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许敬宗不禁没有感到恐惧,反而在心中激动大喊,武媚果然心狠手辣。这就是他需要的人。

    一个小宦官而已,死不足惜,通过这件事许敬宗清楚了一件事,武媚杀伐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点不会犹豫。

    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般都是厉害的角色,这件事给许敬宗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对接下来的会面充满了期待。

    许敬宗并不确定眼前这个女人到底是谁,但是他十分肯定这就是武媚身边的人,并且,她似乎不是宫里的婢女,因为她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许刺史可知摩尼?

    摩尼?许敬宗疑惑的想了一下,不知这个女人为何会问这样的问题。

    这个词语他自然听过,只不过也只是偶尔听到,好像是一个西域传进来的教派。

    不过好像并不讨李二的欢心,他记得李二曾经下旨,驱逐摩尼教众,不得踏入大唐。

    难道眼前这个女人是摩尼教的人?

    这样一想许敬宗不禁大惊失色,武媚该不会是摩尼教的人吧?

    对于摩尼教他知道一些,当年初入大唐,居然就妄想刺杀皇帝,简直自不量力。

    后来被李二杀了大半,其余都逃回西域,再也不敢入大唐一步。

    本以为这些年过去了,摩尼教早就消失了,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又听到了这个名字。

    想象力丰富的许敬宗仅仅从这三个字就联想到了很多,出于本能,他觉得武媚只不过是一个棋子,一个惊天的阴谋肯定在针对大唐徐徐展开。

    他拧着眉头思索着,莫不是摩尼教死灰复燃,经过多年的积蓄力量,又卷土重来,意外对大唐皇帝不轨?

    先入为主的印象导致许敬宗对摩尼教没有一点好感,他本能的排斥。

    呵呵,刺史不必担心,我们对大唐并无恶意,说的简单一些,我们也只是想找块地方生存下去。

    我只知道,十几年前,摩尼教众意图行刺大唐皇帝,这可不是简单的想找块地方生存下去吧。

    那是一些人的个人决定,并不是出自教主之口。你也知道,不管任何地方,总有一些利益熏心者不听管教,擅自主张,给摩尼教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其实我们的目标很简单,能够像佛教一样传道授业,拯救万民,教化僧众。

    我们的存在对大唐皇帝有很大的用处,只是大唐的皇帝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就像佛教一样,对于大唐皇帝而言,同样有很大用处,可是他并没有充分的利用。




第二十七章混杂
    妖月说了很多,但是许敬宗并没有听进去,在他看来,妖月把事情想的太简单化了。她说的这些道理,大唐的皇帝和底下众多的臣子早就烂熟于心,根本不用她来点破。

    如果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大唐能如此强大?

    你也太小看大唐,太小看大唐的读书人,太小看皇帝的心机,太小看政治的玄妙了。

    在许敬宗看来,不管何种宗教,到最后都是服务于皇帝的。那是皇帝在律法之外另一种管理人的手段。

    要想把一群人管理好,不仅需要律法、需要物质,同样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加持。

    宗教对于皇帝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管理手段,这点历史早已证明。

    只要能够活下来的宗教,其教义的精髓,一定是劝人向善,忍受现有的苦难,期待虚无的来生。这是宗教得以长久存活的秘密,因为它的教义高度贴合了皇帝治国的需要。

    他需要臣民的臣服,需要他们不反抗,需要他们老老实实,宗教正是满足了皇帝的心理预期才得以存活并不断壮大。

    可是宗教对于皇帝而言就和他底下的大臣一样,当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时,就会相安无事,当一方处于强势之时,如果另一方不懂得进退之道,那很有可能会被伤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啊。

    当年宗教过分的强大,导致了国之不国,于与其说是国,不如说是庙更合适。最后民怨沸腾,战乱不断,终至国灭。

    正是有了前车之鉴,大唐自立国以来才对佛教多加限制,不让其壮大,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你摩尼教在西域风生水起,就以为天下可欺,妄想来大唐兴风作浪,以李二之英明,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大唐雄视天下,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也是最繁华的帝国,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外交,不管是科技程度还是人文风貌,都是天下仰慕的最高存在。

    你一个西域小小的教派,一叶障目,以为在西域有点信徒就可以天下无敌了。那些西域小国你可以不放在眼里,连大唐你也没放在眼里,这是有多蠢才做出的决定?

