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因为出身,他天然站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

    有办法吗?

    没有办法,这是已经注定了的。

    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

    我的仕途之路就这么完蛋了?

    我就只能窝在这个位置一辈子,不能再往上爬了?

    我不服,我不甘!

    凭什么啊?

    李义府在家里哭了三天三夜,然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甚至疯狂的决定。

    既然他无法攀附长孙无忌,那他就要面对现实,站在他的对立面,成为让他瑟瑟发抖的强者。

    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他如果就这么跑过去,指着长孙无忌说我李义府要成为你强大的敌人,并且打败你,取代你的位置。

    如果李义府这么说,估计会被长孙无忌立刻撕碎。

    此刻的李义府不过是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猫,而长孙无忌却是长着獠牙的猛虎。

    他这么冒然的冲过去不会赢得斗争,只会成为无名的炮灰。

    他需要盟友,需要支持者,需要可以比拟长孙无忌的大树。

    他寻找了很久,终于发现,皇帝李治和后宫的昭仪武媚是一个不错的可以让他攀附的大树。

    他在暗中观察了很久,终于发现了一个能向李治靠拢的机会。

    作为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李义府的地位不高,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对他有帮助的朋友。

    他深知宫里有人好做官的秘诀,因为宫里的风吹草动,都牵扯到朝堂上的刀光剑影。

    为此李义府每年花在宫里婢女宦官身上的钱很多,要的就是能够听到宫里的消息。

    不管真假,他都要悉数掌握。

    经过几年的分析,他终于发现了皇帝的大秘密,李治有废后的念头,而接替者就是昭仪武媚。

    这个结果让李义府喜出望外。

    好啊,这样一来不管是朝堂还是后宫肯定又是混乱不堪。正是因为乱,他李义府才能乱中取利。

    紧紧跟随皇帝绝对没错!

    李义府想着自己反正已经站在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不能回头,那就紧紧的抱住皇帝这个大腿,这样一来或许自己的仕途会有所转机也未可知。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来济拒绝了李治册立武媚为宸妃的第三天,李义府上书皇帝,请求废掉王皇后,并改立武媚为皇后。

    平地起惊雷!

    虽然此前李治已经和长孙无忌这些人商量了好几次都被拒绝,但是毕竟是在私下里说说,根本就没有摆在明面上。




第五十三章家事
    毕竟废后是大事,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冒然的拿到朝堂上说,会引起很大的波澜,到时候有什么意外连个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所以虽然李治和长孙无忌数次提起,但是也没有引起太大的不愉快。

    谁也没想到,这件私下里的事居然会被一个小人物给捅到了朝堂之上。

    李治在惊讶的同时也大为高兴,甚至是兴奋。

    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来可是给他解决了大麻烦。

    现在有人对皇后不满,说明什么?说明皇后确实有做的不到的地方。既然有人提出这个问题,那大家都讨论一下吧。

    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这都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皇帝已经对皇后有了很大意见,并且已经达到了不了忍受的地步。

    不然为何会有人上奏废后?这可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啊!

    既然这个李义府敢这么做,那就一定是得了皇帝的授意,朝堂中的大臣们都认真的看了看李义府,这个往日里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人,现在引起了所有人的重视。

    讨论了结果自然还是那样,长孙无忌几个人干脆的拒绝了废后的建议,还斥责李义府居心叵测,妄为人臣,应该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面对长孙无忌的进攻,李义府并没有担心,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表明了态度,皇帝一定会保护自己的。

    果然,在对待李义府的问题上,李治打了个哈哈就过去了,并没有要追究的意思。

    怎么可能追究?

