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如果房遗爱稍微成熟一点,稍微理智一点,稍微冷静一下,那么长孙无忌的话只会让他惊醒,而不是让他惊吓。
他只要一口咬定高阳公主的事他完全不知情,那么不管是李治还是长孙无忌,只能干着急。
毕竟办案是要讲证据的,如果是普通人,杀了也就杀了,没有人会在意他是不是愿望。皇帝想杀一个人真的很容易。
可是房遗爱不一样,他的房玄龄的儿子,又是大唐的驸马。要杀这样一个人,可不是随便扣一顶帽子就可以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会引起天大的波澜。
所有的勋贵都在看着,李治和长孙无忌根本就不能任性。
即使最后要惩处,也是惩处高阳,他房遗爱根本罪不至死。至于李恪,那就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可惜房遗爱此刻已经被吓破了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谋反两个字。因为长孙无忌的话确实把他吓住了。
迷迷糊糊之中,他好像觉得自己真的说过这样的话。
当潜意识里进行了自我肯定之后,那这种暗示会不断的加强,最后成为假的事实。
我真的不想死,虽然我活的很窝囊,是天下的笑柄,可是我真的很怕死。
一想到我会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长眠于地下,从此什么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感觉不到,我就无比的害怕。
那种感觉一定非常痛苦。
曾经我以为我很勇敢,以为死亡对我来说不过是一件寻常之事。
大丈夫死则死矣。
可是当死亡距离我如此之近时,我才终于明白为何古人会说蝼蚁尚且偷生,更况人乎,这句感叹的力量。
死亡笼罩在头顶让房遗爱根本就镇静不下来,他此刻的所有念头,已经不是如何证明自己没有谋反,而且在想着该如何让李治放过自己。
这种思维的转变是可怕的,也是愚蠢的。
后者根本就不可能让他活下来。
没有哪个皇帝会赦免谋反者,更何况,不管有没有谋反,长孙无忌都会千方百计的把这个罪名按到房遗爱的头上,因为他需要用房遗爱来把李恪卷进来。
所以,可怜又可悲的房遗爱,你就认命吧,你的命运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你无处可逃。
充满了求生欲的房遗爱开始了编造谎言的过程,这对他来说似乎很简单,一切艰难的东西在死亡面前都会变得简单。
长孙无忌很满意,他看着名单上一个个名字,笑的格外灿烂。
谋反?李治听完长孙无忌的汇报十分意外,他实在没想到,他的舅舅居然有如此大的本事,连谋反这样的罪名都能查出来。
证据确凿吗?
是的,证据确凿。
李治看着那份名单,包括朕的叔叔荆王还有朕的哥哥吴王?
他必须确定,这两个人在大唐的影响力很大,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那会引起巨大的波澜。
陛下放心,房遗爱亲口承认,他和薛万彻、李元景、李恪,因为对当年先帝立太子之事不满,一直耿耿于怀,心怀不轨。谋划多年,令高阳公主测宫中吉凶,以便借机起事。
第二十章都杀掉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治突然有些犹豫,名单上的这些人,他实在不忍心杀掉。
李元景、李恪、高阳,这些都是他李氏一门,至亲之人,一下子全部杀掉,李治有些踟蹰。
虽然通过权力的道路是充满鲜血的,但是李治毕竟没有那样的狠心,他最开始的底线,就是把这些人的权力全部剥夺,然后软禁起来,让他们衣食无忧的过完这一生。
现在长孙无忌给他们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实在让他有些意外。
身为皇帝,李治自然知道,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谋反,这是长孙无忌为了杀掉这些人而编制的罪名。
舅舅啊舅舅,你的心果然足够狠,你这么做,让朕骑虎难下啊!
李治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现在下面的长孙无忌,能猜透我的心思,舅舅果然好本事。可是你做的太过了。
一下杀这么多人,天下人会如何看我?
