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李治的果断让他失落不已,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时代过去了。
他带着自己的几个部曲,从边地而回,觐见了李治之后就不再出门。
李绩是一个好榜样,薛万彻自认自己的智慧不及李绩,连他都不再掌兵,担着一个司空的名头,闭门不出。
他已经想明白,虽然失落,但是也不得不放下。连李绩都能放下,他有什么不舍得的?
梁建芳被贬出让他久久难以释怀,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不出意外,几年之内,这样的事会不断发生。
回长安之后房遗爱来过几次,同为大唐的驸马,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虽然薛万彻有些瞧不起房遗爱,可是自家在他家的酒坊里有不少的份例。
有共同的利益在,就能有共同的话题。
这些天家中铜钱的进账骤然减少,以前每月铜钱少说也有数千贯,上月居然才堪堪五百贯。问过之后才知道房家酒坊的生意近来很是惨淡,比以往少了五成还要多。
生意基本都被薛家他们三家人抢走了,现在还能勉强支撑,只怕再过几个月,连五成都不到了。
薛万彻无奈的摇摇头,房家自房玄龄死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速度下降之快令人堪忧。
这才几年啊,连他家最重要的酿酒生意都要保不住了。
人一旦发起狠来真的会六亲不认,朝堂上你好我好大家好,会过身就是刀剑相向。
罢了,他现在懒得去想那许多,反正我以后闭门不出了,随你们折腾吧。
与他有相同想法的还有宇文节,可惜他现在想躲起来都不可能。
千骑司从那商贾的库房里搜出了多少东西没几个人知晓,但是有一件东西却让人惊奇万分。
据说是一本账本,里面罗列了这些年他送给宇文节和房遗爱的钱财。最让人惊奇的是库房里居然有一封吴王写给宇文节的信笺。内容不得而知,但是朝中大臣私联王爷,这可不是小事。
宇文节跪在李治面前大声喊冤,大唐的律法他清楚的很,怎么可能会私联吴王?
李治没有说什么,只说此事他会查清楚,让宇文节放宽心。
回到家的宇文节又把所有的可能再细细想过一遍。他当年是和李恪有联系,可是那已经是很久以前了。
现在李治是皇帝,他又不傻,干嘛要去招惹李恪。
那封信他没见到,也不知真假,这让他忐忑不安。
风雨欲来啊!
宇文节看着阴沉沉的天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躲过一劫。
此时一个美丽的意外发生了,对于李治来说是美丽的,对于宇文节和薛万彻来说,那简直就是恶梦。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最终让他们丢掉性命的,居然是一个女人。
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高阳公主,和玄奘高徒辩机私通的那个神奇女子。
事实上李治对高阳公主没有一点好感,因为他几乎让皇家明声扫地。
你可是一个公主,高高在上啊,居然和一个和尚私通。这是想男人想疯了吧?
其实这也怪不得高阳,说实话,就房遗爱和辩机两个人来说,房遗爱无论怎么比都比不过辩机。
当然了,房遗爱家世好,年少多金,是个标准的富二代兼guan二代,这点辩机就是飞起来也比不过。
对于寻常女子来说,房遗爱绝对是一个优质的适合结婚的男子。可是对于高阳公主来说,房遗爱的这点根本就吸引不了她。她比房遗爱家世更好,钱也不缺。她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和她进行心灵沟通的人。
见过世面的高阳公主对于房遗爱的表现很失望。她悲哀的发现,房遗爱除了一副好皮囊,肚子里的墨水实在少的可怜。
他的父亲可是房玄龄啊,怎么他的儿子没有一点文学细胞?如果不是靠着房玄龄,他连个官职都混不上。
第六章初遇
进军伍就算了,虽然房遗爱有点本事,骑马射箭也算凑合,但是上阵杀敌这种事他根本就做不来况且他房家是文臣,断然不会送房遗爱进军伍的。文臣武将的矛盾由来已久,根本就无法调和。
于是高阳公主悲剧的发现,她和房遗爱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每次说话超不过三句她就有想揍人的冲动。
这样的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两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应该说高阳公主变成这样,房遗爱也有很大的责任。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在同情房遗爱被戴绿帽的同时,也该思考一下高阳不幸的婚后生活。
作为一个公主,从小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在宫里和其他皇子一样,跟着大儒学习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一样不落。
这样的一个人想要交流必须找一个和她一样智商在线的人才行,对牛弹琴这种事会人发疯。你举杯邀明月,结果他只会一句卧槽行天下,这根本就没办法沟通。
大唐有才华的人很多,初唐的才人也不少,名誉天下者数不胜数。
