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梦到尧舜见到陛下自惭形秽。

    梦到始皇汉祖见到陛下亦自惊慌。

    许敬宗状若疯癫,举止夸张,面色潮红,口水横飞,如果不是武媚坐在马上,脸上一定沾满了许敬宗喷溅出来的口水。

    武媚见过无数表忠心的人,但是像许敬宗这样说的天花乱坠之人,她是第一次。

    男人的嘴巴啊,如果他想追逐一件东西,再笨拙的嘴巴也能说的口吐莲花唇齿生香。

    武媚本能的反感能说会道的人,油腔滑舌会来事的人总是让人不自在,感觉到不安。

    可是作为一个争夺权力者,她又需要这样的人,也离不开这样的人,因为对权力的争夺,靠正大光明之举是做不到了,非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不可。

    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许敬宗这一番话就已经让武媚确定,这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

    她并未有被许敬宗热情洋溢的演讲冲昏头脑,相反他十分冷静。

    马屁听的多了就会就产生免疫力,武媚早就听惯了马屁,她自认任何高明的马屁都不能让她感到高兴。

    她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识人用人的标准,你许敬宗口才再好也不能让我的心有任何的波澜。

    可是你的口才帮了你,我不喜欢你这样的人,却需要你这样的人。

    许敬宗,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牛马,为我驱使,为我出力,为我冲锋陷阵,为我死去。




第三十四章不安
    武媚走了,给了许敬宗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让许敬宗本来就躁动不安的心更加的没地。

    看着武媚远去的背影许敬宗一下虚脱,跌坐在地上。刚才太过于力,他的声音都嘶哑了,眼睛猩红的犹如一头野兽。

    他大口的喘着气,身上大汗淋漓。

    武媚给他的压迫感太大了,远比李二还要让他敬畏。

    她仅仅是李治的一个女人而已,为何让他如此感到压力?

    而且武媚的话总是让他不踏实,回去安心等消息是什么意思?我许敬宗千里迢迢的来到长安,冒着巨大的风险,好不容易见到你武媚,结果你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

    我这是投靠失败了?

    不应该啊,我的这番说辞思考了很久,能打动所有人,为何武媚的眼神依旧冷酷,武媚的脸庞依旧严肃?

    回去等消息很大的意思就是没消息,那是一种婉言的拒绝,一种你没有被我们看上的意思。

    这就和你求职的时候一样,当你心情忐忑的进行完了面试期待着被录用时,别人却给你来了一句请回去等消息,如果录用我们会电话通知。

    或者告诉你说谢谢选择我们公司,你的资料已经入选我们的人才库,如果有需要我们会优先考虑你。

    这种话就是告诉你,滚蛋吧,你不行,我们需要的是高端人才,你这刚刚毕业的小青年也好意思来面试。

    不过也有例外,在你煎熬的等待通知时,真的会有录用的电话打进来。

    欢迎你的加入,有了你的加入,相信我们公司会更好。

    此刻的许敬宗就在等待结果,武媚对他的面试已经结束,虽然他感觉回答的不错,但是武媚这个面试官喜怒不行于色,从她脸上看不得任何结果。

    这是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总监啊。

    许敬宗已经没有了底牌,他已经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手里已经无牌可打,最后那张牌掌握在武媚的手里。他除了等待没有别的办法。

    来的时候他信心十足,他觉得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李治和武媚此刻的处境,只要他一出手,武媚就会惊为天人,引为肱骨,李治会把他敬为上宾,许以高官厚禄,以对抗长孙无忌。

    可是现实给他浇了一头冷水,他所有的设想都没有实现。

    别说李治,他连武媚都没有说服。

    从今天武媚的反应来看,好像他已经失败了。

    而且武媚说的这个回去到底是回郑州还是先回他在长安的栖身之地?许敬宗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这种不知道领导意思的场景是很尴尬的,直接影响了许敬宗接下来的行动。

    因为他不明白武媚的具体意思,只能暂时先躲藏在长安城中。他觉得先等一段时间再说,毕竟这么远跑过来,连一个确切的结果都没有得到就回去,实在太不甘心了。

    我走了千万里路,垮过了百十条河,看过了无数的夜晚繁星,问过了不尽的百姓良民,好不容易找到了你,如果就这样返回郑州,那就不是我许敬宗了。

    他失魂落魄的卷缩在自己的住处,看着头顶飘过的层层白云,焦虑不安的等待着武媚的来人。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他像一个死囚一样等待着最后的时刻,他想尽力的镇静下来,但是焦躁的心让他根本坐不下来,连饭都吃不下。

