武备司!

    事实上朱翊钧很久没关注武备司了,只是不时户部有折子上来了,大部分都是抱怨武备司花钱的。如果不是官绅一体纳粮拿到了不少钱,估计户部尚书张学颜要找自己理论了。

    不过朱翊钧不在乎这些,有些钱花的值,那就得花。

    武备司也是时候弄出一点东西来了,这一次朱翊钧去武备司就是看新东西的。

    当朱翊钧来到武备司的时候,潘季驯和陈矩已经等在这里了。两个人明显梳洗打扮,免得君前失仪。朱翊钧对这些倒是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东西。

    两位爱卿免礼吧!看了一眼两个人,朱翊钧淡笑着说道。

    陈矩已经看不出在宫里面的白胖了,整个人黑了不少,也精壮了一些,倒是一边的潘季驯,还是老样子。这位当初担惊受怕进京的工部侍郎,现在早就安心工作了。

    两个人全都站起了身子,恭敬的跟在朱义军的身后,向着武备司里面走了出去。

    你们把东西烧出来了?朱翊钧看了一眼两个人,开口问道。

    潘季驯倒也没抢风头,让陈矩说,他毕竟是太监,跟自己到了武备司,亲近皇上的时候就少了很多。这种表现的机会,潘季驯觉得还是让给他比较合适。

    回皇爷,红砖的烧制倒是没费力气,与烧青砖的区别不大,实验几次就烧制出来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红砖是他让烧制的,青砖和红砖的硬度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烧制完后冷却方法不同,而红砖是自然冷却,简单一些,所以生产红砖多,青砖是水冷却(其实是一种缺氧冷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生产的比较少。

    虽然强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

    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本来就低下,青砖产量又那么低,红砖虽然很多地方不如青砖,可是生产简单这一条,足以秒杀青砖了,搭配上水泥,事半功倍。

    这个时候一边的潘季驯接过了陈矩的话,他知道下面的话陈矩不适合说了。

    陛下,这红砖臣也试了试,虽然硬度也够,可是比起青砖来,还是也要差很多的!潘季驯在一边提醒道,这话得说在前面,别到时候出问题。

    朱翊钧看了一眼潘季驯,笑着说道:朕知道!

    水泥烧制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也成功了!潘季驯连忙开口说道。

    在不远处的地上摆放着几个大木桶,木桶的外侧用铁片紧紧的箍住,里面则是铺着油纸,在桶里面装着的就是朱翊钧想要的水泥,走过去,伸手捏起来一点,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

    好东西啊!

    朱翊钧感叹了一句,虽然不知道这个水泥能达到什么标号,可是只要能做出来,这个就是好的。看了一眼潘季驯,朱翊钧笑着说道:让人试了吗?

    回陛下,试过了!潘季驯点了点头,指着不远处的一面墙说道。

    红砖水泥,打了地基,只是这才刚几天,还没干,加上天气冷,效果不好。潘季驯再一次给朱翊钧打了预防针,生怕朱翊钧不满意。

    看了一眼潘季驯,朱翊钧无奈的摇了摇头,老潘这是官场沉浮落下的病根啊!

    这个时节用水泥施工,简直就是在开玩笑,朱翊钧当然知道是什么后果,只是简单的测试一下效果也就行了。看了一眼面前的墙壁,朱翊钧点了点头。

    离开了水泥和砖头,朱翊钧开始关注今天的重点了,那就是钢!

    你们上了折子给朕,说是弄出坩埚钢来了,可别让朕失望!朱翊钧看着两个人,开口说道。

    凡是关注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坩埚钢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点,那是在石墨黏土坩埚中熔化金属料成为钢水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

    对于这个朱翊钧真的不了解,只是和陈矩当初提了一次。

    这十多年来,陈矩一直在研究,在搜罗各地的工匠,朱翊钧走进去之后就发现了几个外国人。看起来应该像是葡萄牙人或者什么人,反正朱翊钧脸盲。

    还有几个印度人,这个朱翊钧倒是认识,而且不会认错。

    给朕说说!朱翊钧看着面前忙碌的场景,对陈矩说道。

    陈矩点了点头,连忙开口说道:工匠们将渗碳铁料切成小块置于封闭的黏土坩埚中,在坩埚外面加热,铁料继续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浇铸成小锭后锻打成所需的形状。

    说完这些,陈矩有些迟疑的说道:只不过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得到坩埚钢,但是产量极小,成本很高。

    不过陛下放心,奴婢会让人抓紧时间研制的。

    朱翊钧看了一眼陈矩,这个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要知道后来取代坩埚炼钢方的是电弧炼钢法,那玩意得用电,建火力发电厂,朱翊钧觉得只能想一想了。

    不够朱翊钧也没去打击陈矩,而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尽力就好!