舅舅,如果我想让他们活下来,你有没有办法?李治问了一句,他相信长孙无忌是有办法的,现在案子不过还在审问中,只要找个轻点的罪名,保住几个人的性命容易的很。
可是长孙无忌的话让李治很意外,他第一次认真的看了看自己的这个亲舅舅,眼中有了一丝杀意。
不可,长孙无忌说道,这些人对陛下的皇位威胁太大,一日不除,陛下就一日不得安宁。老臣知道陛下爱惜亲人,但这些人意图谋反,如果不杀,以后只怕效仿之人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陛下该如何自处?大唐江山又该如何稳固?
长孙无忌说的义正言辞,但是李治知道,他之所以这么说完全就是因为他要借着这次机会彻底打倒房家,甚至,他在清除阻碍他权势的人。
李治突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长孙无忌这么急迫的想要治这几个人于死地,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把自己拉下去他取而代之?
不太可能。
他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更没有那么多支持他的人。起码以他现在的权势,大唐的天军他还很难调动。
自己的这个舅舅,什么都好,就是太贪恋权势了啊。李治觉得长孙无忌之所以这么卖力的要打垮房家,甚至连李恪都被算计了进去,他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的考虑,一方面肯定也是因为这些人阻挡了他权势的扩充。
可是现在你的权势在大唐已经是最大了,放眼满朝文武,根本没有人能够与你相比。
连我这个皇帝都比不过你。
难道你还不满足?
多大的权势才能填满你的贪婪之心?
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会哭泣的小孩子了,长孙无忌,你这么急于扩充自己的权势,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还是说,你把我当成了一个傀儡?
尽情的展现你的风采吧,长孙无忌,因为你以后很难再有这样风光的机会了。在不久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一个足够把你置之死地的人。
此刻的大唐是属于你的,就连李治都不得不退让几分。即使你要杀的,是他的至亲,他也无法阻止。
针对这件事,李治问过崔敦礼和褚遂良的意见,结果可想而知。这两个人是长孙无忌的跟班,长孙无忌一个眼神过去两个人只有点头或者摇头的份。
最后房遗爱和薛万彻被砍了脑袋,高阳公主、李元景、李恪被赐自尽。
其余被杀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长孙无忌终于取得了短暂的胜利,通过这一次风波,他的政敌基本上都死光了。放眼朝堂,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他,再也没有人敢对他指手画脚。
他的权势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让李治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薛讷对苏小义的分析惊为天人,他实在没有想到,朝堂的走势居然和他分析的一模一样。
房家居然真的完蛋了,连李恪都死了。
这点连他阿耶都没有想到。
“这就是斗争。”苏小义躲在太医署里头也不回的说道:“太凶险了,我真怕再这样下去我活不了几年。”
“不会吧,以你的本事,不出几年,肯定会成为朝堂之上的新贵,没几个人敢惹你。”
薛讷很肯定,只要再有几年,什么长孙无忌,什么褚遂良,什么高季辅,都得靠边站。
“你觉得太尉会放着我不管?”
苏小义哀叹一声,自己一个小小的官儿被李治惦记也就算了,武媚也打他的主意是什么意思?
难道我就真有这么大的本事?
这种理由他自己都不信,除了他知道历史走向和自己一身的学问外,朝中哪个大臣不是比他聪明,比他心眼多?
武媚身边的那个宫女叫什么来着?
妖月?