    他神经质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的院门,听了一遍又一遍墙外的声音,可总是满怀期待等着声音走近,又失魂落魄的听着声音走远。

    一遍又一遍的反复。

    几十年了,许敬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急不可耐。

    老子好歹也是一个刺史啊,怎么叫最起码的荣辱不惊都做不到?这不是一个合格的从政者。

    实际上武媚远比许敬宗想的要积极的多,她当着许敬宗所做的一切都是假象,她之所以如此表现是出自自己的考虑。

    一是她代表着的是李治,是皇帝,伟大的皇帝必须时刻保持镇静,无论何时都要有帝王的气度。虽然皇帝需要人,但是也不会上杆子的讨好你。你许敬宗表忠心又如何?那也要看皇帝的心情。她要制造一种假象,你的那点本事并没有引起皇帝多大的兴趣,想要投靠,可以,但是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老老实实的听从安排,表现的好才有你的位置,不然你就哪来回哪去。老子不缺人!

    二是许敬宗的口才很好,远超她的想象。从许敬宗开始演讲开始武媚就被深深的折服。她几乎立刻就能认定,许敬宗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或许他没有治国的才干,但是阴谋诡计这种事他能信手拈来。这样的一个人需要有人约束,需要有所顾忌,如果任他信马由缰,那么到最后就很难收拾。她可不想打倒一个敌人又来一个更强大的敌人。现在给他一个下马威是必要的。

    三是这是一个开端,虽然她觉得许敬宗就是那个她和李治需要的人,但是她必须回去向李治进行禀告,最终的决定,还是要李治做出。此时的武媚刚进宫没多久,虽然深受李治宠爱,但是她连个明确的身份都没有。她的内心里对李治是一种敬仰和依附,她的目标是皇后,所以她深知,这种事关朝局的事必须要李治做决定,不然就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同时也犯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大忌。她必须给李治一种印象,她武媚是他的帮手,但是并不会有所僭越,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更不喜欢别人替他做决定。

    四是顺变再测试一下许敬宗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大脑的聪明程度。作为一个阴谋论者,心理承受力和理解力是很重要的一项本事。

    许敬宗要对抗长孙无忌,他必须能够具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同时能够对李治和她的心思了如指掌,心领神会。李治和她很多话不能说,但是他许敬宗必须懂,而且还要办的漂亮滴水不漏。理解不了领导的意图,再有本事的人也不能用。



第三十五章目标
    许敬宗对武媚的考虑完全不知情,不然他也不会如此焦虑。他以为武媚晚来的几个时辰已经是对他的考验了。

    三天之后,在许敬宗几乎已经放弃准备打道回府之时,那个漂亮的女人终于姗姗来迟。

    她没有说一句话,甚至连一个笑容都没有,但是在许敬宗看来她是如此的完美,如此的平易近人,如此的无可挑剔。

    许敬宗激动的都想抱着她猛亲一阵了,可是看看她冰冷如霜的眼神还是忍住了,他感觉的出来,如果他敢有那样的想法,会死的很惨。

    妖月扔下一封信笺就悄然离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许敬宗如获珍宝,他贪婪的看着信笺上的每一个字,犹如看一个一丝不挂的美人。

    字迹很潦草,也很粗鄙,根本就不像是一个读书人写的。许敬宗估计,这是武媚的有意为之,不让人留下把柄。

    看完之后许敬宗并没有犹豫,而且把信笺放在有灯之上烧成灰烬,不留一丝痕迹。

    暗处的妖月看到信笺被烧毁,才放下手里上弦的弓弩,转身隐没在黑暗之中。

    许敬宗并不知道,武媚对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现在不过都是开胃菜而已。

    长安之行已经结束,许敬宗走在回程的路上,他已经决定,紧紧跟在李治身后,从此做一条皇家之犬。

    户部尚书他就不要想了,信笺里已经说的很清楚,长孙无忌已经推举了杜正伦为新的户部尚书,根本轮不到他许敬宗。别说他许敬宗,就是长孙无忌的很多门生故吏都轮不上。

    李治暂时会把他召进长安,先担任卫尉卿这个闲职,一方面不引起长孙无忌的注意和猜疑,一方面他许敬宗能长伴李治左右,出谋划策。说是卫尉卿,其实是军师智囊。至于官位勋爵,有了这样的经历,还怕以后没有吗?

    所以许敬宗并没有感到失望,他反而很激动。

    这应该是李治为他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了。现在的李治犹如傀儡,手里权力小的很,所有的人事任命,几乎都把持在长孙无忌手里,李治根本就没有否定的能力。

    能让许敬宗从郑州回长安,已经是李治所能给他的最好的东西了。

    虽然我所拥有的东西很少,但是我已经把最好的很了你。

    这卫尉卿一职,其感情上的分量,比一个户部尚书还要重。

    所以许敬宗并没有丧气,对于即将失去的刺史之位并没有多少留恋。

    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区区一个刺史岂能入我眼?

