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苏小义一身冷汗,感受到了脖颈间森森的寒意。
我就说吧,这库房里的钱财果然不是我的,不过是做了一个可悲的背锅侠而已。
薛讷嚣张跋扈的名声固然更加响亮,他苏小义心狠手辣的形象恐怕也已经树立了起来。
毕竟这院子,现在可是他的啊!
混蛋啊,你们这群人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我就得了这么一处院子,而且连里面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只有一处空荡荡的屋子。
苏小义相信,以李治的小心眼,这库房的东西,恐怕他已经知道了,自己一个铜钱都拿不走。
亏大了!
苏小义把木架上的那把古朴的匕首拿下来,端详一下,鱼肠两个古篆字映入眼帘。
鱼肠?
苏小义明显一愣,这该不会就是那柄传说中的鱼肠吧?
“张大,鱼肠剑听过没有?”
“回家主,鱼肠剑的大名,威震天下,古代名剑,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天下无人不知。”
张大信口拈来,然后扫了一眼苏小义手里的匕首,顿时说话打磕绊:“这、这不会就是那鱼肠剑吧?”
“只不过是赝品而已,估计这个倒霉蛋被骗了。”
“家主何出此言?”张大聪明的脑袋此刻变得愚钝不堪,苏小义只得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用你的脑子想一下,一柄铁剑而已,又没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引为一件轰动历史的事件而别人记住。名气很大,但是名气并不能防腐,依然逃不过生锈腐烂的命运。上千年啊,有几件东西能保存那么长时间?即使留存下来的,也是寥寥无几,那么稀有的东西能轮得到他这么一个小小的商贾?即使落到他手里,也只会招来杀身之祸。如果他足够聪明,断不会留在身边。”
苏小义把鱼肠剑塞进衣服里,这可是宝贝,比那几箱子玻璃珠实惠多了。
等有时间了一定要找个窑炉烧点玻璃出来,成本低的可怕,这样的东西居然被当成宝石,太无知了。
把一堆石英砂扔进高炉里,等到一定温度就能烧出玻璃出来,形状不好掌握,弄几个玻璃疙瘩还是没有问题的。
苏小义已经打定主意,房遗爱谋反的事情他必须置身事外,否则真的有杀身之祸。
连吴王李恪都被杀了,李治的决心可见一斑。
李恪也是倒霉,如果他表现的低调一点,安安心心的做一个混蛋王爷,估计李治和长孙无忌也不会杀他。
可是李恪偏偏是一个优秀的皇子,连李二都忍不住赞叹,说他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如果李恪不是庶出,而是长孙皇后所生的话,估计这皇位还真有可能轮不到李治。
史书上记载,说李二在立李治为太子后,一度有些后悔。于是他把长孙无忌召开,说自己有改立太子的念头。
吓的长孙无忌连连后退。
这太出乎意料了,本以为李治做了太子,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没想到李二又来了这么一手。
长孙无忌一时之间也没想明白,李二只是随便说说,还是另有目的。是真的要改立太子还是在试探他的态度。
毕竟他是李治的舅舅,而不是李恪的舅舅。
无论他怎么说,都有徇私的嫌疑。
可是他不能保持沉默,不管李二是处于何种目的,他都必须站在李治的一边,他现在可是太子太傅,领衔东宫。如果他不表态,李二会作何感想?
长孙无忌在激烈反对的同时,也深深的把李恪记在了心里。
原来给李治造成威胁的,并不止一个李泰,还有李恪这个意想不到的皇子。
李承乾死后,在讨论立谁为太子的时候没有一个想到李恪。毕竟他是庶出,就这一点而言,他根本就没有一点希望。
以长孙皇后在李二心中的地位,太子之选之会从她的孩子里产生。
所以李恪一直是一个透明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透明人,长孙无忌没有想到,李二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管是真是假,李恪已经上了长孙无忌的黑名单。
太子之位太敏感,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意外,也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虽然李二只是第一次提起,但是长孙无忌如临大敌,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李治当上太子,如果中途被废,那他以后还如何独掌大权?