    李治巴不得这样的人多一点才好,这样就更充足的理由废掉皇后,有更多的人可以为自己所用。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揭开了,再藏着掖着已经没有意义,李治现在要做的就是争取一个人的支持。

    枪杆子里出政权,握不住军权说话是没有底气的,特别是在古代,作为一个皇帝,如果不能驾驭军权,那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傀儡。只要手握雄兵的大将高兴,随时可以造反。

    在古代,造反太容易了,皇帝没有战略威慑,自己直接握着的大军好像也就羽林卫,连金吾卫都不直接听命于他。

    所以古代造反的人很多,造反的大将也很多,造反的大臣同样很多。

    李治现在要争取的这个人,十分重要,虽然他现在没有实权,但是这个人名气太大了,只要他支持,至少不反对,那么大唐的各路人马就不会乱动。

    这就是名气的作用。

    这个人就是李绩。

    李绩作为贞观武将,战功赫赫,名动天下,深受大军爱戴和信赖。

    此刻的李绩作为司空,基本已经不再过问朝事。但是他不过问并不代表他不重要,相反,他的意见异常重要。

    李绩已经很久没有来上朝了,他每天都闭门不出,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

    但是李治不敢轻视,长孙无忌也不敢轻视。

    为了争取李绩,李治深夜造访李府,让李绩大为意外。

    虽然他知道皇帝一定会来,但是没有想到李治如此急切。

    李治也是无奈,他必须趁着这几天朝堂的乱局实现废除皇后的目标,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如果再错过,连他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李治开门见山,没有和李绩绕圈子。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个威望甚高的武将,绕圈子完全没有必要。

    朕想废掉皇后,该立她人,司空以为如何?

    李绩思考了一会儿,缓缓的说道,此事乃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别人?

    李治一愣,完全没有想到李绩的答复如此干脆利落,没有半点托泥带水。

    他当然知道李绩的意思,李绩说的含糊,但是李治早已明了。

    李绩是支持他的,并且并没有打马虎眼,而且暗示了他不会反对。

    是啊,这是我的家事,不用问别人。这话的意思不就是说李绩不会在废后的问题上多说话,皇帝做任何决定他都是支持的。

    李治大感欣慰,身体比来了一场爱欲还要舒畅。

    同时让他也对李绩的态度大为改观,原来李治一直对李绩多有防备,以至于李绩不得不闭门不出,不问朝事,以表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

    这次的支持让李治深受感动,关键时刻才能看透一个人的心啊!

    李治感慨着,李绩,朕错怪你了。

    其实李绩这么做也确实有自己的苦衷,他年纪已经大了,并且已经没有兵权,司空这个名誉职位说白了就是养老而已。

    但是皇帝对自己并不放心,从梁建芳身上就能看出来,皇帝对于贞观武将还是颇有戒心的。

    如果想平安的度过余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缩头乌龟。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李绩知道,做缩头乌龟能保住性命,保住荣华富贵,保住子孙万代,保住爵位不坠,已经是很好了。

    为此他不问朝事,让皇帝知道自己老了,没有什么大志向,也不会阻碍皇帝的权力,更不会去造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绩一无是处,实际上他的号召力在军队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态度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军队的态度。

    有了李绩的保证,李治瞬间觉得压力小了很多。

    机不可失,李治火速召长孙无忌、褚遂良进宫,再次提出废后的意见。

    这下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避无可避,已经好几次了,如果再没有个明确的答复估计今天李治是不会罢休的。

    长孙无忌自然不能先开口,他是最后一道防线,此刻在前面冲锋陷阵和李治较量的是褚遂良。

    褚遂良也是老臣了,早在李治接武媚回宫的时候他就十分反感李治的做法。没想到几年过去了,李治为了这个恬不知耻的女人居然连皇后都要废掉,实在是不知所谓。

    他给李治行礼后直接就开始反对,态度鲜明,让李治脸上尴尬不已。

    老臣有一言望陛下停之。武媚乃先帝才人,今陛下自感业寺召入宫中,已经有悖人伦。现又为此妖女迷惑,竟行废后之心,使天下震动,举国惊异,百姓不安,百官惊恐,如此下去,大唐江山必然祸乱丛生。倘若此,百年之后陛下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第五十四章求情
    这就是**裸的打脸了,褚遂良说的义愤填膺,就差指着李治的鼻子骂了。这让李治愤怒不已。

