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可是长孙无忌怎么可能看着大权旁落,他立刻物色人选,并最终让来济全面接管了柳奭的职位。
速度之快让李治无法还手。
看着任命书,李治很想撕烂它,可是最终他还是忍住,无奈的盖上了大印。因为来济眼下确实也是个合适的人选,李治无法拒绝。
看着来济的名字,李治知道,长孙无忌心中也做了一番权衡。他也知道,如果再提上来一个他的人李治肯定不会同意,只能找一个老实的、能干事的、有资历的、没有野心的、不站队的人来坐这个位置。
来济何许人也?
老实人。
他出身高贵,父亲来护儿,隋朝名将,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
来济和他父亲相比,一点也不差。
永徽二年,来济任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来济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荣升大唐宰相之列。
永徽五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以修国史之功封南阳县男。
可是来济一直很低调,他本本分分做事,不贪恋权势。他同样才华出众,通宵古今,能文能武,不管是处理政事还是带兵打仗,都能做的不错。
一直一来,长孙无忌、柳奭、褚遂良这些人的巨大光芒掩盖了一切,让来济无法凸显出来。
他就想是月亮,当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太阳一般的人时常出没时,你根本就注意不到来济这个人,也想不起来这个人。可是等到无人可用的时候,你一转身就发现,原来这里还有一个人等待你的召唤,并且不用你操心,能妥善的替你处理掉很多的烦恼。
柳奭走了,来济新官上任。
可是李治依旧不满意。
这次虽然让长孙无忌少了一个得力的帮手,但是来济这个向来秉公执法眼里不容沙子的人,让李治很头疼。
来济和魏征有点像,但是比魏征更一根筋,说话不讲究方法,直言不讳,让李治难以招架。
还不能发怒,因为他说的真的很有道理,李治根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不管怎么说,李治终于在和长孙无忌的较量中有了一点成果,能把柳奭贬出长安,对于李治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胜利。
接下来李治准备再接再厉,趁着撕开了一道口子,再打击一下长孙无忌。
李治再次进行了试探。
这天李治突然把长孙无忌,旧事重提,依然是废后的话题。
柳奭已经被贬了,王皇后最大的靠山没有了,这次看你长孙无忌是什么态度?
长孙无忌已经被李治问了好几次废后的事情,虽然他已经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李治,长孙无忌觉得这也不是一个办法。
毕竟皇帝的脸面还是需要顾忌的,可是李治似乎是铁了心要废后,这样长孙无忌很是头疼。
他已经隐隐约约的从这次事件中感受到了李治的目的。
废后不是目的,把权力收回去才是目的啊。柳奭被贬长孙无忌就闻出味来了,李治是想借着废后打开一个缺口,从而把尽可能的人牵连进去,然后并贬出,这样所有的权力就能回到他的手里。
自己的这个外甥,这是开始觉醒了啊!长孙无忌冷笑一声,李治啊李治,老夫纵横三朝而不倒,你的那点心思是瞒不过我的。和我玩权力的游戏,你还是太嫩了点。
第五十一章办法
摸透了李治心思的长孙无忌并没有进宫,他听李治废后已经听烦了,所以他让来济进宫去了。
长孙无忌找到来济,把皇帝想废后的事告诉了他。
来济是个耿直的人,听到皇帝居然有废后的念头,立刻火冒三丈。
这不是胡闹吗?
废后?皇帝是怎么想的?废了之后改立谁?
自然是武昭仪。
她?
那个先帝的女人,何德何能?居然好意思舔着脸想登上皇后的大位?简直是痴心妄想!武昭仪要是坐了皇后大位,那大唐就会颜面扫地。
老夫这就进宫,誓死也要阻止陛下。此等昏聩的做法,简直让人寒心!
来济风风火火的进宫了,也不管李治的错愕,劈头盖脸的就问,陛下,老臣听说您有废后的心思,不知是真是假?