这不仅对李治,对他长孙无忌也是一个巨大的危险。
再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之后他就匆匆赶回东宫找高季辅褚遂良商量对策。
那夜的东宫彻夜不眠。
这样的担心犹如一根刺深深扎在长孙无忌的心头,让他茶饭难下。
一直到李治成为皇帝,这种感觉依然挥之不去。
李恪必须死,也只能死,否则李治的帝位就不会稳固。不用长孙无忌多说,李治自己都能感觉出来。
虽然自己的这个哥哥安分守已,在封地很老实,名声也不错。但是李治总是不放心,能让父皇产生废太子念头,仅仅这一个理由,李恪就有必死的理由。
第四章雪中送炭
朝堂是一个风向标,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搅乱下面的一池春水。
宇文节为商贾求情之事在勋贵之间传的沸沸扬扬。每个人都在猜测,陛下在朝堂之上的态度到底代表了什么。
薛讷虽说是一个杀才,但绝不是头脑昏聩之辈,为何会亲自上门打断那商贾的双腿?就为了那处小小的院子?
别逗了,大家都不傻,谁会为了那点蝇头小利而明目张胆的行凶?长安啊,天子脚下,勋贵们都恨不得李治能忘记他们才好。谁会在这个时候触李治的霉头,简直是活的不耐烦了。
况且薛仁贵家规甚严,薛讷断没有欺压百姓的道理。
这里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事。
可是所有人都明白,宇文节要倒霉了。
长孙无忌紧锣密鼓的开始行动,眼前的卷宗让他兴奋无比,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外甥居然如此厉害。不声不响的已经让千骑司搜寻了如此之多宇文节贪赃枉法之事。
尤其是和房家关系紧密,长孙无忌眼睛一紧,房家?宇文节这次,是否是因为房家而受的牵连?
上次薛仁贵、刘仁轨、苏定方三家在长安城外大张旗鼓的建立酿酒作坊,就有陛下的影子在里面。
除了钱财之外,打压房家恐怕才是重中之重。
这次莫非还是要打压房家?
长孙无忌越想越觉得有这样的可能,越想越兴奋。如果真的要对房家下手,那他就要早做准备,不然到时候会措手不及。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外甥居然会从宇文节下手,着实让他有些意外。按着他的设想,想要铲除房家,最好还是从房遗爱下手比较好。毕竟,这个房遗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和他的父亲房玄龄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一个连自己老婆都看不住的人居然还有脸舔活在世上,实在是浪费粮食。
从长孙无忌的内心来说,他与房家没有私人恩怨,毕竟他和房玄龄同朝为官几十年,没有感情,也还有同朝之谊在。
可是他必须把房家打压甚至铲除掉,因为房家当初是支持李泰的,仅此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不管你房家是处于何心,对于李治来说,这已经充分证明,你不是自己人。权力的斗争向来残酷,不是自己人,那就是敌人。对于敌人,最好也是简单的办法就是彻底消灭。只有这样才能不留后患。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况且让自己的敌人在自己的身边,李治实在如鲠在喉。
而且不仅是房家,如果火候把握好好,还能连带着薛万彻这个混蛋。
对于薛万彻,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李治,都没有好印象。
李二还没有下定决心立谁为太子的时候你这个大嘴巴就充当李泰的先锋官火急火燎的向李二建议立李泰为太子。
比谁都着急。
这样旗帜鲜明的反对李治,现在身为皇帝的李治自然怎么看他都不顺眼。
不找个理由把他杀掉实在说不过去。
薛万彻不是傻子,实际上从李治被立为太子之时他就深为后悔。为了几个女人就甘愿冒如此大的风险,这么多年真是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他很想改掉好色的毛病,可是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软肋。吃喝嫖赌,骄奢淫逸,总有一样东西是你所无法拒绝的。
薛万彻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李二时期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可是最终却过不了美人关。
而且他痛苦的发现,不管是不是英雄,只要是正常的男人,都很难过美人关。
丹阳公主似乎忘记了当时她是怎么怂恿薛万彻的,转而又让他和李治示好,还时不时的指着他的脑袋说他废物,连李治的马屁都拍不成。
这样的疯女人让薛万彻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如果是一般的女子,他早就一刀砍死了。
可是她姓李,即使再嚣张跋扈,他也只能忍着。
在这点上他和房遗爱有很多共同语言,而且他好像还比房遗爱好一点,起码自己的老婆恪守妇道,没有给他戴绿帽子。
不然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现在他无比的后悔,没事娶什么公主啊,真是吃饱了撑的。天下女子无数,任君挑选。他堂堂的大将军,要什么样的女子没有!