    伸手拿起一块坩埚钢的钢锭,有些凉,可是朱翊钧还是忍不住打量着。

    坩埚钢或许有很多缺点,比如产量低,成本高,不能量产,可是它有一个优点是朱翊钧迫切需要的。

    钢在坩埚中熔化时,石墨碳还能起还原剂作用,钢中氧可以去除,各种夹杂物也能从液态钢中上浮去除,所以钢的质量优于现在的各种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加工金属材料的工具。

    坩埚钢,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工具钢,这个优点是无可取代的。

    当然了,用来锻造刀剑也是最好的,朱翊钧以前还看过一些资料,据说大马士革钢就是这种坩埚钢,真的假的朱翊钧也不知道,只是随便看了一眼。

    不管是不是,坩埚钢绝对是现在世上最好的金属。

    有了坩埚钢,那就能制作很多工具,用来切割和雕刻金属,它是最好的工具钢。有了这种钢,弄一些钻头出来就有可能了,有了钻头,代表着朱翊钧想要的另外一样东西就要出现了,那就是膛线。

    有了膛线就能造来福枪,也就是膛线枪,膛线将解决枪械的瞄准问题。

    哪怕是造价高昂,产量低,来福枪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来福枪手。埋伏在大队之中,精准射击,类似乎后世的狙击手,当然了,现在距离这一步还很远,朱翊钧只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有了坩埚钢,朱翊钧觉得武备司应该能弄出不少好东西,他对大明的工匠有信心。

    给朕打一把剑吧!朱翊钧将手中的坩埚钢扔下,开口说道:除了这一把,不许在给别人打,所有的钢都要利用起来,知道吗?

    臣等明白!潘季驯和陈矩连忙躬身道。



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带光环的男人
    在武备司视察了一番之后,朱翊钧满意的离开了武备司,这里除了一点让朱翊钧不开心,那就是烧钱,其他都很满意,烧钱又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

    回到了皇宫里面,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然后开口说道:去坤宁宫。

    这段时间朱翊钧去几个妃子那里的时间多一些,大多数都是去看孩子的,不过在留宿还是王皇后那里多一些,为的就是不让王皇后失落。

    对于自己后宫的情况,朱翊钧很满意,所以他要维持这种和谐。

    南京。

    自古金陵就是好地方,大明立国之后,南京还做过国都,虽然后来迁都北京了,可是在这里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因为没有了国都的厚重,这里更显得轻松和繁华一些。

    王用汲也是在南京做过官的人,对这里自然不陌生。

    那个时候王用汲还只是一个员外郎,到了南京生了郎中,后来又升了侍郎,然后以侍郎的身份调任税务司,一幕一幕仿如昨日。后来王用汲也知道,自己升得快是因为皇上的器重。

    自从到了税务司之后,王用汲兢兢业业,不敢稍有差池,也是为了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王大人这是想起什么了?徐德笑着来到王用汲的身后,开口说道:在南京城,王大人也算是半个地主了,不如带咱家到处逛一岗?

    王用汲回头看了一眼徐德,面无表情的说道:本官身体不适,徐公公想去还请自便。

    对于王用汲的态度,徐德不以为意,一路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事实上人和人之间,只有相处了之后才能够知道合不合得来,徐德和王用汲就是如此。

    虽然在山东的时候,王用汲觉的徐德为人果敢,有能力,可是真的相处起来,王用汲发现自己和这个徐公公还真是合不来。比如他就不理解,一个太监整天想去秦淮河赏风月,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王大人,你太紧张了!徐德笑着说道:这江南不是没出什么问题。

    事实上两个人到了南京之后,发现这边的官绅一体纳粮进行的很顺利,鱼鳞册上的田地全都能收上来,也没有哪个地方的士绅闹幺蛾子不交税。
1...178179180181182...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