    李治的旨意下的很快,许敬宗刚到郑州,长安的使者就来了,接过圣旨的许敬宗很想仰天长啸,我许敬宗又要起飞了。

    府内的差役都不敢吱声,以为刺史疯了。长安一个卫尉卿怎么能和郑州刺史相比?一个是冷衙门的闲职,一个是一方大员,这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为何刺史还如此高兴?

    是脑袋被刺激了还是愤怒到了极点怒极而笑?

    还是不要触霉头的好,趁早走远点,免得无端被殃及。

    家中的小妾听说老爷要回长安了激动的热泪盈眶,管他什么卫尉卿,只要是做官,自己的好日子就不会短,长安啊,几年了终于又能回去了。在郑州这样的地方她连出门的**都没有,眼到之处都是荒凉,根本不能和富庶繁华的长安相比。

    为了表达自己对老爷的敬仰之情,她硬是拉着许敬宗回房中酣畅淋漓的大战了一场。

    许敬宗也兴致颇高,一时间雄姿大盛,犹如少年。

    长安城中的长孙无忌很满意,杜正伦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放在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的,虽然比高季辅到底差了一点,但胜在老实听话。

    一个听话的蠢人远比一个不听话的聪明人要好用的多。

    他长孙无忌不需要聪明人,他需要听话的人。他自己就足够聪明,他只是需要一些听话的人来帮他办事而已。

    只是他不明白李治为何会想到许敬宗这个人?

    还让他担任了卫尉卿。

    长孙无忌百思不得其解,许敬宗此刻是郑州刺史,怎么说也是一个封疆大吏,让他回长安做卫尉卿,这不是侮辱人吗?一个小小的卫尉卿,怎么能和刺史相比?

    而且,许敬宗已经离开长安有几年了,李治为何又想到了他?

    这里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在里面吗?

    长孙无忌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他找褚遂良商议过,褚遂良认为没什么。一个卫尉卿,在长安无权无势,给皇帝撑伞抬撵的职位,能翻出什么浪花出来?

    也是,长孙无忌哼着小曲,背着胳膊走了,不过就是一个许敬宗而已,手下败将。如果你以后老老实实的,我会让你活下去。如果你还是像当年一样不识抬举,老夫不介意再次把你赶出长安城。

    户部尚书之事终于告一段落,大堂帝国重要的官位再次被填满,长孙无忌依然掌控着几乎所有的权力。

    许敬宗回到了长安,做起了卫尉卿,低调的不像话。

    朝事他不参加,公事他只是列席,从不发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卫尉卿居然换人了。

    连长孙无忌几乎都忘记了许敬宗的存在。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一下,许敬宗度过了他最初的一段时间。

    接着他就在武媚册封昭仪这件事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这件事在前面已经讲过,最终的结果是武媚被册封为昭仪,陈王李忠被立为了太子。表面上看长孙无忌一派取得了胜利,但是只要细想就会发现最后的结果并没有看上去那样简单。

    因为李忠说到底身份是一个硬伤,毕竟是庶出,即使过继给王皇后,他的庶出身份依然对他是一个阻碍。

    而李治是想废掉王皇后的,可想而知,如果王皇后被废,李忠的太子地位必然不保。

    所以不管李忠过继不过继给王皇后,都阻止不了李治废后的念头。

    你长孙无忌把李忠过继给王皇后,依然遮掩不了她不能生养的事实。即使这个借口不成立,我依然可以寻找其他的借口。



第三十六章忍耐
    没有人可以阻挡我。

    这是李治内心深处的呐喊,也是武媚最高声的宣言。

    许敬宗担任卫尉卿一职以来,工作做的很出色,因为他基本上不去管理下属,每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找李治出谋划策,给李治的决定提出建议,帮他分析朝局形势。

    至于他的本职工作,自有他的下属去做,他连问都不问。要钱要物你报上来就行,我都给你签字用印。至于说那点油水,你们自己留着吧,老子才看不上那点蝇头小利。

    下属们感激涕零,多少年了都没有遇到过这样好的领导,不仅大方,还不批评人,还给你足够的权力。这样好的领导到哪里去找?没说的,好好干,不能给领导丢脸。

    所以虽然许敬宗不管不问,但是他卫尉卿的工作反而更出色了,让李治都觉得奇怪。这许敬宗果然是一个人才啊,到哪里都能做的如鱼得水。
1...4950515253...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