真是可怕的名字。
听着就让人感到害怕,还是离远点的好。那根本就不是寻常的宫女,苏小义不是傻子。哪有宫女比妃子谱还大的。每次武媚来的时候这个妖月都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那样子根本就不是一个宫女能表现出来的。
也不知到武媚从哪里寻来的,反正苏小义心里很排斥。
美丽是美丽,但是太让人害怕。
能在武媚身边的,就不能大意,这是苏小义一贯的准则,能让武媚这样的霸王龙看上的,肯定有过人之处。
长孙无忌政敌的覆灭给武媚提了一个醒,如果她这样下去,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李恪。
因为长孙无忌看她同样不顺眼。
武媚必须承认,她小看了长孙无忌,也小看了他的野心。他以为长孙无忌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保住了自己现有的权势和地位。可是这件事让她对长孙无忌有了全新的认识。
做为一个决心等上皇后宝座的人,长孙无忌的权势越大,就意味着她距离皇后之位越远,要想成功,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是武媚无法对李治说出她的心声,虽然她知道李治现在已经倒向了她这边,但是此刻和长孙无忌撕破脸是不值得的。
一是李治是实力还不足,二是此刻李治还需要利用长孙无忌去打击别的敌人。
第二十一章空出的户部尚书
可是这次长孙无忌做的有些过火,把这么多人都杀了,没有留下一点余地。关键是这件事全都算到了李治的头上,这让李治很不满。
背上一个不讲亲情的锅,李治很生气。
而且李治也通过这件事看清了朝堂之势,他必须要寻找自己的力量了,不然的话这偌大的朝堂,他李治说话讲没有了再听从。
武媚眼光敏锐,政治天赋岂高。她给李治出了一个不错的主意。
朝堂并不是铁板一块,陛下只有细想便知,大唐的官员何止千人万人,不可能人人都现在长孙无忌一边。所有的官员都想往上爬,可是官场是一座塔,不可能每个人都满意。上面都是你长孙无忌的人,你让那些底下的人还怎么爬?他们对长孙无忌的恨可选大于陛下和我。
拦人发财犹如杀人父母,这阻人升官可比发财更甚,臣妾相信,那些升迁无望的人一定很高兴看到长孙无忌倒霉,还很乐意添上一把火。
就看谁又这样的胆子了。
官场从来就不缺乏投机者,武媚就发现了两个很有潜力值的人,之后的这两个人,一直跟随着武媚不停冲锋,指哪打哪,让咬谁咬谁,成为武媚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终成一代枭雄。
他们就是许敬宗和李义府。
这两个人在李治一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的历史事件都伴随着他们而展开,很多的名臣都因他们而死。
但是如果你把这两个人切实的放到历史当中,你会发现,这两个人很复杂,远不是好人或者坏人这样的评价能够概括的。
但是这两个人如何能为自己所用,这是一个讲究技巧的事。武媚现在身为昭仪,身份高贵,不可能对他们两个人说你们两个郁郁不得志的混蛋投靠我吧,我可以让你们升官发财。
如果武媚这么说估计两个人只会跑的远远的,他们会以为武媚在发疯。
政治的一大魅力就在于看透不说透,任何事都不能明说,而是要靠意会。于茫茫大海之中发现那座希望的小岛,于深山老林之中探寻那座神秘的草庐。
这是对人智慧的一种考验,如果你连领导的心思都猜不透,那只能说明你的智慧还不足于支撑起你的野心,就不要凑过来了,好好的混吃等死好了,权力的争夺你就不要参与了,不然只会自取毁灭。
此时的许敬宗尚在郑州做刺史,虽说刺史在大唐已经是很大的官,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但是对于许敬宗这样的人物来说,确实让他高兴不起来。
他的目标可不是一个刺史,如果仅仅是做一个刺史就满足了他也不会费那么大的力气去讨好李二。
他的目标是长孙无忌的位置,是大唐的宰相。
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一个文人,许敬宗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也想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想让自己名留青史,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唐更加的强盛。
古人在有些方面很单纯,很理想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是房玄龄还是长孙无忌,不管是魏征还是杜如晦,不管是许敬宗还是李义府,不管是上官仪还是刘仁轨,他们争夺权势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一方面,也是想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我们透过历史可以看到,不管这些人如何争斗,也不管是谁做了宰相,大唐帝国都始终在平稳的运转,走向繁盛。
为何?因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来治理大唐,解决了无数难题,扫清了不尽障碍。
李治固然功不可没,武媚固然才学过人,但大唐的强盛繁荣,离不开这些人的智慧。
孤木不成林,滴水不成河,即使是为了此刻对付长孙无忌,武媚也需要自己身边有一群人来帮她办事。
大唐有的是想升迁的官员,只不过他们此刻没有可以攀附的大树罢了。
长孙无忌手下人多势众,个个都是有名的重臣,所以他根本就瞧不上那些投机者。
这就给她武媚可以利用的缝隙,想到从中找出一些可用之人,应该不是难事。
现在就只是缺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
而这个机会并没有让武媚等太久。
这一年的冬天,高季辅死了。
这对李治和武媚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高季辅,是长孙无忌的人。
虽然高季辅是一个好官,做户部尚书也很合格。但是他的年纪真的大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