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甚至是一些致士的官员也没闹,全都乖乖的交了银子。
补税那边进行的也很顺利,大家都跑着来交税,即便有人藏匿土地,也不多,当地的税务司很快就能够处理好。徐德和王用汲两个人根本就用不上,江苏浙江已经让人奏报了,官绅一体纳粮已经完成了,正在核查当地的养士银。
见王用汲皱着眉头,一脸担心的样子,徐德笑着说道:王大人是以为这里面有阴谋?
徐公公有何高见?王用汲转过头看向徐德,开口问道。
高见倒是谈不上,倒是知道一些事情!徐德对着王用汲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就坐了下来:其实事情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扬州的血还没干!说到这里,徐德先笑了笑:这要多亏了咱们那位张公公。
王用汲当然知道这话的意思,也知道徐德说的张公公就是张鲸,到了南京之后,王用汲也感受到了这位张公公的威势。说是止小儿夜哭也差不了多少了,虽然名声不好,可是震慑却是实打实的。
第二个就是江南的人都在忙着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西北商路的事情。
现在已经有人再传要恢复丝绸之路了,王大人知道那是多少银子吗?前些日子内务府在这里采购了一百万两的货物,现在船队又回来了。
一百万两,这才多久啊!徐德有些感叹的说道:听说这一次要招募大量的工匠过去。
咱家听人说,南京城里面的木匠,手艺好的,价格都开到二百两一年了,王大人,你一年俸禄多少?
王用汲现在是侍郎衔,领三品俸禄,禄米三十五石,然后就没了。加上一些其他的收入,不贪污的话,一年一百两都是一个大关,二百两,对一个木匠来说,绝对是大钱了。
这也太高了吧?王用汲有些瞠目结舌的说道。
这可一点都不高!徐德笑着说道:西北要见纺织厂,那就需要大量的织机,也就需要大量的木匠,现在大家抢木匠都抢风了。
王用汲默然。
对于江南的士绅来说,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土地能有多少税。
当然了,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朝中的大臣都写了信了,吏部尚书王国光王大人,户部尚书张学颜张大人,内阁的几位大学士,甚至是内阁首辅大学士申阁老,全都写了信了。
严格要求家里面要纳粮,而且要带头纳粮。
王用汲默然,这个就要了命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江南出身,他们写信回来,一来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求自己的家人,又何尝不是在要求的地方官。
吏部尚书王国光,十几年的吏部尚书,门生故旧遍天下。
他一句话,绝对比自己折腾一个月都有效果。
在加上王大人再山东大展神威,江南没人敢造次也就在正常不过了!徐德笑着说道:所以王大人,把心放在肚子里面,陪着咱家去秦淮河走一走,咱家对秦淮风月可是向往已久了。
王用汲看了一眼徐德,然后开口说道:徐公公早就知道这些了?
看着王用汲的表情,徐德有些尴尬,光顾着看王用汲的笑话了,有些得意忘形了。这种事情当然不能承认,徐德直接摇头说道:当然没有,怎么会,咱家也是刚得到的消息。
王用汲又不傻,当然不会相信徐德这话,点了点头,然后淡定的转身离开了:徐公公还是自己去吧!半官家有糟糠之妻,不宜去风月场,再说了,朝廷官员严禁逛青楼。
看着王用汲的背影,徐德只能苦笑,这些文官还真是骂人不带脏字。
家有糟糠之妻,摆明了是在说自己是一个阉人,当着阉人的面前提老婆,简直恶毒的要命,顺带还嘲讽了一波太监上青楼,后来顺带还说自己办差之时逛秦淮河,一套组合拳打的自己憋屈不已。
想反驳还办法,人家说的是自己,这个亏自己也只能认下来了。
不过想到前几天王用汲的样子,徐德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波不亏。想到王用汲一路上的样子,徐德笑的更开心,全都是报复的快感,为了庆祝这一盛事,秦淮河走起!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随后将一份奏折放到一边,最近奏折的风向有点不太对,不少人开始上奏折吹捧什么盛世将临,什么中兴之主,这让朱翊钧警惕了不少。
这种事情还没法说,人家上奏折拍你马屁,你总不能下旨申斥吧!