    他可是皇帝,即使做的不对,也不能让一个老臣这么指责自己吧。

    可是人家褚遂良说的是事实,李治连个反驳的理由都没有。

    长孙无忌十分欣慰,褚遂良出手果然不凡,这火力一般人可撑不住。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完了,大臣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管皇帝你怎么说,我们是不同意废后的。

    如果就此结束,这次李治的召见又会无疾而终没有下文。

    可是事情就是这么神奇,就在李治准备让两个人滚蛋时褚遂良居然不走,他把头顶的官帽摘了下来,然后给李治行礼道,今天老臣言辞激烈,得罪了陛下,更是指责了陛下的不是,自知罪无可恕。老臣老了,已经不堪大用。望陛下念在老臣给大唐尽过力的份上,请陛下把老臣贬出长安,留我一条性命吧。

    这话一出口,不仅李治惊了,连长孙无忌都惊了。

    表面上看来,褚遂良这是请罪,但是现在这个场合,现在这个话题,再加上你褚遂良的口气,你这是在请罪?

    你这分明是在要挟皇帝啊!

    在废后这个问题上,李治已经受了好几次的窝囊气,你褚遂良身为一个老臣,居然仗着自己资格老来要挟我?

    你以为这朝堂离了你就不行了?

    你以为这大唐没了你就不能强盛了?

    你以为这天下少了你就混乱不堪了?

    你以为你是谁?

    大胆褚遂良,居心叵测,势功要挟朕,来人啊,把褚遂良给朕赶出去!

    长孙无忌暗道一生糟糕,褚遂良话说的太过火,把事情给玩砸了!

    陛下,褚遂良只是一时失语,并无他意,望陛下念在他多年勤勤恳恳的份上不要追究他了。

    不要追究?

    怎么可能?

    长孙无忌没有想到,本来挺简单的事怎么会弄成现在这个局面?

    褚遂良啊褚遂良,好好的你表现那么过火做什么?反对进行了啊,也不看看什么时候,居然用以退为进这一招,这不是在李治面前点过嘛。

    唉,得,还是想办法怎么把褚遂良给捞出来吧。

    第二天长孙无忌就找来了来济,把李治要惩处褚遂良的事告诉了他。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来济啊,褚遂良可是一个有功之人,又是和咱们一样是老臣了,你作为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来济听到后立刻进宫,再次参见李治。

    这次来济换了一个方式,他知道李治正在气头上,来硬的是不行的。

    做官,该硬气的时候一定要硬气,该服软的时候也一定要看清楚形势,服个软不丢人,丢官才是大事。

    褚遂良不懂得这样的道理,觉得人家李治年轻,好欺负,仗着老资格摆架子,甩脸子,还要挟李治,不治他的罪才怪。

    从做官一道来说,来济比褚遂良会做官,也更懂官场的生存之道。

    上次他之所以面对李治那么强势,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出于公心,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李治留下他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印象。

    毕竟他是新官上任,总要找地方烧火。给皇帝留下一个刚正不阿的印象对他来说只有好处。

    所以他的强硬并不会召开李治的反感。

    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是皇帝又一次提出废后了,而且还是有人在朝堂之上提出来,这说明皇帝一定是有所准备的。

    如果还是那么强硬,不顾及皇帝的感受,很有可能会引起李治的强烈不满,并大力反弹。

    褚遂良就是吃了这个亏,你好好的要挟皇帝做什么?还请罪?这帮人哪个是傻子?你真有这么高的节操?现在恐怕已经后悔不已了吧?

    早干嘛去了?

    还不是得找人来救你?

    对于来济的到来李治并没有感到意外,事实上他在将褚遂良扔进大牢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长孙无忌一定会让人来求情。褚遂良可是长孙无忌最忠心的盟友,现在柳奭已经被贬了,如果褚遂良再出什么事,长孙无忌就独木难支。

    权势这东西看起来很唬人,但是细心分析你就会发现,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给撑起来的,其他的大多都是在其权势之下狐假虎威而已。没事的时候显得人多势众,好不热闹,等到大树折断,就会树倒猢狲散,失败的如此迅速,你还没来得及欣赏权力的大厦就轰然倒塌。
1...5758596061...109
猜你喜欢