来济问的如此直接,以至于让李治没有反应过来。
他这个想法早就有了,也不算什么大秘密,只不过以前来济不在中枢,他没有和他提起过。废后之事他和长孙无忌说过两次,褚遂良也知道。
这次连来济也知道了?
爱卿不知哪里得到的消息?朕确实有这样的想法。皇后无子,此乃其一,以前武媚的孩子莫名死去,现在都没找到凶手,而皇后有重大的嫌疑,此乃其二,前些时日,皇后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厌胜之事,此乃其三。
爱卿以为此三条理由朕可有说错?
启禀陛下,皇后无子,然德感天地,太子仁孝,膝前侍奉,无子胜有子。公主被杀,天下震动,举国悲痛,凶手至今逍遥法外,然并无证据证明是皇后所为。至于行厌胜之事,乃皇后爱陛下心切所致,如陛下能恩泽后宫,不独宠一人,定能使后宫安宁。
不愧是来济,李治知道这是一个容易犯轴的人,向来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但是你就这么直言后宫之事,连我和哪个妃子睡觉你都要指手画脚,未免也在耿直了吧?
你和哪个小妾睡觉,你逛哪个青楼,我也没说你吧。做人要将心比心,连我的私生活你都要管,这可不是做臣子的义务。
我独宠一人又怎么了?我不喜欢其它的女人也要去她们的寝宫吗?我连一点自主选择权都没有了?
笑话!
朝堂之上你们这不行那不行,我说的每一句话你们都要想尽办法来反驳。
现在连我和哪个妃子睡觉你也要管,有什么是你不管的吗?
李治很愤怒,他很想一脚把这个不懂变通的老臣给踹出去,深吸了几口气到底还是忍住了。
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估计半个时辰之后太极宫面前就能跪满替来济喊冤的臣子。
和来济这种眼里不容沙子的老臣说什么都是无济于事,说的越多他越来劲。在李治锲而不舍的进行了好几次废后的谈话之后,他发现废后面对的阻力很大。想要一步到位实在是不现实,李治这次本来就没想着直接废后,而是想把武媚的地位再往上抬一抬。
他的目标是立武媚为宸妃。
宸妃这个称号以前是没有的,皇后以下就是贵妃、淑妃等这些正一品,而武媚此刻的身份是昭仪,正二品。
李治给宸妃定的级别是什么呢?皇后之下,贵妃之上,也就是说,在这后宫中,武媚的头上除了一个王皇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凭借着身份压制她。
而李治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考虑到减少朝中大臣的反对声浪。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走的太快容易摔到。
废后已经进行了好几次的努力,都没有收到李治想要的效果。
人不能再同一个地方跌倒三次,换个方法尝试一下,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李治考虑了很久。
既然皇后现在废不掉,那就先想办法提高武媚的地位,慢慢的往上挤,地位高了,就有了较量的资本,也就说话的底气。
目前这个昭仪的地位确实不好直接和皇后挂钩。
这就和官员的提拔是一个道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级一级的往上爬,即使朝中再有人,该有的资历不能少。
贵妃、淑妃这些位置上都有人,如果把那些人废掉把武媚按过去,过程很麻烦不说,那些妃子的家世也不是等闲之辈。李治现在的目标是皇后之位,敌人是长孙无忌,而不是所有人。
如果把其它妃子废掉,则又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这不是李治想看到的。
思来想去,李治觉得既然不能去,那就增加一个,这样大家应该都没有意见吧。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就是增加一个官位而已,谁的利益都没有触及到,阻力应该会小的多。
事实证明,李治想的太简单了,一切都是有规章制度的,不是他说增加就可以。那样的话未免太随意。
来济也被李治的想法惊到了,他实在没有想到,李治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来济老实,但是并不代表人家就傻。事实上他是一个智慧之人,李治一开口,他就知道,皇帝这么做根本就是权宜之计,他的最终目标还是废后。
李治毕竟还年轻和来济这样的老臣玩心眼,毕竟还是差了一些。
来济也干脆,他面不改色的对李治说,陛下请三思,妃嫔之位,皆有定数,不可擅专。
意思很明白,皇帝,增加宸妃这个职位您就不要想了,我不会同意的。而我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大臣的意思,他们也不会同意的。