茫当时真是脑子有病,为了抱住自己的权势,为了紧紧的向李二靠拢,稀里糊涂的就娶了一个公主回来。
天下皆知。
都说他薛万彻癞蛤蟆吃了天鹅肉,可是心里的苦又有谁知道啊?
娶妻娶贤,可是他薛万彻娶回来的却是一个悍妇。整天不知所谓,心比天高,不是羡慕这家的勋贵生意好,就是羡慕那家的勋贵宅子大,要不就是羡慕人家爵位高。
他娘的,你是堂堂的公主啊,怎么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现在好了吧,害的我一点前途都没有了。不仅爵位不可能再高,甚至都有了杀身之祸。
新皇帝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诛杀异己。而他薛万彻就是最典型的那个异己。
每日他都惴惴不安,生怕李治用什么理由来杀他。
所以他老老实实的躲在家里,连门都不出。
去年李治想册封武媚为昭仪,满朝文武反对啊,他特意上书,称赞李治的做法毫无问题,解释的理由他自己都不相信。李治还特意下旨赏赐了几件器物。
这是他在对李治投诚,表明他薛万彻已经投降。
这样的举动成为满朝的笑柄,所有人都瞧不起他。堂堂的大将军居然同意李治的做法,亏他还是皇家的驸马爷呢,简直是朝臣之耻。
他不仅得罪了大臣,还得罪了李氏的其他人。
可是他没把法,当年犯下的错误含着泪也要改正啊。他的求生欲很强,他不想死,他还没活够。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
他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李治的原谅,毕竟在武媚册封昭仪的问题上,他鲜明的支持了李治,可谓是雪中送炭。
那时除了他薛万彻,根本没有一个人支持李治。
第五章风雨欲来
李治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他和武媚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薛万彻的奏折像是一道曙光一样照亮了李治和武媚失落的心。
虽然他的支持用处不大,但起码证明了朝堂不是铁板一块,给李治以后权力的争斗带来了一丝希望。
最后李治用立李忠为太子的代价换来了武媚的昭仪名号,可谓是输的很惨。
有时候薛万彻也想着,自己冒着天下人唾骂的风险支持李治,应该能得到李治的原谅吧。
虽然他当初支持李泰,可是也是身不由己,如果他能管住自己脐下三寸之处,也不会活的这么狼狈了。
他活在李治的阴影里,战战兢兢,不知道李治什么时候动手。指望李治放过他这种事薛万彻不是没想过,可是他的身份他的高傲不允许他向李治低头。
在李治面前,他可是长辈,怎么能向小辈低头?
如果这次不是丹阳公主催促的紧,他根本不会写这样一道奏折,从而成为朝堂的笑柄。
堂堂的大将军居然连礼义廉耻都不顾了,皇帝做出如此有悖人伦之事你居然都厚着脸皮支持,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上?
薛万彻有苦难言,你们说的好听,当初李二立太子之时冲上去的又不是你们,现在让李治怀恨在心的也不是你们,要杀的也不是你们的脑袋。
命只有一条,死了就不能复生了。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吾命之为我有,论其贵贱,爵为天子,尚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尚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可复得。
天大的事,又有哪件能比的过自己的生命?
这次武媚册封昭仪之事,他向李治抛去了归顺的绣球,而李治也投桃报李,似乎在明面上接受了他的诚意。
但是他总是不踏实,毕竟他薛万彻是大将军,手握雄兵,前些日子因为脚疾上奏李治请求让自己回长安养病,主动把兵权交了出去。
李治答应的很痛快,回复的旨意只用了十天就送到了薛万彻的手里。
送信的差役换马不换人,跑死了三匹战马。差役刚把李治的圣旨念完就噗通一声栽倒在地,呼呼睡去。
大睡了三天才堪堪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