高阳希望自己的夫君有浪漫的情怀,有勇冠三军的能力,有仗剑天涯的英雄气。很可惜,这三点房遗爱一点没有。
李二让她嫁给房遗爱的时候她是极度排斥的,从小便认识的人根本就引不起她一点好感。
丹阳姑姑总说自己的夫君懦弱无能,那是她要求太高。
在高阳看来,薛万彻可比房遗爱出息多了,最不济人家也是大将军,杀的突厥人闻风丧胆,父皇对其颇为倚重。
自己的姑姑眼光太高了。
她眼光并不高,就想找一个能陪自己说说话的人,可是这样的愿望也落空了。
房遗爱每天除了和一帮狐朋狗友吃喝玩乐之外什么都不会。
看看他的同龄人,长孙冲、程楚默、秦怀玉,一个个的都已成为家中支柱,只要再过几年,就能成为大唐肱骨。可是自己的这个夫君呢,还在为自己的官位升了一级而沾沾自喜。
胸无大志。
自命不凡。
房玄龄何等人物?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儿子?
她很苦闷,也很彷徨,于是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她带着自己的婢女出城散心。
她没有想到,就是在这个寻常的日子,她遇到了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男子。
不过是一番闲谈,却让她惊为天人。辩机的草庐很小,也很简陋,可是辩机泰然自若的神态,胸怀天下的气度,让这间小小的草庐看起来犹如高堂深院一般。
而且他的师父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那个不远万里西去求经的玄奘!
怪不得辩机有如此的气度,有如此的见识,原来是高人之徒。
高阳喜欢听辩机讲解佛法,也喜欢听他讲玄奘取经时遇到的各种趣事。那本《大唐西域记》让她爱不释手。一个个的国家,一件件的事情,一处处的风景,都让她惊叹不已。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高阳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辩机的草庐。她的心里空空的,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她没有想到一个能和她进行心灵交流的人,居然会是一个和尚。
明明我并不喜欢佛法,为何听他的讲解,会觉得津津有味醍醐灌顶?辩机妙语连珠,枯燥的佛法被他讲的深入浅出。高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对佛法充满兴趣。
她细细品味着辩机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就像一个久在荒岛之人突然发现前来拯救她的巨船,那种兴奋是难以名状的。
回到家中她就让丫鬟到处寻找经书,兴致盎然的看到半夜。
第二天长安城门刚一打开,她就纵马狂奔,直指辩机的草庐。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充满了期待时总是会犯下错误,高阳也不能例外。
最开始的高阳不可能对辩机产生男女之情,她是公主,即使再不堪,也有自己的骄傲,不可能对仅仅见了一面的辩机有多少感情。或许对辩机有好奇之心,也有钦佩之意。但是一见钟情这种事可能性不大。
毕竟她见过有才华的人太多了,不差辩机这一个。别的不说,仅仅是前来献诗词的文人就能挤破房家的大门。
当时的高阳公主,只不过是有一肚子话想找个倾诉之人,只不过是因为辩机的口才好,又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所以高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感情的释放。
就像一个做了措错事的人找到神父进行忏悔一样。她并没有对辩机产生多少的好感。
可是有时候人很难分清楚自己的感情到底属于哪一类,高阳就是如此。
辩机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的高手。
但凡能把佛学学的好的,在心理学这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佛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心理学。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辩机在面对高阳的时候绝对心术不正。
在和高阳讲佛法的时候夹杂了大量的私货,以至于迷惑了高阳的心性。
出家人六根不净,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布道者。玄奘是一个高僧,可是他识人的眼光真的有待提高。
当他在慈恩寺翻译经书的时候,他最得意的徒弟辩机,此刻正在走向一条不归路。
现在在来讨论对错没有意义,因为结果都是一样的,高阳和辩机有了男女之事。
那次美丽的邂逅终于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高阳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辩机更是彻底放纵,什么佛法?什么经书?什么高僧?统统都是过眼云烟,人终归是要死的,何不及时行乐?