李治好不容易想出来的主意被来济掐死在了襁褓之中。
这个新上任的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不好对付呀。
再这样下去,李治感觉废后的目的永远也不会成功。
和他们商量根本就商量不出结果。
这个时候一个人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李义府。
不甘寂寞的李义府这两年密切的关注着朝堂,有点风吹草动他就无比兴奋。
他已经在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上好几年了,依然升迁无望。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
第五十二章平地起惊雷
我不过就是想有个好前程而已,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李义府对自己的遭遇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他在一般人看来已经算了不起的成就了,能在长安的中枢机构工作,可是有无数人羡慕嫉妒恨的。
但是李义府并不满足,他的目标很远大,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根本就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为了得到升迁,他该花的钱一文钱都不少花,该求而人一个都不少求,该请客吃饭的一定请客吃饭,该帮忙办事的一定帮忙办事。
但是几年过去了,他的同事一个一个的都得到了提拔,成为了他的上司,可是他的升迁之路依然看不得希望。
后来他的一个老乡告诉他的症结所在,不是他不努力,不是他花钱少,而且太尉看他不顺眼。
放眼大唐,有哪个人得罪了太尉以后还有好果子吃的。
别说升迁了,你到现在没有贬出长安已经算不错了。
至于升迁,趁早死了这份心吧。
这个现实深深的伤害了年轻而有干劲儿的李义府。
他对着铜镜照照自己不那么英俊的脸庞,无比悲愤,凭什么啊?我就是一个小人物而已,碍着你堂堂太尉了?
不应该呀,又没有什么交集,连话都没说过,见面也是李义府远远的看到长孙无忌,他的身边围着一群讨好的人,他李义府也想去,可惜轮不上。
长孙无忌为何要和我过不去?
他思考了很久,依旧没有想到他想要的答案。
这种打击对李义府是巨大的,让他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试想一下,你费尽心机的往上爬,最后有人告诉你说,趁早歇会吧,总经理看你不顺眼,好几次有人提议提拔你都被他给否决了。只要他在一天,你的升迁之路注定没戏。
你会怎么想?
晴天霹雳啊简直!
你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部门总监下面的头头,虽说大小算个领导,单手底下加上你一共才三个人。
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居然被总经理惦记上了,处处和你作对。
你怎么办?
讨好?
人家高高在上,忙的很,你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还没有人家办公室就会被秘书拦住。
改正错误求原谅?
你连自己犯了什么错都不知道,你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到底那里得罪总经理,怎么改?
绝望的李义府很想去撞墙,他就是个小人物,没有什么背景,连棵可以靠的大树都没有,也没有大腿让他抱,他的仕途之路似乎已经终结。
有没有让太尉改变决定的办法?
他打听了一圈,花了不少钱,得到了结果是没有办法。
太尉就是看他不顺眼,因为他出身太卑微了,和许敬宗一样,都是庶民出身。
就这一点,已经被长孙无忌打入了死地。
就因为这个?
李义府泪流满面,我的出身我又不能决定。再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出身低微怎么了?
百里奚出身低微,他成了宰相。伊尹出身低微,他成了有名的重臣,刘邦出身低微,他成了皇帝,马周出身低微,他成了吏部尚书,怎么到了我这里,你长孙无忌就如此瞧不起人?
他转念一想,立刻明了。
李义府是个聪明人,不然后面也不会得到武媚的重用。虽然他是一个小人,一个酷吏,但是他确实很聪明。
出身是无法改变的,无论他如何努力,他的出身依然不会改变。
这种无法改变的出身让李义府明白,他根本无法向长孙无忌靠拢。即使他在努力,再谄媚,依然会被长孙无忌扫地出门,甚至连他的门都进不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