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将手中的奏折放下,然后开口说道:以后这种折子就不用送上来了,每天听你这个老东西拍朕的马屁就够用了。
张鲸连忙笑着说道:陛下英明是朝野公认的,可不是老奴一个人说的。
笑骂了一句,朱翊钧再一次伸手拿起了一份奏折,扫了一眼之后,朱翊钧面容就严肃起来了。这份奏折是内厂上的,是徐德从南京递上来的。
奏折的内容和徐德对王用汲说的话差不多,详细的叙述了江南的情况。
朱翊钧没想到官绅一体纳粮还能从这里找到突破口,那些做生意的士绅开始去跑经商了,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闹出纳税的麻烦,毕竟现在大家都靠着内务府。
内务府是什么衙门,没人不知道,这个时候触怒皇上是不明智的。
朱翊钧同时也看到了另外一点,那就是朝堂上这些大臣的震慑力,这些人写一封信到地方,甚至比自己的圣旨还好用,说起来还是威信不够啊!
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威望不是一天树立起来的。
想要达到言出法随的地步,估计要很久了,或许等到自己扫平漠北就有可能了。
或许北方利益不多,远不如将精力放到南边去,放到大海上去,但是他的政治意义是不一样的。汉唐之所以被认为强盛,是因为他们扫平了草原,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大宋之所以被认为是弱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丢掉了汉人的霸主地位。
自己只有扫平漠北,自己的声望才能够达到空前的程度,远超成祖皇帝和太祖皇帝,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圣旨就会是名副其实的圣旨。
至于向南打,恐怕是把印度的打下来,扩大了地盘,意义也没有扫平草原来的大。
事实上灭掉瓦剌之后,朱翊钧已经有这种感觉了,站在朝堂上,群臣对自己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更加的敬畏,更加的尊重,这就是威势。
自己不用带着剑上朝,自己只要坐在那里,那种威势就会出来,用后世的话说,自己现在自带buff,震慑光环,说出来的话会让人不自主听取,站在那里就会让人不自主的畏惧,与自己对视攻击力减半。
第一百九十章 募兵制
在这一份奏折里面,朱翊钧还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人的问题。
这帮人全都跑去经商了,显然内务府还是带起了一股经商热的风潮,估计很快就会出现草原淘金的热潮了。倒不是说那里真有金子,而是那里能发财。
他们愿意让出官绅一体纳粮的钱,以后收商税怕是要麻烦了。
想到这里,朱翊钧又想起了西北的事情,也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了。
抬头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开口问道:有西北的奏折吗?
会皇爷,宣大总督曾大人上了折子了,就在下面!张鲸连忙开口说道。
朱翊钧向下翻了翻,果然发现了一封奏折,前两天曾省吾已经给自己上了一份奏折了,只不过那一份奏折是请罪的,然后介绍了一些自己在西北的见闻,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决心。
显然自己让张维贤带去的话有效果了,朱翊钧不得不感叹,安抚大臣也是一个技术活,这君臣关系还真的和夫妻相处差不多。打开奏折看了一眼,朱翊钧发现是说买地的事情。
这件事情他当然清楚,这就是他自己弄出来的。
朱翊钧关心的倒不是曾省吾是怎么想的,毕竟则是一份奏请折子,他的态度已经表现出来了,关键是其他人怎么想。翻到后面的内阁票拟,朱翊钧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内阁的票拟很简单,建议实行,这个就足够了。
朱翊钧将奏折合上,然后拿起朱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红圈。
这边朱翊钧已经核准了买地的事情,奏折还没发还到总督衙门,大同府这边其实已经在忙活了。内务府已经带着人去丈量土地了,李中行开始主持土地分配了。
事实上对于李中行,商人不敢得罪,但是心里面也有大骂的。
内务府是给大家找了好买卖,可是内务府每一件事情都要咬一口,这个就让人不爽了,而是还是一大口。可是这一口你不让内务府咬还不行,人家掌握着权力。
营业证这个东西谁想出来的,太阴损毒辣了。
你拿不到营业证就不许干,这和以前的盐引差不多了,你干了,那罪名就大了。只能求着内务府,让内务府咬一口,去打官司都打不赢。
前一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反内务府,弹劾的奏折都快把宫里给淹没了,结果如何?