至于下一世,下一世的自己又在哪里?这一世他跟着自己的师父已经受了足够多的苦,依然看不到曙光。
他已经受够了慈恩寺的粗茶淡饭,受够了被人瞧不起的感觉,受够了自己现在的处境。他原来的最大目标是想像他的师父一样成为人人敬仰的得道高僧。
可是现实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光。高僧?自己的师父就是高僧,又如何?
还不是犹如囚徒一般,被困在慈恩寺。
第七章心智不坚
当你的理想和现实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并且不可弥补时,你的心态会迅速的崩塌并且转变。原来看的比生命还重的东西突然就一文不值了。原来自己为之坚守的东西突然就无所谓了,原来为之珍爱的信念突然就放弃了。
你看透了现实,败给了生活,放纵了自己,毁灭了理想。
辩机就是这样,他最初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得道高僧,玄奘就是他的目标。
少年的辩机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作为一个小和尚,他能跟着玄奘这样名扬天下的高僧学习佛法,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他人生的开局很顺利,起点也很高,放眼天下,大唐的和尚像他这样的没有几个。玄奘是何人?那可是令李二都敬重有加的人物,找遍满大唐,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说一句俗话,辩机是和尚里名正言顺的僧二代,跟着一个鼎鼎大名的师父,想不出头都难。
他跟着玄奘真的增长了很多见识,见过无数高僧,无数勋贵,连皇帝都见过。可以说他已经做到了和尚里的佼佼者。只要他再在玄奘的身边呆上几年,随便去哪个寺庙,做一个主持都是绰绰有余。
他的前途很光明,没有一点坎坷,如果不出意外,他最后也会和自己的师父一样名扬天下,所到之处都是鲜花锦簇,恭维之声,虔诚之语。
那种被人围着敬仰的感觉真的无限美好。辩机很享受那种感觉,那时的他是人群中绝对的焦点,是人群中膜拜的对象。
可是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从他们师徒二人来到长安,他的理想就破灭了。他梦想的场景都不可能再出现。
没有了崇拜的人群,没有了疯狂的信徒,只有破败的禅房,冰冷的被褥,见一顿饱饭都是奢望。
他坚持着,隐忍着,也幻想着。幻想着这一切都可以过去,这一切不过都是暂时的。他们的最终归宿,依然会是灿烂无比。
或许,这是皇帝对他们的考验,毕竟师父从天竺带来的佛经都是梵文,皇帝没有见过,总是需要防范。只要经书译出来,皇帝看到它的好处,会立即把他们请出来,进行空前的讲经活动。到时候底下僧众万千,他和师父坐在道场之上,会再次成为天下人神往的高僧。
为了这个飘渺的希望,他跟着师父不畏严寒酷暑,每天都躲在禅房里译经书,一天都不出一次门。
每次眼睛发酸无法再看东西的时候他总是会抬起头,看着窗外那刻高大的槐树出神。
希望那一刻快点到来。
他等啊等啊等啊,等到最后的耐心都消磨没了那个希望依然没有到来。
他问自己的师父,皇帝会不会已经忘记了他们?
玄奘默然无言,用手抚摸着屋子里堆起来的经书,一脸满足。
这是好事啊,如果皇帝忘记了我们,正好有时间来完成我的大业。只要这些经书译完,我就完成了我的心愿。
人生实苦,能传下这些经书,减轻人间罪孽,使生者得极乐,亡者得安宁,为师于愿足矣。
玄奘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辩机呆若木鸡,他实在没想到,玄奘的内心,居然是这样的想法。
原来玄奘从来到慈恩寺的那刻起,就没有再出去的念头!
天呐!那我怎么办?我还年轻,我还想去别的地方,我不想待在这个破败的寺庙。我的名字人们还不知道,我的名声还没有彰显,我怎么能待在这里一辈子呢?
辩机疯狂的用拳头击打着那棵老槐树,直到血肉模糊。
玄奘站在辩机的身后,无声的叹息,自己的这个徒弟,什么都好,就是功利心太重。尘缘未了,六根未断,为外物所矩,可惜了一个高僧的好苗子。
他尝试过告诉辩机,作为一个僧人,注定孤独寂寞,注定四海为家,注定清贫苦寒。
心智不坚终难得大道。
可是辩机听不进去,他的心智已乱,此刻的辩机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黑暗残忍,对他如此不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