    那些西域小国不过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的好听点是一个国家,说的难听点,还没有大唐的一个县大。

    国王?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县令而已。

    敢窥伺大唐,实在是愚蠢至极。

    虽然许敬宗此刻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是他对大唐的爱恋绝对不少于任何人。

    他对长孙无忌不满,但是并不妨碍他对国家的热爱,公和私他分的很清楚。

    此刻这个女人居然提起了摩尼,不得不让许敬宗重新审视起来,如果武媚也是摩尼抛出来的一个棋子的话,那么许敬宗就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计划。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许敬宗在思考着眼前之人的话到底有几分可信度。此刻的许敬宗内心是惊恐的,也是震撼的。他没有想到摩尼并没有彻底从大唐消失,反而有一种野火烧不尽的态势,居然连宫里都出现了。

    他思考着这件事的严重性,并且警惕的看着眼前这个女人,既然她敢说出来,就有十足的把握自己泄露不出去。

    这黑暗之中,不知道藏有多少弓弩手,恐怕只要他稍有异动,一定会万箭穿心而死。

    呵呵,刺史不必多心,我可以告诉你,此地只有你我两人,我和说这般话也没有得到武媚的同意,这是我的个人之言。

    我就是摩尼教人,我的要求很简单,也很容易办到。我可以保证,摩尼教在大唐会遵守大唐律法,比其他教派还要听从大唐皇帝的旨意。

    我们需要的,就是在这里好好活下去,成为大唐的臣民。

    你和我说这些没用,我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我连自己以后在哪里都不知道,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去帮助你们。

    这话你应该和大唐皇帝说,武媚不就是你们的人么?让她去魅惑皇帝,成功的几率会很大吧。

    不,武媚是武媚,你是你,我们帮她从感业寺出来,到皇帝的身边,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我们摩尼教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并且为了遵守大唐律法,我们会修改我们的教义,让我们的信徒变成比佛教还要顺从的良民。

    只是武媚现在势单力薄,不仅我们需要帮助,她同样也需要。此刻的朝局刺史最为明白,武媚想要冲出一条路出来,刺史的力量不可缺少。

    况且这也是皇帝的意思,武媚册封事小,皇帝权力事大,这其中的关系刺史应该早已知晓,小女子不必多说。

    许敬宗当然知道,宫里多出一个武媚出来绝对不仅仅是李治的私欲,更多的应该是出于朝局的考虑。

    武媚的尴尬处境,让她能够紧紧的依靠在李治身边,并且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放手一搏。

    武媚没有根基,又急于上位,这点李治清楚的很,可以成为他试探朝堂的重要棋子。

    而武媚也清楚,要想摆脱艰难的处境,必须奋力拼搏,把长孙无忌那些人都踩在脚下自己才能成功。

    说的直白一点,李治和武媚两个人不过是在相互利用而已。

    这中间当然有感情掺杂在里面,你可以说两个人因为爱情而互相扶持,也可以说两个人为了各自的未来而联手。

    不管如何,他们此刻都需要帮手,越多越好,要打败长孙无忌这些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之事,而是牵一发动全身。

    如果武媚不是摩尼之人,那么她能留这个女人在身边,恐怕也是为了找一个帮手。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说明此刻的武媚和李治确实急于别人的靠拢,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也不管你是好人还是贪官,只要站在他们这边,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连摩尼的人都来了,看来武媚和李治那里确实是没人可用了。

    看来朝堂之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了啊。



第二十八章目的
    平静的海水之下暗流涌动,一片歌舞升平的朝堂也暗藏杀机,武媚和李治在试探,许敬宗李义府之流在选择,长孙无忌这些人已经嗅到了一丝危险,李绩程知节这些人作壁上观。

    许敬宗是希望朝堂混乱一点的,乱中才能取利,如果朝堂像铁板一样牢固,他根本就无处下手。

    只是摩尼教的出现让他感到很意外,他猜不透这是李治的意思还是武媚自己的决定。如果是李治的意思,那就好办了,反正他坚信,只要紧跟皇帝就行,摩尼教是对是错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要做的就是好好做一个开路先锋,替李治摇旗呐喊。

    尊严这种东西在权力的争斗中根本就不会显露,也没有人会在乎。如果你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体面那么你只能死的很惨。

    经历过官场浮沉的许敬宗早就看透了一点,朝堂之上的斗争,你来我往,明争暗斗,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奸邪诈狡诈防不胜防。表面上一片祥和,歌舞升平,恭维之声不绝于耳,憨厚之笑如春风拂面,背地里刀光剑影,杀声四起,怒目圆睁,咬牙切齿,恨不能食其肉,喝其血,碎尸万段也不解万恨于一。

    尊严?这只是迂腐之人维持体面的借口而已。

    在许敬宗看来,仕途中是没有尊严可言的,所有人都有两面,在位卑者面前保持上位者的威严,在位贵者面前又卑躬屈膝,说着违心的话。或许他的话连他自己听来都觉得恶心不已,但是说出口的时候却异常顺利,豪无困难。

    既然已经选择要走这条路,就需要放弃一些东西,只有懂得放弃,才能更好的前进,不是吗?