李中行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他现在就向着怎么赚钱,怎么完成皇上交代的事情。见人到的差不多了,李中行特意看了一眼下面的一个人。
这个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材清瘦,留着胡子,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他叫金河,是南直隶人,确切的说是松江人,前几天最后一个名额的拍卖中,就是他豪置白银三十七万两,拍下了着最后一个名额,可以说是来势汹汹。
根据内务府的调查,金家在南直隶很有名,在松江就更不用说了。
大名鼎鼎的松江布,十有七成就是出自金家,传说在江南的官场很有些关系。不过李中行知道这不是传说,如果没有关系,金家也不敢在这里插一脚。
李中行笑着开口说道:人到齐了,咱们谈一下土地的事情。
诸位都知道,本官从总督衙门那里拿到一块地,为的是建造纺织厂。
本官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件事情,这些地现在就在那里,大家说说看,谁想要哪一块,全在这里。随着李中行的话,在他身后就挂出了地图。
在丈量了土地之后,根据位置的不同,李中行将地块划分了成了十块。
十个人看着地图,然后看了看李中行,他们哪能不明白李中行的意思,这摆明就是想让他们多花钱买地。想要以内务府从总督衙门拿地的价钱拿到的地,根本是不可能了。
显然这是一个大坑,而且看这十块地,这才多大啊!
李中行明显不想把他从总督衙门拿到的地全都拿出来给自己这些人,他想留一部分在手上,然后等着后面价钱高了在卖。这么干实在是太坏了,简直让人不知道说什么了。
一时间有些冷场,内务府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这些人显然没有见识过后世卖批条的事情,不然就不会这么想了。
不过李中行也知道不能把他们逼得太狠,否则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于是李中行笑着说道:在你们购买了这些地之后,五千亩的荒山,每家可以分得五百亩,这个是不要钱的。
用来建仓库,或者给匠人建房子,这些都由你们,只有一条,不能建造商铺。
众人一听,脸上的表情这才好了一些,这还差不多。在得到了这消息之后,众人这才将目光从新转到十块地上面来,这一看就发现不同了。
在地图上标注的很明显,有码头,有道路,这样一来,挨着道路和码头的地自然价格就比其他地方的要好。谁都想弄一块好地,谁也不想要不好的。
何况这些地的大小还不一样,因为这些地它并不是规则的,分割出来之后就有大有小了。
有的是长条形的,有的则是方形的,地势好的自然大家都想要。
好,大家都看好了之后,咱们开始拍地!李中行笑着说道:一号地块,距离码头最近,四百三十六亩,地势平坦,起售价一百二十两每亩,大家可以出价了。
总督府衙门。
曾省吾这几天忙得很厉害,内务府那边作妖,他已经没什么心思和精力去管了。这几天曾省吾在忙碌事情就是审案子,而且是跑了好几个地方审案子。
公审大会虽然很麻烦,可是有了经验之后,做起来倒也轻松了不少。
坐在椅子上,曾省吾喝了一口气,这两天可真的是把他给累坏了。倒是旁边的张诚和麻贵都没什么感觉,相比起来,曾省吾的身体最差了。
曾大人,罪名都已经定了,判刑也完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张诚看着曾省吾,开口说道。
曾省吾点了点头:好,本官会尽快上奏朝廷,等到朝廷的回文到了,该砍头的砍头,该充军的充军。
曾大人,这一次抓了这么多人,虽然军心尚且稳定,可是没了这么多的将官,迟早会出麻烦的。这个时候麻贵在一边开口说道:还是尽快任命将官吧!
比起其他人,麻贵对这件事情最担心,稍有不慎是会出问题的。
曾省吾看了一眼麻禄,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也不适合在瞒着麻禄了,沉吟了片刻,曾省吾缓缓的开口说道:麻总兵,本官接下来要说的话,出了这个屋子,你就不能对其他人提起。
麻禄一愣,自己不就是说了任命将官的事情,怎么突然搞得这么严肃?
不过看到曾省吾的表情,麻禄连忙点头道:大人放心!
点了点头,曾省吾缓缓的开口说道:事实上本官这一次来宣大,是带着皇命来的。朝廷准备废除屯兵制,改卫所为募兵,第一个改制的地方就是大同。
朝廷不会在任命新的军官了,即便是任命,也是在改制之后。
麻禄听了曾省吾的话,顿时就愣住了,改制?废除军户制,直接改为募兵制了?
对于募兵制和军户制的事情,麻禄当然知道,而且很清楚。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朝廷一直都在吵,可是争吵最激烈的时候早就过去了,因为朝廷没钱。
别说募兵制了,朝廷都没钱给卫所发放银子。
现在的那些募兵很多时候都拿不到粮饷,之前已经有人上书要裁撤他们,现在居然反过来了,居然要废掉卫所,改为募兵制,麻禄知道事情大条了。
看着一边老神在在的张诚,麻禄终于明白这一次的清洗是为什么了。
看起来是这些人犯了事,可是这都是在为募兵做准备。只有扫除了这些蛀虫,募兵才能进行的下去。否则一旦采取了募兵,这些人必然会闹腾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