    许敬宗也曾是个正直的人,也曾怀抱天大的梦想,也曾刚正不阿,也曾顶天立地。可是经过几年的打磨,他的棱角已被磨平,他的梦想换了又换,他的身躯不再伟岸,他的灵魂不再高尚。

    他从一个官场的小白变成朝中的万金油,左右逢源,唾面自干,妄想保住自己的权势。

    可是长孙无忌对他的打压让他明白了一点,像他许敬宗之流,是不可能入这些人的法眼的。即使他再出色,再恭敬,再忠心,依然会被长孙无忌看作敌人。

    既然这样,那我就坦然接受,能成为长孙无忌的敌人,也是一种荣幸不是吗?

    既然我注定要依附别人,那自然就要寻找最大的那棵树,曾经我以为你长孙无忌是,但是你的树冠下面已经挤满了人,不舍得为我留下哪怕一丁点的地方。我只能再去寻找,李治就是另一棵大树,虽然这棵树尚未参天,但已足够粗壮,虽然它暂时在你的阴影之下,但不久之后,他就会一飞冲天。而现在,它的下面还有很大一片地方,可以任我驰骋。

    大树为了争夺阳光和水分,会努力的向上生长,努力的超过那些遮挡它的阴影,而我要做的,就是帮助这棵大树清除旁边竞争的对手,尽量让这棵大树获得养分。

    长孙无忌,你看吧,这天下已不是当年之天下,这朝堂也不是当年之朝堂。一切都在改变,你老了,现在的你依然在沉睡,等到我冲到你的府邸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我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摩尼教的出现当然给许敬宗产生了一些困扰,他必须确定,这到底是谁的意思,这对他很重要。

    现在的武媚虽然有投资价值,但是价值并不高,选没有值得许敬宗舍命的程度,他的最终目标是李治,他接近武媚的目的,也是为了得到李治的承认。

    这点我们必须清楚,当时的武媚虽然得宠,但是没有人能够想到武媚居然能咸鱼翻身,最后变成一只霸王龙,连李治都驾驭不了。

    此时的武媚也不过是刚刚从感业寺出来,得到李治宠幸的女人而已。此刻的她甚至连身份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以后会走到哪一步,至于最后成为历史中唯一的女皇帝,她更是想都没有想过,此刻的武媚,最好目标也就是皇后,这已经是她所能想到的最高境界了。

    从许敬宗来说,他是看不上武媚的,把自己的政治生命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这种风险太大了。而且还是个没有地位没有背景的女人,她所拥有的,仅仅是皇帝的宠幸。

    而皇帝的宠幸是最不稳固的,今天是的恩宠并不代表明天的尊贵,想凭着恩宠上位,困难太大。

    他所想的,也是通过武媚接近李治而已。

    毕竟此刻的李治才是大唐的皇帝,才是那个可以给他希望的人,那个可以和长孙无忌一较长短的人。

    他想象着明日与武媚的会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这对于许敬宗来说是激动的,也是危险的,更是让人忐忑的。

    武媚如此的决定让许敬宗有些出乎意料,她答应的太干脆利落了,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李治的意思。

    如果这是李治的授意,那许敬宗几乎可以肯定,李治所图绝对非小。而武媚在李治的心里,也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这个晚上格外的漫长,许敬宗窝在屋子里,久久不能入睡。

    他在想着自己跨出这一步到底是对还是错。

    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最为脆弱,往日里高昂的斗志没有了,远大的理想没有了,宏伟的目标消失了,人也懒惰了,累了,倦了。想一件事的角度也不同了。

    躺在床榻之上的许敬宗回顾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我为之努力的这些年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萦绕心头,让他心乱如麻。

    他努力的目的当然是权倾天下,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问题是,他权倾天下,位极人臣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他想要的仅仅是权倾天下,位极人臣的快感?仅仅是别人对他的恭敬和敬畏?仅仅是发号施令的愉悦?仅仅是我为刀俎他人为鱼肉的高贵感?



第二十九章为难
    他不知道,如果是为了钱、女人、为了奢靡的生活、为了华丽的衣服、为了美味的饭食、为了高大的房屋,那他分明已经实现了啊。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许敬宗越想越糊涂,越想越迷失,他百思不得其解,有那么一瞬间,他突然很泄气,觉得人生匆匆几十年,为何不鲜衣怒马,放浪形骸?追求那些高官厚禄,追求那些权力爵位,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为何不让自己活的轻松一点?
1...4647484950...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